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猪肌肉和肾组织中磺胺类残留微生物学快速筛选方法
研发阶段/n本成果针对猪肌肉和肾组织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问题,建立了检测猪肌肉和肾组织中磺胺类残留的微生物学快速筛选方法。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研制出的微生物学快速检测试剂盒,经稳定性、交叉反应和动物残留等试验研究,该试剂盒的灵敏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等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与仪器分析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经相关单位复核和应用,该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假阳性率等指标能满足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要求。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前景:本成果研制的试剂盒日处理量大,检测结果重现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牛奶中抗菌药残留微生物学快速筛选法及试剂盒
研发阶段/n本成果建立了能同时筛选牛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共50余种抗菌药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本法对各类药物的检测限均低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通过系列工艺研究及放大试验、稳定性考察、动物给药及残留实样考核等研究,研制的试剂盒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为1%,保质期不低于6个月,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试剂盒的灵敏度和重现性更好。技术水平:鉴定成果(成果鉴定号:农科果鉴字(2008)第51号,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前景:本成果能同时筛选牛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肌肉发育方面取得科研新进展
近日,我校动科学院“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PLOSBIOLOGY》期刊发表题为“OptineurinpromotesmyogenesisduringmuscleregenerationinmicebyautophagicdegradationofGSK3β”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史晓晨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永亮副教授与吴江维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2-07-11
均一Fe3O4微球从纳米到微米级尺寸控制合成及癌症早期诊断与预警的血液肿瘤细胞快速检测
该成果采用两亲性多元醇还原的溶剂热法可控制备具有高度单分散性的 Fe3O4 微球,实现了微球尺寸在 50~1200 nm 范围的可调,其>500 nm 的高单分散性的大尺寸磁珠未见文献报道。以 SiO2 等包覆所获得的高单分散性磁珠易于氨基和羧基化,从而在偶联剂(如碳二亚胺)等作用下,易于实现纳米磁珠与 CD45 等抗体的有效结合。目前磁珠表面包被 CD45 等抗体的试验已顺利完成。 该成果提出了纳米磁珠的全尺寸控制合成新思路,在高效包被 CD45 等抗体阴性富集实体瘤循环血液中稀有癌细胞的检
扬州大学 2021-04-14
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建立及应用(内镜精灵——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本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内镜影像学、早期肿瘤诊疗学技术,创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大幅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和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水平。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早诊早治是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然而,项目组多年流行病学研究揭示,我国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低、漏诊误诊率高,检查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危害患者生命。 基于此,本项目结合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内镜影像学、早期肿瘤诊疗学技术,创建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智能早诊早筛体系,大幅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和消化道肿瘤早诊早筛水平。具体为:1)首创消化内镜全局智能监测与无盲区扫查技术,开辟内镜质控新路径。使胃镜检查盲区率降低45%、肠镜检查合格率提高1.78倍、腺瘤检出率提高1.12倍,确立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发明“逻辑拟人化”消化道高危病灶动态探查方法,使胃瘤变漏诊率降低78%,推动智能内镜临床应用;3)创建实时监测与智能反馈内镜检查质量方法,使医生胃癌前状态检出率提高1.33倍,肠腺瘤检出率提高0.88倍,显著提高消化内镜检查质量;4)研制消化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主机,实现实时动态多模态预测,系统延迟小于 48ms,全面满足临床需求。 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影响因子排名世界第一,引领研究方向,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52篇,其中中华系列论文25篇,SCI论文27篇,影响因子9分及以上21篇,单篇最高45分。制定专家共识及行业指南3项、国家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8项。该项目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4项,成功转化发明专利14项,所孵化产品获国家医疗器械创新审批,获中国、欧盟II类注册认证共7项。在中德500余家三甲及基层医院落地应用,覆盖近2000万人;技术相关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获2021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21年欧洲消化疾病周国家学术奖、2020年中国十佳消化道领域临床研究奖等。樊代明院士和李兆申院士评价该成果极大推动我国消化道早癌防治事业的发展。
武汉大学 2022-08-15
北京大学药学院汪贻广/张强团队与游富平团队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文报道高效操控肿瘤细胞焦亡的新策略
2022年5月23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汪贻广研究员、张强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系统生物研究所游富平研究员团队在纳米领域顶级期刊NatureNan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细胞焦亡纳米调控器用于肿瘤治疗》(“Apyroptosisnanotunerforcancertherapy”)。
北京大学 2022-07-08
单细胞基因组学高通量测序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发展了国际领先的完整的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体系,将其创造性地应用于人类发育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前沿研究,并进一步在深入的基础研究基础上推广到临床应用上,使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北京大学 2021-02-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巢湖淡水噬藻体组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课题组,从巢湖成功分离五株侵染伪鱼腥藻Chao1806的噬藻体Pam1~Pam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9-02
一种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学反解的求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运动学反解的求解方法, 该方法包括:读入连杆参数建立机器人连杆坐标系模型;已知连杆末 端关节位置,建立关节位置约束方程;根据各关节位置约束方程,确 定各关节位置;建立机器人各关节坐标系的姿态约束方程;将之前求 得的关节位置坐标解分别代入姿态约束方程中,根据姿态约束方程, 求解各组关节变量中间值;对关节变量中间值进行分析处理,选取最 佳关节变量解。本发明采用空间几何理论将机器人运动学反解中位置 和姿态进行分离求解,大大降低了几何法运动学反解运算的复杂性, 并能够应用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李学宝课题组在棉纤维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学宝教授课题组在棉纤维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著名植物学期刊《The Plant Journal》(Li et al. 2018,DOI:10.1111/tpj.14108)。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6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