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生物基聚氨酯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防腐涂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基聚氨酯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生物基聚氨酯防腐涂料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甲组分包括如下组分:生物基多元醇,颜填料,第一增塑剂,改性高分子不饱和羧酸盐类分散剂,氟改性聚丙烯酸酯类流平剂,消泡剂,第一混合溶剂,其中,乙组分包括如下组分:聚丙二醇醚,聚醚丙三醇,第二增塑剂,二异氰酸酯,第二混合溶剂。本发明采用含有苯环刚性基团的生物基多元醇为原料结合制备工艺,显著提高生物基聚氨酯防腐涂料的附着力、耐盐雾性、断裂伸长率、耐5%H2SO4浸泡和贮存稳定性;并且二甲苯的用量降低,显著降低了VOC含量,环保。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无机陶瓷超滤膜在生物发酵和制药行业中的应用
1.发酵液的澄清过滤技术 在抗生素(头孢类、硫酸连杆菌类、青霉素类、红霉素类等)、有机酸(赖氨酸、谷氨酸、L-乳酸柠檬酸、核苷酸等)、酶制剂(植酸梅等)以及其它医药和食用产品的生产中,采用陶瓷膜超滤技术替代板框、转鼓、离心、硅藻土等传统过滤工艺进行发酵液的菌体和大分子脱除,有以下突出优点: »高效成分收率高,比采用传统过滤方式提高5-12%; »分离精度高,透过液杂质含量少、澄清透明,减轻后续处理难度; »浓缩倍数高,大大降低水使用量,废水排放量少; »连续工作时间长,再生简单高效,费用是有机膜的1/5-1/10; »膜元件使用寿命长,是有机膜的3-10倍; »配套的纳滤浓缩,形成膜集成系统。 陶瓷膜在发酵工业中已成功应用,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建立了膜污染形成的动力学方程,解决了膜污染问题,开发出专用的膜清洗再生方法; »有效解决了目标产物的降解和失活问题; »通过改变常规物料洗水方式,有效提高了膜的渗透通量和抗污染性,减少了洗水用量,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实现了陶瓷膜在生物发酵行业的规模应用。 2.氨基酸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在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中的应用: 采用陶瓷膜进行谷氨酸发酵液的除菌,不仅可以回收蛋白,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离交过程的洗水量,同时降低污水处理负荷。将陶瓷膜应用于谷氨酸发酵液除菌过程,可实现除菌、洗菌、浓缩过程连续化操作。 乳酸生产中的应用: 目前,已经开展了将陶瓷膜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工作。陶瓷膜技术与活性炭吸附技术集成应用于乳酸工业生产中,能起到克服传统乳酸生产工艺中的流程长、处理难度大、能耗高、成本高、产品纯度低等缺陷,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将有重要的意义。 甘氨酸净化中的应用: 甘氨酸又名氨基乙酸,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重要原料之一。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去除工业级甘氨酸中的微量悬浮杂质,以得到食品级、医药级甘氨酸产品。 该技术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工业化装置为两套各8 m2的陶瓷微滤膜设备,用于甘氨酸净化过程中粉末活性炭的去除,年处理3000吨甘氨酸,目前该装置已稳定运行一年,平均通量800 l•m-2•h-1;膜再生方便,清洗周期约1个月,采用纯水冲洗即可,同时清洗后水还可用于生产过程中。采用陶瓷膜微滤净化后,甘氨酸产品经高倍显微镜检测未发现残余活性炭粒子,完全满足了出口的质量要求。 3.中药生产及植物提取技术 传统中制药剂采用水提醇沉加蒸发工艺,周期长、建设成本高、能耗大、收率低、操作环境差、环境污染严重、三废治理成本高。 用无机陶瓷膜对中药水提液进行澄清处理有显著优点:水提液无须冷却可直接过滤,减少生产环节,膜的再生方便;除菌彻底,膜本身可直接高温灭菌;无论中药水提液性质如何,对膜本身没有影响;对中药有效成份基本无截留等。 陶瓷膜用于中药生产和植物提取的显著特点: ▲降低防爆等级,基础建设和生产线投资费用少,利于安全生产; ▲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 ▲节省溶媒,降低原料成本和治污成本; ▲有效成分降解和流失少,色素等不增加; ▲能同时去除悬浮颗粒,菌体、鞣质、淀粉、胶体、蛋白、部分色素等大分子,澄明度高; ▲膜元件寿命长、再生简便费用低,操作过程稳定,产品质量能得到充分保证; ▲配套纳滤浓缩,形成膜集成系统。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无机陶瓷超滤膜的石油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1.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技术 油田采出水处理是石油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包括了提供储油地层增压注水所进行的一切水质改造过程(也有一小部分是为了污水达标排放),这一过程随油田开采期的延长,重要性愈显突出。陶瓷膜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具有明显的优点,首先在于材料的亲水性憎油特性,有利于防止有机类物质的污染;其次由于陶瓷膜材料的良好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强酸、强碱、强氧化还原剂等清洗剂来清洗再生;再次陶瓷膜的机械强度高,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和清洗。最后,陶瓷膜出水水质好,水质稳定,完全能满足标准SY/T5329-94对低渗透油层注水水质的要求。从目前国内外陶瓷膜研究应用的情况来看,陶瓷膜处理采出水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其他水处理方法也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这主要是由于陶瓷膜设备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少、配套设施少等。 2.脱沥青油中溶剂回收技术 通过精馏得到的大部分的石油炼制成分大都做为重油使用,由于越来越严厉的环境法规,需要对这些重质燃料进行催化剂重整,在炼制过程中,由于沥青质的存在,容易使催化剂发生中毒,可以在重油中加入一种链烷烃溶剂如戊烷来使沥青质沉积,以去除重油中的沥青质。脱沥青后的混合物可采用超滤技术将油和溶剂分离,从而回收溶剂戊烷,达到重复使用目的,而脱沥青油则送催化裂化或者加氢裂化。对于这类体系,高分子膜难以适用。利用陶瓷膜耐高温、耐有机溶剂的特性,可去除重油中的沥青质。 3.石油重组分直接脱沥青技术 采用无机陶瓷膜技术可以对石油重组分直接进行沥青的脱除,使用氧化锆超滤膜,孔径为6.3 nm,在温度150ºC,流速11.5 m•s-1的条件下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通量。相比较而言,氧化锆对石油组分的吸附作用较小。从过程研究来看,沥青质的结构以及分子量分布对陶瓷膜的操作有很大的影响。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金纳米颗粒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通过超分子交联聚合物网络在油‑水界面上促进金纳米颗粒(Au NPs)的自组装。这种技术有效地生产出大面积的金纳米颗粒聚合物膜,适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传感应用。与传统方法制备的金纳米颗粒膜相比,这些聚合物网络交联的金纳米颗粒膜表现出显著提高的机械强度,不易破裂,可以附着在水产品表面进行活体检测。优异的SERS性能、低成本以及高灵活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实时检测溶液或食品中有毒残留物的有前途的候选材料。