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凹凸棒石矿物的棒状晶束纳米化解离
中国是凹凸棒石粘土矿的资源大国,但是由于成矿条件的苛刻,天然凹凸棒石粘土存在着一定的矿物学局限性。比如气候条件、地质环境与矿床成分的不同,都会影响凹凸棒石粘土的形成、晶体发育、元素组成等,所以,含量较高、单晶体发育良好的矿床很少,极大部 分的天然凹凸棒石粘土矿物中凹凸棒石粘土的含量都低于 50%,通常,在凹凸棒石粘土矿物开采之后,都要对其进行提纯处理,将其中的伴生矿物与之分离,同时,在提纯过程中减小矿物粒径,提高分散性, 使包含于凹凸棒石粘土聚集体中以及晶体束中间的杂质去除,获得均匀、完整的凹凸棒石
兰州大学 2021-01-12
高性能纳米金属/陶瓷复合润滑自修复剂制备技术
本技术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粉体研究所和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开发出的新型适合于多种金属摩擦副(钢-钢,钢-铜,钢-铝等)的高效纳米润滑自修复剂产品,现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开发了内燃机系列、通用流体机械系列、机械密封系列等产品,在轮船、飞机、工程机械、汽车以及矿山、油田、电厂、化工厂、钢厂、水泥厂等机器设备的抗磨、减摩、原位自修复和节能减排中具有广泛应用,可广泛使用于含机械运转金属摩擦副的减摩、抗磨场合。近几年来,该自修复剂已在各种车辆、船舶、空压机、机床、机械密封件等进行了大量实际设备运行考核。结果表明,该产品以一定添加量定期加入各种车辆和机械设备用润滑油或润滑脂中,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效果。此外,还针对我国目前每年消耗100亿只轴承的实际问题,研究开发出纳米复合自修复润滑脂产品,以期大幅度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延长设备维修时间。中国颗粒学会鉴定结果认为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所研制的机械密封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转让给相关企业,并在同行业具有强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特点、指标等) 该自修复剂产品的技术优势在于其设计思想、配方及制备方法具有创新性,采用高产率、高纯净度、粒度分布可控多组元复合金属纳米粉体产业化生产技术与独特的金属复合纳米粉体和天然矿石粉体的分散、表面改性技术,有效实现了油溶性添加剂与纳米颗粒的协同增强。产品按要求添加量加入500SN基础油中可降低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60%以上,提高极压值1.9倍。以一定添加量定期加入各种车辆用润滑油中,节省燃油5~35%,减轻机械噪音,减少车辆的废气排放30~50%,提高发动机的动力20%左右,延长润滑油换油周期1~3倍。应用于机械密封件中增加原有机械密封件压力上限30%左右,降低原有机械密封件传动所需电耗;延长原有机械密封件使用寿命1倍以上;降低噪音1~5 dB;大大减少设备保养维修费用,并减少因排除故障停机造成的损失。通用流体机械系列用于多种泵及空压机设备后,具有节电5~16%,降低噪音2~6 dB,提高流体输送流量或压力,延长润滑油换油周期1~3倍;提高摩擦副使用寿命1~3倍,延长设备大修时间及使用寿命等功效。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纳米陶瓷和微米金属复合粉体的机械制备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纳米陶瓷/微米金属复合粉体的机械制备方法。它是以已建立的微、纳米粉体为原料,首先采用理论模型建立微、纳米粉体的质量配比关系,并将纳米陶瓷粉制成均匀稳定的悬浮液,然后将按计算好的配比称量的纳米悬浮液和微米粉混合,再通过机械复合法制备纳米陶瓷/微米金属复合粉体。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时间极短、反应过程容易控制、能连续批量生产等特点,可供推广和工程应用。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 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时间极短、反应过程容易控制、能连续批量生产等特点,可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纳米金属/陶瓷复合润滑自修复系列产品
在突破高均匀混合纳米金属粉体及纳米陶瓷粉体制备及其多层表面修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系列型纳米金属粉体与纳米陶瓷粉复合的纳米复合自修复产品。现已开发出汽油和柴油内燃机、机械设备和机械密封三大系列润滑油添加剂产品;纳米自修复润滑脂产品;纳米自修复润滑油和液压油;水-乙二醇系列纳米自修复抗燃液压液。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完全可替代进口产品。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节能、环保和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部分产品已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产值达10亿元以上。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微/纳米纤维制造及其高效真空绝热复合技术
目前我国钢铁、石化、核工业等高温设备和管道保温材料,如玻璃棉、岩/矿棉、陶瓷纤维毡等无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高(0.037~0.05W/(m•K))、保温节能效果差;我国建筑和交通运输领域使用的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有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0.024~0.03W/(m•K)),耐温阻燃性能差,严重火灾频繁发生,安全隐患突出。针对钢铁、石化、核反应堆等高温工业领域对高性能保温绝热材料及其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迫切需求。已提出微纳米纤维玻璃棉/低气体渗透膜材真空绝热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方法,研发高速离心喷吹技术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微纳材料表面纳米包覆技术和装备
