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光伏农业系统
光伏农业行业面临光伏发电和植物生长“争光”的矛盾,本项目利用低成本的聚合物多层膜将农作物光合作用所需要主要光谱成分滤出来,其余大部分太阳光都反射, 这样在投射到农地表面的太阳光就大幅减少,水蒸发也会大幅减少,同时采用现代太阳能聚光光伏技术将 80%以上太 阳光收集起来用于发电,实现“种地”+“发电”两不误。 可提高农户收入,并从源头上帮助实现中国大片干旱缺水农地水蒸发与降水量的平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
成果简介: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可将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电网可接收的电能。本项目所开发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和反 孤岛能力。网侧采用 VSI 结构逆变器,通过网侧电抗器直接并网。这种并网 结构确保了并网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利用升压变换器对光伏电池进行控制, 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系统的效率在满功率 20kW时达到了 96.5%。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新能源 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
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博士在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题为“Efficient Near-Infrared Emissive Artificial Supramolecular Light-Harvesting System for Imaging in Golgi Apparatus”的学术论文。 光捕获过程作为将自然光进行捕获、能量转化并利用的步骤,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第一个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构筑人工光捕获体系对于光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构筑具有高效人工光捕获体系仍存在很大挑战。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利用“杯芳烃诱导聚集”策略,设计合成两亲磺化杯芳烃和阳离子型萘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荧光给体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并引入尼罗蓝作为荧光受体分子,成功构筑了近红外发射的超分子人工光捕获体系。 通过进一步研究,团队发现该体系在细胞内依然保持很高的光捕获效率和高度稳定性,同时证明了其对高尔基体染色的选择性。该研究对于人工超分子光捕获体系传感、成像、诊断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陈旭漫,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东南大学 2021-04-11
植物照明补光灯
山东光因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17
磁光克尔效应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磁光效应系统是研究磁性薄膜、磁性微结构以及样品磁化强度和样品各向异性最理想的测量工具。是一种基于磁光效应原理设计的超高灵敏度磁强计.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产生平滑、稳定的受控磁场,并且磁场平滑过零。可以逐点测量也可以扫描测量,方便易懂的测量软件以及友好的交互界面为测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本套磁光效应系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有利工具.磁光克尔系统功能和特点:测量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非接触式测量,是一种无损测量。可以测量同一样品厚度不等的楔形磁性薄膜。可以将样品放到真空中原位测量。可以测量同一样品不同部位的磁化情况。
北京东方晨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InP基多量子阱光调制器/开关、可调式多模干涉耦合器、谐振腔滤波器、2×4分路器技术
基于平面光波光路(PLC)技术的各类光功能器件,是实现现代高速光网络、高速光信号处理、大容量光互连节点和终端设备中光信号处理模块的基础。/lineInP基多量子阱PLC器件基于成熟的半导体工艺,以脊波导为基础,具有体积小、功耗/损耗低、可靠性高、性价比高等优点,在国际上即将形成新的产业热点。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室顺应这一趋势,潜心攻关,埋头研究,历时四年完成了InP多量子阱PLC单元器件理论与实验研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PLC光路设计和光学特性测试平台,探索出国产化工艺加工途径,取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功地研制出InP基多量子阱PLC无源光子器件。包括光调制器/开关、可调式多模干涉耦合器、谐振腔滤波器、2×4分路器等,于2007年2月通过了教育部组织并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东南大学 2021-04-10
矿井煤层自燃隐蔽火源红外成像探测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自 20057 年开始对 主要研究矿井煤层自燃隐蔽火源红外成像探测技术。针对煤层自燃火源位置隐蔽,难以确定的难题,采用热红外探测技术与热传导反演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煤层自燃高温区域的位置和火源温度。成果于 2008 年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 该项目申请专利 2 项。该技术有效预防大面积采空区灾害事故,提高采空区密闭的安全可靠性。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高灵敏磁场探测系统
1 成果简介磁传感器是用来检测磁场的存在,测量磁场的强度,确定磁场的方向,或确定磁场的强度方向是否有变化的器件,测磁仪器中的“ 探头” 或者“ 取样装置” 就是磁传感器。磁传感器在信息工业、交通运输、医疗仪器等领域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也对磁传感器微型化、灵敏度、使用范围、成本和制备工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所采用的磁传感器主要有霍尔元件、磁通门、巨磁阻材料( GMR)、超导量子干涉元件( SQUID)等,这些器件各有其优缺点。霍尔元件使用简单、价格便宜,但是一般只能用于测试 10-8 T 以上的直流磁场或低频交流磁场;磁通门一般用来测试 10-10T-10-3T 的直流磁场,因其成本低主要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巨磁阻材料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利用巨磁阻效应实现对小磁场的敏感响应,这种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薄膜技术,对尺寸和厚度的要求十分严格。超导量子干涉元件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低磁场测试系统,可以探测到 10-15T 的磁场,但是它只能工作在液氦温度,设备体积大且价格非常昂贵,主要应用于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2 应用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磁电复合材料的磁场传感系统,具有较高的磁场探测灵敏度( 可探测 10-12T 的弱磁场),可以探测交流、直流磁场。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广(除上述应用领域外,也可用于军事上)。3 合作方式商谈。
清华大学 2021-04-13
超宽光谱微弱光探测及成像芯片研制
受到技术出口限制等原因,目前,我国的红外探测技术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产品性能、灵敏度、应用范围等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本项目采用新颖量子点纳米材料,制备新型结构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以窄带隙IV-VI族半导体纳米材料为光敏感层,研发红外上转换光子探测器,实现对微弱入射光(特别是红外光)进行探测及成像的芯片设计,并用于其他安监和夜视应用研究。实现从紫外到中波红外(20µm)的一体化、超宽谱段的微弱光探测与成像。完成超宽光谱微弱光探测及成像芯片制备,实现红外领域高精尖技术的自主可控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红外“中国芯”,意义重大、市场广泛。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9
埋地PE管的声学探测方法研究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胡莹波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8.9/2022.6 201831034410 赖萃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7.9/2021.6 201731034202 李文海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7.9/2021.6 201731034210 兰娇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8.9/2022.6 201831034311 鹿云峰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2018.9/2022.6 201831034312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陈波 外国语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实验师 传感器技术 葛亮 机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 教授 传感器测量及信息采集技术 四、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设计基于声学对埋地PE管的定位检测装置。重点研究管道声学定位法原理及应用对象。通过对声波定位检测原理仿真,选择合适的声波频段,声波信号电路的处理,及仪器设计,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并检测埋地PE管的深度。本项目应用新型技术,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埋地PE管定位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PE管强度低,标识和示踪线等经常遭到破坏所导致的施工现场被挖断的事故损失。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8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362 3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