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硒氧化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及其在硒氧化中的应用,属于农业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从华中农业大学硒营养试验田的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副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H1,已于2023年6月27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231107。经实验验证发现,该菌株能够同时氧化单质硒和有机硒。本发明利用该菌株可以将有机硒和单质硒转化为利于促进植物吸收的水溶性硒,为制备安全且成本低廉的植物富硒菌剂、硒氧化剂奠定科学基础,这对硒转化模式菌株的科研工作和农业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弓形虫MIC19基因敲除虫株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弓形虫基因敲除虫株,该虫株缺失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19(TGME49_294790基因),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虫株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生物领域。本发明构建的基因敲除虫株ME49Δmic19具有毒力致弱的优点,能诱导动物的免疫保护反应,可用于制备弓形虫弱毒活疫苗。 成果发布时间:2025 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国通北斗卫星信息化应用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国通北斗致力于中国自主独立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运营与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以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不仅要建成系统,更要用好系统,强调质量、安全、应用、效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应用将对全世界开放,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积极推动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覆盖整个亚太地区并逐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国通北斗卫星信息化应用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本科普通高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东省佛山市。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良成绩。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列入首批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2016年成为广东省第六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经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在软科2020“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全国排名第228位。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习提升本领、以规范夯实基础、以创新塑造品牌、以改革突破难点、以党建促进高建、以高建带动全面”的工作思路,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秉承“明德博学、自强有为”的校训,倡导“以人为本、求实创新的校园文化;崇尚学术、爱岗敬业的教师文化;成人成才、创业创新的学生文化”,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分别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和禅城区,其中仙溪校区环绕在水面达1700亩的仙溪湖周围),校园占地面积2208.7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学校建立了博士后培养、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办学体系。面向全国14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323人,在校硕士研究生976人(含51名硕士留学生),联招博士3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318人,本科留学生、汉语进修生等共98人。迄今为止,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大批优秀人才16万余人。学校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高效精干、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739人,其中专任教师1158人。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198人(其中专任教师中正高170人),副高职称520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副高3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7人(其中专任教师中博士609人),硕士学位教师661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士454人)。其中含双聘院士5人、海外特聘院士1人,另通过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团队1个,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5人,珠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9人,培育第十四批国家级特聘专家2人、珠江学者4人,聘任岭南讲座教授59人,遴选校内岭南学者171人。此外,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乔治·斯穆特和菲尔茨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沃恩·琼斯等世界著名科学家为名誉教授。9月30日,我校全职特聘外籍教授古睿智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受到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 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6个二级学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含公共体育、公共英语、公共艺术)、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个二级学院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了“产业学院”。现有68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农、医、管理、法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十大学科门类,在招理工科专业占比达66%。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国际商务、教育、电子信息、农业、兽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动物医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省级特色专业11个(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护理学(康复护理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省级重点专业4个(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兽医学、材料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数学、土木工程),省级“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畜牧学)。