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1059前庭功能转椅多功能前庭转椅
S1059前庭功能转椅   S1059前庭功能转椅是一种用转动方式观察旋转对人体的影响实验设备,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半规发在维特正常姿势中的作用,以及了解检查内耳敏感性的方法,转椅按装四对流环,可记录旋转过动时的眼电图、脑电图、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广泛用于医学院校、体育院校生理学校实验中。   技术性能: ■ 旋转方向:水平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 ■ 转椅与摇柄双速:1:2 ■ 旋转方式:手控 ■ 急停:0.3秒角度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级全功能创伤模型(全功能创伤模拟人)
XM-CS高级全功能创伤模型(全功能创伤模拟人)   一、模型特点: ■ XM-CS高级全功能创伤模型(全功能创伤模拟人)是在XM-HL4组合式基础护理人模型的功能基础上进行升级,除了XM-HL4型的全部功能外,还增加了创伤护理功能,创伤模块具有模拟出血等功能特点,增加了现场创伤处理及护理培训的真实感。 ■ 模拟创伤部位的清洗、消毒、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 ■ 模拟身体各个部位的开放性骨折、断裂处理等。   二、创伤功能: 具有XM-HL4型的全部功能,并增加了创伤功能模块,各种出血性创伤模块均附有模拟血管出血点。 ■ 面部烧伤Ⅰ Ⅱ Ⅲ度 ■ 前额撕裂伤口 ■ 颌前创伤口 ■ 锁骨开放性骨折与胸膛挫伤 ■ 腹部创伤伴有小肠突露 ■ 右上臂肱骨开放性骨折 ■ 右手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撕裂伤口、骨组织暴露 ■ 右手掌枪弹伤口 ■ 右大腿股骨开放性骨折 ■ 右大腿复合型股骨骨折 ■ 右大腿金属异物刺伤 ■ 右小腿胫骨开放性骨折 ■ 右足开放性骨折右小指截断创伤 ■ 左前臂烧伤ⅠⅡⅢ度 ■ 左大腿截断创伤 ■ 左小腿胫骨闭合性骨折以及踝关节和足挫伤   三、护理功能: ■ 洗脸 ■ 眼耳滴药清洗 ■ 口腔护理 ■ 口鼻气管插管 ■ 气管切开护理 ■ 吸痰法 ■ 氧气吸入法 ■ 口鼻饲法 ■ 洗胃法 ■ 手臂静脉穿刺、注射、输液(血) ■ 三角肌皮下注射 ■ 股外侧肌注射 ■ 灌肠法 ■ 女性导尿术 ■ 男性导尿术 ■ 女性膀胱冲洗 ■ 男性膀胱冲洗 ■ 造瘘引流术 ■ 臀部肌肉注射   ■ 褥疮护理:显示压疮的临床分期4个不同阶段。 · 第一期:淤血红润期。 · 第二期:炎症浸润期。 · 第三期:浅度溃疡期。 · 第四期:坏死溃疡期。 · 同时显示压疮盒各种病理表现:压疮炎症、溃疡、窦道、腐肉、坏死、焦痂等。 ■ 四肢关节左右弯曲、旋转、上下活动。 ■ 整体护理:床上擦浴、座式擦浴、穿换衣服、冷、热疗法。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前庭功能转椅多功能前庭转椅S1059
S1059前庭功能转椅   S1059前庭功能转椅是一种用转动方式观察旋转对人体的影响实验设备,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半规发在维特正常姿势中的作用,以及了解检查内耳敏感性的方法,转椅按装四对流环,可记录旋转过动时的眼电图、脑电图、心电图等生理指标,广泛用于医学院校、体育院校生理学校实验中。   技术性能: ■ 旋转方向:水平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 ■ 转椅与摇柄双速:1:2 ■ 旋转方式:手控 ■ 急停:0.3秒角度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系列高压集成技术
本成果包括系列基于硅基或SOI基材料的高压集成技术,可用于700V AC-DC电源管理IC、600V/1200V高压栅驱动IC、不同电压需求的高压开关IC、D类功率放大器、电机驱动IC等的研制,满足照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电机驱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具体包括: 硅基:(1)超低比导通电阻700V单晶型BCD工艺;(2)600V外延型BCD工艺;(3)1200V外延型BCD工艺;(4)48V高功率BCD工艺;(5)40V高压双极型工艺。 SOI基:(1)600V 厚层SOI BCD工艺;(2)65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3)30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4)20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5)10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6)40V薄层SOI高压CDMOS工艺;(7)-200V SOI高压CDMOS工艺;(8)-100V SOI高压CDMOS工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系列保健药酒
成果描述:针对大众目前提倡健康饮酒的趋势,保健酒既满足了中国人饮酒的传统习惯也满足了健康饮酒的现代人理念。目前每年的市场分额提高很快,开发保健酒已经成为国内大品牌白酒企业升级拓展市场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这一趋势,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功能保健酒,选用国内一些独有的珍稀植物材料,配合其独特的保健功能,通过科学组方和先进的提取工艺及调配技术。既满足了产品的功能性得到最大体现,也保证了产品醇厚丰富的口感。目前,陆续有产品在获得国家保健食品字号,产品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和缓解体力疲劳两大功能。市场前景分析:该技术目前已经成功转让一家企业,并获得国家保健食品字号。保健食品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所用原料符合食品的原料要求,产品的卫生指标、理化指标、功效成分指标和安全性等均符合保健食品的相关要求。
