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真空纳米收集炉
产品详细介绍 ZN-20真空纳米收集炉 一.说明: 纳米粉末收集炉是在真空或充保护气体状态下,利用中频感应加热的原理实现金属与坩埚熔炼蒸发,然后利用一旋转装置收集纳米级粉末的设备,节能、产量高、粉体粒度尺寸可控、设备操作简单,设计新颖,是科研院校以及科研单位实验室理想的制备纳米粉末的设备,可以实现真空收集及真空密封。 二.主要技术参数:1.额定功率:20KW2.额定温度:1800℃3.容量: 500g4.极限真空度:5X10-3Pa5.压升率:≤4Pa/h 6 电源:中频电源IGBT 三、结构说明 本产品由炉盖、炉体、旋转收集装置、充气系统、真空系统及高频电源控制系统等组成: 1、炉体: 为全不锈钢设计,炉壳采用双层水冷结构。 2、旋转收集装置:炉体上设有旋转收集装置,呈扇形状。收集器的内侧设有粉末收集刀,旋转的同时把纳米粉导入收集瓶中。 3、真空系统: 采用二级泵,即k150油扩散泵与2XZ-8D 直联泵。真空机组上设有放气阀及充气阀。 4、炉架:由型钢钢板组焊成柜架结构,炉体安置在炉架上。 5、水冷系统:由各种阀、管道等相关装置组成,并设有断水时声光报警、自动切断加热电源功能。 6、加热电源:电源采用最新技术(IGBT模块),整套电源相当于一台电脑主机般大小,外观小巧、节能环保。
上海晨鑫电炉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亚纳米厚度的纳米孔传感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纳米厚度的纳米孔传感器。第二电泳电极或微泵、第二储藏室、第二微纳米分离通道、基板、第一绝缘层、亚纳米功能层、第一微纳米分离通道、第一储藏室、第一电泳电极或微泵顺次放置,亚纳米功能层的中心设有纳米孔,第一绝缘层的中心设有第一绝缘层开孔,基板的中心设有基板开口,第一微纳米分离通道中部设有测量离子电流的第一电极,第二微纳米分离通道的中部设有测量离子电流的第二电极。本发明解决了将亚纳米功能层集成于纳米孔的技术难点,其制备亚纳米功能层的方法简单;解决了DNA或RNA碱基穿越纳米孔时由于碱基可能存在的不同取向而导致对碱基与亚纳米功能层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浙江大学 2021-04-11
Beeker沉积物原状采样(柱状沉积物)
产品详细介绍Beeker取样器是在水下土壤中静态取样的工具。样本收集到透明管中,这样它就能将材料保持在原位上,可以据此做出清楚的剖面描述。技术参数采样深度:5米 采样管尺寸:直径63×57mm,长度100/150cm配置:包括一个完整的沉积物采样器,不同长度的采样管,活塞,顶部的锤击头和扩展连接杆,一个真空手泵,一个压力手泵,软管绞盘和软管,一个气动排放和分离系统(04.23.SB型),一个工具包,各种附件和铝质装运箱。采样原理在采样前,一个坚硬的切割头安装在采样管底部。一个垫圈安装在采样官顶部。切割头和垫圈用带子紧密连接,采样管被它们夹紧。这种构造可以用在不同长度的采样管上(最大1.5米)。一个橡胶隔膜装在切割头里,可以在一定压力下膨胀并完全关闭切割头,可以保证采样器提起时,样品完好保存。通过使用扩展连接杆和顶部的锤击头,可以将采样器插入到底泥中。通过使用活塞,Beeker采样器可以避免对样品产生压缩的问题。采样前,将活塞装在切割头里。当切割头位于沉积物上时,活塞通过绳子保持在一个固定高度(例如将绳子固定在船的栏杆上)。当采样管下降时,活塞保持静止状态。采样管被推入沉积物中,环绕着活塞。由于摩擦的作用而产生的压缩被部分真空产生反作用抵消。通过Beeker采样器采集的样品压缩率最大只有4-5%,其它的采样系统通常会压缩30%以上。采样管被密封以后,通过使用水-气动排放和分离系统,样品可以再细分成更小的、非破坏性的样品,用来深入研究。取样完成后,取样管密封,通过液压-气压排出和分离设备,样本可再分为更小的静态样本,以备相关的深度分析。全套装置包括:一套完整的沉积物取样工具,各种长度的取样管,活塞,顶杆和加长杆,一个真空/压力泵,真空/压力存储器,带软管的软管卷盘,一个排出/分离设备,一套工具,各种附件,以及一只铝制搬运箱。优点装备完整,并带有详尽手册。土壤剖面和密度保存较好。由于样本的真实直径,周围很少有样本撒出。沉积物的静态取样取样器重量轻,使用简便,所以一天之内可以采集多个样本。有了气压存储器和粗软管连接,取样器非常灵活,用途广泛。取样器可处理各种密度不同的沉积物,从含水很多、没有粘性到松散的沙土,不受土壤分层的影响。用液压-气压排出和分离设备,可轻松控制样本的排出以及/或者分离。标准装置可用于水中最深5米。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加长杆,还可在更深处采集样本。注意: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流水中取样会越来越困难
成都耀华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功能复合物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功能复合物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电极由复合纳米纤维PA6-GR修饰电极浸于TEOS溶液中制得;所述复合纳米纤维PA6-GR修饰电极通过静电纺丝收集于裸电极表面制得。本发明制备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功能复合物修饰电极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良好、电子传递速率快,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分析,生物传感检测等领域。