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涂料塑料橡胶填充用超细粉体加工技术
1 成果简介随着我国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作为其填充材料的各类化学合成无机粉体及非矿粉体的需求量已经高达 5000 万吨以上;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对各类粉体填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1)提高粉体填充量,降低制品成本;( 2)填料粉体功能化改善制品产品性能。 本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适应上述市场需求,通过粉体加工来达到改善填料粉体的粒度、粒度分布、颗粒形貌以及表面状态。适应的产品有:氧化铝、氮化硅、碳酸钙、白炭黑等无机粉体材料以及方解石、滑石、硅灰石、高岭土等天然矿物粉体材料。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加工成本的增加使得相关企业利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本技术是改进老工艺设备,提升产品质量,服务下游企业的重要途径。2 应用说明该技术结合了 30 年粉体加工与材料应用研发经验,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国家专利 10 余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发明博览会金奖。 作为一项综合的加工技术,其特点是:粉磨系统:采用国产高细球磨机、 辊压磨、 冲击磨或湿法搅拌磨,充分发挥粉磨系统效率,提高粉体细度。采用合金耐磨或高技术陶瓷材料做研磨介质,防止对产品的污染。分级系统:采用我们自己研制的超细分级机, 分级精度高,细度调节方便。收集系统: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脉冲布袋收集器。经过特殊处理的过滤材料保证了细微颗粒的回收,收集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改性系统:根据物料用途和细度的不同,采用干法、湿法或包覆复合等不同形式的改性方法。在保证改性效果的同时,进行系统优化,节省投资。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背景和成本都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生产系统建设与技术改造。5 所属行业领域新材料。
清华大学 2021-04-13
涂料塑料橡胶填充用超细粉体加工技术
1 成果简介随着我国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作为其填充材料的各类化学合成无机粉体及非矿粉体的需求量已经高达 5000 万吨以上;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对各类粉体填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1)提高粉体填充量,降低制品成本;( 2)填料粉体功能化改善制品产品性能。 本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适应上述市场需求,通过粉体加工来达到改善填料粉体的粒度、粒度分布、颗粒形貌以及表面状态。适应的产品有:氧化铝、氮化硅、碳酸钙、白炭黑等无机粉体材料以及方解石、滑石、硅灰石、高岭土等天然矿物粉体材料。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加工成本的增加使得相关企业利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本技术是改进老工艺设备,提升产品质量,服务下游企业的重要途径。2 应用说明该技术结合了 30 年粉体加工与材料应用研发经验,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获得国家专利 10 余项、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建材工业协会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发明博览会金奖。 作为一项综合的加工技术,其特点是:粉磨系统:采用国产高细球磨机、 辊压磨、 冲击磨或湿法搅拌磨,充分发挥粉磨系统效率,提高粉体细度。采用合金耐磨或高技术陶瓷材料做研磨介质,防止对产品的污染。分级系统:采用我们自己研制的超细分级机, 分级精度高,细度调节方便。收集系统: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脉冲布袋收集器。经过特殊处理的过滤材料保证了细微颗粒的回收,收集效率高,排放浓度低。改性系统:根据物料用途和细度的不同,采用干法、湿法或包覆复合等不同形式的改性方法。在保证改性效果的同时,进行系统优化,节省投资。3 效益分析不同产品的市场背景和成本都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系统分析。4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生产系统建设与技术改造。
清华大学 2021-04-13
功能化纳米树枝状聚合物类
