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沉淀法制备白炭黑技术
白炭黑的生产方法可以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主要是指气相法,湿法可以分为沉淀法和凝胶法。气相法的优点是产品纯度高、分散度高、粒子细而形成球形,表面羟基少,因而具有优异的补强性能,但原料昂贵,能耗高,技术复杂,设备要求高,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凝胶法制的产品特性类似于干法产品,价格又比干法产品便宜但工艺较沉淀法复杂,成本亦高,该法应用较少。沉淀法是硅酸盐通过酸化获得疏松、细分散的、以絮状结构沉淀出来的SiO₂。该法原料易得,生产流程简单,能耗低,投资少。 目前沉淀白炭黑的制法大多数是采用硫酸或盐酸溶液与硅酸钠溶液进行化学反应,此法所制得的沉淀白炭黑的性能比较优良,成本也比较低廉。沉淀法制备白炭黑技术通过控制工艺条件如水玻璃浓度、硫酸浓度、水玻璃和硫酸的反应比、反应温度和添加剂种类等,控制产品的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改变添加剂种类和加入量来调节产品的吸油值、折光系数,使制得的产品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特点: 1.制备过程中改变添加剂种类和加入量对产品吸油值、折光系数以及产品原级颗粒大小的影响,同时采用合适的固液分离、产物清洗以及干燥手段,制得分散性很好的白炭黑粉体; 2.根据该白炭黑所应用的领域选择表面改性剂,使其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3.产品性能指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粒度d50,2~20μm;吸油值,130ml/100g~380ml/100g;折光系数,1.4~1.5;摩擦系数,0.0540~0.1010。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降糖抗栓肽生物制备技术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流行疾病。本课题组研发的“降糖抗栓肽口服液”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三多一少”症状、血糖浓度、胰岛素抵抗和口服糖耐量,恢复脏器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改善血流变特性,防治血栓形成和发展;长期高剂量口服无毒无害,是一种安全长效的口服降糖抗栓双功能制剂。本技术提供了完善的“降糖抗栓肽口服液”(有效成分为长效促胰岛素-水蛭素) 高效生产菌株、中试发酵和纯化制备技术生产工艺。 项目特色: 首次采用无缝串联融合技术克隆了长效促胰岛素-水蛭素基因,创制了其高效生产菌株、中试发酵工艺和纯化制备技术。相关内容已获 2 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多篇 SCI 论文,并通过天津市科技支持重点项目验收鉴定(成果编号 14ZCZDSY00013/170800)。 完成了降糖抗栓肽的药理、药代和毒理学实验研究,证明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鼠的“三多一少”症状、血糖浓度、胰岛素抵抗和口服糖耐量,恢复其脏器损伤,阻止细胞凋亡;改善血栓模型小鼠的血液特性,延缓尾部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口服降糖抗栓肽以快速吸收和缓慢消除的形式发挥降糖和防栓功能;长期高剂量口服降糖抗栓肽未发现明显的急性、慢性、生殖和遗传毒性,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长效的口服降糖防栓双功能药物。 “降糖抗栓肽口服液”具有显著的“降糖抗栓”功效,其应用将使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摆脱“久病缠身”和长期“打针注药”的痛苦,并可为企业带来巨大商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超1.2亿,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4.5亿人,预计到 2040 年将超过 6.5 亿,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流行疾病,足见其需求迫切、应用前景广阔和市场潜力巨大。 “降糖抗栓肽口服液”具有显著的“降糖抗栓”功效,其应用将使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摆脱“久病缠身”和长期“打针注药”的痛苦。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例已接近总人口的 10%,且仍在逐年上升,若“降糖抗栓肽口服液”能获批上市,将给企业带来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3
蓝藻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技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愈演愈烈,有 65%以上的湖泊和水库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并且一些大型湖泊和水库都爆发过严重的蓝藻水华。张胜文团队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解决了蓝藻异味的问题,并通过简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明胶/蓝藻复合海绵。本研究解决了蓝藻废弃物处置的难题,使其具有功能性,复合海绵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吸附性能、可生物降解性能,在污水处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明胶/蓝藻复合海绵对 Cr3+的吸附率高达 99%,且通过对复合海绵的改性研究,提高了复合海绵对其他金属的吸附效率。
江南大学 2021-04-13
蓝藻基吸附材料的制备技术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愈演愈烈,有 65%以上的湖泊和水库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并且一些大型湖泊和水库都爆发过严重的蓝藻水华。张胜文团队通过先进的处理技术,解决了蓝藻异味的问题,并通过简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明胶/蓝藻复合海绵。本研究解决了蓝藻废弃物处置的难题,使其具有功能性,复合海绵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吸附性能、可生物降解性能,在污水处理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明胶/蓝藻复合海绵对 Cr3+的吸附率高达 99%,且通过对复合海绵的改性研究,提高了复合海绵对其他金属的吸附效率。 关键技术 1、通过先进技术解决了蓝藻的异味问题; 2、通过简易的方法制备了明胶/蓝藻复合海绵材料; 3、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改性,提高了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 获得成果 1、申请专利四项