目前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学院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7门,精品开放课程14门。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 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1819项,其中国际、国家级591项、省级1228项。毕业生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均高于1%,其中2017年位列全国本科高校97位,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易班全国共建工作示范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校企共建创业实践基地”、科技部国家级“星创天地”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科技部“校企合作好案例”、工信部首批“高校中小企业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数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社区(佛山站)及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学校、省级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中心、广东省易班十佳发展中心等称号。 学校紧密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和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科研及产学研合作。拥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领域——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4个(独立建设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清远麻鸡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季华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个[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云浮(佛山)氢能标准化创新研发中心],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个,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5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21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33个。当年拨入科研经费从2010-2017连续八年位居全省前十。科研总经费从2010年的772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79亿元。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级项目17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课题4项);获得授权专利1623项,其中发明专利207项。2016-2018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1-02-01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4月由原濮阳教育学院、濮阳广播电视大学、濮阳师范学校、濮阳工业学校组建,填补了濮阳市全日制高等院校历史空白。2015年4月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获批,龙都濮阳开启了本科高等教育发展新征程。学院办学历史上溯到1950年建校的濮阳师范学校,当时称平原省立师范学校,办学成就卓越,在豫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河南省人民政府原秘书长郭洪昌、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远大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兼空调公司总经理丁元刚等一批政企精英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学院占地1162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500万元,馆藏纸质、电子图书合计115万册。建有教学楼13栋、学生宿舍楼14栋、教师公寓14栋,另有图书馆、学生餐厅、综合实训楼、室内体育馆。拥有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233个。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8人、副教授182人,博士硕士教师3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管优秀专家、省职教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8人。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7575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247人、专科13631人,电大开放教育和成人教育本专科7481人,另外还有附属中学6216人。 目前,学院设有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体育健康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49个专业,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4门。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4个本科二批专业,2016年,招生录取最高分超一本线3分、最低分超二本线32分。近年来,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0余项,500多名参赛学生荣获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二等以上奖励。 传承67年的办学历史文化和33年的专科发展积淀,学院主动站位,科学谋划,抢抓机遇,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院校”,成功创建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园林单位、省级卫生单位和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等数十项称号,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高校。 桃李经年呈馨瑞,栋梁化育柱长天。忆往昔,濮河水悠悠,我们铸就辉煌;展未来,龙湖波荡漾,我们豪情满怀。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传承“笃学明理、诚信力行”校训,涵育“圣洁惊艳、无私奉献”樱花气节,弘扬“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火车头精神,践行“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迎难而上、勇于奉献”学院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发展,加快转轨变型,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务实重干,为建设全省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技术本科院校努力奋斗! 