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葡萄糖色比传感的ZnFe2O4纳米颗粒-ZnO纳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Fe2O4纳米颗粒-ZnO纳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共电纺丝方法,沉积得到复合纳米纤维,然后经过适宜的退火工艺制得ZnFe2O4纳米颗粒-ZnO纳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ZnFe2O4纳米颗粒均匀稳定的附着在ZnO纳米纤维上。另外,本发明首次将ZnFe2O4纳米颗粒-ZnO纳米纤维复合纳米材料用于葡萄糖色比传感测试,测试方法简单且灵敏度高。ZnFe2O4-ZnO形成II型异质节半导体,交叉的能级结构有利于减小载流子的复合,提高其催化性能、传感性能。另外,将ZnFe2O4纳米颗粒复合到ZnO纳米纤维上解决了颗粒团聚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其催化性能与传感性能。
浙江大学 2021-04-11
电子聚合物纳米薄膜调控与气敏动力学研究
本项目属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研究领域。主要围绕电子聚合物纳米气敏薄膜调控与气体传感器敏感动力学开展了系统研究,在电子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敏感聚合物有序薄膜聚集方法及性能调控机制、气体传感器敏感机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气敏材料的设计与调控以及传感器性能的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开拓了电子聚合物薄膜气体传感器新领域。发表SCI论文87篇,SCI他引839次,其中在国际化学传感器权威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上发表论文16篇,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本项目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高效率薄膜晶硅纳米构架柔性太阳光伏项目
 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技术,及其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应用,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所框定的重点“能源领域”技术突破方向之一。新一代高性能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丰富光伏器件应用和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提供关键基础,而其实现的核心技术在于制备高品质、稳定且低成本的柔性薄膜材料。本项目在可规模化应用的柔性薄膜衬底上实现低温晶硅薄膜外延生长、分离转移、器件优化和先进纳米构建框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同时,通过融合和集成先进纳米构建体系和材料性能调控,探索新一代高性价比薄膜光伏电池。
南京大学 2021-04-14
磁光双控超分子纳米纤维可抑制肿瘤侵袭转移
利用修饰有线粒体靶向肽的氧化铁磁纳米粒子与修饰有β-环糊精的透明质酸构筑了一种超分子纳米纤维。该超分子纳米纤维可以经由光照或磁场(甚至包括很弱的地磁场)调控其形貌转换。无论是体内还是体外条件下,由于透明质酸受体在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该超分子纳米纤维可以高效靶向肿瘤细胞,并且经过地磁场的导向聚集,诱导肿瘤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间聚集,从而特异性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该超分子纳米纤维可以作为一种方便的工具,不仅可以加深对动态或刺激响应性生物事件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发展。
南开大学 2021-04-10
铁素体不锈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关键技术
铁素体不锈钢作为一种以铬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钢种,具有含镍不锈钢所具有的成型性、耐蚀性、抗氧化性等性能,同时由于成本低、耐应力腐蚀性能优异等显著特点,被称为经济型不锈钢,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梯面板、建筑装饰和汽车排气系统等领域。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生产过程中,为了有效固定不锈钢中的 C、N 元素,Ti 元素常常作为合金元素而被大量加入。如果控制得当,生成的 TiN夹杂物将作为铁素体异质形核的核心,促进等轴晶的生长,同时还能起到细化晶粒、沉淀强化等作用。然而,如果控制不当,在连铸坯表面生成大量的 TiN 夹杂物,将严重影响冷轧板的表面质量,如导致白色条纹缺陷等。因此,很有必要开展铁素体不锈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1)铁素体不锈钢冶炼 Ti-N 积控制技术。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冶炼过程中,常常加入 Ti 元素固定不锈钢中的 C、N 元素,形成的 TiN 夹杂物能够促进等轴晶的生长,起到细化晶粒、沉淀强化等作用。然而 Ti-N 积如果控制不当,会在连铸坯中形成分布不均匀的 TiN 夹杂物,轧制过程中密集分布的 TiN 夹杂物将沿轧制方向延展,最终在冷轧板表面形成白色条纹缺陷。图 1 所示为不同 Ti-N 积条件下对应的冷轧板表面白色条纹缺陷发生率:当 Ti-N 积大于 0.0025 时,白色条纹缺陷率急剧增加同时也将大于 20%。因此需要将 Ti-N 积控制在 0.0025 以下。(2)氧化物异质形核技术。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中 TiN 夹杂物的形核主要包括两种方式,即均质形核与异质形核。异质形核可以影响 TiN 夹杂物在连铸坯中的数量、尺寸以及分布,更有利于 TiN 夹杂物均匀地分布在连铸坯中。对由 Mg、Al、Si、Ca 四种元素组成的共 15 种氧化物进行异质形核核心的考察发现,促进TiN 形核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五种,分别为 CaO、Al 2 O 3 、Al-Ca 氧化物、Mg-Al 氧化物和 Mg-Al-Ca 氧化物,而这其中又以含 Ca 的氧化物,即 CaO、Al-Ca 氧化物和Mg-Al-Ca 氧化物为主。值得注意的是,钢中的含 Si 氧化物,即 SiO 2 、Si-Ca 氧化物、Al-Si 氧化物、Mg-Si 氧化物、Mg-Al-Si 氧化物、Mg-Si-Ca 氧化物、Al-Si-Ca氧化物以及 Mg-Al-Si-Ca 氧化物均不能有效的促进 TiN 夹杂物异质形核。而钢中未发现MgO作为TiN夹杂物的异质形核核心的原因可能为钢中没有纯的MgO夹杂物。(3)连铸坯表面精准扒皮技术。采用 Aspex 观测和统计 TiN 夹杂物在铁素体不锈钢连铸坯表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越远离连铸坯的表面,TiN 夹杂物的数量密度呈减小的趋势,平均尺寸呈增大趋势。尤其是在连铸坯表层下 4mm 范围内,TiN 夹杂物的数量密度很大并且由表层向内呈快速递减的趋势。