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旋转机械轴承转子系统摩擦学动力学设计
提出了复杂摩擦学,动力学系统的系统工程新思想,并用于旋转机械的轴承――转子系统摩擦学、动力学设计,这与传统的摩擦学分别对各摩擦副独立的进行设计有较大区别。在理论分析及计算软件方面:在研究所历年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整理、扩充,使其界面友好,并适用于系统设计。把用于个别目的的单个程序集成起来,嵌入了优化和某些简化的非线性分析环节,集成规模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开发了迷宫密封气流激振计算程序,并用于实际机组计算,这种运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实验研究方面:改进了轴承及转子试验台结构的测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东北师范大学糖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该论文揭示了聚糖诱导半乳凝素-3(Gal-3)寡聚化的机制,首次提出了聚糖诱导Gal-3寡聚化的动态模型,并阐述了这种动态聚合反应与Gal-3/聚糖功能的关系。
东北师范大学 2022-06-08
中国抗疫医护的经历——基于现象学的质性研究
4月29日,The Lancet子刊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IF=15.873)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健康学院精神与心理健康研究团队的重要质性研究文章“The experiences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 in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中国抗疫医护的经历——基于现象学的质性研究》)。健康学院护理系教师刘茜、罗丹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健康学院护理系、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教师杨冰香、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炯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参与该研究的还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教授、武汉大学健康学院王晓琴博士、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郭巧红博士等。该文通过访谈13名战斗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讲述了新冠肺炎初期本省支援医护的抗疫经历。在全国支援力量到达之前,湖北本地医疗系统面临着巨大挑战。许多支援医护缺乏感染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的工作经验,面对这样一种新型疾病,他们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新组成的团队高效配合,应对工作上的专业挑战和身心挑战,承受着自己或家人可能被感染所带来的不确定感。然而他们临危不惧,不忘初心,通过自身调节和外界的各种社会支持,努力调适自身状态,为抗疫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研究指出,医护人员是抗疫的中坚力量。为了维护医护人员健康、提供高质量医疗和护理,综合性的支持系统十分重要,包括人员调配、防护物资供应、强化培训、持续的院感防控和必要的精神心理支持等。该文是我校护理学科首次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文,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同期发表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副教授彭伶丽团队对该文的述评文章。论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0)30204-7/fulltext
武汉大学 2021-04-11
中国抗疫医护的经历——基于现象学的质性研究
4月29日,The Lancet子刊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IF=15.873)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健康学院精神与心理健康研究团队的重要质性研究文章“The experiences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 in China: a qualitative study”(《中国抗疫医护的经历——基于现象学的质性研究》)。健康学院护理系教师刘茜、罗丹为该文共同第一作者,健康学院护理系、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教师杨冰香、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炯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参与该研究的还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教授、武汉大学健康学院王晓琴博士、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郭巧红博士等。该文通过访谈13名战斗在湖北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讲述了新冠肺炎初期本省支援医护的抗疫经历。在全国支援力量到达之前,湖北本地医疗系统面临着巨大挑战。许多支援医护缺乏感染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的工作经验,面对这样一种新型疾病,他们需要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新组成的团队高效配合,应对工作上的专业挑战和身心挑战,承受着自己或家人可能被感染所带来的不确定感。然而他们临危不惧,不忘初心,通过自身调节和外界的各种社会支持,努力调适自身状态,为抗疫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研究指出,医护人员是抗疫的中坚力量。为了维护医护人员健康、提供高质量医疗和护理,综合性的支持系统十分重要,包括人员调配、防护物资供应、强化培训、持续的院感防控和必要的精神心理支持等。该文是我校护理学科首次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文,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同期发表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副教授彭伶丽团队对该文的述评文章。论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glo/article/PIIS2214-109X(20)30204-7/fulltext
武汉大学 2021-04-11
开放式解剖学多媒体教学系统XM-JP
