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高分辨柔性流场感知系统
与高速飞行的飞机不同,微小型无人机体积小,重量轻,飞行速度低,更容易受到环境湍流的影响,需要高灵敏度的小型气流传感器提供全面的空气动力学信息。如何让微小型无人机像鸟类一样感知和操纵气流一直是航空和传感器领域的难题。 面向微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北航研发团队研制出一种基于氧化钒的高灵敏度柔性流速传感器,实现了0.11 mm/s和0.1°的超高流速和角度分辨力,实验验证了攻角、侧滑角和空速的多参数感知能力,并完成了微小型无人机飞行速度以及机翼微振动的测量,为微小型无人机提供了低成本、高精度的大气参数传感方案。 该传感器基于量热式原理,由中心微加热器产生恒定温差,四周的热敏电阻阵列测量温度分布,根据热敏电阻阵列测得的温度差准确反映流速大小及方向。采用悬空型隔热结构以及高电阻温度系数材料氧化钒作为热敏电阻以增大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在聚酰亚胺基底上通过MEMS工艺加工了总厚度90μm的超薄柔性流速传感器,实现了微小型无人机的曲面贴附功能。经风洞测试,流速传感器的理论分辨力达0.11 mm/s,流速测量重复精度约为测量值的0.5%,响应时间约为20ms。在10 m/s时,流速传感器的最大角度灵敏度为36.7 mV/deg,噪音水平为1.78 mV,根据2σ准则计算出其理论角度分辨力为0.1°。 研究团队已经完成流速传感器工程化样品的制备,并将两个流速传感器装载到一个微小型无人机平台上进行飞行参数感知应用。结果表明平均飞行速度的估计误差低于0.2 m/s。由于流速传感器的高灵敏度特性,它甚至捕捉到了机翼的微振动信息,并与外置IMU模块显示了相同的机翼振动频率。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柔性高灵敏度流速传感器,拓宽了流场感知在微小型无人机姿态检测、空速估计以及飞行安全监测方面的应用,为无人机的飞行参数测量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思路与发展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4-07-08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热力设计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在现代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动力、能源、化工、空调制冷、石油、冶金、核能等工业领域中应用极为广泛,它是工艺流程中的一种主要设备。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存在流动死区,易结垢,无法充分利用传热面积从而导致传热系数低,压降大,管束易产生流体诱导振动等缺点。高效的管壳式换热设备能从多方面节省能源的消耗:一方面可以节省驱使换热器中冷热两种流体的运动所需的功耗,同时换热面积的缩小可以减少生产换热设备所需的能耗以及原材料,有效的结构形式还可以减少换热面结垢的可能性,延长运行周期。因此换热设备的高效强化是实现我国过程工业节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统计,管壳式换热器大约占世界换热器市场总份额的35–40%,且在石油、化工领域管壳式换热器能占到高达70%的份额。因此对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进行推广应用对于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上世纪末提出使用螺螺旋折流板支撑结构代替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支撑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壳侧压降,也有利于强化换热,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虽然近十余年中国内外对于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现有的公开发表的资料中未见到有关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完整的设计方法介绍。本技术基于本课题组大量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并参考相关公开发表的文献,开发一套完整的热力设计方法和软件。 该项目是在教育部重点课题和“973”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的。针对单壳程多管程单相介质流动换热的螺旋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所开发的热力设计软件,该软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本软件采用VB6.0、EXCEL2003和FORTRAN混合编程。VB形成可视化操作界面,可视化数据输入输出,实现数据传递功能;调用FROTRAN语言编制的可执行程序读取所需数据完成核心计算;调用EXCEL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保存和输入输出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行为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行为分析方法,首先基于网络新闻或者帖子之间的相似度建立起一个网络舆情事件社会网络,然后通过分析社会网络参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参数之间的对比,自动的实现网络舆情的识别和网络舆情事件紧急程度的评估,方便相关政府部门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网络舆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
为积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努力争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现就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提出如下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25-04-03