长期环境保护药剂的创新性研发及其工程应用实践。阻垢剂、分散剂、缓蚀剂等药剂已循环冷却水处理、反渗透水处理、油田注水处理、油污水蒸发处理等工业水处理领域获得广泛工程应用。重金属捕集剂已在重金属电镀废水的达标处理(bbp级)得到应用,可达到2018年新的排放标准,而传统方法无法达标处理。重金属稳定剂也已应用于垃圾焚烧飞灰的稳定化处理。
同济大学 2021-04-10
一种藤黄酸自组装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 - 聚己内酯,对药物进行包裹,以改善藤黄酸在水中溶解度极小、血浆清除快、体内分布广,以及生物利用度很低等缺陷。
辽宁大学 2021-04-11
基于红外线辐照的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线辐照的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溶液与聚合物溶液或者聚合物乳液混合,得到混合液,浇注或者纺丝,干燥至总溶剂的重量百分含量小于等于50%,得到复合产物;2)在红外线加热灯辐照下将复合产物中的溶剂除去并进行氧化石墨的还原反应,得到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利用红外线加热灯辐照下制备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工艺非常简便、生产成本很低,有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聚合物可选择不同的种类,可以制备不同的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以满足不同的生产和使用要求,在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以及薄膜、纤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浙江大学 2021-04-11
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一种新型的 “万能抓手”策略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宋吉舟教授团队,便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万能抓手”策略。这个“万能抓手”的载体非常简单,就是一块智能“塑料”。别瞧它结构简单,本领可不小,它可以把目标物体“锁”在体内,轻松地抓取1微米到1米大小之间任何形状的物体。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硕士生令狐昌鸿和博士生张顺,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宋吉舟教授。 宋吉舟教授团队的“万能抓手”何以做到“探囊取物”?靠的便是形状记忆聚合物。形状记忆聚合物是一种特殊的智能材料,论其特殊,就特殊在它的“逆来顺受”:在外部刺激作用(如光、热)控制下,形状记忆聚合物可软可硬,在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导致变形后,它就能保持这个变形后的形状,可谓“顺其自然”;然而在一定的外部刺激作用下,它又会变回原来的样子。目前形状记忆聚合物已经被广泛用于智能织物、电子包装管的热收缩膜、航空器太阳能帆板展开机构、智能医药器件等领域。 宋吉舟教授团队的新策略:第一步,就是抓取物体时,先在外部刺激作用下,让形状记忆聚合物变得柔软,趁此机会将物体或者物体表面的结构嵌入其中;第二步,去掉外部刺激,让形状记忆聚合物变回刚硬的状态,保持住该变形的临时形状,将物体“锁住”,从而把物体抓取起来;第三步,等把物体转移到目的地之后,再次施加外部刺激,形状记忆聚合物就会恢复初始形状,将物体“解锁”释放。 形状记忆聚合物万能抓手抓取和释放物体的流程示意图 形状记忆聚合物这块智能 “ 塑料 ” ,就好像是一把有魔力的万能锁,能锁住世间万物:为了获取 “ 猎物 ” ,它 先 变成柔软的橡皮泥,把物体柔柔地包住,然后变成坚硬的石头,把物体牢牢地锁住,等把物体 “ 押送 ” 到目的地,又会重新变成软软的橡皮泥并释放物体。宋吉舟教授介绍,这把 “ 万能锁 ” 能在典型的三维结构物体上产生很大的抓力,包括球体、方块、管状物体、螺栓、螺母、枣核、钥匙串等;更厉害的是,它还能像壁虎一样, 粘附在物体表面 ,不论物体表面光滑还是粗糙。 形状记忆聚合物万能抓手对典型宏观物体的抓力   那么对于尺寸小的物体,这个抓手又是如何发挥功效的呢?当物体尺寸小到微观尺度(100微米左右或者更小),物体受到的表面力,特别是与抓手的粘附作用强,会给物体的释放带来较大的挑战。在该设计中,抓手通过把物体或者物体表面的结构锁在其内部实现抓取,不依赖抓手的粘附力,所以当粘附力给物体释放带来挑战时,就可以在抓手表面镀上一层特殊材料,或者增加抓手表面粗糙度来减弱粘附,从而实现物体释放。这样,即使是75微米大小的不规则铁颗粒或者是直径10微米的二氧化硅球,也能顺利从形状记忆聚合物万能抓手上得到释放。 使用形状记忆聚合物万能抓手操纵75 微米的不规则铁颗粒和10微米直径的二氧化硅球 “微观抓手就像微观世界里的吊车,可以用它在微观世界里搭建‘建筑’,制作特殊的光电器件。”令狐昌鸿说,“这个抓手在微观视角下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一个抓手就是数以万计的微观吊车,可以高效地在微观世界工作。” 谈及具体应用,宋吉舟教授表示,在柔性电子制备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微观元器件的快速组装,即把制备基底上数以万计或者更多的维纳元器件转移到柔性的使用基底上。以往的方法都依靠粘附来一次性抓取这些元器件,但是释放的时候粘附就变成了限制因素。而宋吉舟教授课题组提出的这个策略,完全不依赖粘附,为柔性电子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有望推进柔性电子的工业化进程。 使用形状记忆聚合物万能抓手组装柔性电子器件的简单展示 该项目得到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的支持。
