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Caspase 激活及募集结合域 3(Card3)基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中的功能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 Caspase 激活及募集结合域 3(Card3)基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功能 和应用。本发明以 Card3 基因敲除小鼠和心脏特异性 Card3 转基因小鼠为对象,通过阻断小鼠心脏左冠 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 WT 小鼠对比,Card3 基因敲除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控制甘蓝型油菜种子种皮颜色的基因、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体材料的获取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油菜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甘蓝型油菜种子种皮颜色的基因、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体材料的获取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靶向BnTT8同源基因,通过遗传转化得到突变体单株,经过自交分离,获得了不含T‑DNA插入的双拷贝纯合突变体。该突变体的种子表现为黄籽,显微观察种子的横切面发现,双纯合突变体的内种皮没有原花色素的积累,而单纯合突变体和野生型的内种皮中均包含有清晰可见的原花色素积累。对这些突变体进行品质分析发现,BnTT8基因的双拷贝纯合突变体含油量显著增加。BnTT8基因对于油菜种子的品质改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为油菜品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华中科技大学模数转换接口ADC和数模转换接口DAC设计验证及芯片测试实验平台公开招标公告
华中科技大学模数转换接口ADC和数模转换接口DAC设计验证及芯片测试实验平台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网上获取(请将获取招标文件需提供的资料扫描件(PDF版)发送电子邮件至luxiaofei@hbzwlx.cn)或现场获取(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群星城K3-2-1801)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7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5-27
关于对2023年度拟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名单的公示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内科发成字〔2021〕11号)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认定工作的通知》(内科成字〔2023〕3号)等文件要求,经各申报机构申请、各盟市科技局等主管部门推荐和实地核查,自治区科技厅组织进行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实地抽查、科研诚信审核和会议研究等程序,现对2023年度拟确定为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的8家机构和拟确定为自治区专业化技术研发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的8家机构予以公示(名单见附件)。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 2023-08-07
安徽大学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高灵敏检测肿瘤标志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Ti3C2Tx-MXene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金属导电性、亲水性、大比表面积及丰富的表面修饰基团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催化、电化学传感领域。
安徽大学 2022-06-13
安徽大学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高灵敏检测肿瘤标志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校毛昌杰教授团队以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3C2Tx-MXene)为金属源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Ti3C2Tx-PMOF),并成功将其应用于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领域。
安徽大学 2022-06-01
中国药科大学李曹龙/王飞课题组在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基于循环肿瘤细胞的嗜铬细胞瘤早诊的最新研究成果
课题组首先开发双靶向探针通过共识别循环肿瘤细胞用于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利用间碘汴胍 (MIGB)功能化的磁珠作为捕获探针和奥曲肽(DOTA)修饰的信号探针,通过与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和生长抑素SSTR2结合,实现全血中PCC-CTCs的精准捕获与检测,同时为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提供实时、特异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标。
中国药科大学 2022-05-31
家蚕国重徐汉福教授课题组揭示单细胞分辨率下家蚕丝腺全细胞异质性和基因转录动态图谱
丝蛋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天然可再生蛋白资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开发利用价值巨大。地球上已知能够产丝的生物超过十万种,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蚕类、蜘蛛、蚂蚁等。
西南大学 2022-07-11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史海斌教授团队发现红光介导探针锚定于细胞质RNA分子诱发肿瘤凋亡的新途径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史海斌教授课题组在肿瘤诊疗一体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最新研究中,史海斌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利用红光引发探针f-CR特异性与肿瘤细胞内RNA分子共价交联的新策略(图1)。一个新型的近红外荧光探针f-CR被策略性设计与构建,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近红外荧光染料Cy7为信号基元,环肽cRGD作为肿瘤细胞靶向基团,单线态氧敏感的Furan基团可以与RNA分子侧链选择性发生交联。当探针被高表达的整合素v3受体蛋白介导内吞入肿瘤细胞后,在660nm光照射亚甲基蓝(MB)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的条件下,探针通过Furan与细胞质RNA中的腺嘌呤、胞嘧啶或鸟嘌呤核苷等碱基之间的环加成反应锚定于肿瘤细胞内,这有效地降低了探针的外排,实现了在体肿瘤的长窗口期近红外成像,同时还意外地发现,大量肿瘤细胞被诱发凋亡,活体肿瘤的生长得到显著的抑制。因此,我们首次发现了红光介导探针锚定于细胞质RNA分子诱发肿瘤凋亡的新途径,并建立了一种基于细胞质RNA分子修饰的肿瘤诊疗一体化新策略,为临床开展肿瘤的精准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苏州大学 2021-02-0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史卫峰教授团队在《自然》发文论述新型冠状病毒的产生、基因组多样性和全球传播研究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史卫峰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新发传染病病因流行病学实验室李娟博士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赖圣杰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21-12-1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