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高电压纳米正极材料
实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高电压、高比容量、快速充放电和长寿命的效果。产品拥有成本低、优良的一致性、优异的安全性、可快速充放电、高电压(4.1 V)、高容量等特点,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用动力电池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南京大学 2021-04-14
精密纳米陶瓷手术刀
传统钢制手术刀在使用和加热消毒时易腐蚀、钝化,寿命低;金刚石手术刀加工工艺复杂,透明,操作困难,价格昂贵。本成果采用纳米陶瓷材料与加工高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刃口锋利,无磁,无毒,无静电,寿命长,防腐蚀,具有生体组织相容性,精度高,刀口可快速愈合,术后无明显切痕,易于操作,可在高温下使用,且成本适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活性纳米复合生物材料制品
一、 NHA/PA复合材料制品(纳艾康)应用。 二、 NHA/PA复合材料制品外形设计改进。 三、 新型复合材料体系制品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报告。 四、 编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注意事项等临床应用手册。 五、 人才队伍建设,发表论文,申请国家专利。
四川大学 2016-04-21
纳米光学腔的机理研究
精准制备原子级平整的纳米光学腔,实现了对亚皮米厚度变化的原位测量,比以往报道的等离激元尺子的亚纳米精度高了三个数量级,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为原子/分子尺度上极其微弱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探测提供新的方案。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技术分析 光学腔在激光器的发明、腔量子电动力学与精密测量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减小光学腔的模式体积可以提高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强度,极大地拓宽光学腔的应用领域。然而,光学腔的小型化面临光学衍射极限物理规律与现代制造技术精度的双重限制。该成果主要创新性与先进性如下: (一)精准制备原子级平整的纳米光学腔,实现了对亚皮米厚度变化的原位测量,比以往报道的等离激元尺子的亚纳米精度高了三个数量级,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为原子/分子尺度上极其微弱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探测提供新的方案; (二)利用纳米光学腔对固态量子体系的物态进行调控,实现室温下纳腔中光与物质的强耦合,推动全固态纳腔量子光学的发展,为小型化集成量子光学器件与芯片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三)证实纳腔量子光学体系的响应速度是超快的,可达到数十飞秒,比高品质光学微腔体系快几个数量级,是发展超高带宽信息器件的理想平台。
武汉大学 2022-08-15
超分辨纳米显微成像系统
该系统的分辨率可以达到传统显微成像系统的 2 倍以上,可以实现 80 纳米 以下的宽场成像。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新型纳米金属合金材料
价格低廉、无毒、环境友好的金属锡(Sn)与铋(Bi)在能源转化和存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由于Sn与Bi的晶格失配大(>22%)、易相分离和氧化、以及二者之间相容性低于2 at%,使得纯相Sn1-xBix合金材料的制备及其物化性质的研究成果较少被报道。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碳纳米管芯片技术
芯片是信息科技的基础与推动力。然而,现有的硅基芯片制造技术即将触碰其极限,碳纳米管技术被认为是后摩尔技术的重要选项。相对于传统的硅基CMOS晶体管,碳纳米管晶体管具有明显的速度和功耗综合优势。IBM的理论计算表明,若完全按照现有二维平面框架设计,碳纳米管技术相较硅基技术具有15代、至少30年以上的优势。此外,Stanford大学的系统层面的模拟表明,碳纳米管技术还有望将常规的二维硅基芯片技术发展成为三维芯片技术,将目前的芯片综合性能提升1000倍以上,从而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未来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北京大学 2021-02-01
用于葡萄糖色比传感的ZnFe2O4纳米颗粒-ZnO纳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Fe2O4纳米颗粒-ZnO纳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共电纺丝方法,沉积得到复合纳米纤维,然后经过适宜的退火工艺制得ZnFe2O4纳米颗粒-ZnO纳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ZnFe2O4纳米颗粒均匀稳定的附着在ZnO纳米纤维上。另外,本发明首次将ZnFe2O4纳米颗粒-ZnO纳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用于葡萄糖色比传感测试,测试方法简单且灵敏度高。ZnFe2O4-ZnO形成II型异质节半导体,交叉的能级结构有利于减小载流子的复合,提高其催化性能、传感性能。另外,将ZnFe2O4纳米颗粒复合到ZnO纳米纤维上解决了颗粒团聚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其催化性能与传感性能。
浙江大学 2021-04-11
冶炼碳化硅的多芯炉及其生产碳化硅的方法
碳化硅的工业生产,国内外一直沿用 100 多年前 Acheson 发明的单炉芯技术,该法能耗高、产品品质差、环境污染大、生产不安全、单炉产量小,因而生产效率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差。高品质 SiC 新材料市场奇缺,严重制约了其在诸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 1995 年以来,课题组对以往国内外 SiC 生产炉的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经多年潜心研究,创立了多热源多向流合成碳化硅理论体系,发明了 “ 冶炼碳化硅的多炉芯炉及其生产碳化硅的方法 ” 新技术。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项,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陕西省职工优秀发明创新成果金奖。已在国内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福建等地建成生产线 10 余条,占据我国 SiC 产能的 1/4 ,创产值 30 亿余元,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线芯棒制备及输电工程应用技术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出现为电力行业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契机。碳纤维复 合芯架空导线是一种倍容输电导线,具有以下优点:强度高、重量轻、弹性模 量高、线损小、耐腐蚀等优点。 本项目首次引入改性双马树脂作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芯棒的基体,实现了 连续编织拉挤工艺制备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芯棒产业化,产品性能稳定均一,具 129 有优异的抗劈裂性能,具有高的高温强度保持率,抗老化耐腐蚀,多项指标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与常规钢芯铝绞线相比,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提高导线抗拉强 度 80%以上,提高电力传输容量 1 倍以上,减少电力塔杆 20%。本技术获国家 “863”项目资助,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东大学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技术已全面实现产业化,可全部替代进口产品。 山东大学已经与多家企业进行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攻关并进行联合推广。本技 术申请专利技术 15 项,合作企业 5 家,顺利挂网应用 200 余条, 累计长度超过 6000 公里,企业直接产值近 5 亿元,2013 年国标的实行,也为该产品提供了更 加广阔的空间,未来的发展将更加迅速,现时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140 1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