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纳米涂料娇子 —“德冠世纪 ”牌纳米内外墙乳胶 漆
研究内容及用途 :本项目将纳米技术的发明专利和独特的工艺技术相 结合,推出了集高质量、多功能、绿色环保为一体的 “德冠世纪 ”牌纳米建 筑涂料系列产品,它涵盖了内墙乳胶漆、外墙乳胶漆、底漆等不同功能用 途的水性涂料,同时还推出了蕴涵纳米技术精华、具有多种优异特性的纳 米乳液。适用于各种居家、别墅、酒店、公共建筑物的内墙装饰,尤其能 满足对环保性能苛刻的食品、 医药等行业及对老人、 儿童房屋装修的需求。
南昌大学 2021-04-14
焊接结构内外一体化智能检测装备与自主评估技术
焊接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关键技术,直接决定着国之重器的安全可靠性。目前,智能焊接与检测严重依赖国外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售后服务难以保障。对于大型、复杂焊接结构,焊后焊缝质量智能检测在整条焊接产线上属于空白。本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大型焊接结构内外一体化智能检测装备及软件,部分高端装备达到国际水平,建成了国内首条内外一体化焊接智能检测与评估生产线,在徐工挖掘机上获得应用,并在央视CCTV2制造中国节目中播出。 图片 内外一体化焊缝智能检测与评估生产线获央视CCTV2报道
吉林大学 2025-02-10
体感音乐放松椅 真皮京师心智体感放松椅
产品详细介绍   一、音乐放松椅介绍     京师心智音乐放松设备,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运用前沿的放松技术,融合与脑电、生物反馈之中,通过系列的主题训练,来提升用户的身体放松水平,帮助用户达到最佳的放松状态。 二、音乐放松椅4大优势     1.专业音乐治疗     体感振动技术是强化音乐对人体身心放松作用的一个媒介,人体正常进行活动时细胞和器官都会伴随着一定节奏,而体感音波技术通过一定频率的音乐,让音乐的频率影响内部各器官的振动频率使其达到一致,从而产生身心愉悦的感觉,大幅提升音乐治疗的作用。       2.人体工程学设计:     采用人体工程学和美学原理设计的外形,贴合人体曲线,掘弃奢华回淳朴,以简约的设计理念设计:突显超越人工按摩的真实体验,电动调节椅子角度,体验全方位的放松 ,全面缓解疲劳。      3.专业音乐治疗     国际催眠治疗师蔡仲淮博士、音乐治疗师高天教授等名师精心筛选,以及多项科学实践验证,包含六大主图音乐:减压、催眠、积极心态、α脑波、放松、纯音乐6大主题,根据不同音乐来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达到身心同步治疗。   4.电动调节功能 电动调节功能:椅背和腿部可以调节,可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调节到任意角度(伸展范围为90-165度),满足使用者自身适合的舒适角度。   三、音乐放松椅特色 (1)电动控制系统:人体工学设计,智能检测人体身材,最大伸展角度160度。 (2)仿真人按摩系统:72个气囊包裹全身,有拍打、敲击、揉捏等多种按摩手     法选择。 (3)音乐放松系统:专家精心挑选,7大类音乐主题,满足不同情境需求。 (4)远红外加热系统:腰背部的红外热敷功能,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温肾活筋络。 (5)音响系统内置音箱:高保真立体声音箱,重低音喇叭2个。 (6)存储系统:控制器可扩展接口:3个(USB接口、音频输入、音频输出)。 (7)系统控制器:液晶触控面板,涵盖全面功能,一键掌控。 (8)8g u盘:采用精致耐用的全金属外壳,多种容量,满足应用需求。 (9)太空舱零重力模式:太空舱模式将人体重力均衡分散,配合气囊的按摩,达到身体放松。 四、产品参数     五、产品功能 1.智能、情绪等方面。 2.激发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3.智力开发,潜能提升,提高记忆力,改善情商。 4.脑神经康复,如儿童脑瘫、自闭、多动症、发育。 5.障碍、中风后遗症等的辅助康复治疗。 6.改善失眠,治疗神经衰弱、焦虑、抑郁、身心失调症状。 7.治疗抑郁症、失语症、自闭症。 8.稳定情绪,精神放松,安定精神。 六、专家     七、荣誉资质     八、客户案例   九、其他相关产品   十、品牌介绍   十一、咨询方式  姓名:范经理  电话:13311233616  Q Q:3201453676  单位名称:京师心智(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E-mail :3201453676@qq.com  邮 编:100875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8号庆亚大厦9层        
京师心智(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及纳米金属粉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及纳米金属粉的方法,在二甲苯中使用纳米硫酸钾对金属氧化物前驱体颗粒进行分散并隔离,离心沉淀后,将烘干物进行高温煅烧分解,水洗后可得到分散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将煅烧产物在还原气氛中二次煅烧,水洗后可得分散的纳米金属粉。本发明可以快速批量制备出分散性好、结晶完善的纳米金属氧化物或纳米金属粉。
东南大学 2021-04-11
TiO2纳米管/PbS/CuS的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专利申请时,成果处于研发阶段,技术处于国内空白,技术指标处于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中等水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
