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单目三维实时在线跟踪与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目三维实时在线跟踪与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激光测距装置、望远镜、CCD、 三角架、标靶及计算机。激光测距装置固定在望远镜的上方,望远镜被固定在三角架上,CCD 安装在望 远镜成像面上,用于获取标靶的二维图像,与激光测距装置一起通过 USB 数据线将获取的图像传输到 计算机中,并将测量的结果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本实用新型能对目标进行在线跟踪,实时监测目标的 三维微小移动,系统组成简单,应用成本不高,适合在工程建筑变形观测领域推
武汉大学 2021-04-14
航空发动机三维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适用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专业。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的实验教学航空是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目前,现实中的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存在以下局限性:  1、工作原理难以理解。由于发动机内部结构看不见,学生对航空发动机整体结构及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理解困难。 2、实验难以实现航空发动机的一些特性实验,一些实验在真实环境中无法开展需要较大的仪器设备,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求; 3、实验成本太高,开展航空发动机整机及部件特性实验的建设和使用成本高,难以对大批量学生进行开放教学,部分实验的操作过程也比较繁琐。 4、实验风险大,航空发动机工作时转速高,排气温度高,学生开展该类型实验难度大、危险性高,部分实验设备学生无法透过外壳看到设备运行时内部零件的相互配合情况,如航空发动机组成原理实验。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仪器设备台套数和实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等问题愈加突出。为了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解决以上问题,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开发了开放式网上涉及航空发动机原理等虚拟实验室软件。实验采用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技术,研发了航空发动机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解决航空航天类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不足。 使用现有器材模型,系统可开展如下6个常用航空发动机虚拟实验的训练: •航空发动机建模虚拟实验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虚拟实验 •航空发动机典型试车实验 •航空发动机的服役环境模拟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发动机运行监控及性能分析实验 •航空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及故障诊断虚拟仿真实验
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9-09
维意真空多靶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机支持定制
MS-450高真空多靶磁控溅射镀膜机 真空腔室:直径450✕H400mm,1Cr18Ni9Ti优质不锈钢材质,氩弧焊接,前开门结构; 真空系统:机械泵+分子泵(进口和国产可选); 极限真空:优于5✕10-5Pa(经烘烤除气后); 真空抽速:大气~8✕10-4Pa≤30min; 升降基片台:2~6英寸基片台,靶基距60~120mm连续在线自动可调,旋转0~20r/min可调,可加热至500℃(可选水冷功能),可选配偏压清洗功能; 磁控靶:直径3英寸2~4只(可升级成直径4英寸靶2~3只),兼容直流和射频,可以溅射磁性材料的靶材; 溅射电源:直流脉冲溅射电源、全自动匹配的射频溅射电源可任选; 质量流量计:2~3路工艺气体,可根据工艺要求增加; 膜厚监控仪:可选配国产或进口单水冷探头膜厚仪; 控制方式:PLC+触摸屏控制系统,具备漏气自检与提示、通讯故障,实现一键抽停真空。
北京维意真空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2025-04-25
维意真空手套箱金属有机蒸发镀膜机支持定制
SEV-400手套箱金属有机蒸发镀膜机 真空腔室:采用立式方形结构,前门为水平滑开式,位于手套箱体内部,前开门便于蒸发材料和样片在保护环境下装卸,后开门便于真空室的清理维护(后门带锁紧装置在充气条件下保持腔室密闭与大气环境隔离),整机位于手套箱体下面,节约占地面积; 真空系统:国产分子泵作为主抽泵,真空极限高达2.0✕10-5Pa,另可选进口磁悬浮分子泵或是低温泵作为主抽泵,真空极限高达3.0✕10-6Pa; 真空抽速:大气~5✕10-4Pa≤30min(手套箱环境中); 基片台:最大120mm基片/15~25mmITO/FTO玻璃25片,可定制一体化高精度刻蚀掩膜板,基片台公转,转速0~20r/min可调,衬底可选择加热(室温~300℃可调可控)或水冷,基片台可选升降,源基距最大350mm; 蒸发源及电源:4~6组欧美技术金属或有机束源炉蒸发源可选,多元共蒸获得复合膜/分蒸获得多层膜,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真空专业蒸发电源,恒流/恒功率控制,电流、功率可以预先设置,可实现一键启动和停止的自动控制功能; 膜厚监控仪:采用国产或进口膜厚监控仪在线监测和控制蒸发速率、膜厚; 控制方式:PLC+触摸屏控制系统,具备漏气自检与提示、通讯故障,实现一键抽停真空。
北京维意真空技术应用有限责任公司 2025-04-27
《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布
推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行业组织开展科技服务业专业技术培训。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5-01-21
