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密度过碳酸钠结晶新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过碳酸钠(SPC),也称过氧化碳酸钠或过氧水合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 加合物,因产品为固体,也有人称之为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目前国内过碳酸钠 生产厂家由于结晶工艺以及设备比较落后,产品的稳定性、堆密度、收率、产品 12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3 的粒度以及颗粒的圆整度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尚有差距,产品的竞争力较小。为适 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本项目开发了生产高密度过碳酸钠的结晶新技术。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以双氧水和碳酸钠为原料,添加特定配比的稳定剂, 在一定温度下直接反应制备高密度的颗粒过碳酸钠产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试验产品达到如下质量指标: 1、18 目~80 目粒度范围的产品质量分率大于 98%; 2、产品容重大于 1000g/L; 3、产品中氯化钠含量小于 0.3%。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过碳酸钠无味、无毒、易溶于水,呈白色颗粒状, 是一种无机氧化剂。其水溶液性质与具有相应组成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水溶液 相似。由于过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能分解放出活性氧,所以具有很强的漂白、洗 涤能力,是一种新兴的碱性漂白剂。主要用于洗涤剂行业,在其他行业如纺织, 印染,造纸,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还尚未打开,即使是洗涤剂行业,在洗衣 粉中的添加量不足洗衣粉总产量的 0.30%,发展十分缓慢。目前,我国洗涤剂的 年产量为 200 多万吨,若按其中添加 5%-10%的过碳酸钠计算,仅洗衣粉一项就 要消耗 10-20 万吨,我国过碳酸钠的年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应用领域:过氧化物的结晶生产。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具体面谈。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转让
天津大学 2021-04-11
苄星青霉素反应结晶技术与设备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苄星青霉素一般通过悬浮液制剂注射给药,对于注射用药物结晶产品,不但 有晶型选择性的严格要求,对产品的粒度分布的要求也很严格,因为它直接影响 着药物的注射和吸收过程。 我国苄星青霉素生产企业的设备简陋,全部依靠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 手工操作导致批间差异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晶形不完整,粒度分布不均匀, 粘结性极其严重,亲水性较差,难以进行皮下注射,产品质量无法同国外相比。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4 天津大学自主开发的新型苄星青霉素反应结晶技术与设备完全解决了上述 问题,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外先进标准。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原料青霉素 G 钾盐和 DBED 经加水溶解脱色后,进入新型结晶器进行反应 结晶,结晶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生产出高质量的苄星青霉素晶体产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新技术与设备已实现年产 300 吨规模的产业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苄星青霉素是青霉素工业盐的下游产品。我国是 世界上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国,但青霉素已经很少直接作为药物使用,一般需转化 为苄星青霉素等系列产品。本技术不仅适用于苄星青霉素的结晶生产,而且适用 于其他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应用领域: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结晶生产。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具体面谈。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谈。
天津大学 2021-04-11
高密度过碳酸钠结晶新技术
过碳酸钠(SPC),也称过氧化碳酸钠或过氧水合碳酸钠,碳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因产品为固体,也有人称之为固体形式的过氧化氢。目前国内过碳酸钠生产厂家由于结晶工艺以及设备比较落后,产品的稳定性、堆密度、收率、产品的粒度以及颗粒的圆整度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尚有差距,产品的竞争力较小。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本项目开发了生产高密度过碳酸钠的结晶新技术。以双氧水和碳酸钠为原料,添加特定配比的稳定剂,在一定温度下直接反应制备高密度的颗粒过碳酸钠产品。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过碳酸钠无味、无毒、易溶于水,呈白色颗粒状,是一种无机氧化剂。其水溶液性质与具有相应组成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的水溶液相似。由于过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能分解放出活性氧,所以具有很强的漂白、洗涤能力,是一种新兴的碱性漂白剂。主要用于洗涤剂行业,在其他行业如纺织,印染,造纸,食品和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还尚未打开,即使是洗涤剂行业,在洗衣粉中的添加量不足洗衣粉总产量的0.30%,发展十分缓慢。目前,我国洗涤剂的年产量为200多万吨,若按其中添加5%-10%的过碳酸钠计算,仅洗衣粉一项就要消耗10-20万吨,我国过碳酸钠的年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天津大学 2023-05-10
