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轴承智能制造生产示范线
轴承智能制造生产示范线以滚动轴承装配为应用场景,基于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制出滚动轴承机器人自动装配作业生产线;运用数据化设计技术,建立滚动轴承机器人自动装配生产线三维数字化模型,结合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滚动轴承装配作业流程优化和仿真;借助无线网和传感器,实时采集滚动轴承装配生产的过程数据,并上传云端,应用数据统计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生成滚动轴承装配生产过程的数据报表;采用云端软件架构,开发集滚动轴承装配生产过程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在线课程和远程教学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管理软件,为工科学生或企业员工学习云制造技术,提供一款忠于工业生产场景,云制造技术要素齐备,工艺流程短小精悍,便于实验实训组织和开展的典型生产线。 滚动轴承装配柔性生产组成:由原料货架、AGV、滚动轴承自动装配单元、工业相机、货架等硬件设备构成。工业互联网组建:机器人、PLC、AGV、工业相机等节点及现场传感器,通过工业互联网相连接。生产线数字化模型建立: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创建设备三维数字化模型。生产工艺流程重组、优化和仿真:基于效率、能耗或设备利用率等,运用智能调度算法,实现过程模拟仿真、流程规划。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决策: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利用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调整生产工艺参数。
芜湖安普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06-30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价乳酸菌口服疫苗
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 集,以及突发腹泻因素存在,使得猪腹泻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猪传染 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在养猪场引起猪腹泻病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 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腹泻类病伺机暴发, 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成果是利用自主分离鉴定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 腹泻病毒,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乳酸菌中进行表达,通过优化培养工艺, 提高乳酸菌的培养密度,混合研制的多价口服疫苗,用于该类疾病的免疫预防。 该产品的开发为该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科大讯飞胡江院: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看AI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数字化与大学教学创新改革学术活动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06-11
大米蛋白生产技术及大米蛋白开发保健食品生产技术
成果描述:淀粉和蛋白质是大米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占8%左右。大米蛋白的开发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很高的附加值。大米蛋白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低过敏性,无色素干扰,具有柔和而不刺激的味道及它的高营养价值上。它富含人类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尤其赖氨酸的含量高于其他粮谷类。大米蛋白的生物价高达77,在粮食作物中占第一位,而且可以与猪肉(生物价74),牛肉(生物价69)相媲美。正是由于大米蛋白的低过敏性和高营养价值,其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加,若作为大米深加工的副产品,必将大大提高大米价值。大米蛋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制成大米蛋白粉、水解大米蛋白、大米改性蛋白、高附加值肽、生物活性肽、抗性蛋白等。作为多种食品的添加剂,如混合饮料、布丁、冰激凌、婴儿食品等的添加剂。市场前景分析:食品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生产的大米蛋白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颜色米白色,有天然米香味,可作为保健食品原料也可直接加工成人体服用的大米蛋白。 从大米蛋白延伸出来的大米多肽或氨基酸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可最为保健食品的原料,生产多肽,氨基酸胶囊,口服液产品,也可开发出大米多肽饮料这样的新型保健饮料。
四川大学 2021-04-10
汽车凸轮轴生产线建设—生产线设计与自动化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危化粉体包装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危化粉体包装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通过设置在输送线上的供袋、供桶、计量、整 理包装、扎袋、排气整形、折袋、盖盖、上锁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将粉状物料装入包装袋及包装桶中。 实现了危化粉的清洁包装,防止粉尘飘散,有效减少了包装现场的粉尘污染,避免了工人在恶劣的环境 下工作;包装过程中粉料与气体成分分离,有效防止粉尘溢出以及包装袋退出后,防止挂在包装机出料 口处的无聊掉落污染包装现场环境。
武汉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喷涂生产线前处理、热镀锌生产线酸洗处理的技术
解决喷涂生产线前处理和热镀锌生产线酸洗处理的技术需求。
