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人参青楷槭饮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青楷槭是长白山地区常见的乔木品种之一,在《本草纲目》、《本草再新》均被提及,其叶片、树皮及果实等部位,均可作为药材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抗炎等多重疗效。此外,青楷槭的叶片亦常被用于泡茶或烹饪汤品,有助于缓解上呼吸道相关症状。人参被誉为“天然的能量补充剂”,在提升体力、缓解疲劳方面有显著的效果。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提高体内的ATP(细胞能量来源)水平,改善微循环,从而有效抗疲劳。 青楷槭的抗氧化作用与人参的抗疲劳、增强体能的作用相结合,能够更好地抵御衰老和疲劳的双重挑战。青楷槭与人参的组合具有较好的互补作用。青楷槭的抗氧化、降血糖、调节内分泌等作用与人参的补气、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特点相结合,能够在提升免疫力、抗衰老、缓解疲劳、调节血糖血脂等多个方面产生协同效应。通过科学的配比和加工,青楷槭与人参合用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功能全面、健康有益的饮品。 1.独特的原料组合与健康功能创新:本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将人参与青楷槭这两种具有显著保健功效的天然植物成分进行有机结合。人参以其滋补强身、增强免疫力的传统功效著称,而青楷槭则富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维生素C及矿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衰老、抗疲劳等健康功效。通过选择水醇提取法、冷冻干燥等来确保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创新性地将这两种植物的优势特性融合,开发出一种具有复合健康功能的功能性饮料,填补了市场上同类产品在多元化营养需求上的空白此外,开发了新型的成分稳定化技术,有效解决了植物成分在饮料中的保存和长期保鲜问题,确保了产品的品质稳定性与健康功效的长期有效。 2.口感优化与产品差异化创新:在口感方面,本项目通过多次配方调整与风味优化,使得人参和青楷槭的独特植物风味得到平衡,并加入天然水果香料,改善传统中草药饮料的“草本味”,使饮料口感更加顺滑、清新、适合现代消费者的接受口味。这种口感创新不仅提高了消费者的饮用体验,也突破了传统草本饮料的单一风味模式,为市场带来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根据市场研究,健康饮品领域,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等多重功能的饮品。人参作为传统滋补佳品,已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凭借其强身健体、补气养血的功效,广受消费者喜爱。而青楷槭,作为富含多酚类、黄酮类等抗氧化成分的植物,其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等效果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两者结合的功能性饮料,能够满足市场对天然健康饮品的需求,成为新兴的市场亮点。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学生群体等年轻人开始关注抗疲劳、抗压、促进睡眠的饮品,这为人参青楷槭饮料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机会。 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饮料竞争激烈,主要以一些大型饮料品牌为主导,如红牛、华润怡宝等企业推出的健康功能饮料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此外,还有一些植物性饮品品牌如植物萃取饮料、草本茶等逐渐获得关注,满足消费者对天然、低糖、无添加的偏好。然而,这些产品多集中在单一功能或传统草本成分上,缺乏多种植物成分的创新结合。因此,人参和青楷槭的结合,作为一种具有多重健康功效的饮品,有望在现有市场中开辟出新的细分市场,填补部分空白。
延边大学 2025-05-19
合金化阻燃镁合金的产业化
合金化阻燃镁合金的产业化一、 项目简介镁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密度大约在1.75~1.85g/cm3之间,仅相当于铝的2/3,钢的1/4。同时镁合金还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热导电性好、阻尼减震、电磁屏蔽、易于加工成形和容易回收等优点,在汽车、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誉为“21世纪绿色工程材料”。但是镁合金由于自身化学活性很强,而且氧化后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镁合金在高温熔炼和加工成形过程中容易氧化燃烧,从而限制了镁合金的发展前景。因而有必要寻找一种经济、实用、无污染的镁和金熔炼保护方法以防止镁合金生产过程中的氧化燃烧问题。目前较为成熟的镁合金阻燃方法有熔剂保护法和气体保护法。然而,对于熔剂保护法而言,在熔剂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如HCl、Cl2),给环境造成危害;且容易产生熔剂夹杂,损害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气体保护法通常是通入一定量的SF6和CO2的混合气体,使用过程中产生SO2、SF4等有毒气体,甚至会产生剧毒气体S2F10,造成环境污染,且SF6和CO2能长期滞留在大气中,产生巨大的温室效应。另外气体保护法还需要有复杂的混气装置和密封装置,而且从熔炼到浇铸也需要复杂的输送设备,因而加大了一定的成本。针对熔剂保护法和气体保护法带来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人们提出了合金化阻燃的想法,其主要原理在于向镁合金中添加适量的低氧位合金元素(即其与氧的亲和力大于镁与氧的亲和力),使其在熔炼、浇注过程中自动生成致密的复合氧化膜,从而阻止镁合金的进一步氧化燃烧。本课题正是基于此思想,希望通过向镁合金中添加某些合金元素,使得镁合金获得优良的阻燃性能,同时不降低其力学性能。然而合金熔体表面氧化膜结构的改变必然同时改变了熔体表面张力的大小,因而可以通过研究表面张力大小对氧化膜结构改变的影响,进而找到合金元素含量、阻燃性能和表面张力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使本课题所得结果能够指导实际生产。