介武汉大学联合团队创新性开发了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方法,能大幅提升病毒阳性检出率,并能实现当天同时检测新冠和其他10大类、40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并监测病毒突变。既往新冠病毒诊断依赖于qPCR核酸检测,但是该方法显示出较高的假阴性率和低敏感性,阳性检出率仅为30%至50%,从而导致临床高度疑似新冠感染患者或低病毒潜伏的“假痊愈患者”检测“假阴性”现象频发。此外,qPCR核酸检测无法同时检测其他秋冬季高发、症状与新冠相似的其他呼吸道病毒,给疫情防控和患者分流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武汉大学 2021-04-10
多模态纳米分子影像光热
纳米分子探针是一类能准确回答生物医学问题的功能性物质, 它介于药物与传统医疗器械之间,具有 “看得早、准、全”特征,是可视化探测分子细胞水平异常的利器,对于检测早期的肿瘤病变、老年退行 性病变(阿兹海默症)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已有多种模态的肿瘤分子探针问世, 它们可通过分子成像对肿 瘤多种恶性表型特征进行检测, 为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本项成果利用对生物组织高穿透能力的近红外 激光照射源,激发磁光热三模态纳米探针,使其通过分子影像方式提供早期肿瘤病变形态及其分子生物学 信息,并在诊断的同时进行光热-光动力学联合协同治疗,实现早期肿瘤的安全及时诊治。上述多模态纳 米探针采用特殊的纳米组装技术制备,在探针的特异性肿瘤靶标挂接、诊治效率提升及纳米毒性控制三个 关键环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推动这项探针新技术的临床前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山大学 2021-04-10
纳米纤维增强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因其透光性优异、可加工性能好、不易破碎、重量轻而在车窗、面罩、眼 镜片、飞机窗盖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机械性能尤其力学强度和冲击韧性较低。 复合材料技术是提高有机玻璃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采用常规微米直径的连续纤维作为 增强体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基体与增强体的折射率相匹配。但若纤维的直径达到纳米级 (远小于可见光波长),基体与增强体之间折射率的匹配性问题将不再重要。 二功能特点 本项目基于同轴共纺复合纳米纤维制备增强有机玻璃。将具有较高力学性能和熔点 温度的聚合物如 PEEK 用作为芯层材料,将透光聚合物 PMMA 用作为壳层材料,经同轴共 纺制备出复合纳米纤维薄膜,再将若干层薄膜累叠一起经热压机熔融压制。由此得到的 复合材料既具备有机玻璃的透光性,又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尤其抗冲击韧性。
同济大学 2021-04-13
纤维织物抗菌纳米处理技术
抗菌纤维织物纳米处理的原理是将银铜化合物的纳米颗粒植入纤维内部,当织物与微生物相接触时,微量的银离子和铜离子到达微生物细胞膜,依靠库仑引力,二者牢固吸附,银铜离子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力,使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当细胞失去活性时,银铜离子又会从中游离出来,重复进行杀菌活动,因此其抗菌作用持久。同时,纳米颗粒被植入纤维内部,而不是吸附在纤维表面,因此可经受持久的洗涤。 应用前景: 用于纤维或织物的附加纳米材料处理,使纤维或织物具有抗菌功能。具体可用于食品行业专用服,医生工作服,汽车、火车、飞机等的装饰纤维面料,家具布,服装,鞋垫袜子等的抗菌纳米处理,使其具有抗菌效果。从而减少细菌的传播途径,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可用于初级纤维的抗菌纳米处理。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日用品及服装要求的提高,纤维织物抗菌纳米处理技术将具有广阔的市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纳米纤维气体传感器
1、 成果简介:(500字以内)以可溶性金属盐为金属氧化物前驱体,高分子和溶剂为原料,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含高分子和金属氧化物前驱体的复合纤维,然后将该纤维烧结除去高分子,从而得到陶瓷基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材料。采用该方法制备的一维超长连续半导体金属氧化物陶瓷纳米纤维气体传感器(例如:乙醇、甲醛、氨气、湿气、氢气等等),具备响应恢复迅速、灵敏度高、气体选择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方法适用于各种以可溶性金属盐为原料的陶瓷氧化物,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性能高、易于
吉林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178 1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