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利用稀土永磁材料检测钢管管壁厚度及质量缺陷的检 测装置
(1)能够实现在复杂的管道内的行走和检测,且对管道表面要求较低,能够实现自适应运动模式。(2)能够适应一定尺寸范围内的管道测量,同时可以在恶劣的管道情况下进行绕管道一圈稳定行走。(3)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完成水下的检测作业。(4)能够实现在线准确测量管壁厚度、裂缝深度及范围及其他管壁质量缺陷,可以实现离线保存功能。(5)能够解决目前管道等特殊环境下普通测厚方法无法进行厚度测量及管壁质量预测的问题;(6)采用永磁技术,能够实现无源测量,可避免因为电源失电而导致测量失误的问题。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供水管道腐蚀与结垢研究
供水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居民供水安全十分重要。供水管道的腐蚀与结垢对管网运行危害很大。首先,腐蚀使得管道变薄,降低使用年限,容易发生管网漏损;其次,管垢发育降低了过水截面积,增大了泵站能耗;此外,管垢钝化层的破坏导致内容物的大量释放,是导致北京市2008年“黄水”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管道腐蚀变化过程,揭示腐蚀与结垢产物组成及变化、探寻维持管道稳定的控制因素,对于保障供水管网安全运行十分重要。该论文基于课题组开发的供水管道管垢生长与破裂电化学模拟测试平台,对不同次氯酸钠浓度作用下的球墨铸铁材质供水管道的早期腐蚀和结垢特性开展了连续研究。利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对管道的电化学腐蚀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腐蚀动态变化过程;并对管道表面的腐蚀结垢产物进行形貌、成分分析,利用电容转化参数对管道表面的腐蚀与结垢产物的附着情况进行表征,提出了表征管垢状态的定量化指标,实现了电化学指标与管垢状态指标之间的关联分析。该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游离氯消毒不同,投加次氯酸钠消毒剂可影响碳酸钙在管壁的附着倾向和沉积量,进而影响球墨铸铁的腐蚀过程和腐蚀产物的转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投加次氯酸钠消毒剂对管网腐蚀和管垢发育的三阶段概念模型。该研究对于供水、排水、再生水管道研究和工程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价值。投加次氯酸钠影响管道腐蚀和结垢过程的概念模型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3135420302797
清华大学 2021-04-10
一种燃气管道监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新颖性、创造性在于研发了一种对燃气管道的监测装置。管道于地下,易导致燃气泄漏.为此沿管道上方地表处埋设具有内置滑道的多孔筛细管,细管内沿滑道设置传感器网络节点.每个传感器节点同这三线相连且密封接点.当气敏传感器检测到燃气后,信号经过555送往单片机。每个节点拥有唯一的地址码存于内存之中,知道地址码就可以判定传感器的位置.当单片机接到555送来的信号,立即通过信号线发送具有地址码的报警信息.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4-29
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主要包括脉冲 涡流传感器、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转轴及扭簧、信号激励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A/D 转换装置和计算机系统,脉冲涡流传感器包括激 励单元和接收单元。计算机通过电缆连接信号激励电路,控制激励单 元产生信号,在管道弯头中激励出电磁场,当激励停止时,接收单元 接收激励磁场在管道弯头中扩散产生的二次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电信 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和 A/D 转换装置后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 理获得管道弯头的缺陷信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激励与接收单元始 终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制造许可技术
1. 项目背景(1)压力容器设计及制造技术:A1级,指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包括单层、多层);A2级,指第三类低、中压容器;A3级,指球形储罐;A4级,指非金属压力容器;C1级,指铁路罐车;C2级,指汽车罐车、长管拖车;C3级,指罐式集装箱;D1级,指第一类压力容器;D2级,指第二类压力容器;SAD级,指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2)压力管道设计及制造技术:GA类(长输管道);GB类(公用管道);GC类(工业管道);GD类(动力管道)。2. 技术优势提供质量体系文件及相关产品图纸,负责人员培训及取证许可咨询;质量体系文件及相关产品图纸均符合现行标准和规范要求。3. 技术水平质量体系文件及相关产品图纸均符合现行标准和规范要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主要包括脉冲涡流传感器、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转轴及扭簧、信号激励电路、信号处理电路、A/D 转换装置和计算机系统,脉冲涡流传感器包括激励单元和接收单元。计算机通过电缆连接信号激励电路,控制激励单元产生信号,在管道弯头中激励出电磁场,当激励停止时,接收单元接收激励磁场在管道弯头中扩散产生的二次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和 A/D 转换装置后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管道弯头的缺陷信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激励与接收单元始终与管道接触面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弯头脉冲涡流检测装置,主要包括脉冲涡流传感器、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转轴及扭簧、信号激励电路、信号处理电路、A/D 转换装置和计算机系统,脉冲涡流传感器包括激励单元和接收单元。