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静电纺丝技术和电学修饰相结合,制备流程简单方便、成本低、原料来源广、产率高,可以大规模生产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功能复合物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功能复合物修饰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电极由复合纳米纤维PA6?GR修饰电极浸于TEOS溶液中制得;所述复合纳米纤维PA6?GR修饰电极由聚酰胺6与石墨烯混合溶于间甲酚/甲酸/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形成前驱体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收集于裸电极表面制得。本发明制备得到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功能复合物修饰电极稳定性
东南大学 2021-04-14
一种无机纳米杂化荷正电聚电解质络合物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纳米杂化荷正电聚电解质络合物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配制无机纳米粒子杂化的阴离子聚电解质水溶液;配制pH为5.8-10.0的阳离子聚电解质水溶液;将无机纳米粒子杂化的阴离子聚电解质水溶液滴加入阳离子聚电解质水溶液中,得到无机纳米杂化的荷正电聚电解质络合物;将络合物分散在一元酸水溶液中,经过滤,静置脱泡后,用刮膜刀将其涂覆于聚砜超滤膜上,烘干后得到无机纳米杂化荷正电聚电解质络合物渗透汽化膜。通过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无机纳米粒子以及调节阳离子聚电解质溶液的pH值可得到不同组成的无机纳米杂化荷正电聚电解质络合物。制备的无机纳米杂化荷正电聚电解质络合物渗透汽化膜具有优异分离性能和高稳定性。
浙江大学 2021-04-13
补骨脂提取物和淫羊蕾提取物的组合物及其复方制剂
本专利(专利号:ZL201110246292.3 ,发明人系荣昌校区教师,长期从事新中兽药的研发),涉及中 药提取物的组合物,特别涉及补骨脂黄酮提取物和淫羊霍提取物的组合物,还涉及补骨脂黄酮提取物和淫羊 蕾提取物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目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含补骨脂提取物和淫羊霍提取物的组合 物,能缓解动物的疲劳及提高动物的能量代谢,提高动物竞技能力。本专利拟以独占许可方式转让企业,并为申报新兽药作准备。如果成功上市,能有效提高动物的竞技活 动,加之无抗生素残留问题,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西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快速制备橄榄状钨酸镧钠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机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加工制备工艺领域中一种快速制备橄榄状钨酸镧钠的方法,其采用简单的水热工艺,以钨酸钠和硝酸镧为原料,硝酸钠为添加剂,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产品。制备的钨酸镧钠为薄片状结构自组装成橄榄状结构,平均长度为4.5~5.5μm,腰部平均宽度为2.5~3.5μm。具有结晶度高、尺寸均匀、分散性好等特点。本发明操作步骤简单,成本低,产物易清洗,适用于自动化大规模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具有横笛状多孔喷头的高压静电喷雾装置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横笛状多孔喷头的高压静电喷雾装置及应用。高压静电喷雾装置包括注射泵、给液器、导液管、横笛状多孔喷头、高压电源以及接收板,注射泵将给液器中的溶液经导液管推压进入横笛状多孔喷头中,横笛状多孔喷头固定在接收板上方,高压电源与接收板共同接地,高压电源正极与横笛状多孔喷头相连;横笛状多孔喷头的出液孔的孔径为大小一致的圆孔,或为不同大小圆孔排列设置。本发明采用横笛状多孔喷头,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内微纳米载药颗粒的产量,利用不同大小孔交叉组合的方式,为同时生产多种大小的微纳米载药颗粒提供了解决方案;多个联合组装使用,能够有效提升载药颗粒的生产速度,有望实现微纳米载药颗粒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浙江大学 2021-04-13
女性盆腔矢状切面模型女性盆腔模型XM-710B
XM-710B女性盆腔矢状切面模型   XM-710B女性盆腔矢状切面模型由骨盆子宫和妊娠九个月胎儿4部件组成,并显示子宫、阴道、膀胱、直肠和胎儿、羊膜、胎盘、脐带等结构。 尺寸:自然大,34×17×36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210 2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