同时在连铸坯表层 10mm 内,TiN 夹杂物的数量在平行于內弧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尤其是在连铸坯表层 4mm 内,TiN 夹杂物的数量密度很大并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为了避免在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冷轧板表面生成白色条纹,建议将连铸坯表层的扒皮厚度为 4mm。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夜明颗粒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夜明颗粒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编号:H-019;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中医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编号:9605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眼科学资深专家临床经验方。本项目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开窍为依据,筛选出夜明颗粒方,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益气活血。主治视网膜色素变性。 【主要技术指标】 1.药效学研究:检测血液流变学、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证明该方可改善小鼠血及其眼组织SOD活性,还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和积存的脂质过氧化物,抑制过氧化反应,改善其机体内环境;可以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改善大鼠血液流变指标、降低血黏度,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 2.临床研究:以视力视敏度、闪光视网膜电图等为观察指标,科学地评价夜明颗粒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104只眼中76只眼治疗前后进行了视敏度检查,结果表明其中视敏度提高66只眼,无变化10只眼;66只熄灭型眼,治疗后44只眼出现微型b波,22只眼仍为熄灭型;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综合疗效评定:52例104只眼中好转88只眼,无效16只眼,有效率为84.5%。 【推广应用前景】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病理机制认识已进入了DNA分子水平,确定了至少5种视觉相关蛋白基因近110种,不同的突变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生的病因。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发现,揭示了人类各种遗传缺陷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共同病理机制,在治疗上未发现有效手段,仅作了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由于存在着许多毒副作用,目前尚不能应用于临床。国内西医尚无有效的进展,中医药对本病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多,多为中医辨证用药及针刺,未见中药成方治疗该病的应用。本项目研究具有较好的社会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进展情况】已完成制剂、药效学、初步临床等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壳聚糖‑植酸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抑菌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聚糖‑植酸钠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抑菌剂,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聚糖‑植酸钠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将壳聚糖和植酸钠为原料,植酸钠结构中的六个磷酸基团与壳聚糖表面的游离氨基发生分子间或分子内静电作用交联而得到壳聚糖‑植酸钠纳米颗粒,对细胞无毒性。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植酸钠纳米颗粒,粒径为50~150nm,所述纳米颗粒的尺寸小,与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纳米颗粒相比稳定性更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形貌和粒径可控型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天然多糖为模板制备形貌和粒径可控型淀粉纳米颗粒的方法,利用生物酶法制备的淀粉短直链,在短直链自组装制备纳米颗粒的过程中,原位添加天然多糖模板,筛选不同分子结构的多糖模板,控制淀粉纳米颗粒的形貌和粒径,制备出适合不同需求的、形貌(空心、纺锤体、球体)和粒径(20‑120nm)可控的纳米颗粒。本发明设备要求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应温和,反应时间短,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本发明制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制备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备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 首先将纳米陶瓷粉、微米级铝或铝合金粉混合粉末在真空或氩气保护 下,通过干式高能球磨制备出纳米陶瓷颗粒体积分数为 10~50%的毫 米级复合颗粒。然后将毫米级复合颗粒直接熔化或者添加到铝或铝合 金熔体中,并施加超声振动,促进纳米陶瓷颗粒在金属熔体中的均匀 分散,制备出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中干磨法制得 的毫米级复合颗粒可以很容易地完全加入到金属熔体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核壳结构银包铁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 201510634086.8)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银包铁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双金属纳米核壳结构材料领域。该方法是将不同比例的金属铁粉和银粉压制成块体,作为等离子电弧炉的阳极材料,采用钨金属或石墨作为阴极材料,引用氩气和氢气作为工作气体,在一定的电流下,阳极和阴极之间起弧,持续一段时间后进行钝化,即得粒径为30~70nm的具有核壳结构的银包铁纳米粉体。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流程短,易于控制,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且对环境无污染,绿色环保。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223 2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