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光差动保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差动保护装置,包括光信号产生单元、第 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第一集成光学单元、第二集成光学单元、第 一传感光纤、第二传感光纤、第一单模光纤、第一反射镜、第三传感 光纤、第四传感光纤、第二单模光纤、第二反射镜、第一光电探测器、 第二光电探测器、调制解调模块和保护逻辑判断模块。本发明通过传 感光纤将载流导体中电流转换为两束偏振光相位差信息,通过设置传 感光纤位置、绕向、匝数,直接在光路层实现构成差动保护所需的动 作电流和制动电流测量。利用传感光纤在光路层面实现构成差动保护 所需的动作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自然资源保护教学软件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车辆安全带保护作用体验装置
产品详细介绍车辆安全带保护作用体验装置本车辆安全带保护作用体验设备模拟在真实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的保护作用。安全带的主要作用便是约束乘车人员在原始的座位上,避免乘车人员飞离座位而引起更大的伤害。当体验者在设备上从既定高度上沿轨道滑下,用人体自身重力所产生加速度去模拟车辆碰撞过程。使体验者能够直观、感性地了解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带的保护作用及系带安全带的必要性。
北京紫光基业科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视听融合的智能导盲机器项圈系统
1.成果原理:通过图像增强算法优化恶劣天气下导盲犬视野,结合Transformer模型实现环境多模态语音描述,并通过手机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交互。 2.创新点:恶劣天气适应性(突破传统导盲设备在雾霾、雨雪等极端场景的视觉限制);多模态交互(支持语音合成、家人音色定制及实时场景描述,兼顾安全性与情感需求);轻量化设计(项圈重量适配犬只行动,避免传统穿戴设备的负担)。 3.应用场景:视障人士日常出行、导盲犬训练基地、公共复杂环境。 4.应用案例:与吉林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联合开展技术验证,完成实验室原型测试。 5.成果获奖: 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铜奖 2024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6.成果评价:丰富了国内导盲生物辅助设备研究内容,获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支持,技术专利布局中,市场潜力预估超800万视障人群需求,助力东北地区智能装备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5-05-07
寒旱地区被动式生态户厕系统
该方案针对寒旱区户厕用水不便、冬季上冻、清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太阳能加热技术与柔性材料结合,有效减缓冬季上冻问题,同时提高粪便堆肥发酵效率,确保极寒天气下的正常使用。方案优势如下: 人性化设计: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和异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温感座圈、扶手、置物架及太阳能照明等设施,提高冬季如厕舒适度和老年人如厕安全性。 环境友好:便器无需用水,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碳排放。 经济可持续:相比同类设备,施工和使用成本显著降低。高效防冻措施减少施工复杂度,太阳能加热和好氧堆肥技术降低水电支出,减量化处理减少清掏频率,便于农民自行还田利用,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获得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4imaGen Ventures全球挑战赛,最终十佳项目(中国唯一团队),获得国际可持续专家一致好评,5月份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 2025-05-16
高精度图像对焦伺服控制器及显微成像系统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领域存在着景深影响效率的突出问题,本产品以高性能异构处理器为核心运算单元,以嵌入式手段通过视觉流与控制流的严格对位,高性能实时完成视频控制信息的结算,并直接输出电机驱动信号控制相关执行机构完成闭环控制。         本产品主要面向高性能伺服闭环控制的视频应用领域,能够显著提升显微工业自动化领域的视频对焦及对位处理的效率及精度,亦可实现宏观领域的视觉嵌入化控制闭环应用。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中试放大及产业化工艺开发资金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2025-05-16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所环保类国家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是生态环境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职院校,坐落于湖南省会长沙,被称为“中华环境卫士的摇篮”,是全国首批获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职业院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100多项。 学院占地面积550多亩,建筑面积19.1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2.6亿元,环境保护仪器设备在湖南省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中最齐全、最先进。学院现有教职工567人,专、兼职教师400多人,其中教授27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职称168人,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7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同时还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研究员、大型企业应用人才组成的客座教授团队。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开设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以及食品营养与检测、环境艺术设计、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29个专业,所开专业覆盖了环境保护行业主要职业岗位。面向全国招生,在校学生近9000人。从1979年建校以来,学院毕业生人数达5万余人,如今湖南省各县市区的环保局的环保骨干大多是环保职院的毕业生,有全国各地环保行业领域环保干部人数5千余人,基层环保技术骨干、监测、执法人数1.5万余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目前,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环保产业发展都亟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据统计,每年需求相关从业人员在15万人以上。学院坚持“实践融于教学,技术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大力培养环保人才。长株潭、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几百家大中型环保企业与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每年提供岗位6000多个,学院每年近3000名毕业生供不应求。为优先获得人才支持,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永清环保集团、国家检测、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吉隆集团,比亚迪汽车、武汉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十家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与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学院已立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办学,开办“聚光班”“力合班”,新生入学即成为公司员工。学院毕业生以“能吃苦、上手快、下得去、留得住”的良好信誉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5%以上,就业率连续三年都在95%以上。2014、2016年,学院连续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近三年来,有近1.1万名学生通过了43个工种的职业鉴定考试和8个项目的高新技术考试,职业技能取证率在90%以上。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一等奖15个,省级一等奖6个,在全国水环境监测技能大赛中,学院代表队连续三届获得团体一等奖。