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耳机话筒组
产品详细介绍
吉安地区乐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植物免疫团队康振生/张新梅组揭示小麦感病基因负调控小麦抗条锈病新机制
2022年3月,植物免疫团队康振生/张新梅组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小麦感病基因负调控小麦抗条锈病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以“TaBln1negativelyregulateswheatresistancetostriperustbyreducingCa2+influx”为题在《PlantPhysiology》在线发表。植保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郭双元为第一作者,生命学院张新梅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07-11
揭示多灶肝癌免疫异质性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
团队对12例多灶肝癌患者的45个肿瘤样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及RNA测序。研究发现同一患者的大癌灶和小癌灶的基因组特征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包括相同的HBV-DNA整合位点,相似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突变特征及拷贝数变化情况,提示12例多灶肝癌患者的大癌灶和小癌灶属于肝内转移瘤。该团队进一步分析45个癌灶的免疫微环境,发现同一患者中,与大癌灶相比,小癌灶具有更多的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活性刺激因子以及预测PD-1抗体治疗疗效的干扰素相关特征在小癌灶中表达上调。免疫相关通路在小癌灶中富集,而增殖及血管生成相关通路在大癌灶中更富集。此外,大部分小癌灶呈现sia分型中的“免疫反应亚型”。这些结果表明,同一肝癌患者的小癌灶比大癌灶具有更活跃的免疫状态。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大小的癌灶对PD-1抗体治疗是否具有不同的治疗响应,该团队对8例接受PD-1抗体治疗的多灶肝癌患者全部癌灶的免疫治疗应答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其中5例多灶肝癌患者的大癌灶和小癌灶对PD-1抗体治疗存在混合反应,均体现为小癌灶具有更好的免疫治疗疗效——PD-1抗体治疗后,小癌灶平均缩小46.3%,而同一病例的大癌灶平均增加14.9%。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花生组培苗的移栽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花生组培苗的移栽方法,主要步骤是将花生再生苗作为接穗,无菌沙子中催芽的花生实生苗作为砧木进行嫁接获得嫁接再生苗,再将嫁接的再生苗直接移栽大田,浇足水,其上搭塑料弓棚保持空气湿度。移栽最初2个周早晨和下午接受光照,其他白天时间搭遮荫网。2周后撤掉遮荫网,放风,避免塑料弓棚里温度过高,同时也进行炼苗。移栽3周后,撤掉塑料弓棚,嫁接的再生苗的田间管理按普通田间管理进行。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嫁接再生苗需要驯化室中驯化,占用空间大,培养时间长,嫁接的再生苗生长缓慢、容易染菌,造成成活率低的问题。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自身免疫脑炎研究成果
通过对NMDA患者及健康南方汉族人群进行HLA基因分型,研究发现HLA_DRB1*16:02等位基因和抗NMDAR脑炎相关。另外,除了增加疾病易感性外,HLA_DRB1*16:02等位基因和该疾病针对治疗反应相关,表现为携带该等位基因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差。最后,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发现,NMDAR的NR1亚单位上的抗原表位能够与HLA II类DRB1*16:02分子紧密结合,显示它可能是导致疾病的T细胞抗原表位。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免疫毒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免疫毒素,其特征在于利用人源性毒素穿孔素(Perforin)的活性片断作为毒素分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毒素分子与载体分子的基因重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的免疫毒素,其优点是对人体不具有免疫原性,有严格靶向性,可直接激发细胞损伤过程,杀灭靶细胞,不需要内化及细胞内转运过程,可用于治疗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适合于抑制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微粒均相免疫快速检测平台
已有样品/n微粒均相免疫检测平台是新一代免疫检测技术,基于生物合成的纳米载体和新的标记技术,结合图像识别和微通道分析技术,能实现对微量样本(5-10μL 样本/次),在 1-10 分钟内对抗原或抗体的检测,灵敏度比传统的免疫凝集检测高 100-1000 倍。特别适合快速鉴定病原菌及对血清样本中特定抗体的筛查等。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大肠杆菌 O157:H7 的鉴定及中东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抗体检测。 市场前景: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病原快速检测,前景广阔。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快速免疫诊断试纸条
涉及一种胶体金半定量免疫诊断试纸条的制作和装配方法。该试 纸条利用免疫层析原理,可迅速目检出纳米胶体金标记物和样品结合 后的颜色,并通过测试区与平行参比区的颜色对比的强弱来判定检测 的半定量结果,具有反应迅速,可迅速判定样品中待测物的有无及其 含量高低的特性。
兰州大学 2021-04-14
解析植物免疫信号调控机制
揭示了酪氨酸磷酸化对于植物免疫受体激酶活性调控的重要作用,解析了作为分子开关的关键酪氨酸位点的“预磷酸化-去磷酸化-再磷酸化”循环调控机理,促进了人们对于植物先天免疫信号调控机制的理解。 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调控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机制之一,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在动物细胞中的重要作用被广泛证实。然而,植物免疫受体激酶通常被归入丝苏氨酸激酶。本研究提示酪氨酸磷酸化对于植物先天免疫的重要调控作用,揭示了植物受体激酶与磷酸酶协同作用,通过对分子开关(关键酪氨酸位点)的循环磷酸化修饰,实现免疫信号转导的精细调控。
中山大学 2021-04-13
抗病毒天然免疫
利用团队自主创新的、用于全基因组APA位点扫描的IVT-SAPAS技术,对RNA病毒感染免疫细胞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了全基因组APA位点扫描,发现全基因组水平平均tandem 3’ UTR长度随着病毒的感染而逐渐缩短,大量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病毒感染后发生APA。通过敲低核心3’ 加工因子,发现当全基因组水平poly (A) 位点的使用受到影响后,病毒复制也受到显著影响,揭示了APA在抗病毒免疫中的重要调节作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885 88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