江南大学 2021-04-13
系列改性瓜尔胶制备技术
对瓜尔胶原粉进行改性,制得系列改性瓜尔胶,产品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增稠性、配伍性、化学稳定性、耐温性,水不溶物含量少特点,可作为增稠剂、润滑剂、增强剂用于油田、印染、造纸和水处理等行业。用于印染,无论在柔软度还是渗透性方面都可与海藻酸钠糊料媲美,且与单一羟丙基产品相比,其印花柔软性能好,得色效率好,成糊率高。瓜尔胶-壳聚糖天然物絮凝剂具有高效、绿色、经济、复合等特点,该产品对废水具有脱色、除浊、降低 COD 效率高等优点。 关键技术 传统瓜尔胶改性方法中使用环氧烯类醚化剂毒性大,而使用干法或半干法类制备工艺虽过程简单,投资较少,但产物水不溶物含量高,流动性差。本项目关键技术在于使用有机溶剂一步法得到羧甲基羟乙基瓜尔胶。瓜尔胶-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制备方法是以瓜尔胶和壳聚糖为原料,以静电吸附为原理,直接共混制备、交联等改性,发挥两者协同作用,各自之间取长补短,制备出一种高效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制备方法简单,效率高,杂质极少。制备过程不需要使用环氧烯类有毒物质,原料易得且安全性好。 目前已具有羧甲基羟乙基瓜尔胶、瓜尔胶-壳聚糖复合絮凝剂、羟乙基瓜尔胶、羧甲基瓜尔胶、阳离子瓜尔胶等各类制备技术。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一种瓜尔胶-壳聚糖天然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201610054789.8 一种羧甲基羟乙基瓜尔胶的制备方法 201510066654.9 项目成熟度 试生产或批量生产。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技术转让或共同开发。产品已用于无锡某公司造纸、食品和水处理等领域。 
江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磁纺制备石墨烯/聚合物有序微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纺制备有序石墨烯/聚合物微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磁体旋转产生的交变磁场力作用,拉伸含石墨烯、聚合物混合液的磁流体射流进行纺丝,整个过程无需高压电作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隐患,且制得的纤维有序排列,所得有序石墨烯/聚合物微纳米复合纤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如聚氧化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己内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备而成的微纳米纤维具备高比表面积、高长径比以及多孔性等特点,与块体材料的光、热、力、电、磁等性质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微纳光电子器件、过滤分离、生物传感以及组织工程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海藻酸盐-石墨烯-纳米氧化亚铜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盐-石墨烯-纳米氧化亚铜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将石墨烯加入至铜盐溶液制得混合溶液A;然后,按体积比5-9:1-5,将上述混合溶液A加入到海藻酸钠水溶液巾,并加入葡萄糖或抗坏血酸作还原剂,反应得到海藻酸钠-石墨烯-纳米氧化亚铜凝胶,再经负压除泡、静置、陈化得到纺丝液,然后成膜、凝固成形,并经水洗、热拉定幅、烘干,即得成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海藻酸盐-石墨烯-纳米氧化亚铜复合抗菌纤维,其内部结构均匀一致,纳米氧化亚铜粒径可控,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能;适于用作生产功能性纺织品和功能性无纺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大规模磁纺设备及用该设备制备微纳米纤维的方法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磁纺设备及使用该设备制备微纳米纤维的方法,该设备包括支架,给料装置,纺丝喷射装置和水平设置的滚筒式收集装置,收集滚筒的表面固定有提供磁场的条形永磁铁,纺丝喷射装置有多个喷头,排成一列,指向条形永磁体,被固定在可沿滚筒中轴线方向做往复运动的驱动器上。该设备以磁场力代替电场力,在交变磁场力作用下拉伸铁磁流体制备磁性微纳米纤维,整个过程无需高压电作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隐患,同时可批量连续生产微纳米纤维,且制得的纤维排布有序,产量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青岛大学 2021-04-13
高耐热高强度的聚乳酸无机纤维复合材料或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高耐热高强度的聚乳酸/无机纤维复合材料或制品是先将右旋聚乳酸或左旋聚乳酸接枝到无机纤维表面,然后通过熔融混合使其与左旋聚乳酸或右旋聚乳酸基体分子链在界面区的立构复合来获得了结晶度为45.5-48.7%,无机纤维的含量为0.2-5.0wt%,拉伸强度为49.3-55.8MPa,耐热温度为138.4-150.2℃的聚乳酸/无机纤维复合材料或制品。由于本发明方法利用了聚乳酸具有手性分子的特性,使接枝于无机纤维表面的右旋聚乳酸或左旋聚乳酸,与左旋聚乳酸或右旋聚乳酸基体在界面区形成的立构复合晶体来同步实现界面增强以及对基体的高效成核作用,因而该方法不仅构思巧妙,且也为开发高耐热高强度的聚乳酸复合材料或制品寻求到了一种有效而简单的途径。
四川大学 2016-09-29
基于聚乙烯亚胺的纤维膜制备及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邓多多 化学化工/化学工程 2018.9/2022.6 201831044104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王娜 化学化工/制药工程 实验教师/高级实验师 环境功能材料 四、项目简介 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包含伯胺,仲胺和叔胺的部分支链聚合物。本项目根据聚乙烯亚胺和单宁酸的性质,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作为纺丝的前体材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级纤维膜,再与戊二醛交联,使纤维膜具有水不溶性,最后与单宁酸接枝。制备出一种新型纤维膜并用于吸附水中Cr(VI)离子。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2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3 34 35
  • ...
  • 936 9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