合金化阻燃法将大大降低设备及工艺的复杂程度,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及巨大的发展潜力。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本课题组长期从事合金化阻燃镁合金材料及其相关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建了一系列镁合金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性能检测方法。研究的基体不仅包括工业纯镁,也包括商业应用最为广泛的AZ91D,添加阻燃元素包括Ca和不同含量的Re元素。现已经取得以下研究成果:2.1 镁合金起燃温度测试系统的建立2.1.1 概述镁合金起燃温度的准确测试是研究阻燃镁合金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也是本课题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测试方法有观察法和温度记录仪法。观察法就是在敞开的炉中加热试样,当观察到试验燃烧时读取电炉温度控制器的温度并记录,作为试样的燃点温度。此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测试的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误差较大。温度记录仪法就是利用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使用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时间曲线。镁及其合金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会使温度升高的速率发生急剧变化,从而使温度-时间曲线发生拐点,此拐点处温度即为燃点温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基于数据采集技术的燃点测试方法。这类方法也是利用了镁及其合金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使炉内温度上升速率加快的现象。基于数据采集技术的燃点测试方法可把所采集的温度时间曲线保存起来待日后分析,燃点温度的确定可通过软件编程自动识别。本课题自行开发了基于数据采集技术的镁及镁合金燃点测试分析系统。镁合金起燃温度测试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温度的传感、信号的调理及数据采集;软件部分主要完成温度的实时显示、实验数据的存储、实验数据的回放分析等功能。2.1.2 硬件构成及功能本课题所建立的镁合金起燃温度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主要由坩埚式电阻炉、TCW-32B型温度控制器、数据采集卡以及电脑组成,其组成结构见图1所示。该电阻炉与温度控制器具有节能、可编程控制以及加热速度可调等优点。温度传感器采用K型热电偶。由于温度采集的采样率不需要很高,因此数据采集卡采用了研华USB-4718型,该数据采集卡为8路热电偶输入,支持USB2.0,无需外部电源,与笔记本电脑可构成便携式测试系统;该卡还具有3000VDC隔离保护,支持4~20mA,能够对热电偶信号进行内部调理,无需外加调理电路,降低系统的成本及开发时间。其中一支热电偶接入温度控制器对电阻炉进行控温,然后再接入数据采集卡;另一支热电偶用来测试试验样品的温度,因而直接接入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将这两路温度信号通过USB接口传送到电脑进行记录并显示。坩埚式电阻炉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电炉底部开有通风孔,盛放试样的物品应采用带孔的结构或者石棉网,以保证良好的供氧条件。1.坩埚式电阻炉;2.耐火砖垫;3.坩埚;4.试样;5.热电偶;6.温度控制器;7.数据采集卡;8.电脑图1 镁合金燃点测试装置示意图2.1.3 软件功能及关键技术镁合金起燃温度测试系统软件部分是利用LabVIEW8.5开发的,其界面见图2。该软件界面从功能上可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实验参数设置区、实验参数动态显示区和软件功能控制区。实验参数设置区可对实验采用的热电偶类型、数据采集卡的通道、实验名称、实验数据保存路径以及采样率等参数进行设置。实验参数动态显示区可实现对所采集的两路温度的直观动态显示以及温度—时间曲线的动态显示。软件功能控制区可完成对实验进度的控制,如数据采集的开始与结束、界面的刷新、温度曲线的回放显示以及系统的退出等功能。图2 镁合金起燃温度测试系统软件界面软件与硬件的通讯是通过调用研华提供的底层驱动函数实现的,一个通道的数据传输程序框图见图3。由于该数据采集卡不支持8路信号的并行通信,也就是说数据采集卡的8路输入信号的读取要按顺序循环读取,所以要想实现多路温度信号的传输,必须在软件上来完成。本文是通过调用顺序结构的方法来实现对两通道数据的顺序读取的。图3 数据传输程序框图为了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事后分析,软件要提供对所采集的数据的存储功能,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和相应的实验名称结合起来,以防止实验数据混淆。本软件是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命名与计算机自动生成名称相结合的方法来避免数据的混淆。也就是说,对每个实验进行命名后,由于每个实验不一定只做一个实验数据,因此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以精确到秒的时间字符串做为实验名的后一部分,如“mg1.2ca-1熔体温度20100531204001.bin”。实验数据在存储时同时被存储为二进制格式和文本格式,路径及文件名生成以及数据存储的的程序框图如图4所示。图4 数据存储程序示意图由于软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显示区域显示的是动态过程,所以无法看到所采集的数据全貌,因此软件提供了对所采集的实验数据的回放显示功能,既可显示一条曲线,也可同时显示多条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此功能是通过调用子VI(Virtual Instruments的简写,即虚拟仪器)的方式实现的。通过按下主界面的“单曲线显示”或“多曲线显示”即可调出一个新的显示窗口。多曲线显示的曲线条数可以输入。多曲线显示的界面及程序框图见图5。为了软件使用过程中的方便,提供了界面刷新功能,按下“界面刷新”后软件界面可恢复到默认状态。考虑到每次测燃点温度时实验名称或者数据存储的路径可能会相同,所以建立了“实验名称”和“存储路径”两个全局变量,同时建立了一个配置文档。每次软件更改实验名称或存储路径时,都要修改全局变量的值,软件退出时,要把最后的实验名称和存储路径存到配置文档中,当再一次打开运行软件时,要打开配置文档读取实验名称和存储路径的信息作为软件界面的默认值。 (a) 程序框图                 (b) 程序界面图5 多曲线显示为了使软件运行的更流畅、使用更方便,软件中还应用了很多容错技术。容错技术包括软件的自检和硬件自检两部分。软件自检包括检查输入的存储路径是否正确、实验名称是否为空等,以保证数据存储的可靠性。硬件自检主要是在点击“开始采集”按钮后,检测数据采集卡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数据采集卡异常,软件会报警并返回到初始状态,避免了由于数据采集卡异常导致的死机。2.1.4 系统测试及起燃温度的确定将电阻炉加热至500℃左右,再将块状镁合金放入带孔的坩埚,然后将其置入电阻炉中,并使测量镁合金温度的热电偶与块状镁合金接触,使电路按固定加热速率进行加热,并开始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过程的界面见图2,经测试,软硬件各项功能正常。所采集的温度-时间曲线如图6所示。镁合金在开始燃烧瞬间,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温度急剧上升,会在温度-时间曲线上出现一个拐点。本课题中,将温度-时间上的第一个拐点所对应的温度值定义为燃点。图6 典型温度-时间采集曲线2.1.5 小结(1)本章建立了镁合金起燃温度测试硬件系统,该系统由坩埚式电阻炉、温度控制器、热电偶、研华USB-4718型数据采集卡及电脑组成,所建立的硬件系统成本低、结构简单、测试系统便携。(2)本章开发了镁合金起燃温度测试软件系统,该软件采用LabVIEW8.5开发,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动态显示、实验数据存储、数据回放分析等功能。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容错性强。(3)本章对所建立的镁合金起燃温度测试系统软硬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测试系统各项功能正常,能够很好的完成对镁合金起燃温度的测试,并给出了确定起燃温度的方法。2.2 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装置的建立2.2.1 概述我们通常将物体表面单位长度上作用的力称作表面张力,单位为N/m,而且通常我们所说的表面张力指的是液相与气相接触面上的表面张力。在液态金属或者合金与气体组成的体系中,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层原子处于不平衡力场中,即与表面层原子接触的液体中的原子与表面层原子距离较小,且数目量多,因此作用力较大;而与表面层原子接触的气体中的原子与表面层原子距离较大,且数量少,因此作用力较小。这样就产生了方向垂直于液体表面,指向液体内部的力,如图7所示。该力使液体表面有如一弹性膜所包围,倾向减少其表面,因此产生了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大小不但与液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它相接触的相的性质有关。图7 熔体表面原子模型表面张力是液态合金重要的物性参数,它不仅是研究界面反应动力学的基础,而且在金属凝固过程和铸造合金参数的预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液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在阻燃镁合金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阻燃镁合金的熔炼与制备过程中,合金液在高温下的急剧扩散与在凝固过程中晶粒的形成,尤其是晶体在长大时,稀土元素会富集在相界上,在液态下有表面聚集的趋势,元素的扩散必然会对熔体的表面张力和氧化膜结构产生影响,因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稀土阻燃镁合金熔体特性特别是在不同状态下熔体表面张力的变化对氧化膜结构改变的影响规律,进而找到表面张力与阻燃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2.2.2 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有很多,总体上可分为动态法和静态法两类。动态法是以测量决定某一过程特征的数值来计算表面张力,主要有毛细管波法和振荡射流法。通常在溶液表面张力随时间变化变化较快时需要用动态法测量,如用振荡射流法测定的时间变化可以小到1ms左右。在现阶段,动态法测量表面张力还不完善,测量误差较大,因而,实际应用很少。主要的方法有毛细管上升法、悬滴法、滴重法、最大气泡法、拉筒法、液滴外形法和电磁悬浮法等。常温或低于200℃下的液体表面张力测量方法较多。但是,多于液态金属、炉渣、熔盐等高温熔体,增加了测量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应用于高温熔体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主要有最大气泡法、电磁悬浮法、拉筒法和静滴法。考虑到试验的测量精度和设备的复杂程度,本课题采用最大气泡法测量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最大气泡法Simon于1851年提出,后由Canter、Jaeger分别从理论和实用角度加以发展。实验步骤是,将一毛细管插入待测液体内部,再向管中缓慢通入惰性气体,随着吹入气体压力的增大,气泡逐渐长大,当气泡恰好是半球时,气泡内的压力达到最大值,此时通过测量气泡压力,计算得到液体的表面张力值。2.2.3 表面张力的测量装置本课题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图2.4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试表面张力装置简图Fig. 2.6 BMP Surface tension testing schematic图8 最大气泡法测量熔体表面张力装置1.氩气瓶2.压力表 3.大量程浮子流量计 4.稳压计 5.针型阀 6.微调针型阀 7.干燥瓶 8.小量程浮子流量计 9.U形压力计 10.温度控制仪 11.毛细石英管 12.热电偶 13.石墨坩埚 14.镁合金熔 15.坩埚电阻炉16.升降机构 17.大量程百分表 氩气经过减压计,稳压计,通入装有氯化钙的干燥瓶中进行干燥,再由三通器分成两路,一路连接到U形压力计(U形管所盛液体为水),另一路经细的石英管通入镁合金熔体。由小到大缓慢调节氩气气压,并通过针型阀控制气体流量大小(将气体流量控制在18-20毫升/分以内),观察U形管内两边液注高度差H。试验采用的毛细石英管内半径r=2.86mm,符合精度要求。毛细管端口经过抛光、清洗处理,以排除杂质和端口缺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中,通过升降机构可控制毛细管的上升和下降,当毛细管插入合金液后,随着氩气的缓缓通入,管内液体被排出管外,会在管口处形成气泡并不断长大(图9)。