XM-JP开放式解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功能特点: ■ XM-JP开放式解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为医学院校学生提供了一种能够自主学习、加强感官认识、强化护理学相关知识、易于操作的全方面的学习条件,丰富医学院校护理教学内容,弥补书面教学过于抽象的不足,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 系统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能够让学生课后随时地进行自主学习,可对学员24小时开放使用,系统操作简单、界面漂亮,具有动态效果,能够从视觉上、听觉上吸引学生注意力,避免了枯燥无味的介绍,弥补课堂不足。 ■ 素材量大,容量超过28G,以视频、动画、图片为主,模拟试题70套,电脑快速阅卷,自动评分,方便学生自测。 ■ 解剖图片库内含: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脉管系统、内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局部解部学、头颈部、躯干四肢、胸背腹、骨盆等。 ■ 解剖视频内含: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脉管系统、内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局部解部学、头颈部、躯干四肢、胸背腹、骨盆等。 ■ 配置:19寸触摸一体机,双核处理器,内存2G,硬盘500G。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深圳市优学天下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优学派是深圳市优学天下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教育电子行业先行者,主要面向K12教育领域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为其提供专用教育平板等智能互动教育设备。 秉承着“让学习更高效,让教育更公平”的企业使命,公司有效整合硬件、软件、教育资源, 将现代科技与优质教育资源完美结合,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具创新和实用的教育产品和运营服务。公司产品作为K12教育的辅助和补充,是智能时代“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学习工具,能够有效促进教育的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 公司营销渠道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已累计为数百万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产品和服务。
深圳市优学天下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北京优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优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创立于北京,以成为“国内专业的语文在线教育平台”为目标,聚焦并专注于语文教育教研领域。公司业务包括语文在线教育业务和教育营销业务两部分,其中语文在线教育业务是公司业务发展重点。
北京优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成果
中伟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专业前驱体材料和循环材料综合供应商。公司行业地位突出,按正极前驱体出货量,在全球排在第二位。其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较强,背靠中南大学这一国内金属材料学科重镇,有超过300名研发人员和完善的研发测试设备。公司的客户非常优质,动力电池全球前五企业均为其客户。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增长较好,收入连续多年100%增长。中伟新材料已与国内外数十家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公司自主开发的4.47V高电压四氧化三钴、NCM811等核心产品成功跻身中国、欧美、日韩地区世界500强企业高端供应链,被广泛应用于各大3C数码领域、动力领域及储能领域。目前,公司已在贵州铜仁、湖南宁乡分别建立西部、中部产业基地,并在天津布局北部产业基地,覆盖南北、辐射全国。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中南大学 2021-04-10
高性能水泥基系列快速修补材料
混凝土结构因其脆性大的弱点,在工程应用中往往不可避免产生开裂。混凝土结构 因开裂导致混凝土结构水密性下降、渗漏,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甚至无法正常使用。 这是建筑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水工、道路、桥梁等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受损后,需要进行 快速修补。从混凝土结构产生开裂的原因与环境条件分析,开发新型高性能修补材料具 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技术根据不同现代混凝土工程的修补需求,开发出系列高性能快速修补材料, 包括超快硬修补材料、快硬早强修补材料、高性能快速修补材料。 高性能水泥基系列快速修补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早期强度高、无收缩、与基面粘接强 度高、长期稳定性好、耐久性优越等特点。还具有耐磨性好、抗冲击性能优越、高抗冻 性等特殊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车时间可从 3 小时到 24 小时内调节。 高性能水泥基系列快速修补材料可广泛适用于道路、机场跑道、钢筋混凝土、轻集 料混凝土、桥梁、建筑、水工和路面等混凝土结构物(构筑物)等裂缝或缺陷的修补, 也适合于路面的大面积修补,尤其适合于北方严寒、盐冻地区的工程应用。 
同济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电池增效薄膜材料
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是评判太阳能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国外实验室 最高转换效率已达 24.8%,而国内最高为 19.79%。为了改善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必须提 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而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表面上的光反 射作用,太阳光不能全部都入射到太阳电池中去,导致电子一空穴对的产生率不高。减 少反射就成为增加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重要途径。 同济大学研究了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板外制备减反射涂层来增加太阳能转化效率的方 法。减反射薄膜的镀制是相关课题组纳米多孔材料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具有近十年的 技术积累,相关的成果已被用于国家的激光武器。基于以上基础及优势,通过涂布二氧 化硅减反射膜,可使电池总体光电转换效率明显提高。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5 126 127
  • ...
  • 306 30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