人体骨杠杆模型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XM-164
XM-164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   XM-164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由头颅骨(含下颌骨)的矢状切,第1-5颈椎的矢状切,胫骨和腓骨下段、距骨、肱骨、前臂骨、手骨(示手舟骨、头状骨、第三掌骨和中指骨)等组成,根据骨杠杆类型分别将上述骨加以连接,分别贴于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阻力点等标签,可观察人体骨杠杆概念分类和三类骨杠杆的传递力、平衡力、省力以及增大运动幅度与速度等所起的作用。 尺寸:自然大,60×44×12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人体骨关节分类模型人体骨关节模型XM-165
XM-165人体骨关节分类模型   XM-165人体骨关节分类模型将人体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多轴关节以及屈戌关节、车轴关节、双髁状关节、鞍状关节、椭圆关节、球窝关节、杵臼关节和平面关节。 尺寸:自然大,60×44×12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网络化机器人群编队的分布式协调控制
研制了网络化移动机器人群编队的分布式协调控制系统,系统地开展了关于多机器人编队寻迹控制方法、无线网络下多机器人通信环境的建模和协议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基于OPNET的多机器人编队控制仿真平台和具有非完整约束的多移动机器人实物演示系统。
东南大学 2025-02-08
网络教育智能答疑系统
本项目提出并解决了智能答疑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自主研制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该系统可用于以下应用:/line(1)大、中、小学生课程的自动答疑/line(2)培训系统的自动答疑/line(3)其他应用领域的咨询解惑/line系统除了提供根据关键字进行查找答案的功能以外,还提供根据知识点进行答疑以及根据自然语言提问方式进行答疑。因此,这种多元化的提问形式,使学生感觉非常方便。
东南大学 2021-04-10
列车网络设备研究
针对现有产品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通用性方面的不足,我们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基于VME的通用列车网络控制设备,支持标准MVB通信,功能子卡包括电源板、CPU主板、MVB通信板、DI/DO板及AI/AO板,背板采用VME总线进行通信,传统基于VME总线通信的网络设备多采用6U结构,本产品在3U标准大小的通信板上采用SOPC技术自主研发并实现了MVB网络通信以及VME总线通信,通过功能板卡的不同配置,既可以组合为VCU,也可以组合为RIOM,解决列车网络设备通用性的问题,满足该类技术产品国产化的迫切需要。该设备由DC 110 V供电,通信接口包括以太网、USB、MVB及RS485,可用于采集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同时能够输出数字信号及模拟信号。     下表为我们设计的设备与EKE公司TCU产品及大连理工的中央控制设备的性能比较。在操作系统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主流的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在实时性上有强力保障;在硬件架构、通信接口和可扩展性方面,我们的产品与EKE产品都有较大优势,由于背板采用标准的VME总线协议,可实现部分的板级互换;另外,不同于其他两种设备的MVB协议控制器采用的是商用MVBC芯片,我们采用SOPC技术在FPGA上利用自主研发的MVBC软核实现MVB协议控制,除了各项指标符合IEC61375协议标准外,在物理层的通信介质支持上更加丰富。设备严格按照工业防护要求设计,防护等级为IP20,运行温度0~+70℃,存放温度0℃-85℃。两种设备性能比较对比项EKE大连理工本产品操作系统Linux/UNIXNucleus PLUSVxWorks硬件架构模块化设计采用VME总线一体化设计,无背板总线模块化设计采用VME总线MVB协议控制器MVBCMVBCMVB软核支持介质ESD+EMDESD+EMDESD/ESD+EMD/OGF支持数据PD/MD/SDPD/MD/SDPD/MD/SD通信接口USB2.0/RS232RS485/以太网RS232以太网USB2.0/RS232RS485/以太网可扩展性YesNoYes应用范围:      轨道交通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时间确定网络组网协议
时间确定网络是指终端用户之间的时延波动可控,且端到端传输可靠的网络。针对传统互联网路由技术无法保障端到端时延,且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现象,深究其背后的科学问题,设计了时间确定网络组网技术。1)提出了表征网络时变特征的时变图模型和基于时变图模型的路由算法,通过联合调度链路、缓存、时间等多维资源,构建端到端时延保障路径;2)设计了基于时间的托管传输机制,通过管控缓存与业务转发时刻,实现业务时延确定性转发;3)设计了多队列管理机制,保障突发时敏业务的低时延传输;4)设计了自适应拓扑发现与维护机制,以较低负荷维护网络时变拓扑信息;5)研制了时间确定网络组网协议及原理样机,构建测试平台,支持协议在规模化网络环境中的验证。 主要技术指标 (1)支持时延确定分组转发,具备端到端时延、抖动保障能力; (2)相比传统路由方法相比,链路资源利用率提升 30%; (3)适用于时变拓扑网络环境,与 Ipv6、OSPFv3、SRv6 兼容,路由收敛时间小于 5 秒。 相关成果 时间确定网络组网协议软件、原理样机、网络化测试平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3-04-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78 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