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TCL粤龙门网络语言学习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TCL教育互联事业部一直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建设,针对目前中小学校语言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深入理解同类产品的优缺点的基础上,TCL教育互联运用自己的综合优势,推出《TCL粤龙门网络语言学习系统》。产品特点如下: 操作简单:针对中小学语音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提供了操作界面简单易用、应用功能强大的数字化语音教室平台。 一室多用:每两个学生配置一台显示器、每个教室配置一台实物展示台,使语音教室首先是一个可以显示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功能教室,可以实施多学科教学,实现一室多用,可以充分提高场室、设备的利用率。 配置同步教学资源:提供同步的小学英语教学资源,资源的类型有电子课文、同步听力、多媒体课件。根据需求,我们提供持续的主流同步教学资源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网络应用:专业网站提供教师的培训、交流、服务平台,同时定期推出示范课教学、资源升级等服务。 可靠性高:针对山区中小学分布零散、交通不便的情况,产品专门进行了提高可靠性设计。 服务体系:TCL粤龙门成熟服务体系承担教师的培训服务、资源的升级服务。硬件平台采用先进的主动服务模式,只要教室和服务网站连接,远短服务就可以知道设备的运行状况,针对故障提供及时的处理,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
北京钱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立足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立足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 2025-05-23
一种D2D通信中频谱效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通信中频谱效率最大化的功率分配方法,通过分布式优化蜂窝用户的发射功率、D2D用户对的发射功率,在保证宏用户最低服务质量要求和D2D用户与蜂窝用户的功率限制的情况下最大化D2D用户的频谱效率。在给定蜂窝频带资源的情况下,最大化D2D通信的频谱效率等价于最大化D2D通信的和速率。本方法给出了在任何D2D用户都可以使用所有信道,并且任意信道可以同时被所有D2D用户占用的情况下,最优的蜂窝用户发射功率和D2D链路发射功率。主要用凸近似的方法将非凸问题近似为可求解的凸优化问题,并利用给出的闭式解快速收敛到凸问题的优化解。本发明具有收敛速度快,计算量小,易于实现,结果精度高等优点。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适用于智能配电网的 EPON 通信系统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智能配电网的 EPON 通信系统的动态 带宽分配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不同需求将智能配电网各业务分为 EF 业务、AF 业务和 BE 业务;步骤(2)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 AF 业务和 BE 业务的权值,并计算一个轮询周期内 EF 业务和加权业务的缓存量和缓 存速率;步骤(3)根据电网故障情况,对各 ONU 业务缓存速率和业务 缓存量进行修正,计算一个轮询周期内各 EF 业务和加权业务的带宽需 求量;步骤(4)根据 EPON 带宽值对 EF 业务进行分配,然后对加权业 务进行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机架式1分16立体声隔离放大分配器-广播级音量可调
产品详细介绍      立体声音频隔离放大分配器-1分2+16口- 同轴双绞线双模式输入 有源视频隔离放大分配器-2分2+16口- 同轴双绞线双模式输入有源视频隔离放大分配器-1分4+32口- 同轴双绞线双模式输入    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绝对竟争优势:1.350MHz@-3dB广播级音视频有源信号放大、地回路隔离滤波2. BNC- 镙丝端子输入,兼容同轴与双绞线双模式隔离放大传输3. +/-1500V输入输出极限耐压隔离,可工作于对耐压要求苛刻的环境4. 高达92dB共模噪声抑制和36dB音视频信号非线性增益和清晰度补偿5. 高达880V/uS瞬态响应,独特的视频信号白平衡钳位及宽动态补偿6. 输入匹配滤波电路,解决无源隔离器与部分红外摄像机不兼容问题7. 音/视频-电源LED独立指示,立体声音频音量和音调,或视频亮度和对比度滑动开关和电位器补偿8. 广播级分配放大,1分2口、1分2+16口和2分4+16口(2口下级级联)9. +12VDC/500mA 低压电源供电,提供一路电源环路输出供下级级联10. 可工作于-45℃至85℃工业级温度,无同类产品常见的温度漂移现象11. 安装孔金属机壳1分2口、机架式1分2+16口、1分4+32口和2分16口12. 整机输入输出内置防雷防浪涌保护,可全天侯工作于复杂的工程环境 性能指标 视频驱动带宽:350MHz @ -3dB视频驱动增益:12dB @ 全带宽  连续可调       12dB @ 3.6-4.43MHz 连续可调视频平坦度: 5.5至10dB 连续调节 视频输出回损:小于 -39dB@ 1MHz视频共模抑制:大于90dBSNR信噪比: 大于78dB视频输入接口:BNC-F母头视频输入信号:0-1.2Vp-p (75欧姆负载)视频输入阻抗:75 欧姆视频输出信号:0-2.5Vp-p (直流钳位+信号)视频输出接口:BNC-M公头 3个视频输出阻抗:75 欧姆音频输入接口:3.5mm立体声音频插座(可选)音频输出接口:3.5mm立体声音频插座(可选)音频输入信号:-2.5Vp-p 至+2.5Vp-p(可选)音频输入阻抗:10k 欧姆(可选)音频输出阻抗:300/600姆电源供电:+12V DC/ 500mA   
