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绿色环保油墨印刷溶剂项目
本溶剂的特点是无苯、无氯、无酮,符合GB9685-2008、GB/T10004-2008标准,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可以取代传统的印刷油墨溶剂。 本溶剂能够单独溶解聚氨酯、氯化EVA、氯化聚丙烯等主要油墨用工业树脂,具有条件温和、溶解迅速、释放力强、在印刷膜中不造成残留等特点。常温下溶解度大于20%,无异味,溶剂挥发速度在200以上(若醋酸正丁酯的相对挥发速度为100)。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羟基嘧啶的绿色生产工艺
项目简介: 羟基嘧啶是生产大吨位杀虫剂地亚农的关键中间体。地亚农是由瑞士汽巴一嘉基公司于 1956 年合成,是一种广谱、高效、中低毒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广泛用于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甘蔗、玉米、烟草、马铃薯等作物,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食叶害虫,如磷翅目、双翅目幼虫、蚜虫、叶蝉、飞虱、蓟马、介壳虫、十二八星瓢虫等,对螨卵也有一定杀伤效果。小麦、玉米、高梁、花生等作拌种,可防治蝼蛄、蛴螬等土壤害虫。颗粒剂灌心叶,可防治玉米螟。地亚农还广泛应用于兽药领域和用于卫生用杀虫喷雾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目前地亚农的总产量为 2-3 万吨/年(不包含中国市场),需要羟基嘧啶的总量为 1.5-2 万吨/年。国内地亚农的生产才刚刚起步,随着国内高毒农药的淘汰,地亚农的产量可能达到 1-2 万吨/年,则需要羟基嘧啶的总量为 1 万吨/年。 南开大学元素所研制的羟基嘧啶小试工艺是以异丁腈为起始原料,经醚化、脒化、环化连续化制备中间体羟基嘧啶,三步总收率达到 92%(以异丁腈计)以上,羟基嘧啶的含量达到 98%。这一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工艺的创新点在于:发现了高效催化剂(用量:1/1500-1/3000),找到了一条高收率、高质量、低成本、连续化生产地亚农的主要中间体羟基嘧啶的生产方法;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基本实现了羟基嘧啶生产过程中的原子经济性及过程清洁化,即投料比基本接近理论投料量,生产过程基本无废气排放,废水大部分可循环使用。 
南开大学 2021-04-13
柑橘采后绿色生产技术
1.阐明了宽皮柑橘和紧皮柑橘采后贮藏性能差异的生物学基础,从分子水平获得了柑橘贮藏性能差异直接证据。 2.创新了保鲜策略。 3.发现采前地表覆膜可以显著地改善柑橘的采后贮藏性能,增加果实硬度,延长果实贮藏期 4. 提出用有机酸评价和预测柑橘贮藏寿命的观点,外源GABA处理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 5.成功开发出一种2,4-D的保鲜替代物,其保鲜效果优于2,4-D。 6. 对酵母34-9进行了改良,开发了效果良好的保鲜剂。 7. 成功开发出能有效缓解温州蜜柑异味积累,延长货架期的果蜡产品, 8.提出了盘活现有冷库贮藏柑橘的经济有效技术措施。 9.形成了《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标准,被全国广泛采用。 该成果在柑橘采后生物学基础方面的进展已走到了世界前列,提出了一系列的保鲜策略。同时形成了行业内的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规程,在全国各大柑橘产区应用,规范了行业,助力了我国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近10年来在湖北柑橘产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65.56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4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绿色无氰金浸取剂
本产品主剂绝对不含氰根,绿色无毒,性能稳定,不易氧化分解;本产品副剂为常见试剂,无毒,无后续污染;产品使用无废气,废渣;浸出用水可循环使用;产品适用范围广,对金银氧化矿,原生矿,硫化矿,尾矿等均具有良好的浸出效果,溶金速度快,甚至对于高硫高砷高碳的难浸出矿也具有相当可观的浸出率。本产品使用工艺流程简单,与常规氰化钠工艺一致,水溶解即可使用。
兰州大学 2021-01-12
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电镀技术
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电镀技术,主要有完全以离子液体做镀液的电镀光亮铝(Al)技术和以离子做添加剂的电镀黄铜(Cu-Zn合金)技术,如下图所示。 技术特点:1.离子液体中电镀光亮铝镀层 铝是活泼金属,无法从水溶液中沉积得到。工业上用于电镀铝的介质有两大类:有机溶剂体系和无机熔盐体系,但前者的挥发性强,电导率低,后者又需要较高的操作温度,能源消耗和设备腐蚀严重。而离子液体是一种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新介质,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即为液体,电导率高,是电镀铝的优选电解质体系。在可大规模制备的氯铝酸离子液体体系中,通过加入添加剂可得到镜面光亮铝镀层。该镀层除了防腐之外,还是优良的装饰镀层,可用作汽车的反光镜;加之,光亮铝镀层发射率低,还常被用作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保温层,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2.无氰电镀Cu-Zn合金 开发了基于离子液体添加剂的无氰电镀液,该镀液可一步实现黄铜镀层的制备,且不含剧毒氰化物,清洁绿色,所得镀层质量可与氰化物体系相媲美。前期,我们将此无氰镀液用于低碳钢基底上装饰性镀层的制备,得到了色泽良好的仿金镀层;作为功能性镀层将其用于钢帘线上,得到了铜的质量分数在65%左右,厚度为1——3μm,均匀连续的黄铜的镀层。该镀液还可用于铜、镍、不锈钢等基体。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null)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无甲醛建筑胶生产技术
成果简介聚乙烯醇缩甲醛胶, 在建筑行业和装潢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建筑万能胶” 之称。 广泛用于各种壁纸、 玻璃纤维墙布、 各种墙板、 瓷砖的黏结, 各种腻子的胶结剂。 还可以用于内外墙涂层和地面涂层的基料。 比如喷涂面层, 滚涂面层, 弹性涂层等。 另外, 还可以应用于啤酒瓶等场合的标签胶。 纸箱厂用胶、 以及纸管胶等。 但是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游离甲醛, 不但对危害施工人员健康, 而且污染环境, 所以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开始禁止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销售。 目前市场上相关的胶由于质量良莠不齐, 所以其价格差别也很大, 从一千多元每吨到几千元每吨不等。 但是像一千多元每吨的产品本身不是什么聚乙烯醇缩醛胶, 是添加了某些增稠剂来做的, 所以其质量很差。我们开发的这款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 和同类产品相比, 做到了无游离甲醛排放, 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品。 另外从外观上来看, 也比同类的产品外观要好的多, 所以其销售价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且生产工艺要比同类产品简单, 具有生产工艺简单、 生产设备投资少、 生产周期短的优点, 市场前景广阔。