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红景天系列产品加工技术
红景天为景天科(Crassulaceae)红景天属(Rhodioa L),是在高原海拔3400-5700米纯净无污染环境下生长的一种珍贵药用植物,是继"人参"、"刺五加"之后我国发现的第三种重要的保健药用资源。红景天含40余种化合物,主要有甙类(红景天甙、熊果甙、卢丁甙等)、黄酮类、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类等。现代医学研究指出:红景天应高原高寒缺氧、大风干旱、紫外线照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等恶劣多变的生态环境,为环境适应性药物,用于军事医学、航天医学、运动医学上收到较好疗效。其重要功能有:抗缺氧、抗疲劳、对中枢神经的双向调节、延缓衰老作用、抗毒、抗辐射和防癌、对内分泌系统的双向调节等。我们研究开发的红景天产品剂型丰富,包括胶囊,含片,口服液。
四川大学 2015-12-22
回转振动孔(螺纹孔)加工技术
该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难加工材料(如不锈钢、耐热钢、高强度钢、磁钢、 钛合金钢等)的通孔、盲孔的钻、扩、铰孔加工以及螺纹孔的振动切削攻丝和振动挤压攻丝 加工。 项目概况 ⑴技术原理 该项目成果应用周向振动切削理论和内凸轮组合机构专利技术,将两个匀速转动输入转 换成为周向振动切削所需要的 sin(a t) H A ω = ω + ω ⋅ ⋅ (匀速转动与摆振运动的合成)运动 规律,实现对于内孔和螺纹表面的振动切削加工,利用变频控制技术实现振动频率的控制。 ⑵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该项目成果改变了传统振动孔加工设备的激振方式,提高了回转振动钻床的摆振频率。 调研和查新表明,该项目成果的关键技术——激振驱动器所采用的内凸轮组合机构属本课题 首创。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授权该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3943.X)1 项; 实用新型专 利(专利号分别是:ZL012464624; ZL03218456.5)两项。 ⑶该项目成果产品在机械制造企业解决难加工材料的孔加工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有一般机械加工能力,能加工 IT6~IT7 级精度的产品,最好拥有少量数控机床的中(小) 型企业均可生产。 主要特点 研制的回转振动钻样机激振器采用立式同轴结构,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台 X、Y 两个 方向采用数控技术能实现精密孔系的振动钻孔、振动扩孔、振动铰孔、振动研孔、振动攻丝 和振动挤压公司等加工。其外观结构型式和操作方式与普通钻铣机床基本相同。 成果样机的试验表明,可以改善孔加工的切削状态,提高孔的加工质量;振动攻丝特别 是小丝孔的振动攻丝效果显著,丝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好,丝锥不易断裂。 技术指标 振动频率:≯350Hz,变频器调频。加工精度:孔尺寸精度 IT6 或更高,螺纹孔精度 6 级或更高,表面质量 Ra1.6~3.2。 市场前景 孔和螺纹孔是构成机械零件的重要表面,是制造业中公认的难加工表面,同时也是用得 最多的表面,其加工量非常繁重,因而钻床和攻丝机的应用十分广泛。该回转振动激振技术 可以用于回转振动钻床、回转振动攻丝机、回转振动挤压攻丝机以及回转振动专用机床的新 产品开发和旧机床的技术改造等。其对于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和劳动生产率、减低制造成本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该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回转振动钻床等其它产品中,开发出系列振动加工设备。将会给企业带来 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浓缩和非浓缩柑橘汁加工技术
中试阶段/n柑橘汁是柑橘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项目的核心技术是橙汁加工高效榨汁技术、工业化脱酸与脱苦技术、风味调整工艺技术、物性修饰技术等。项目产品的得率≥45%,羟甲氧基糠醛(HMF)≤15mg/100g,挥发油≤0.035ml/100g。该项目受农业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湖北省攻关项目的支持。项目已完成中试。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传统米制品的现代加工技术