学院地址:濮阳市黄河路西段(乘15路、25路、27路、Y75路公交车) 电话:(0393)4677111 传真:(0393)4677111 邮编:457000 学院网址:http://www.pyvtc.cn/ E-mail :pzydzb@163.com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1957年建市,面积2182平方公里,辖两个县、三个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四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鹤壁文化底蕴厚重,殷商末期和春秋时期的赵国、卫国均在此建都,穿城而过的淇河是诗歌文化的重要源头,《诗经》中有39篇直接描绘了淇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所辖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儒商鼻祖端木子贡的故乡,正月古庙会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伾山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所辖淇县故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之一和《封神演义》神话故事的发生地,境内的云梦山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鹤壁交通便利,境内京广高铁、京广铁路、107国道和京港澳高速纵贯南北,晋豫鲁铁路和在建的郑济高铁、范辉高速横穿东西。鹤壁产业兴旺,是全国重要的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煤炭、电力、水泥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精细煤化工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正在建设全省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区域性大数据中心城市和豫北重要物流节点城市。鹤壁环境优美,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宜居宜业宜游。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持续、旺盛的需求,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伴随着这座城市的成长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2001年4月23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鹤壁教育学院、鹤壁中等专业学校、鹤壁广播电视大学、鹤壁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了鹤壁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鹤壁机电中等专业学校、鹤壁市成人培训学校并入学院。2011年,接管市体育运动学校。2015年,鹤壁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理工大学依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本科)。一所涵盖医药卫生、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文化艺术、食品药品与粮食、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财经商贸、旅游、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等多个专业大类的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鹤城大地。学院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中心区域,东临鹤壁高铁东站,西连淇河之畔的鹤壁市中心商务区,占地面积1306亩,建筑面积47.3万平方米。学院建有集教学、科研、培训、考证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9个,校内实训室30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10个,附属医院1个。建有市校共享的“千鹤之舞”体育馆、图书馆。现有固定资产总值5.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馆藏图书117万余册,电子图书61万册。 学院现设有医学院、护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设计与工程学院、交通与材料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鹤壁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学院(中专部)、体育运动学院(鹤壁市体育运动学校)。现开设52个专业,各类全日制在校生人数2万余人,各类社会技能培训年均1万余人次。现有教职工924人,专任教师839人,高级职称教师276人,教授3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教师445人,“双师型”教师386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8人。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个,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1项,省级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6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省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5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全国职教师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原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宪成教授,广东轻工职业学院原院长叶小明教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伟教授任学院名誉院长。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学院是“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是“河南省豫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学院分别于2006年、2010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上屡获殊荣,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6项,省级奖项121项。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河南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办学声誉,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机遇和挑战,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鹤壁“办一所人民满意好大学”的初心使命,坚持“立足地方、面向市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政校企行合作、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诚信、自强、力行、拓新”的校训校风,着力稳定规模,完善功能,强化质量,提升层次,努力建设高品质、有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05 206 207
  • ...
  • 826 8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