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项目已经经过了中试和大试, 项目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化。技术指标市场分析和应用前景2012 年我国建筑胶粘剂用量近 200 万吨, 占胶粘剂总量的 29.65%, 是胶粘剂用量最多的领域。 而且这个统计也是很粗略的, 因为有很多的小作坊式的企业根本无法统计, 所以我国建筑胶的实际用量要远远高于这个数量, 估计应该在400 万吨以上。 我国目前还处于大兴土木阶段, 基础设施投资十分巨大, 另外,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现在十分火爆, 只要房屋装饰, 就必须要使用建筑胶, 这也给建筑胶粘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市场。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我们开发的这款产品原料成本为 1100 元/吨左右, 和同类产品相比, 做到了无游离甲醛排放, 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品。 另外从外观上来看, 也比同类的产品外观要好的多, 所以其销售价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且生产工艺要比同类产品简单, 具有生产工艺简单、 生产设备投资少、 生产周期短的优点, 市场前景广阔。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联系方式化工学院 章昌华 13855516049 E-mail: zhangchanghua163@126.com。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无甲醛建筑胶生产技术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在建筑行业和装潢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建筑万能胶”之称。广泛用于各种壁纸、玻璃纤维墙布、各种墙板、瓷砖的黏结,各种腻子的胶结剂。还可以用于内外墙涂层和地面涂层的基料。比如喷涂面层,滚涂面层,弹性涂层等。另外,还可以应用于啤酒瓶等场合的标签胶。纸箱厂用胶、以及纸管胶等。但是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游离甲醛,不但对危害施工人员健康,而且污染环境,所以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开始禁止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销售。目前市场上相关的胶由于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其价格差别也很大,从一千多元每吨到几千元每吨不等。但是像一千多元每吨的产品本身不是什么聚乙烯醇缩醛胶,是添加了某些增稠剂来做的,所以其质量很差。我们开发的这款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和同类产品相比,做到了无游离甲醛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品。另外从外观上来看,也比同类的产品外观要好的多,所以其销售价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生产工艺要比同类产品简单,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设备投资少、生产周期短的优点,市场前景广阔。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30
金属尾矿制备建筑微晶玻璃
该系类成果是对建筑装饰材料——微晶玻璃制备方法的创新。大大降低了微晶玻璃生产中的能耗,提高了产品的机械强度、耐久性和晶化程度。微晶玻璃制备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2012年度辽宁省科技发明一等奖,2006年度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01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拥有金属尾矿建筑微晶玻璃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4 1 0087656.8)和金属尾矿建筑微晶玻璃及其一次烧结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8 1 0012165.5)两项专利技术。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5-04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属公办全日制高校、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学校前身是197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创建的基建工程兵第三技术学校。1983年7月学校划归原煤炭工业部管理,更名为徐州煤炭建筑工程学校。1998年学校划归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月学校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处徐州市泉山风景区,占地1118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学校设有建筑建造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建筑智能学院、建筑管理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电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7500余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设施齐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是“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花园式学校”“徐州市首批绿色大学”“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学校构建形成以军校文化、煤炭文化、建筑文化为内核,以企业文化和校友文化为补充的特色鲜明的校园育人文化体系。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教职工75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57人、副高职称教师26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0人;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国家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教学名师2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现有4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团队。学校连续4次获得“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是国家高职高专院校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聚力专业课程内涵建设。协调推进国际知名专业、品牌专业和地方特需专业建设,突出建筑类专业特色,做大非建筑类专业。构建了15个专业群,现有4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4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江苏高校品牌建设工程一期立项专业、5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徐州市特需领办专业。