苄星青霉素反应结晶技术与设备
苄星青霉素一般通过悬浮液制剂注射给药,对于注射用药物结晶产品,不但有晶型选择性的严格要求,对产品的粒度分布的要求也很严格,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注射和吸收过程。我国苄星青霉素生产企业的设备简陋,全部依靠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导致批间差异大,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晶形不完整,粒度分布不均匀,粘结性极其严重,亲水性较差,难以进行皮下注射,产品质量无法同国外相比。天津大学自主开发的新型苄星青霉素反应结晶技术与设备完全解决了上述问题,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外先进标准。原料青霉素G钾盐和DBED经加水溶解脱色后,进入新型结晶器进行反应结晶,结晶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生产出高质量的苄星青霉素晶体产品。
天津大学 2023-05-10
改善硫酸亚铁结晶减少钛液夹带流失技术
本项目旨在解决钛白工厂硫酸亚铁结晶太细,过滤困难,滤饼夹带钛液流失严重的问题
四川大学 2021-04-10
CO2 分离膜制备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用于 CO2 分离的膜技术在天然气、沼气的 净化,三次采油中的 CO2 回收,密闭空间中的 CO2 脱除以及减轻温室效应等领 域有广阔的应用性前景。与传统的 CO2 分离技术相比,膜分离方法具有投资少, 能耗低,环境友好,设备简单紧凑、节约空间、高效灵活、易于操作等优点,而 且 CO2 浓度越高,膜法分离越经济,即使 CO2 浓度低于 5%,用膜法的费用也 仅为吸收法的 64.7%。 18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19 可以用于脱除酸性气体的膜主要有液膜、无机膜和高分子膜,实际应用中满 足气体分离要求的目前只有高分子膜。但普通的高分子膜也存在高的渗透性和选 择性不能兼得的缺点。含有固定载体的促进传递膜兼具液膜和普通高分子膜的优 势,能同时具有高的分离系数和透过速率,而且稳定性好,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 的气体分离膜,已引起国际上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本研究成果合成了几种对 CO2 具有促进传递作 用的固定载体膜材料,通过载体与 CO2 的相互作用促进 CO2 在膜内的传递,因 而具有较高的渗透选择性。同时由于载体是以化学键固定在高分子上,因此具有 很好的稳定性。 本成果以自主开发的固定载体膜材料为分离层,以多种材质的超滤膜为基膜, 制备了用于 CO2 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所研制的复合膜,其 CO2/CH4 透过分 离性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所制备的固定载体复合膜 CO2/CH4 分离因子 可达 100~300,CO2 渗透速率可达 10-6~10-5 cm3(STP)/cm2·s·cmHg。 本研究成果共获得发明专利 3 项,分别为: 1. 用于酸性气体分离的固定载体复合膜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48632.8) 2. CO2 气体分离复合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01144974.8) 3. 用于分离酸性气体的固定载体复合膜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58530.X) 本成果与所在课题组其他成果一起,获 2004 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本研究成果所开发的 CO2 分离膜制备技术其经 济效益是明显的。首先,采用 CO2 膜分离可以降低我国能源生产的成本。我国 目前的天然气产量已经超过 300 亿 m3,若其中的 10%以膜分离方法来进行净化, 则需要约 12 万 m2 的膜才能满足需要,与传统方法相比每年可节约 4000 万元。 此外,由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采用城市生活垃圾和其他工业垃圾生 产沼气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今,我国已建设了大中型沼气池 3 万多个,总 容积超过 137 万 m3,年产沼气 5.5 亿 m3,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这些沼气也需要 大量的 CO2 分离膜。最后,随着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及农业生产中气肥的大 量使用,对 CO2 分离膜的需求和产生的效益也很大。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应用领域: 1. 天然气、沼气的净化; 2. 三次采油中的 CO2 回收; 3. 密闭空间中的 CO2 脱除; 4. 农业生产中气肥的使用。 该项目需要以下条件: 1. 聚合物合成的相关设备及原料:反应釜,冷却装置等。 2. 复合膜加工设备及原料:涂膜机,干燥器,膜交联设备,交联剂等。 3. 膜组件加工设备及原料。 4. 需要厂房面积大于 1000m2。 合作方式及条件: 由天津大学提供膜材料合成、复合膜制备、交联等相关技术,由合作方提供 厂房、设备、原材料及相关的人员配套。 
天津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材料提取分离铼技术