服务三农的安全可靠电子交易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本成果针对我国农村幅员广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难以推广电子交易的现状,积极响应国家“三农”战略,研制适合农村应用环境的电子交易平台、交易终端和专用芯片,形成了服务三农的整套电子交易解决方案,为农村金融业务提供了创新电子交易产品,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新型支付渠道。 成果基于多学科交叉和创新集成的技术路线,首创了基于瘦客户端型B-C/S架构的低成本、易维护金融交易平台和交易终端;通过专用芯片降低了终端成本,提高了终端可靠性。项目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16项,其创新点解决了电子交易终端应用于我国农村复杂环境下的成本、维护、安全、可靠性等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该成果荣获201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南大学 2025-02-06
AirFace医护服务机器人
2020年2月7日,上海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研究团队捐赠支援的2台AirFace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科研和医务人员昵称它们为“小白”。这两台智能机器人,即将进入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工作。 吴韬团队经过多年摸索,自主研制开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款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已连续两届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小白”身高1.45到1.6米,可以以每秒0.3到0.6米的速度,在预定时间跟着医生和护士查房,自动避障,与人互动,而后自行“走”回充电桩补充能量。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AirFace医护服务机器人
2月7日,上海援武汉第三批医疗队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吴韬研究团队捐赠支援的2台AirFace人工智能医护服务机器人,科研和医务人员昵称它们为“小白”。这两台智能机器人,即将进入医疗队所在的武汉市第三医院ICU病房工作。 吴韬团队经过多年摸索,自主研制开发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款具有人脸识别、自然语音交互、远程协作等功能的医疗服务机器人,已连续两届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小白”身高1.45到1.6米,可以以每秒0.3到0.6米的速度,在预定时间跟着医生和护士查房,自动避障,与人互动,而后自行“走”回充电桩补充能量。 AirFace医护服务机器人包含了机器视觉、基于激光的空间位置信息等各种高精尖前沿技术,以及基于微软Azure平台、根据医疗场景定制的综合管理等软件。接下来,还将有更多医院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等计划部署,“小白”将在更多的医院发挥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边检服务机器人
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它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智能AI语音交互功能,支持中、英、粤等多种语言,可以和人们进行亲切的交流互动。它不仅可以帮助边检人员维护秩序,还可以为人们提供购票引导、周边文化讲解、语音乘务咨询、免费打印照片、安全出行播报、交通信息展示等多元化、人性化服务,让人们的出行与生活更加便利。   产品特点 (1)自主巡逻 根据预先设定的巡视路线,自主来回行走。 (2)智能避障 在自动模式中遇到障碍物阻碍机器人通过时,立即停止行走,障碍物移除后立刻恢复自主巡逻。 (3)语音交互( 升级版) 内置智能人工大脑,可以与人进行流利的语音交互。后台数据库可以定制录入针对性的问答。 (4)语音播报 高质量的音响系统,循环播报预设语音。 (5)宣传展示 正面配置大型显示屏,可以提前导入宣传图片以及视频等信息。 (6)远程操控( 升级版) 远程控制机器人移动及其系统软件。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5-11
基于DDS的服务集成框架
成果介绍针对国防应用领域开放架构、服务化等应用需求,提出了一套基于DDS的SOA实现方案,并基于自主研发的DDS产品实现了相应的服务化集成框架,提供了在云计算环境下服务的注册、审核、查询、生命周期管理和动态监控等功能,基于DDS实现了高性能和多QoS支持的通信机制。基于该框架的服务可同时对外提供RPC(请求/应答)接口和DDS(发布/订阅)接口,适用于军工领域广泛而复杂的应用场景。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在分布式应用系统中,随着应用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扩大,传统基于组件的系统开发模式因缺乏有效的应用资源共享和系统管理途径,导致应用功能重复开发、系统运维低效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理念的软件实现技术,如Web Service等虽然具备简单性、灵活性、复用性、功能和技术解耦合等特点,但无法满足军工等特定领域内分布式实时系统高实时性、可靠性等特殊应用需求,对面向业务的应用开发也缺乏支撑。针对上述问题,项目提出了一套基于DDS的SOA实现方案,并基于自主研发的DDS产品实现了相应的服务化集成框架,为分布式实时应用系统提供了通用的服务集成与管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应用资源的共享和重用。项目的主要特点有: 基于SOA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服务模型,抽象了基于DDS通信的服务接口,服务可同时对外提供请求/应答(RPC)和发布/订阅两类接口。根据提出的服务模型设计了一套基于XML+IDL的服务描述语言,方便形式化地定义和描述服务。 基于自主研发的DDS通信中间件系统,遵循OMG组织的RPC over DDS规范,在DDS发布/订阅机制的基础上提供了RPC机制,使得服务可同时对外提供RPC(请求/应答)接口和DDS(发布/订阅)接口,适用于军工领域广泛而复杂的应用场景。 该服务集成框架实现了SOA架构,提供了服务的注册、部署、查询、激活、监控等功能。通过增加系统管理员角色,在服务注册过程增加了服务审核和权限分配环节,提高了系统级控制和管理能力;提出并实现了服务容器的概念,用于统一管理计算节点上服务的生命周期,使得系统既可以运行于传统的物理计算节点上,也可以在部署于云计算环境中的虚拟计算节点上;支持灵活的服务部署和动态更新机制,通过建立服务文件目录实现了多版本服务信息管理,通过服务引用(Service Reference)实现了对服务消费者透明的服务动态切换,便于服务的在线更新;通过制定标准的服务管理接口实现了服务运行时监控,此外,还提供了业务数据监控接口,用于灵活监控业务相关状态。 服务集成框架还提供了统一的信息模型管理维护功能,并实现了从IDL编译器到服务编排工具的一系列开发工具,支持上层服务化应用的快速构建。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3 24 25
  • ...
  • 616 6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