青岛大成索具有限公司 2021-06-17
无甲醛建筑胶生产技术
成果简介聚乙烯醇缩甲醛胶, 在建筑行业和装潢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建筑万能胶” 之称。 广泛用于各种壁纸、 玻璃纤维墙布、 各种墙板、 瓷砖的黏结, 各种腻子的胶结剂。 还可以用于内外墙涂层和地面涂层的基料。 比如喷涂面层, 滚涂面层, 弹性涂层等。 另外, 还可以应用于啤酒瓶等场合的标签胶。 纸箱厂用胶、 以及纸管胶等。 但是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游离甲醛, 不但对危害施工人员健康, 而且污染环境, 所以我们国家目前已经开始禁止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销售。 目前市场上相关的胶由于质量良莠不齐, 所以其价格差别也很大, 从一千多元每吨到几千元每吨不等。 但是像一千多元每吨的产品本身不是什么聚乙烯醇缩醛胶, 是添加了某些增稠剂来做的, 所以其质量很差。我们开发的这款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 和同类产品相比, 做到了无游离甲醛排放, 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品。 另外从外观上来看, 也比同类的产品外观要好的多, 所以其销售价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且生产工艺要比同类产品简单, 具有生产工艺简单、 生产设备投资少、 生产周期短的优点, 市场前景广阔。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项目已经经过了中试和大试, 项目完全可以实现工业化。技术指标市场分析和应用前景2012 年我国建筑胶粘剂用量近 200 万吨, 占胶粘剂总量的 29.65%, 是胶粘剂用量最多的领域。 而且这个统计也是很粗略的, 因为有很多的小作坊式的企业根本无法统计, 所以我国建筑胶的实际用量要远远高于这个数量, 估计应该在400 万吨以上。 我国目前还处于大兴土木阶段, 基础设施投资十分巨大, 另外,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现在十分火爆, 只要房屋装饰, 就必须要使用建筑胶, 这也给建筑胶粘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市场。社会经济效益分析我们开发的这款产品原料成本为 1100 元/吨左右, 和同类产品相比, 做到了无游离甲醛排放, 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产品。 另外从外观上来看, 也比同类的产品外观要好的多, 所以其销售价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且生产工艺要比同类产品简单, 具有生产工艺简单、 生产设备投资少、 生产周期短的优点, 市场前景广阔。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联系方式化工学院 章昌华 13855516049 E-mail: zhangchanghua163@126.com。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废弃菌糠发酵生产菌肥工艺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菌糠是指以棉籽壳、木屑、稻草、玉米芯、甘蔗渣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工业 废料(如酒糟、醋糟、造纸厂废液及制药厂黄浆废液等)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 后的废弃培养基。菌糠主要含有物质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抗营养因子 和少量的蛋白质,这些原料作为培养基栽培食用菌后,通过食用菌菌体的生物固 氮作用、酶解作用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不经过食 用菌发酵前提高二倍以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均已被不同程度的降解, 其中粗纤维素降低了 50%以上,木质素降低 30%以上,棉酚降低 60%以上,同 时还产生了多种糖类、有机酸类和生物活性物质。据报道,我国菌糠年产量在 200 万吨以上大部分当作废料而被浪费掉,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一些菌糠 可以被用作畜禽饲料,并且用废弃菌糠来改良土壤可以做到废物利用、改善环境,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壤绝大部分严重缺磷、缺钾,化学肥料中的磷元素和钾元素在施肥后 很快被固化,不再能够被植物使用。解磷菌、解钾菌及固氮菌是生物益生菌肥中 的主要菌株,使用这些土壤益生菌可以提高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磷钾的利用率。 如果能够利用废弃菌糠大规模培养这三种菌,制备成为生物菌肥,将会极大的增 211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加菌糠做为肥料的优势。本项目利用菌糠培养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制备成 为生物菌肥,预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拟利用处理后的废弃菌糠残渣培养酵母、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 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菌体量,获得制备微生物菌肥的最佳工艺路线。 天津大学从农业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出 7 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 FL7 表现出较好的解磷效果,FL7 解磷量为 436.63mg/L。该菌株已经于 2010 年 7 月 13 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进行保藏(保藏号:CGMCC NO.4008)。 本课题组还从农业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得到解钾菌 K3、固氮菌 N1。解钾菌 K3 解 钾量达 4.10mg/L、固氮菌 N1 固氮量为 1.81×10—2mol/L。 另外,天津大学已经建立了以菌糠为基质培养解磷、解钾、固氮菌的发酵条 件,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制备的菌肥中三种菌的含量达到 48.62×108CFU/g,其 中解磷菌 2.4×108cfu/g,解钾菌 25.22×108cfu/g,固氮菌 21×108cfu/g,均远高于 国标。 应用领域:生物、农业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TFT、STN液晶材料生产项目