计算机通过电缆连接信号激励电路,控制激励单元产生信号,在管道弯头中激励出电磁场,当激励停止时,接收单元接收激励磁场在管道弯头中扩散产生的二次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和 A/D 转换装置后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获得管道弯头的缺陷信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激励与接收单元始终与管道接触面相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管道泄漏检测实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研实验系统,尤其是一种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用于实现不同泄漏检测方法对长距离输送气体、液体管道的泄漏检测及定位实验。本发明包括输送管道、介质(水、油、氮气)输送装置、负压波检测装置和声发射检测装置。为了模拟实际泄漏场景,该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提供一种泄漏模拟方式,即将带有控制阀的一段直管道换在管道中的任意可替换管节处,控制阀后端上安装有涡轮流量计,这样可以模拟管道在不同位置泄漏的情况,达到对多点泄漏的模拟结果。其次,通过调节控制阀的开度可以模拟不同大小的泄漏孔,泄漏流量可以直接从控制阀后端的流量计直接读出,从而可以测量泄漏孔大小对泄漏信号的影响。本发明的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能够实现对部分输送管道运行参数的采集,能够实现采用多种泄漏检测方法(如负压波法、声发射泄漏检测法等)研究泄漏工况下管道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换上不同管径的管段也可以实现由于管径变化对参数影响的检测;S型管道折弯处采用U型管连接,相比于常见的直管管道系统,该系统可以研究弯管对于泄漏波传播的影响。该实验系统适用于工业或城市高、中、低压、长距离直线管道和弯管道的泄漏检测定位实验。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管道泄漏检测实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研实验系统,尤其是一种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及其检测方法,用于实现不同泄漏检测方法对长距离输送气体、液体管道的泄漏检测及定位实验。本发明包括输送管道、介质(水、油、氮气)输送装置、负压波检测装置和声发射检测装置。为了模拟实际泄漏场景,该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提供一种泄漏模拟方式,即将带有控制阀的一段直管道换在管道中的任意可替换管节处,控制阀后端上安装有涡轮流量计,这样可以模拟管道在不同位置泄漏的情况,达到对多点泄漏的模拟结果。其次,通过调节控制阀的开度可以模拟不同大小的泄漏孔,泄漏流量可以直接从控制阀后端的流量计直接读出,从而可以测量泄漏孔大小对泄漏信号的影响。本发明的管道泄漏检测定位实验系统,能够实现对部分输送管道运行参数的采集,能够实现采用多种泄漏检测方法(如负压波法、声发射泄漏检测法等)研究泄漏工况下管道运行参数的变化情况,同时,通过换上不同管径的管段也可以实现由于管径变化对参数影响的检测;S型管道折弯处采用U型管连接,相比于常见的直管管道系统,该系统可以研究弯管对于泄漏波传播的影响。该实验系统适用于工业或城市高、中、低压、长距离直线管道和弯管道的泄漏检测定位实验。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成品油管道调和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针对油品调合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辛烷值(马达法和研究法)和雷德蒸汽压等调合规律的非线性,建立了预测准确,结构简洁的智能调合模型。由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很多,调合模型输出值与成品油属性在线分析仪的检测值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偏差,为此开发了汽油调合模型的在线优化校正技术,使调合模型适应工业过程操作特性的变化和生产工况的迁移。在建立的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离线和在线优化技术。离线优化技术不需要企业进行管道改造和安装在线分析仪,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调合的成功率和降低调合成本。在线调合模式基于离线模式,可动态更新和优化调合配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合成功率,降低调合成本,减少质量过剩。开发的优化技术还考虑了多种可能的现场生产模式:例如:管道调合,罐式调合,罐底油补偿模式等。已汽油调合软件ECUST_BLEND工作。成品汽油调合过程的建模、模拟与离线优化技术已经成功在金陵石化完成现场应用。其中汽油辛烷值调合效应模型,将汽油调合过程中组分油表现的非线性效应定量的描述出来,进而准确的对成品汽油的关键指标辛烷值作出预测,与传统的乙基模型对比表明所建模型精度提高了约1%。在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的离线优化技术,结合了成品油生产现场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考虑罐底油、直调组分、锰剂添加量、以及库存约束等现场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完成的汽油调合工作全部一次达到国III标准。通过与传统的手调方式进行比较,优化后配方提高了一次汽油调合的成功率,稳定了汽油生产过程,并且降低了调合成本与质量过剩:质量过剩稳定在0.?以内,且研究法辛烷值在93.5-4.1之间波动。仅以离线优化为例,通过成本核算,每年的调合成本可减少1275万元左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