与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和建筑工程技术3个专业,联合开展“3+2”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试点;与徐州8所中职学校在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专业,联合开展“3+3”中高职专业衔接试点。牵头建设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通过验收。学校先后获得18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现有25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编写出版20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9部省级以上建设重点教材和精品教材。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重视“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学保障条件。建成建筑施工、机械电子、信息传媒、经济管理、环境工程、矿山机电等6大类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现有10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面积近10万㎡,仪器设备近15000台套。现有建筑工程技术和煤矿安全技术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筑工业化建造技术和交通工程智慧建造技术等2个省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建筑工程区域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市级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成淮海经济区BIM中心和BIM大数据创新基地,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教育联盟单位。学校牵头成立江苏建筑职教集团和淮海服务外包职教集团,是“淮海经济区高职院校协作会秘书长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国家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建筑产业化实训人才培训基地”。学校是“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徐州市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彰显。近五年来,获批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60项、专利1370项(发明专利142项)、工法22项,其中横向科研课题233项,到账2300余万元,技术服务到账5600万元。依托国家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江苏省建筑产业化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近三年培训37000余人次。现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近年来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科学技术奖69项,专利授权总量居全国高职院校第2位,学校连续八年获得“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荣誉称号。 学校加快办学国际化进程,积极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与英国南兰克郡学院、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柬埔寨管理经济大学、老挝万象省技术学院等近30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现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多所学院联合开展“3+0”“2+1”项目。学校是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学校,留学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现已招收18个国家400余名留学生。学校鼓励学生出国(境)留学、游学,现有赴国(境)外留学或交换交流经历的学生达218人。鼓励教师出国(境)研修、讲学和合作研究,已选派510人次骨干教师赴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访学研修培训。学校在老挝和柬埔寨建立了分校,建立了中国-老挝职教协作秘书处,成立了“中柬文化与语言研究中心”,开办技能与语言培训中心,外派教师长期驻地为外方师生开展语言与技能培训服务。 学校秉承“厚生尚能”校训,弘扬“求实创新”校风,着力培养基础厚、技能强、后劲足、能吃苦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坚持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9项、全国行业大赛一等奖15项,在各类文体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一等奖40项。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省内外建有近600家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先后与国内27家知名大型企业合作共建企业学院、企业订单班50个,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建立了36个国内校友分会和1个海外校友会,积极为毕业生持续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毕业生主要面向江苏省和华东地区就业,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很多毕业生已在徐工集团、万科集团、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中铁十局、中煤建设集团、江苏扬建集团、南通三建、中南集团、龙信集团、中衡设计集团、苏州金螳螂等知名企业建功立业。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薪酬、就业竞争力指数,以及对母校满意度和推荐度等各项数据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8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教育部评定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实力持续增强,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就业50强、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2018年位列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发布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29位。2017年9月,学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一流高职名校”的奋斗目标,谋划实施“人才强校、创新提升、服务地方、信息化、国际化、幸福共享”六大战略加快推进学校发展。迈入新时代,苏建院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高职名校而努力奋斗。(2018年10月)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42 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