气泡在成长过程中,其内部压力P与液体静压力及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保持动态平衡,直至这种平衡被破坏,气泡会脱离管口而浮出液面。此过程,H值也将呈现出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设气泡内的压力为P,则:P+PM=PH              (1)其中,PM为镁合金熔体在深度为h处形成的压强,PH为U形管内两边液注差所形成的压强。图9 气泡形成过程根据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在液体中若有一半径为r的球形气泡,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造成了指向气泡内部的压力P(图10)。              图10球形气泡气泡的表面积为:S =4πr2球形气泡的体积为:V =4πr3/3若将球的体积增大dV,则必须克服阻力P对它做功:ΔW =PdV,而这一所做的功将转变为表面积增大后的表面自由能增量:ΔE =σdS(σ为表面张力)。由于ΔW =ΔE,即PdV =σdS而dV =4πr2dr,dS =8πrdr,因而可推导出:P =2σ/r               (2)PM为镁合金熔体在深度为h处形成的压强,即PM =ρMgh,ρM为镁合金熔体的密度,为便于计算我们以Mg-Al合金的液态密度代替;PH为U形管内两边液注差所形成的压强,即PH =ρwgH,ρw为水的密度。所以,由式(1)、(2)可以得到,当H达到最大值Hmax时,          2σ/r +ρMgh =ρwgH          (3)所以,表面张力σ为:σ=(ρwgHmax-ρMgh)•r/2          (4)用最大气泡法测量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的具体步骤为:1.采用电阻炉、坩埚在一定温度下对合金进行熔炼,待完全熔炼后搅拌一段时间,除去表面杂质,再保温10分钟;2.通过调整升降机构,使毛细管下降到恰好接触合金熔体表面,此时调整百分表托架,使百分表的芯端部与升降机构水平臂平面接触,将刻度盘对零,下降升降机构,使毛细管插入合金液表面之下,记录毛细管下降的精确深度h;3.固定好这一高度打开炉盖与氩气瓶压阀,并通过针型阀控制气体流量大小(将气体流量控制在18-20毫升/分以内),此时U形管两侧开始出现压差,当熔体内部能够稳定、缓慢的产生气泡时,观察U形两侧压差值将由小到大变化,到达一最大值后(即气泡成为半球形,此时半径最小等于石英管内半径r时),U形管两端压差突然减小(因为气泡破裂),记录下U形管左右两端的最大液面差值H;4.带入公式中进行计算便可得到熔体的表面张力。2.2.4 小结(1)本章建立了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测量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氩气瓶、压力表 、浮子流量计 、稳压计、针型阀 、干燥瓶、U形压力计 、毛细石英管 、升降机构和百分表组成。(2)本课题对所建立的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测量装置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测量装置各项功能正常,能够很好的完成对镁合金熔体表面张力的测量,并给出了熔体表面张力的测量方法。三、 技术指标通过本次研究必须到达以下要求:①研制成一种或多种阻燃镁合金可以在大气下不加任何保护措施条件下,熔炼而不发生燃烧现象;②研制成的阻燃镁合金成分通过压铸、热处理工艺过后所制成的成品,其结构的力学性能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③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表1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四、 市场前景镁及镁合金既可以铸造成各种铸件或压铸件,也可以采用各种塑形加工方法加工成不同品种、规格、性能和用途的管、棒、型、线、带、箔材以及锻件等,然后经切削加工、冷冲压、接合成形和表面处理等深加工成各种零件和结构件。与其他结构材料相比,镁及其合金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如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阻尼减振降噪能力强、电磁屏蔽性能优异、抗辐射、液态成型性能优越、切削加工和热成型性能好、易于回收等,符合“21世纪绿色结构材料”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今年来,镁材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计算机、通信、家电、电子电器、冶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 部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随着镁合金提炼及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本的下降,镁材已成为工业应用的重要金属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1. 镁合金材料在汽车工业上的开发与应用自1970年中东石油危机以来,为减轻汽车质量,以降低油耗和污染,提高安全性能,镁合金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与日俱增。目前,汽车工业中镁合金用量较多的地区和国家主要是北美、欧洲、日本和韩国。综合部分厂家的使用情况,目前镁合金材料主要用来制造以下汽车零部件:①车内构件:仪表盘、座椅架、座位升降器、操纵台架、气囊外罩、转向柱支架、收音机外壳、小工具箱门、车窗马达罩、刹车与离合器踏板托架、气动托架踏板等;②车体构件:门框、尾板、车顶框、车顶板、IP横梁;③发动机及传动系统:阀盖、凸轮盖、四轮驱动变速箱体、手动换挡变速器、离合器外壳活塞、进气管、机油盘、交流电机支架、变速器壳体、齿轮箱壳体、油过滤器接头、马达罩、气缸头罩、分配盘支架、油泵壳、油箱、滤油器支架、左侧半曲轴箱、空机罩、左抽气管等。④底盘:轮毂、引擎托架、前后吊杆、尾盘支架。美国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家公司在每辆汽车上使用的镁合金铸件分别达到30个、45个和20个;瑞典推出的沃尔沃CP20C0车型全重700kg,使用50kg镁合金,包括轮毂、合器箱、转向齿箱、后悬臂、发动机架、进气歧管、气缸体等部件;本田轿车一部分零件采用镁合金材料后,重量大大减轻。最近,Magers分析了汽车市场的镁合金需求趋势,预测镁合金材料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将会不断增加。