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用于调控细胞核膜通透性的纳米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调控细胞核膜通透性的纳米试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纳米试剂由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核心,接枝一定数量的聚乙二醇分子以及光敏剂孟加拉玫瑰红构成。该试剂可以通过疏水自组装形成纳米颗粒,实现大量且快速的细胞内吞,光促溶酶体逃逸以及细胞核膜通透性调节,从而促进细胞核对小分子药物及纳米颗粒的摄取。该试剂安全性良好,结构稳定,普适性好,有望成为一种普适性的的细胞核药物递送平台。
东南大学 2021-04-11
当归饮子对复合型慢性荨麻疹致敏小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当归饮子对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治疗机理。 方法:KM小鼠,雌雄各半,采用利血平+乙酰苯肼,联合IV型变态反应模拟荨麻疹模型,选择模型制作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当归饮子加减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8只动物,另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光镜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试血清IgE含量;剖取血管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壁组织中IL-4、IFN-γ表达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饮子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0.01);降低血清IgE含量(P<0.01);降低血管壁组织IL-4(P<0.01),升高IFN-γ(P<0.01)。 结论:当归饮子可通过干预T细胞异常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抑制荨麻疹发病。 文章发表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29卷第2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14
作为细胞周期阻断剂和抗肿瘤活性药物的化合物合成技术
化合物 6,8-二甲基-7,4ʹ-二甲氧基-5-羟基黄烷(HDF)由天然黄酮 类化合物鹃花醇结构改造获得,研究发现具有细胞毒性,能诱导细胞 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断于 G2/M 期,特别醒目的是,细胞经 HDF 处理 后变圆、变大,呈典型的周期阻断表现。作用类似于临床上广泛应用 的具有干扰微管作用机制的药物长春新碱和紫杉醇;在细胞周期阻滞 方面与紫杉醇的作用更接近,因此可能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 肺癌(NSCLC)、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
兰州大学 2021-04-14
作为细胞周期阻断剂和抗肿瘤活性药物的化合物合成技术
化合物6,8-二甲基-7,4ʹ-二甲氧基-5-羟基黄烷(HDF)由天然黄酮类化合物鹃花醇结构改造获得,研究发现具有细胞毒性,能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断于G2/M期,特别醒目的是,细胞经HDF处理后变圆、变大,呈典型的周期阻断表现。作用类似于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具有干扰微管作用机制的药物长春新碱和紫杉醇;在细胞周期阻滞方面与紫杉醇的作用更接近,因此可能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有疗效。 技术特点:前体化合物鹃花醇既可从杜鹃植物中分离,也可人工合成,资源丰富;从鹃花醇到HDF的合成途径是本专利保护内容之一;HDF抗肿瘤活性及阻断周期活性是本专利保护的主要生物活性。2013年5月22日获得专利授权。
兰州大学 2021-01-12
 GC-M/A1机电液气一体化实验教学培训系统
上海计呈教学设备生产GC-M/A1机电液气一体化实验教学培训系统,是让的本实验台以挖掘机构为载体,综合应用软件编程、电气设计、PLC控制、运动控制、逻辑控制等开展机电液气综合的一系列实验。本实验教学培训系统根椐各阶段的教学要求、培训要求、实验要求、创新研发要求,综合液压、机械、电气等进行模块化设计、智能化设计、课程化设计。本教学培训系统是一个实验的大平台,是各院校开设机电液气一体化验证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得力助手。
上海计呈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2025-06-02
信号与系统教学实验系统
集成一体化先进结构方案,将开放式的电路和实验平台、高品质数字信号源、新一代测量与分析仪器集成在一个实验箱中,不需要配电脑或其他仪器,只需一个实验箱就能全面支持“信号与系统”实验的教学内容。
西安唐都科教仪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2021-02-01
我国科学家在围着床期动物胚胎细胞谱系分离调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围产期胚胎的发育调控一直是发育生物学的“黑匣子”问题,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在《Autophagy》杂志上发表题为“ATG7-mediatedautophagyfacilitatesembryonicstemcellexitfromnaivepluripotencyandmarkscommitmenttodifferentiation”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围着床期胚胎谱系分离中选择性自噬与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制。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4-04
广州生物院发现靶向PD-L1的CSR提升CAR-T细胞疗效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李鹏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expression of a PD-L1-specific chimeric switch receptor augments the efficacy and persistence of CAR T cells via the CD70-CD27 axis的研究,为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抗肿瘤活性提供了新策略。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2022-10-26
单细胞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发展了国际领先的完整的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体系,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人类发育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前沿研究,并进一步在深入的基础研究基础上推广到临床应用上,使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北京大学 2021-02-22
现改变视神经的细胞外基质可逆转其抑制神经再生的组织微环境
脱细胞技术逆转了成年猪视神经抑制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使其更接近于胚胎猪视神经的细胞外基质成份,优化了视神经的功能,使之支持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突起直行生长。在去细胞视神经(DON)纵切厚片上的神经突起生长距离显著长于生长在正常视神经(ON)纵切厚片上的神经突起。与ON相比,生长在DON上的神经突起分支也明显增加。应用蛋白组学技术分析了成年猪视神经、去细胞猪视神经和胚胎猪视神经三种细胞外基质成份,发现去细胞视神经的蛋白成份有转向胚胎化的趋势:脱细胞技术选择性去除一些抑制神经突起生长分子,如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等,并保留了支持神经突起生长的蛋白成份,包括四型胶原(COL4)和层粘连蛋白(LAM)等。位于DON纵切厚片结缔组织隔膜上的COL4和LAM被证明与DRG神经突起上的整合素α1(ITGA1)结合,是导致神经突起直行生长的因素之一。该研究为优化中枢神经组织微环境向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功能转变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也为DON作为天然生物支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6 57 58
  • ...
  • 578 5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