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当归饮子对复合型慢性荨麻疹致敏小鼠模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当归饮子对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治疗机理。 方法:KM小鼠,雌雄各半,采用利血平+乙酰苯肼,联合IV型变态反应模拟荨麻疹模型,选择模型制作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当归饮子加减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8只动物,另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光镜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变化;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试血清IgE含量;剖取血管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壁组织中IL-4、IFN-γ表达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饮子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0.01);降低血清IgE含量(P<0.01);降低血管壁组织IL-4(P<0.01),升高IFN-γ(P<0.01)。 结论:当归饮子可通过干预T细胞异常分泌相关细胞因子抑制荨麻疹发病。 文章发表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3月第29卷第2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14
集电化学、光谱和质谱方法于一体的单细胞成像仪
世界上首台有机融合电化学、光谱学和质谱技术的优势于一体的“单细胞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陈洪渊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专项支持下,联合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攻克了单个细胞内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高时空分辨和微弱信号精准测量的技术瓶颈,研制成世界上首台有机融合电化学、光谱学和质谱技术的优势于一体的“单细胞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 首次阐明单细胞内溶酶体中生物催化反应机制;创建了胞内不同空域热传导系数的准确测量,阐明胞内热量产生与耗散机制以及胞内“出汗”与机体“出汗”散热的生命整体一致性;研制成的极紫外(VUV)质谱成像,摆脱了MALDI技术对电离介质的依赖,极大地降低了二次离子质谱(SIMS)的电离碎片,从而降低了重构分子结构的难度,显著提升了我国生命与健康领域高端科研仪器的国际竞争力。 本项目迄今已发表研究论文逾百篇。包括PNAS 4篇,NatureComm. 2篇,Science Adv.1篇,JACS 6篇,Angew. Chem. Int. Ed. 6篇,Anal. Chem. 49篇等。申请了国内专利41件,国际专利1件,授权18件。项目组成员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以及2018年度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朱良漪分析仪器青年创新奖”;所研发的“单细胞活性分析仪”获“2018年度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奖”及“2021年度日内瓦发明金奖”。
南京大学 2022-08-12
一种适用于5G毫米波通信的紧凑型渐变缝隙阵列天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5G毫米波通信的紧凑型渐变缝隙阵列天线,包括上层金属层、下层金属层、介质板材以及若干金属过孔,所述上层金属层和下层金属层分别刻蚀在介质板材的正反面上形成金属层,所述金属过孔位于介质板材上并且分别连接着上层金属层和下层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由微带转SIW结构、一分八T型SIW功分器以及八个TSA天线单元组成。本发明结构紧凑、方便设计和安装,由一个西南微波2.40mm规格接头相连,适用于40.5~43.5GHz频段,可以应用到该频段的5G毫米波移动通信系统中。
东南大学 2021-04-11
2021年电信业务收入1.47万亿元 我国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2021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通信行业保持稳中向好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累计完成1.4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按照上年不变单价计算,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较快增长,完成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8%。
人民日报 2022-02-08
一种 g-C3N4/NiCo2S4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 g-C3N4/NiCo2S4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是将 g-C3N4 和 NiCo2S4 混合得到,该混合可以是固相混合,也可以是液相 混合,本发明得到的 g-C3N4/NiCo2S4 复合材料能极大的增加了提高材 料的稳定性,将复合电极作为超级电容器工作电极材料进行测试,在 大电流密度条件下仍能具有较高的比电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 稳定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富含鸟嘌呤的DNA序列可以形成非典型的G-四链体二级结构
合成了一个具有光敏性的三苯胺桥联的三脚架型铂配合物Pt-tripod,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高潜力的DNA靶向光动力治疗抗肿瘤效果。机制研究表明,通过光照,Pt-tripod可以诱导细胞产生ROS并快速损伤DNA,也包括G-四链体DNA(Chem. Eur. J, 2017, 23: 16442–16446.)。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毛宗万教授研究团队在铂配合物Pt-tripod与G-四链体的NMR结构解析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验研究发现,Pt-tripod能特异性靶向混合I型人体端粒G-四链体DNA,并能显著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利用NMR方法深入探索了Pt-tripod与人体端粒G-四链体DNA序列Tel26的动态结合。NMR实验表明,Pt-tripod可以逐渐诱导人体端粒G-四链体Tel26形成多个“Pt-tripod-Tel26”复合物,包括单体、二聚和多聚G-四链体与Pt-tripod的复合物。研究团队确定了其中两个复合物的NMR结构,分别是1:1和4:2 Pt-tripod-Tel26复合物结构。铂配合物与G-四链体复合物的结构信息为设计合成特异性靶向混合型人体端粒G-四链体的铂合物提供了结构基础,同时对研究G-四链体DNA与小分子的动态结合以及小分子诱导多聚体G-四链体高级结构的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机染料废水中的应用,属于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该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三聚氰胺和KI充分研磨后平铺于坩埚底部,将SBA‑15均匀的分散在三聚氰胺和KI混合物的上面,然后将坩埚加盖后置于马弗炉内进行煅烧,产物经处理后即得所述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该光催化材料比表面积大使得反应活性位点增加,钾掺杂后可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表现出更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发明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可降解有机染料废水,在60min能降解80%以上的目标降解物,显示了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基于 g-氮化碳复合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g-氮化碳复合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钛酸酯和醇的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 g-氮化碳颗粒,搅拌均匀后获得混合溶液;(b)将混合溶液放置到高压釜中执行反应,接着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反应产物,由此制得负载有 g-氮化碳颗粒的二氧化钛颗粒;(c)将该复合二氧化钛颗粒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并配置乳浊液,然后将椰壳活性炭浸泡在该乳浊液中,摇荡烘干即得到具备可见光响应特性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产品。通过本发明,可制得拥有可见光响应特性、平均粒径为 5~7 纳米的二氧化钛颗粒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周科创资讯 |4月25日-5月1日
本周有哪些高教科创资讯不可错过?
云上高博会 2022-05-01
一种检测牛APAF1基因隐性致死突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牛APAF1基因隐性致死突变的方法,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方法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采用一对扩增引物、一条通用引物和一条测序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2、3、4所示,对牛5号染色体63150400bp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牛APAF1基因野生型纯合子在C碱基处有峰,T碱基处无峰;而致死突变携带者在C碱基与T碱基处均有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强,通量高,检测成本低,可快速检测APAF1基因隐性致死突变携带者的个体,在牛的育种过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8 99 100
  • ...
  • 120 1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