2. 镁材在轨道交通工具上的应用前景在列车和其他轨道交通工具上使用镁材,目的是减轻重量,减小噪音和震动,规整零部件和防止塑料老化,提高使用寿命等。主要应用实例:仪表盘支撑梁、发动机阀盖、密封结构件、高速器、滤器器、发动机承受台、消音器等。3. 镁材在自行车上的开发与应用自行车是人力驱动工具,因而质量的减轻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具有更好的加速性能、爬坡性能、转弯性能,并且容易操纵,因而在国外自行车行业流传着“产品轻1g多卖1美元”的说法。与铝质自行车相比,用镁材制造自行车可减重33%;用镁材制造的折叠自行车车架重量仅1.4kg,总重量仅为4kg。目前自行车使用镁合金部件包括轮毂、车把夹、脚踏板、制动器、手把、前叉、框架等近十几个部件。4. 镁材在航空航天上的开发与应用航空航天材料减重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性能改善十分显著。在质量减轻相同的情况下,商用飞机节省的燃油费是汽车的近100倍,而战斗机的燃油费用节省又是商用飞机的近10倍,更重要的是其机动性能的改善可以极大地提高战斗力和生存能力。正因为如此,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发出了许多镁合金部件,如发动机曲柄箱、发动机零件、气球吊篮、客机座椅、起落轮。随着镁合金生产技术的发展,材料的性能不断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的应用领域包括各种民用和军用飞机的发动机零部件、螺旋桨、齿轮箱、支架结构,以及火箭、导弹、卫星的一些零部件。5. 现代兵器零部件的镁合金化及发展趋势枪械武器、装甲车辆、导弹、火炮、弹药、光电仪器、武器用计算机及军用器材中有较大数量的铝合金零件和工程塑料件,根据镁合金材料的性能和使用特点,将这些零件改用镁合金制造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采用镁合金材料代替武器装备的中、低强度铝合金零件和部分黑色金属零件,实现武器装备轻量化:枪械武器:机匣、弹匣、枪托体、提把、前护手、弹托板、瞄具座等;装甲车辆:坦克座椅骨架、机长镜、变速箱壳体、发动机滤座、进出水管、空气分配器座、机油泵壳体、水泵壳体、机油热交换器、机油滤清器壳体、气门室罩、呼吸器等;光电产品:镜头壳体、红外成像仪壳体、底座。6. 镁合金材料在电子工业(家用电器和3C产品)上的开发与应用近10年来,电子工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在镁合金产品的开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一大批重要电子产品使用了镁合金,取得了理想的效果。3C工业(计算机、通讯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是当今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数字化技术导致各种数字化产品不断涌现。镁合金3C产品最早出现于日本,1998年日本厂商开始采用镁合金制造各种可携式商品(如PDA、手机等),如今最为普遍的镁合金3C产品是笔记本电脑,是由日本SONY公司率先推出的。在3C产品朝着轻、薄、短、小方向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今年来镁合金的应用得到了持续增长。我国虽然是世界产镁大国,但与日、美、欧相比,在镁合金材料研究、生产技术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仍处于起步阶段。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投资规模 万元,厂房及设备设施需求等。六、 生产设备根据研发和生产需求,镁合金在加工和性能检测方面需要用到以下装置:真空式高频感应熔炼炉;铸件的金属型模具;坩埚为石墨型坩埚;大型真空热处理炉;一整套机加工设备: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手动工具;试样拉伸试验在Zwick/Roell Z100拉伸试验机上完成;硬度测试采用XC-ST50显微硬度测试仪,金相组织观察在VMS-2000金相图像分析系统上完成;氧化膜形貌观测等在日立S-4800扫描电镜上进行;大气条件下的氧化动力学实验在SDT-Q600差热分析仪上进行。七、 效益分析按每年生产X吨计算,可获利约XXXX万,八、 合作方式合作方式采用技术入股或者技术转让的形式,价格面谈。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丁俭,电话:15122335148,email:djian@126.com。十、 附件:成果图片    图11 镁合金零件产品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城市污泥干化焚烧资源化集成技术
城市污泥含有大量的水分,并含有大量有机物、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重金属以及各种致病微生物,污泥处理处置问题解决不好,可能造成大范围的二次污染问题。国家《“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要求福建省在12五期间新增干污泥处置规模高达14.4万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环境保护部2010年第26号公告)指出:“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污泥作为低质燃料在火力发电厂焚烧炉、水泥窑或砖窑中混合焚烧”。污泥干化后在燃煤锅炉协同焚烧是一种因地制宜、节能减排的污泥无害化处置方式,在土地资源缺乏的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本项目利用电厂排放的烟气余热和低品位蒸汽对含水率为80%的城市湿污泥进行干化处理(流化床干化技术)、干污泥投入锅炉进行焚烧,污泥能源资源回收利用发电、污泥焚烧产生的灰渣用于生产水泥,并对污泥焚烧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
集美大学 2021-04-29