研发阶段/n米面窝、米发糕、方便米饭、米粉、糯米制品等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米制品,随着现代生活回归自然的趋势,传统食品具有越来越广的市场前景。该技术以大米、糙米及其加工副产品(碎米、米糠)为原料,在传统米制品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生物转化、超微粉碎、功能强化、风味控制等加工技术,生产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风味独特的传统米制品专用粉(专用米面窝粉、米发糕粉、汤圆粉、酥饺粉、麻团粉等)及制品(方便米粉、方便米饭、米粥、汤圆等)。可提供该技术的配方、生产工艺、设备配套和工程设计。技术水平:部分成果通过湖北省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荷叶茶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
可以量产/n成果简介:一种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该成果对荷叶进行初加工、再加工、深加工三级研究开发,获得了绿茶型、黑茶型两大类荷叶茶加工技术以及加工设备配套关键技术,调配出减肥型、消暑型、老年型三种荷叶调配茶,并获得原味型和甜味型两种荷叶茶饮料生产工艺技术。  技术水平:鉴定成果(鄂科鉴字[2011]第03209号)  应用前景: 荷叶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并被我国卫生部列为药食两用原料。荷叶具有显著的减肥功效,也是夏季解暑的天然饮品,具有多种显著保健功效。而目前我国荷叶资源仅少量得到利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即食小米粥类产品加工技术
一、成果简介 小米即粟米,作为“五谷”之一的小米,是一种抗旱耐贫瘠的作物,并且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存储、 价格低廉的特点。小米能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可用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适于产妇乳少、产后虚损而引起的乏力倦怠、饮食不香,可作早餐食用,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食物。 北方人喜食小米粥,并有把小米粥作为婴幼儿和孕妇营养品的做法,但是传统的小米粥煮制时间长,而且受到煮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聚乙烯醇热塑加工技术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可由非石油路线大规模生产,价格低廉,其气体阻隔性能出众。然而,由于 PVA 高分子链相邻羟基间易形成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使其热分解温度(200-250℃)与熔点(226℃)接近,熔融时即发生热分解,因而难以热塑加工。为实现 PVA 的热塑加工,通常采用增塑等改性方法,改善熔融加工性能。然而,大量的增塑剂能导致 PVA 综合性能(尤其是阻隔性能)明显下降,同时增塑剂迁移会引起污染接触物等问题,不能用于食品包装。 本技术仅添加少量的大分子改性剂(<10wt%),实现 PVA 的热塑加工。该技术制备的 PVA 阻隔性能稳定,力学性能提高,无小分子迁移物,可以与其他塑料进行熔融挤出制备高阻隔复合薄膜。
江南大学 2021-04-13
聚乙烯醇热塑加工技术
1、项目简介 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可由非石油路线大规模生产,价格低廉,其气体阻隔性能出众。然而,由于 PVA 高分子链相邻羟基间易形成大量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使其热分解温度(200-250℃)与熔点(226℃)接近,熔融时即发生热分解,因而难以热塑加工。为实现 PVA 的热塑加工,通常采用增塑等改性方法,改善熔融加工性能。然而,大量的增塑剂能导致 PVA 综合性能(尤其是阻隔性能)明显下降,同时增塑剂迁移会引起污染接触物等问题,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本技术仅添加少量的大分子改性剂(<10wt%),实现 PVA 的热塑加工。该技术制备的 PVA 阻隔性能稳定,力学性能提高,无小分子迁移物,可以与其他塑料进行熔融挤出制备高阻隔复合薄膜。 2、创新要点 该技术所加的改性剂量较少,对性能影响不大;该技术所加为大分子改性剂,不会引起迁移等问题。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天然纤维多维混纺制品加工技术
在特种动物纤维加工方向与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与张家港中孚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立项开发精纺高支牦牛绒、羊绒、驼绒、罗布麻等系列多维混纺纱线及其产品;与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立项开发高支紧密纺绢丝系列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特种功能性纤维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其产品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关键技术 (1)高效分梳技术:实现粗死毛有效去除,提高纤维长度的一致性,突破该类绒纤维不能在精纺梳毛机上精梳制条的技术障碍。 ①适用于动物绒加工的高效去毛、纤维低损的梳绒技术,实现无毛绒条制备采用罗拉预梳机和四台盖板梳理机相结合的分梳工艺流程,经过三级梳理,实现绒纤维含粗含杂率明显降低,粗死毛控制在 3 根以内,无毛绒综合提取率在80%以上;通过降低梳理次数,实现绒纤维低损伤梳理,提高利用效率。 ②可实现动物绒纤维制条的针梳及配套纯纺精梳绒条制备技术,实现精梳绒条制备采用在喂入导条平台方增设主动运动的导条输送带的方法,实现绒条的针梳过程,提高成条质量;采用毛型精梳和针梳工序,成品绒条手排长度提升 5-6mm,突破该类绒纤维不能在精纺梳毛机上精梳制条的技术障碍。 (2)优质精纺细纱生产技术:突破该类动物绒纤维只能混纺或粗纺的技术障碍,实现 60Nm 以上的高支精梳纯纺细纱生产 采用适合绒类精纺细纱生产需求的集聚纺精细化生产装置,实现绒纤维高效集聚;配合吸风系统及配套组件整体优化设计,提高成纱综合质量,降低系统消耗,实现 60Nm 以上高支精梳纯纺细纱的生产,突破该类动物绒纤维只能混纺或粗纺的技术障碍,填补高档动物绒纤维在精梳纱生产的空白。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 5 件,授权相关实用新型专利 7 件,获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项目成熟度 已进入到产业化推广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通过在特种动物绒的高效梳绒、精梳制条与高支化纺纱环节获得的技术突破,成功开发了系列化的高支纯纺精梳纱的生产,继而带动下游面料和服饰品的开发,获得诸如精梳轻薄牦牛绒西服面料、绒/棉衬衫面料与服装、围巾、披肩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从而对带动上游牧区经济、推动下游面料和服装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具有核心作用,为传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江南大学 2021-04-13
纳米金属粉体连续制备技术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广泛用于催化剂、润滑剂、建筑材料、陶瓷材料、气敏材料、绝缘材料、纺织材料、发光材料、木材、灭火剂、生物医学材料等,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子、国防、核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金属纳米粉体制备技术是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关键。本技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粉体研究所,已开发出三代年产1000公斤级高性能、高产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金属纳米粉体连续制备产业化生产线,并实现了平均粒度在15~300nm的金属Cu、Ni、Fe、Ag、Sn、Bi、Zn、Co、不锈钢及高均匀混合性Cu-Ni-Sn等金属粉体材料的产业化生产。所制备的纳米金属粉体纯度高,可满足不同行业特别是电子行业对高纯度纳米金属粉体的需求;可满足多系列、多品种纳米金属粉体的生产,易控制粉体的粒径以及粒度分布;有利于降低粉体粒度分布范围,减小粒度;易收集,包装,且能在后续环节中保证粉体的高纯度。该生产线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制备成本低,产率高;可靠性高,易维护;原材料可适应性强,即可采用不规则金属块体,也可采用粉体;产品均一性好等优点。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转让给相关企业,并在同行业具有强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特点、指标等) 生产线真空度高,极限真空度可达5×10-4 Pa,采用三枪结构,为高均匀性复合金属纳米粉体、合金纳米粉体和薄壳修饰形纳米粉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采用最新的等离子体电源组合技术,可有效解决国内现行产业化生产线依赖使用国外进口大功率等离子体电源的现状;根据不同金属特点,在一条生产线上,采用不同结构粒子控制器,可有效解决多品种金属纳米粉体的生产问题;引入纳米粉体分级系统,可进一步降低生产金属纳米粉体的粒度分布范围,提高产品质量;所研制的生产线已考虑到金属纳米粉体的钝化、真空储存和设备与后续产品生产设备的连接等问题;采用复合蒸发和特殊蒸发坩埚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设备能量利用率,降低制备成本;设备主要操作由计算机控制,易于操作,稳定性高。与国内现有技术相比,在粒度相同情况下,铜粉产率可提高1.5倍,镍粉产率可提高2倍,银粉产率可提高5倍,铁粉产率可提高2~5倍。基本解决了现有纳米金属粉气相法生产中存在的产率低、成本高、纯净度低等问题。中国颗粒学会鉴定结果认为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781 78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