深圳市网盒视通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采用基于 Delaunay 三角剖分的空间网络编码的网络传输方 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基于 Delaunay 三角剖分的空间网络编码的网络传输方法,适用于包含 N 个终端点的传输网络;包括初始化步骤、Delaunay 预处理步骤、形成子矩形步骤、子矩形划分步骤、求平衡前线性规划最优解步骤、调整中继点到平衡位置步骤、求平衡后线性规划最优解步骤和 Delaunay 后处理步骤;通过采用 Delaunay 三角剖分得到斯坦纳点和增补的斯坦纳点作为候选的中继点,并通过非均匀划分得到候选的中继点,从上述候选的中继点中选出最优的中继点,对选出中继点的位置进行微调以进一步降低代价,从而得到采用空间网络编码的网络传输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基于非均匀划分的空间网络编码方法中,当中继点与终端点非均匀密度分布时求线性规划最优解时计算量大的问题,进一步有效提升网络传输的总体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专家报告荟萃㉒ |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曾英:资源能源领域一流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部对双一流建设八年来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包括人才培养能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育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超越极限,打破原有路径与习惯的依赖,坚持创新,构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范式。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1
内蒙荒漠特色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扶贫开发
本研究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开 展固沙植物柽柳生态林寄生管花肉苁蓉药材的种植、加工及药 理学研究,提出并实施对寄主柽柳宽窄行种植、建立种子选育 园及套袋采收、水枪射流钻洞接种及微波湿法加工工艺等系统 工程创新技术
中山大学 2021-04-10
矿山开采沉陷环境资源损害可视化评价系统
地下矿物资源(如煤炭)被采出后,开采区域周围岩体原始的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使得应力重新分布并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岩体和地表将产生移动和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开采沉陷”。开采沉陷是典型的人类活动所诱发的环境灾害,导致矿区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因地下开采所引起或诱发的矿区建筑物损坏、地表沉陷、地表开裂以及山体滑坡、水资源枯竭等各种地质环境灾害,已经成为危害矿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灾害来源,给各矿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仅采煤塌陷就以 200 平方千米的速度逐年增加,这对矿区的自然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开采沉陷区的环境资源损害评价、环境保护及治理问题,直接关系到矿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同时也关系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各大矿区正面临的严峻的问题。       基于此,多年来,团队广泛运用开采沉陷学、环境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理论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开采沉陷区环境资源损害评价理论体系,结合矿区实际,本着灵活性、实用性的原则抽象出评价系统执行体系,并引入三维数据场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技术,开发了矿山开采沉陷环境资源损害可视化评价系统,实现了开采沉陷与环境资源损害评价一体化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4-22
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鸿教授课题组与俞汉青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耦合快速热解、常压蒸馏及化学蒸汽沉积技术,分别成功制备了高热值且稳定的固相生物煤(bio-coal)和高性能的碳纳米材料(少层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为实现废弃生物质热解技术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研究发现,通过常压蒸馏过程参数控制,实现生物油快速结焦可以得到一种新的固体燃料(命名为生物煤,bio-c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83 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