新冠病毒治疗靶点及其潜在药物筛选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李华教授、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陈丽霞教授、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行舟研究员等组成联合攻关小组,系统性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编码的蛋白作为主要或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并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发现了一系列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炎作用的临床药物和天然产物对不同的靶蛋白表现出很高的亲和力,为新型冠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SCI杂志《药学学报》英文版(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一区),为了加速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研究组还在文章中公布了所有靶点蛋白质结构模型和筛选得到的高分潜在药物供下载,每个药物和靶点的共结构可以应要求发送。研究团队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结构基因组学的方法系统性分析了SARS-CoV-2所有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并且将基因序列与SARS-CoV和MARS-CoV等冠状病毒进行了比对,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了19个SARS-CoV-2蛋白和1个人类宿主的蛋白的同源结构,基本涵盖了对于冠状病毒RNA复制、翻译;结构组成;入侵宿主细胞以及干扰宿主固有免疫等至关重要的所有蛋白靶点,对于进一步发现特异性靶向SARS-CoV-2的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团队还构建了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数据库(78个化合物),包括已经上市的、和目前正在进行新冠病毒临床实验的化合物,把这些化合物和新冠病毒的各个靶点都进行了分子对接,重点分析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的药物瑞德西韦、氯喹、克立芝等。目前已知的瑞德西韦抗病毒作用机制是三磷酸活性代谢产物作为冠状病毒RNA聚合酶的底物ATP类似物,掺入RNA链,从而阻止RNA的合成。研究团队的对接结果显示瑞德西韦和RdRp具有很高亲和力,和其目前抗病毒机制一致。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瑞德西韦可能作用于宿主细胞表面II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MPRSS2),阻止S蛋白被TMPRSS2酶切,从而阻止S蛋白变构介导的病毒与细胞膜融合,可能是瑞德西韦新的作用机制,这是一个新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型生物相容高分子纳米囊泡药物载体
通常情况下,高分子纳米囊泡的制备需要借助有机溶剂,这既不环保又耗费时间, 也不利于产业化。本项目的技术创新点在于通过在水中直接溶解高分子的方法来制备一 种既生物相容又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纳米囊泡,简化囊泡的制备过程,既环保又经济, 便于大规模生产,非常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此外,由于直接使用抗癌药譬如阿霉素会对人体产生较强毒副作用,本项目提出将 抗癌药包在高分子囊泡中,以 EPR 效应将药物累积到肿瘤位置进行缓释,减少药物的毒 副作用,提高抗肿瘤的效果。与不可降解的药物载体相比,本项目所研制的既生物相容 又可生物降解的纳米囊泡就有明显的优势,在提高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减少药物的毒副 作用以及纳米粒子本身的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济大学 2021-04-11
抗胰腺癌药物 A13 的临床前研究
项目简介目前癌症中的胰腺癌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由于症状隐匿,发病迅速,预后差,使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延长胰腺癌症患者生存区、提高生存率和生 存质量,是国内外科学家关心的重要课题。钴依赖的蛋氨酸合成酶(MS)是叶酸类代谢 酶,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敏感性差别更大的靶酶,针对其作用机理,设计合成了活性 小分子 A13,具有优于吉西他滨的治疗胰腺癌的活性。A13 化合物经过两次不同机构肿瘤细胞测定,确定其抗胰腺癌和肺癌活性。 与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合作,测定人胰腺癌 PNCA-1 裸鼠移植瘤模型抗肿瘤作用。设置 5-FU 对照组,吉西他滨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A13 尾静脉注射给药,隔天给药时间为 21 天。 实验结果是 A13 在 60 mg/kg 和 120 mg/kg 剂量条件下对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抑 制作用,相对肿瘤增值率分别为 55.97%和 39.63%,结果优于 5FU(59.04%)和吉西他滨 (49.21%),对体重和饮食没有影响,各脏器解剖观察未见毒性病理变化。对照吉西他滨 组裸鼠表现出明显体重下降和饮食受阻。A13 化合物在模拟大肠液 16 h 能保持稳定,在 血浆中 96 h 能保持稳定,为后续动物实验确定给药方式和给药时间。对肺癌 SPC-A-1 裸 鼠移植瘤小鼠也有治疗作用,A13 的肿瘤相对增值率与培美曲塞对照组相当。  项目团队刘俊义教授,化学生物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1)叶酸代谢酶制剂的研 究。2)中枢神经保护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3)抗 HIV、HBV 药物的设计合 成与构效关系研究。4)基于新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研究。曾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博 士点基金等十余项,授权专利 7 项。设计合成:张志丽,副教授。生物活性:王孝伟副教授,田超博士。合作单位:山东省药学科学院。 应用范围 该项目可应用在癌症的治疗中首选胰腺癌,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也可联合用药治疗肺癌。   项目阶段临床前研究(动物研究阶段)。知识产权专利名称:新型 8,10-去二氮杂-N5 甲酰基四氢叶酸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专利申请号:2014105575999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北京大学 2021-04-11