微纳材料表面纳米包覆是提升其功能特性的关键,是微纳制造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亦是航空航天、能源环保、发光显示等领域的共用技术。纳米包覆面临着精度不可控、不均匀、不致密等“顽疾”。团队提出多场耦合克服微纳材料内聚力的离心流化策略,保障了微纳材料充分分散包覆后的固有物化特性;揭示离心压差补偿的动态包覆机理,实现了可控致密的均匀包覆层制备;提出行星流化的微纳材料分散策略,国际首创行星流化原子层沉积装备,批量一致性达99%以上。申报技术受到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美国、德国、加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以聚丙烯腈微纳米球制备多壁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一维有序的纳米碳质结构和功能材料,具有比强度高、导热系数高、电导率高、表面活性高和耐化学腐蚀等特点,可在吸附、储能、储气、纳米器件、催化剂载体、高性能结构和功能复合材料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多壁碳纳米管作为复合材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强度等性能,其制备成本又远低于单壁碳纳米管,可望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这种广泛程度取决于对其在规模化、低成本、高纯度制备技术上的进一步突破。 本技术是一种以聚丙烯腈微纳米球制备高纯度多壁碳纳米管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如电弧放电法和激光蒸发法的下列弊端;制备过程所需能量高,成本居高不下;化学气相沉积法需要添加金属催化剂,制备的碳纳米管纯度不高,含有无定型碳和催化剂颗粒;聚合物纺丝法得到的碳纳米管纯度和收率低。采用本技术制备碳纳米管,具有不需金属催化剂、纯度高、无需纯化、分散性好和可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显著优于从核壳结构高分子微纳米球胶囊出发纺丝制备碳纳米管的方法。 技术指标:多壁碳纳米管直径为15~100纳米且可控,管壁20~40层且可控,长径比大于100且可控,纯度大于 99%。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浅色导电纳米晶须及白色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技术
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浅色导电晶须,用晶须替代纳米颗粒作为 基体制备导电填料加入纤维基体中,具有比导电超细颗粒更好的分散性,而且由 于晶须是棒状结构,分散在纤维中可以通过搭接的方式首尾相接,更利于纤维导 电。浅色导电晶须的开发研究对白色导电纤维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葛 明桥教授团队开发的白色导电纤维经检测达到 109Ώ(熔融纺丝)和 106Ώ(湿法 纺丝)达到导电纤维要求,是国内导电纤维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可提高白色导 电纤维自产率,应用前景广阔。 2 关键技术 (1)将高速搅拌与化学共沉积法结合,制备出的浅色导电二氧化钛纳米晶 须的电阻率达到了 103 Ώ•cm。 (2)将纳米晶须添加入纺丝液中,通过湿法纺丝方法制备出复合导电纤维,315 该种纤维的电阻达到了 106Ώ。 (3)与企业合作制备导电母粒,进而通过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出各种复合结 构的导电纤维,该种纤维的电阻达到了 109Ώ。 3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9 篇;申请专利 6 项 4 项目成熟度 建立了 50L 的纳米晶须合成反应釜,实现产业化生产 5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目前已与部分企业合作,成功制备该导电材料并应用于化纤、纤维素等。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效率薄膜晶硅纳米构架柔性太阳光伏项目
 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技术,及其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应用,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所框定的重点“能源领域”技术突破方向之一。新一代高性能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丰富光伏器件应用和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提供关键基础,而其实现的核心技术在于制备高品质、稳定且低成本的柔性薄膜材料。本项目在可规模化应用的柔性薄膜衬底上实现低温晶硅薄膜外延生长、分离转移、器件优化和先进纳米构建框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同时,通过融合和集成先进纳米构建体系和材料性能调控,探索新一代高性价比薄膜光伏电池。
南京大学 2021-04-14
豌豆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纳米晶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豌豆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纳米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质量分数为0.047%的豌豆淀粉,质量分数为0.023%的甘油的水溶液,经沸水浴搅拌加热40-50min后冷却至45-55℃;(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WMSNC,所述WMSNC的加入量为PS干基含量的1%-9%;(3)将步骤(2)所得溶液磁力混合搅拌25-35min后倒入抽滤瓶中,用真空度为1.0MPa的真空泵脱气6-15min,得复合膜液体;(4)取上述复合膜液体平铺于平面皿上,置于35-45℃的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即得复合膜。添加WMSNC后,复合膜的TS和M增加,而E降低,透水系数和透水速率显著降低。纯PS膜表面平整、光滑,随着WMSNC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表面逐渐粗糙。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78 1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