研发了几种高性能的提取及分离稀散金属铼的活性体系。以生物质废弃物废纤维素为原材料,胺基修饰制备得到了六种胺基化废纸吸附剂,对 Re(VII) 表现出较高的吸附性能。针对含铼料液中经常伴生钼的问题,研制了以稻壳、秸秆为原材料的吸附剂,经酯化后,得到了两种吸附材料 ORH 、 OCS ,以另一种天然生物质褐藻为原材料,经酯化后,得到了具有活性的交联吸附剂 CAS 。通过对实际料液分离铼的动态模拟实验,验证了这几类吸附剂的实际应用性,对 Re(VII) 的回收率可达 97% 以上,为工业应用奠定了基础。针对传统铼的液相分离体系,研制成功多种用于固相萃取的树脂微球,其分离过程可避免传统液液萃取体系易产生第三相,以及产生大量无机废弃物等弊端,实现了快速、绿色的分离效果。以工业液液分离反应器为蓝本,自行设计建制了一套恒温萃取装置,温度控制范围在 5 ℃ -80 ℃,控温精度可达± 0.05K 。在此装置上测定了 10 余套铼的液液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以经典的统计力学结合溶液化学理论,计算得到了液液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参数,进一步解释了萃取反应过程中的溶液化学理论,为反应器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辽宁大学 2021-04-11
中药注射剂膜分离技术
【项目来源】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药注射剂的产业化研究”。 【技术特点】首次对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生产装备进行研究,建立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基本研究方法及标准操作规范(SOP)。 【主要技术指标】 以多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膜分离技术与工艺规模的匹配:考察了各种药液体系的膜滤时间,考察了离心、微滤和超滤过程中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操作上的匹配。 2.药液前处理方法:考察离心、抽滤、壳聚糖絮凝、活性炭脱色等前处理方法,测定膜污染情况、超滤时间、药液通量,确定最佳的前处理方法。 3.膜分离(超滤)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操作压力、操作温度、药液浓度、膜孔径为考察指标,研究超滤工艺。 4.膜污染防治:通过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不同PH值时对膜污染程度的影响,不同操作压力对通透膜的影响,不同清洗方法对膜通量恢复情况的影响,对中空纤维膜试验了反冲洗防污染方法,探索了有机膜在中药制剂应用中易被污染问题有效控制方法。 5.对膜分离设备系统完整性进行研究:膜装备的检测方法研究,膜装备完整性的在线监测手段初步研究。 6.膜分离技术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方法:以14个中药有效成分为对象,研究了超滤工艺对各类中药有效成分透过情况的影响,评价产品质量。考察了超滤膜对杂质和热原的去除情况,评估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 【推广应用前景】中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节能技术,且无需使用有机溶媒,对环境影响较小,为绿色环保技术。膜分离技术制备中药注射剂的产业化研究,可以解决膜分离技术在中药行业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该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工艺设计及其成套技术设备研制提供支撑,从而推进中药行业的高新技术化。所制定的中药注射剂膜分离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对该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具有广阔的市场。 【进展情况】获得发明专利1项“含水飞蓟宾和三七总苷的保肝制剂及其制备与质控方法“,制订了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药注射剂生产的技术要求。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撞击流结晶器
由溶液生产晶体产品技术装备(中国专利号Chinese Patent     ZL No 03235520.3)。流动结构与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有某些相似。利用撞击流促进微观混合的优越性质,可控制适当且均匀的的过饱和度,从而可制得粗大均匀的结晶体;实验结果还证明撞击流可以提高结晶成长速度。该结晶器适用于冷却结晶、蒸发结晶和反应结晶。可以间歇、也可以连续操作。本室可承担结晶器系统设计,提供不同规格发结晶器,或转让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撞击流新技术,提供一种微观混合性质良好,同时适用于冷却和反应结晶,易于控制过饱和度及其均匀性,从而能够制得良好结晶产品的装置。 该结晶器可以连续操作;对于结晶生长缓慢的物质如某些有机物,也可以间歇操作。 连续操作时,原料液体通过进料管连续加入结晶器。结晶一定时间后,较稠厚的晶浆下流至结晶器底部的分级腿;适当形式的输液泵经清液管从结晶器上部的溢流堰中抽取上层清液通过管道送入该分级腿进行水力分级;粗大结晶和部分母液通过出料管卸出,送至液固分离设备;细小结晶被分级液送回结晶器。间歇操作则是将原料液一次加入结晶器,在控制适当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完成结晶后卸出,送去进行液固分离。间歇操作不需要使用分级腿、溢流堰、输液泵和管道。 与现有的结晶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撞击流结晶器具有下述显著的优点: (1)利用了撞击流强化微观混合的特点,更容易为结晶过程提供均匀的过饱和度环境; (2)结晶器中具有理想混合-无混合串联循环的特殊流动结构,更适合结晶过程的特点; (3)可用于反应结晶操作; (4)由于良好的微观混合条件保证了均匀的过饱和度,料浆循环量小,只要保证晶体能够悬浮即可,因此动力消耗较省。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
李永绣,男,1962年生,1982年毕业于江西大学 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8杭州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回江西大学稀土化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批准为
南昌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83 6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