酸枣仁解郁安神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相关专利提供一种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的药物有效部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 2021-02-01
阿尔兹海默症人工智能药物设计
本项目中我们将从分子结构入手,设计开发BODIPY使其不仅可以诊断早期AD,并能干预抑制AD发展,开发出基于BODIPY的阿尔兹海默症人工智能药物,达到AD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的目的,为临床AD早期诊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整个研究工作具备以下特点:(1)设计开发近红外BODIPY荧光探针对细胞和活体进行成像可避免生物背景荧光的干扰;(2)BODIPY对与AD早期相关的Aβ寡聚体具有特异响应,为临床前AD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3)BODIPY通过与Aβ聚集的作用点结合,呈现荧光,到达有效诊断的目的,在此基础上Aβ聚集缠结的作用点被BODIOY占据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抑制AD发展的目的;(4)将抑制Aβ聚集的天然小分子药物山柰酚与BODIPY有效结合,可进一步提高AD早期诊疗的效果。   Scheme 1. Aβ derives from the proteolytic cleavage of a larger glycoprotein named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 A near-infrared BODIPY probe (NB-K) was synthesized which detected and drove self-assembly of FF. (B) NB-K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FF and the two aromatic rings of FF overlap well with the two aromatic rings of NB-K. When NB-K binds to Aβ oligomers, free rotation of three benzene rings of NB-K is restricted resulting in 1650% increasing of NB-K fluorescence. (C) Overview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Aβ-related peptides Aβ1–40 and Aβ1–42. (D) Aβ produces β-folds and then aggregates to form tetrad oligomers. NB-K could be potentially useful in the early diagnosis (via imaging) of AD via binding to the FF of oligomeric Aβ.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tramer could rotate 90° along the β-fold axis to form fibrils. Aβ源自β-和γ-分泌酶对糖蛋白(称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蛋白水解切割(Scheme 1C)。二苯丙氨酸二肽(FF)是Aβ折叠起始作用点,对Aβ聚集过程起着关键作用。四个β折叠的Aβ通过FF的π-π堆积作用和其它氨基酸之间的氢键作用以面对面的方式排列形成Aβ寡聚物,这是AD早期的重要生理标志,严重损害了大脑的健康。当β折叠的Aβ形成四聚体Aβ寡聚物时,FF几乎被完全暴露,这为近红外BODIPY荧光探针(NB-K)与FF有意组合提供了极好的机会(Scheme 1D),并能够通过荧光信号传输有效地诊测早期AD。Aβ寡聚物沿β折叠链方向逐渐以90°旋转,变成Aβ原纤维,其比Aβ八聚体更大,且与中期/晚期AD有关。当β折叠的Aβ形成原纤维时,疏水性片段(包括FF)聚集在球形结构的核心,大多数FF参与Aβ的自组装并形成球形结构,导致NB-K与Aβ原纤维的结合不良(Scheme 1D)。而且,Aβ单体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弹性,这可能导致NB-K对Aβ单体的不良反应。总的来说,NB-K可以有效地分化以响应寡聚体和单体/原纤维,从而达到AD早期诊断的目的。如Scheme 1B所示,FF的两个芳环与NB-K的两个芳环很好地重叠,形成稳定的π-π结构。FF的羧基和氨基进一步促进了NB-K-FF的结合。NB-K和ThS在染色Aβ方面的主要区别如下:1)NB-K的分子量约为ThS的三倍。由于更大的空间位阻,NB-K不能进入由芳香环形成的浅槽,因此NB-K不能染色结合Aβ原纤维。 2)Aβ中的NB-K结合基段为FF。当Aβ形成β折叠时,折叠点恰好在FF,然后Aβ形成Aβ寡聚体。如Scheme 1所示,Aβ寡聚物中的FF几乎完全暴露,结果是NB-K会牢固结合识别响应Aβ寡聚物。    Figure 1. (A) Aβ aggregation assay: in vitro study to detect Aβ aggregation over time. ThT was used to detect formation of fibrillary Aβ species. Total fluorescence (%) was plotted as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divided by the maximum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btained during the plateau; (B) and (C)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NB-K and ThT response to buffer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black line), oligomer and fibrils; (D) △I refers to the increase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0 corresponds to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of NB-K or ThT; Aβ morphology was evaluated by SEM after 160 hours incubation with NB-K (E) or ThT (F). 