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纳米位移计量传感器的纳米微位移检测仪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倍频的纳米位移计量传感器,包括激光器、偏振分光棱镜、1/4 玻片、角锥棱镜、平面反射镜、偏振片、光电探测 器和底座。本发明的传感器采用光学倍频技术,直接在光学结构上将 光程差进行 8 细分,同时采用偏振分光棱镜和 1/4 玻片组合减少了光 能损失,保证了干涉条纹的强度,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测量范围 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并且相比于单路光束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 减小非直线运动所造成的误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农科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农科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9
欢迎报名 |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工科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平行论坛“‘四新’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新工科2.0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论坛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9
产教融合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论坛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产教融合与高素质人才培养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1-07
正在报名 | 平行论坛“就业育人新范式与新生态”
平行论坛“就业育人新范式与新生态”活动论坛报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5-13
论坛观点聚焦 | 平行论坛:城市与高校融合发展
5月23-25日,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高水平大学书记校长、顶尖专家学者、创新型企业家等,齐聚一堂,共同开展教育领域重点难点问题大讨论,促进最活跃、最前沿思想的“交流碰撞”,实现“同题共答”、经验共享。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6-05
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目标定位光学系统
本成果通过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分析光斑在四象限探测器上的分布获取目标位置信息,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具有位置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性价比高、结构紧凑的优点。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4-26
一种全天候除霾光电池板装置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微小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渐严峻,雾霾已经成为很多地区人们倍加关注的污染重点,如何减少雾霾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是当前净化空气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有吸霾光电池板是利用二氧化钛活性材料做光触媒,喷涂在光电池板的表面形成光触媒净化膜,该吸霾光电池板在高效光伏发电的同时起到净化局部环境的作用。 光触媒净化膜的核心成分锐钛矿相纳米TiO2受日光照射后生成氢氧自由基,与空气中有机物质反应后既生成无毒的无机物,高效分解甲醛、苯、氨气等,将其转化成CO2和H2O,氧化去除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各类臭气。但其受限于紫外光照,现有吸霾光电池板在雾霾严重时,由于光强不足,使光触媒净化效率大打折扣;而且在夜晚无光照情况下,吸霾光电池也不能起到消减雾霾影响的作用。此外,长期放置在室外的吸霾光电池板的板面很容易积灰尘,灰尘会影响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光线的穿透率,也降低了光电转化效率。 本成果提供了一种可根据外界光强条件进行灯光补偿,实现全天候工作,同时自动除尘,以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和发电效率的全天候除霾光电池板装置。 创新点 1、风光互补,自动除尘; 2、可根据外界光强条件进行灯光补偿,实现全天候工作,提高空气净化效率和太阳能光电板发电效率。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8-22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可溶性锌盐、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 硼氢化钾或硼氢化钠按摩尔比为 1:0.66:(1~3)加入装有溶剂 N,N-二甲基甲酰胺的 容器中,搅拌,在温度 100~200O C 下保温 2~48 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清洗生成物至 pH 值呈中性,最后用无水乙醇清洗、过滤、干燥即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氧化锌粉 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氧化锌产率接近 100%,纯度也很高,粒度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 且方法简单,是制备超细纳米氧化锌高端产品的优良工艺方法。
同济大学 2021-04-11
纳米微囊血液代用品
华东理工大学在国家“863”项目和上海市纳米专项项目的资助下,模拟人体天然红细胞的结构,采用四步改性复乳法工艺,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聚合物为壳材同时包埋血红蛋白、酶,构建粒径大小为70~200nm、包封率高、高铁含量低、具有良好携氧功能的纳米微囊型血液代用品。通过协调溶剂的扩散速率与复乳液滴的纳米化过程,来调控和优化微球的粒径、包封率和表面三维结构,采用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高铁血红蛋白强还原剂和血浆中小分子还原剂的协同效应来控制微球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建立了微囊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控制方法,以小分子为探针,研究了微球表面物质的传递规律;以Bruno等人建立的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的经典测试方法为基础,借鉴脉冲血氧饱和度仪利用近红外光波对微球的强穿透性以及还原态血红蛋白和氧合态血红蛋白吸收光谱差值较大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可用于纳米微囊血液代用品有效性测试的无损检测方法。经检测,其携氧性能指标如P50,Hill系数等与天然血红蛋白接近,表现出优良的携氧性能。所研制的纳米微囊型血液代用品很好地克服了现有血红蛋白基血液代用品的缺点,有望为临床血液的严重短缺和战伤救治应急输血提供新的物质保证。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0 71 72
  • ...
  • 578 5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