四川大学 2021-04-10
翱翔系列微小卫星
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于2017年被评为“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该国家级创新团队依托“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已经具备了微小卫星系统设计、集成、测试、试验、测控和应用的较为完备的研究条件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产品包括2U至27U的全系列标准化的立方星平台,以及部署器、星载计算机、飞轮、磁力矩器、ADCS、电源等20余种标准化模块化的立方星部组件,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十余颗卫星的在轨运行,技术成熟可靠。 翱翔之星:2016年6月25日,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载“长征七号”液体运载火箭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开展人类首次大气层外自然偏振模式探测,也是我国首颗不依赖国家测控网而完全自主测控的卫星,其设计标准已成为国际标准。   行云试验一号:2017年1月9日,与航天科工集团联合研制的“行云试验一号”2U 立方星,搭载“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验证低轨窄带卫星通信技术。   翱翔一号:l2017年4月18日,自主研制的“翱翔一号”2U立方星搭载宇宙神5运载火箭在美国卡纳维纳成功发射,并经天鹅座飞船转运至国际空间站,5月15日由国际空间站成功部署入轨。“翱翔一号”卫星是欧盟QB50国际大科学计划的36颗卫星之一,开展人类首次低热层大气探测。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5-11
系列高压集成技术
本成果包括系列基于硅基或SOI基材料的高压集成技术,可用于700V AC-DC电源管理IC、600V/1200V高压栅驱动IC、不同电压需求的高压开关IC、D类功率放大器、电机驱动IC等的研制,满足照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电机驱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HEEC 云端系列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助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服务教师发展,服务人才培养,服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就业育人,为校企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发布教学科研装备的新设备、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组委会计划于2022年6月16日起开展云端系列活动,活动将持续至12月31日。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2-06-10
等分定位系列技术
在工厂中工作台最常用的分度角度为180°和90°,用以保证零件孔加工的同轴度(如掉头镗孔)垂直度,平面间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键槽加工的对称度等,具有高定位精度的机床如坐标镗床,加工中心等的分度工作台在2×180°,4×90°位置的定位精度一般都比其他位置的定位精度要高,且直径稍大(如1m)并在2×180°,4×90°位置达到秒级(5″左右)的工作转台价格十分昂贵。 本系列技术从原理上区别于传统的分度方法,它是利用多个小范围高精度传感器进行分度定位,其定位精度仅取决于小范围高精度传感器的精度,即本技术是将小范围测量的高精度沿展至整个大范围测量,从而使分度系统的绝对测量精度得以极大地提高。 本系列技术在理论研究阶段得到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基金资助,研发推广过程中,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振动切削系列设备
北航“振动切削”系列装备是经过20年开发成功的高新制造技术,打破传统切削加工的性能价格比极限,使产品制造达到精密、高效、低成本的全新综合水平,实现以车代磨、以钻代铰、以铰代珩、以机攻代替手攻等突破性工艺效果。 超声车削系列,可以实现近无应力与毛刺的精密车削。振动钻孔系列,钻削力显著下降,排屑条件明显改善,切削液向孔中的渗透性显著提高。振动攻丝系列,可以实现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高效自动攻丝。 超声车削系列:切削力是普通车削的1/10以下,总体加工效率提高1倍以上; 振动钻孔系列:钻削效率提高1~2倍以上,钻头寿命提高3~10倍以上; 振动攻丝系列:平均攻丝扭矩为普通攻丝的1/10以下,丝锥寿命提高5倍以上,攻丝效率提高3倍以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561 56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