单体Aβ可以在24小时内衍变形成Aβ寡聚物,在72小时后开始有Aβ纤维形成。硫黄素-T(ThT)是市售检测Aβ原纤维的绿色荧光探针,以它为参照对比NB-K,以实时监测单体Aβ随时间的衍变聚集。在72小时后,ThT荧光强度略有增加,表明Aβ原纤维的形成(Figure 1A, )。而对于NB-K,荧光强度在10小时后迅速增加,仅在40小时后才达到平稳状态,这表明NB-K缩短了Aβ衍变聚集成核相时间(Figure 1A, )。 在24小时NB-K荧光强度急剧升高,这应与NB-K阳性Aβ物种有关,即Aβ寡聚体。换句话说,NB-K抑制寡聚体转变为原纤维。此外,使用荧光光谱法评价了NB-K在Aβ寡聚物和原纤维的溶液中区分识别Aβ寡聚物与Aβ原纤维的能力。对于Aβ寡聚物和Aβ原纤维,NB-K荧光分别增强了1650%±15%和450%±10%(Figure 1B, 1D)。相比之下,ThT荧光强度并未随Aβ寡聚物而增加,而随Aβ原纤维而增加了460%±10%(Figure 1C, 1D)。这说明ThT只对Aβ原纤维有荧光响应信号,而NB-K对Aβ寡聚物有很好的荧光响应信号,相比之下,NB-K对Aβ寡聚物的荧光响应性能高于ThT对Aβ原纤维荧光响应。此外,分别在ThT和NB-K存在下,Aβ单体衍变聚集160小时后,通过SEM观察Aβ单体最终衍变聚集形态。我们发现,在NB-K存在下,Aβ显示出六边形结构(Figure 1E),而在ThT存在下,Aβ显示出复杂的如斑块状的聚集体结构(Figure 1F)。这表明NB-K可能影响Aβ的构象聚集,从而产生有序排列的结构,而ThT对Aβ单体衍变聚集没有良性影响。    Figure 2.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transgenic AD mouse (APP/PS1) brain stained with ThS or NB-K. ThS emission was obtained at 488 nm (left panels) and NB-K fluorescence was obtained at 561 nm (middle panels). Merged images of ThS and NB-K are shown on the right panels. Hippocampus is shown in A-C, whereas cortex is shown in D-F. G-I are magnified images from dotted squares in D-F, respectively. Scale bar: 100 µ (A-F), 50 µ (G-I). 在Aβ聚集的过程中,核心缠结成不溶性的原纤维,周围是由可溶性寡聚物组成的环状结构,这些可溶性寡聚物正在慢慢向原纤维衍变。AD脑组织的ThS / NB-K双重染色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现象,如Figure 2所示,Aβ原纤维的ThS绿色荧光染色被Aβ寡聚物的NB-K红色荧光染色所包围。 另外,在正常对照小鼠的脑切片中,未观察到NB-K染色,进一步说明NB-K对Aβ寡聚物的特殊识别性和荧光信号响应性,这对AD早期诊断预防研究无疑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
淮阴工学院 2021-05-11
中药创新药物一类新药菊苣酸气雾剂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传染性强,秋冬季流行,易感婴幼儿,占呼吸系统感染患儿中70%以上,严重威胁婴幼儿健康和发育。也是老年性肺炎、哮喘、肺纤维化的元凶。目前临床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也无成功疫苗。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抗RSV药物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菊苣酸气雾剂中试产品 该科技成果源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菊苣酸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气雾剂新药创制研究(2017ZX09301058)”: (1)研发了一种抗RSV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按照新的中药注册分类,属于一类中药创新药)。 (2)首次发现抗RSV单体化合物-菊苣酸。 (3)抗RSV疗效显著,优于化药。 (4)该创新药物安全性较高,市场前景可观,具有独占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05-11
新冠病毒分离、测序、快速检测及药物筛选研究
山东大学药学院刘新泳教授团队与山东省疾控中心联合申报的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新型冠状病毒分离、测序、快速检测及药物筛选研究”,获批经费450万元。连日来,该团队在抗新冠肺炎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   完成硝唑尼特的原料和制剂工艺研究。刘新泳教授团队根据体外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筛选实验,对已发现的具有显著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的上市药物硝唑尼特(RY2020,原抗寄生虫药物),联合山东瑞阳制药进行研发,已完成了药物合成工艺研究、药物干混悬剂和片剂的制备工艺、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药效学验证,并拟申报临床研究,有望成为本次疫情防控急需的一线药物。 完成法匹拉韦的产业化研究。法匹拉韦是抗流感病毒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目前该团队已完成法匹拉韦合成工艺、产业化工艺、质量控制研究等任务,正在联合山东齐都药业申报国家仿制药物,用于临床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建立基于靶标的虚拟筛选平台。依托山东省药物分子设计与创新药物研究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刺Spike蛋白、蛋白酶PLpro和Mpro、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结构,刘新泳教授团队开展了计算机智能化辅助的高通量的药物虚拟筛选,重点筛选了已上市药物、商品化分子库以及课题组自有的多样性的合成分子库、天然产物库、中药提取物库,发现多个虚拟评价活性好的临床已有药物和实体小分子化合物。
山东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5 36 37
  • ...
  • 254 2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