每年有200多名优秀学生经学院推荐,参加湖南省专升本考试,考入到吉首大学、湖南城市学院等高校继续深造,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每年有近800名学生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湖南师大、湖南农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自考本科文凭;学院还与美国托利多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协议,达到条件的可以继续到美国托利多大学学习,毕业后拿本科文凭。 近三年来,累计签订各类对外技术服务项目近500项,累计项目到款额3700多万元,其中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清洁生产审核、环保竣工验收、环境规划、环境应急预案项目到款额累计达到2970万元,环境检测项目到款额累计730多万元。这既是教师对外技术服务和实践的舞台,也是学生了解企业、开展就业创业的平台。学院先后主持编制国家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5项。承担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保部、教育部等各类科研项目16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800余万元。 学院是“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环境保护部干部培训基地”“湖南省环保干部培训中心”和“湖南省教育科学环保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每年开展全国各级各类培训50余期,培训环保保护干部和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年产值1000余万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将一如既往,紧紧抓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生态环保铁军这条主线,持续增强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具有保护装置的投掷器材组合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保护装置的投掷器材组合架,包括有带万向轮的底部框架、设置在底部框架顶端的顶板和设置在底部框架中的横向支撑杆,顶板上设置有沿顶板边缘围合的围挡,顶板上安装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包括有保护主板、固接在保护主板上的保护副板、固接在保护主板底部的倒T形插入条和设置在围挡上的连接块,连接块分为沿顶板长度方向固接在围挡上的固定连接块和沿顶板宽度方向可拆卸设置在围挡上的活动连接块,倒T形插入条的位置相对于连接块设置且连接块上开有供倒T形插入条插入的倒T形凹槽,活动连接块上开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将活动连接块固定在围挡上的螺杆,保护主板上开有容置标枪的容置凹槽。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关于一维对称保护拓扑物态的研究
拓扑量子物相在过去十年里已发展成为凝聚态物理及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的主流研究方向。 相关研究大大加深了对量子物质的基本理解。依据拓扑物态的存在是否依赖于系统的对称 特性,可将拓扑相分类成内秉拓扑物态和对称保护拓扑物相。前者不依赖于对称保护,而 后者需有对称保护才可稳定存在。其中,在一维量子系统中,已有理论表明拓扑相的存在 总是需要相关对称性的保护。对于自由费米子体系,基于熟知的 Artland-Zirnbauer 十重分 类的拓扑理论告诉我们,得到一维拓扑物相需要有类似于粒子-空穴对称的对称保护。在 合作小组完成的该篇文章中,他们发现一种新的并非由传统熟知的粒子-空穴或子晶格对 称保护的一维拓扑物相。该拓扑态被证明由一种隐藏的滑移镜像对称和非局域手征对称保 护。这超出传统的基于 Artland-Zirnbauer 十重类的拓扑分类理论的范畴。另外,这项工作 部分基于刘雄军等人较早期基于拉曼光晶格体系提出的 AIII 类拓扑物态(2013 年 PRL 工 作)。进一步,基于所实现的拓扑体系,他们理论预测、且实验观测到与量子体系拓扑特 征相关的两类基本量子动力学行为。这对研究拓扑体系的非平庸量子动力学带来启发。
北京大学 2021-04-11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一所资源环境专业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校。学校是重庆市工程师协会副会长单位、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会单位、重庆职教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重庆市高教学会财经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学校位于中国石刻之乡、西部五金之都的重庆市大足区,规划用地1200余亩,现占地面积约438亩,规划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拥有包括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足球场、篮球场、学生公寓、食堂、超市等完善的教学、运动、生活基础配套设施。学校领导班子主要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构成,具有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优势。学校现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教育技术和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25%;学校从企业聘请行家能手担任双师型教师,聘请环保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行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客座教授。学校现设有生态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健康学院、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按照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的理念,重点建设从环境保护源头清洁生产到中间循环经济再到末端工程治理及其延伸专业全覆盖的专业群;重点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汽车工程”+“财经商贸”+ “大健康”+“学前教育”相互融合的六大专业集群。目前开设环境工程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污染修复与生态工程技术、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工程造价、市政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汽车电子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会计、互联网金融、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学前教育等21个专业。其中,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专业是目前我市高职院校唯一开设的专业,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获首批市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学校高度重视政校企合作,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已与政府部门、50家企业、13家幼儿园签订了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协议。双方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顶岗实习、师资培训、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并覆盖所有专业。与北京高能时代环境公司、国家电投集团两江远达节能环保有限公司、重庆市九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立信(重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浙江同创设计公司、重庆金土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和重庆纳川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合作协议;同时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机制;按照岗位需求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教材;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政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确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持“手脑并用、创新世界”的校训,加强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走产教融合、政校企园合作之路,推行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把建成资源环境专业特色鲜明,有较高知名度和一定影响力的高等职业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547 54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