液晶(Liquid Crystal)于1888年由奥地利植物学家Reinitzer发现,是一种介于固体与液体之间、既具有晶体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具有规则分子排列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最常用的类型为向列相(Nematic)液晶。 显示用液晶材料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联苯类、苯基环己烷类、乙烷类、炔类、含氟类、嘧啶类、烯类等类别的液晶单体。如果要满足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对液晶材料特性的要求,还要选择适当的单体液晶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得到满足不同液晶显示模式要求的混合液晶。 目前,液晶显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晶材料在实现这些显示方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种新的显示方式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新的液晶材料的出现。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不同的显示方式以满足各种需要,目前已经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显示模式主要有扭曲向列液晶显示(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STN-LCD)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等,这些显示器件在手表、计算器、仪器仪表显示、PDA、手机、液晶显示器以及液晶电视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高分子材料学术梯队致力于将液晶材料国际先进技术引进中国,提升国内产业和新技术能力,并为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我们拥有国际先进的TFT、STN、TN液晶单体、混合液晶的研发、生产技术,将与投资者共同实现该项目的产业化,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根据液晶材料性质的不同,各种相态的液晶材料大多已开发用于平板显示器件中,现已开发的有各种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分散液晶、双 (多)稳态液晶、铁电液晶和反铁电液晶显示器等,其中开发最成功的、市场占有量最大、发展最快的是向列相液晶显示器(如TFT-LCD、STN-LCD、TN-LCD等),使用的是各种向列相液晶材料。 显示用液晶材料是由多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的,这些小分子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棒状分子结构,现已发展成很多种类,例如各种联苯腈、酯类、环己基(联)苯类、含氧杂环苯类、嘧啶环类、二苯乙炔类、乙基桥键类和烯端基类以及各种含氟苯环类等。随着LCD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开发和研究液晶材料的兴趣越来越大。近些年还研究开发出多氟或全氟芳环以及全氟端基液晶化合物。许多化学家们已合成出了性能优良的液晶材料。到 1998 年止,就大约有7万~7.5万多个液晶化合物合成出来,并以每年3000~4000个新液晶化合物出现的速度向前发展,尤其是日本每年都有大量新液晶材料方面的专利文献出现,以满足各种显示器的使用要求,但真正只有四五千种液晶化合物具有实用价值,能用在LCD中。显示用液晶材料根据用途可以分为TFT液晶材料、STN液晶材料、HTN液晶材料和TN液晶材料等。 我国液晶材料行业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各种液晶显示器件具有优异的显示效果、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意义。TFT、STN及中高档TN用液晶材料的国产化必将降低液晶显示器件的成本,大大改善我国的液晶显示器件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的液晶行业步入世界前列。因此组织TFT、STN和高档TN混合液晶及各种液晶单体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经济效益。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家液晶材料公司,它们分别是德国Merck公司、日本Chisso公司、大日本油墨和日本ADK公司,主要生产中高档产品,如TFT、STN、中高档TN液晶材料。国内的液晶材料公司在中低档显示用液晶材料的生产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研究经费严重不足和人才短缺限制了该行业的发展,高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基本上仍被德国、日本控制,其中国内所用的TFT、STN液晶材料大部分来自德国、日本,而国内液晶材料厂家则没有批量生产多路驱动TFT、STN液晶材料的能力。 在国内,尽管生产液晶材料的厂家越来越多,但大多以生产中间体、单体为主,具有混晶生产能力的只有极少的几个企业,而且国内目前中高档产品品种相对偏少,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急待增加科研开发力度,尤其是TFT和STN混合液晶材料及各种高档液晶单体,国内市场已呈现大量需求状态,急需尽快占领。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材料学院)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研究,具有雄厚的材料研究和开发能力、具有比较齐全的材料测试和加工设备。功能高分子材料学术梯队隶属于材料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和功能材料研究所(教育部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国际先进的单体液晶、混合液晶的研发生产技术,以TFT、STN液晶和中高档TN液晶为主要产品,技术起点高,在研发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产业化后可以填补我国高档液晶材料的空白。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