浙江大学 2021-04-10
牵伸分散纳米粒子技术及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本技术成果涉及纳米材料及其在聚合物中应用 的关键技术研究,属于新材料高新技术领域。针对 纳米粒子难以在聚合物中均匀分散的难题,将材料 结构设计和熔融共混工艺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运 用加工手段诱导纳米粒子在塑料成型加工时分散的 技术。采用纳米粒子接枝改性、双重界面调控、预 牵伸等,通过改变加工条件和加工手段达到强制分 隔纳米粒子团聚体、实现纳米分散结构的目的。制备具有显著增强增韧效果的纳米无机粒子填充聚合物复 合材料,实现通用塑料工程化。本成果的技术特点:1.技术创新程度高,本技术在保持传统的塑料加工方 法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控制加工条件和加工手段,另辟蹊径解决纳米分散难题,其成果在纳米复合材料领 域属国际首创;2.科学思想新颖;3.材料性能优异;4.工艺简单、技术实用。
中山大学 2021-04-10
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超亲水改性聚合物膜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膜分离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超亲水改性聚合物膜及制备方法。该聚合物膜含有超亲水性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材料,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均匀分布在聚合物膜的截面、外表层和内表层,并呈梯度微纳珠状网络结构;所述的超亲水性的聚醚改性有机硅材料含有Si‑C键连接型超亲水聚醚功能基团。本发明使能实现不同部位水增量速度差异,从而制备具有梯度孔结构的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粒子超亲水改性聚合物膜。可实现对聚合物膜膜孔结构的精确控制,满足多样性使用环境。具有超级亲水、优异亲水持久性、超低压或零过膜压超高水通量、超高抗污染性能,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深度净化、工业污水处理、食用饮品的浓缩分离、油水分离。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交联型荷正电含氯聚合物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型荷正电含氯聚合物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过滤膜包含有含叔胺侧链的含氯聚合物,或者包含有含叔胺侧链的含氯聚合物与其他含氯聚合物的共混物。所述交联型荷正电含氯聚合物过滤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经原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将叔胺单体的接枝到含氯共聚物;(2)将(1)中得到的含叔胺侧链的含氯聚合物溶液,直接作为制膜液或者加入其他含氯聚合物并搅拌形成均匀的制膜液,经非溶剂诱导相分离形成固态前体膜;(3)将固态前体膜进行热处理,得到交联型荷正电含氯聚合物过滤膜。所制备的交联型荷正电含氯聚合物过滤膜,具有耐溶剂、强度高、荷正电、孔径与截留性能可控、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多巴胺衍生物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巴胺衍生物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巴胺衍生物包括丹磺酰多巴胺、咔唑磺酰多巴胺等。多巴胺衍生物由荧光发色剂前体与多巴胺通过磺化反应合成。利用所述多巴胺荧光衍生物制备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所得的荧光分子印迹聚合物,集特异性样品预处理和荧光检测于一体,与多孔酶标板联用,组建荧光传感器,根据加样前后荧光淬灭值的改变,直接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系列酸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双酚 A 和 2,4-二氯苯氧乙酸。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203 20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