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粒子超人——全球首创多脏器肿瘤粒子介入机器人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方法、新技术,项目核心产品为面向多脏器多功能恶性肿瘤介入机器人系统和与之配套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南京恒乐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陆建 注册时间 2020.6.1 注册所在省市 江苏省南京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320102MA21LKJQ4K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第三类底料器械经营;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软件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推广;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智能机器人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企业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长江后街6号 获投资情况 获2000万天使轮融资;A轮融资进行中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徐易 医学院/临床医学 2016.09/2021.06 蒋扬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 2021.09/2026. 06 鲍珂盈 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 2017.09/2021.06 秦小桅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MPAcc) 2017.09/2021.06 林晓锋 东京大学/Bioengineering 2021.10/2024.9 苏俊杰 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2019.09/2022.06 陈嵘 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2018.09/2023.06 江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019.9/2022.1 张弘毅 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2018.09/2021.06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陆建 医学院/介入放射学 无/主治医师 血管介入 王澄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机系统架构 无/高级工程师 计算机系统架构 滕皋军 附属中大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院长/教授 介入放射学 谢波 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副院长/副研究员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五、项目简介 我们的项目是“2018年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及“20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的产业化孵化。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方法、新技术,项目核心产品为面向多脏器多功能恶性肿瘤介入机器人系统和与之配套的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该产品有望克服本领域国外同类手术机器人影像导航模式单一、应用场景局限、机器人系统智能化不足、缺乏手术风险防范机制等局限。本项目从放射剂量的监控与优化、自动化封装和植入机器人等方面入手,为难以手术的腔道恶性肿瘤、实体恶性肿瘤等提供高效治疗的新途径、新疗法。产品能够极大程度减少患者和医生术中辐射量,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同时,公司产品将全面实现手术医生无辐射、放射剂量精确计算、精准穿刺,成为介入内放疗技术的新一代领航产品。 产品目前已经完成了技术定型和临床前实验,正在提交型检,有望在2025年上市。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滕皋军院士的带领下,项目团队成员开拓创新。不断进行产品的性能完善以契合临床诊治需求,同时也开拓了消融、活检、血管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布局。近年来,我们的项目已经斩获了2020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等荣誉,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等高度评价。
东南大学 2022-07-26
高杀伤高富集的抗肿瘤光敏药物开发技术平台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新增病人 1400万人以上,死亡超过 800 万,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做好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对全世界的人们来说都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主要依赖于外科手术切除,化疗和放射治疗三种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都各自存在很多问题。一直以来,人们都希望能找到一些更低危害的肿瘤治疗方案,一些微创甚至无创的方法,如射频,热消融,冷冻治疗,超声治疗等物理方法,因为副作用低,在临床上受到病人和医生的喜爱。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光敏剂用于肿瘤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光动力治疗是一种新型的完全非损伤性的肿瘤治疗方案,体内光敏剂受到外界的红外光激发,从无害状态变成对肿瘤有强大杀伤能力,从而高精度杀伤肿瘤。
南开大学 2021-04-13
KIT ITD 靶向的个性化胃肠道间质瘤单克隆抗体药物
北京大学 2021-04-11
KIT ITD 靶向的个性化胃肠道间质瘤单克隆抗体药物
本项目为KIT ITD靶向的个性化胃肠道间质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本项目基于研究团队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成果,获得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胃肠道间质瘤靶点KIT的内部重复串联突变体(KIT ITD)的多个单克隆抗体,并在结构、分子、细胞、整体动物四个层次评价单克隆抗体3G2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从而确证GIST ITD突变体可以成为抗胃肠道间质瘤的药物靶标,并有望以此开发出KIT ITD靶向的个性化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精准药物”。3G2是首个选择性针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突变体的单克隆抗体。鉴于单克隆抗体药物较小分子药物易呈递高选择性、副反应更少的药理学特点,3G2抗体更易成为个性化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药物,它的发现顺应了当前“精准医疗”的大趋势,可为GIST ITD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手段。
北京大学 2021-02-01
Tet-on调控Wnt10b骨内靶向表达治疗骨质疏松及机理研究
独自拥有。
四川大学 2016-04-29
靶向双功能蛋白质工程溶栓新药(HV12p-rPA)研制
生物大分子药物是21世纪药物研究开发中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运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开展蛋白质工程药物的分子设计是当今生物药物的研究热点。现在生物大分子药物已被全球公认为21世纪药物研究开发中最具尖端性及前沿性的研究领域,世界上所开展的所有最尖端、最先进的重大疾病治疗方法均与生物大分子药物有关,近年来蛋白质工程技术为药物的研究提供的有效的技术平台,加快了开发理想蛋白质工程药物的进程.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对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研究开发高效的溶栓药已成为临床的迫切要求,尽管现有的溶栓药物疗效肯定,但其中大多数药物用药剂量大,治疗成本高, 还由于缺乏组织特异性和病变部位的靶向性,在体内极易降解,半衰期短或难以进入细胞内,并有潜在的出血性以及服药后血栓再生等缺点,如何提高溶栓药物的靶向性,使药物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部位,以减少不良反应,是当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基因组、蛋白组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型高效靶向的溶血栓新药具有创新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意义及显著经济效益。近年来蛋白质工程技术将溶栓药物与抗凝剂等连接成既具溶栓活性,又具抗凝双重功能融合蛋白是目前国内外第三代溶栓药物研究的方向,新型溶栓剂的要求是具有多种功能综合在一起的理想的溶栓制剂,既具有较高的溶栓活性,又具抑制血栓的功能,从而使溶栓剂具有较高的纤维蛋白的专一性,降低溶栓药物使用后再栓塞形成的可能性。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设计具有抗凝溶栓双功能的新药已经成为现代药学的研究重点。同时随着基础研究血栓形成机制的进一步阐明,血栓疾病的发生非单一靶点引发而是一种多靶点疾病,针对血栓形成的特点和不同靶点进行更有效的抗血栓形成的新药研究是国内外该领域的前沿。 本项目是一种具有成为新一代溶栓新药的良好潜景的全新抗凝和溶栓双重功效水蛭素12肽-瑞普替酶融合蛋白(HV12p-rPA) 。
四川大学 2016-04-15
靶向人EGFR的基因工程化淋巴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多苯醚结构的膨胀成炭阻燃耐熔滴共聚酯是在Ⅰ、Ⅱ表示的合成聚酯结构单元的基础上,引入了由Ⅲ表示的结构单元经无规共聚所组成,所制备的膨胀成炭阻燃耐熔滴共聚酯的特性粘数[η]为0.43-0.95dL/g,极限氧指数为25.5-34.5%;垂直燃烧等级V-2~V-0级;锥形量热测试中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为198-658kW/m2。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由于本发明引入的含多苯醚结构的单体能在高温下发生重排反应,形成多芳香环或多芳香含氧杂环的稳定结构,因而具有极高的膨胀成炭速率和质量,赋予了共聚酯优异的阻燃性与耐熔滴性能。本发明共聚酯的制备有着成熟的工艺、简单方便的操作,易于工业化生产。
四川大学 2017-12-28
一种硫酸头孢喹诺的肺靶向PLGA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酸头孢喹诺的肺靶向PLGA微球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靶向微球制剂是以硫酸头孢喹诺为原料药,以PLGA为载体,按原料药与载体的重量比为1:5~20制得,本发明还提供了靶向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制备的微球包封率在60%以上,85%以上的微球粒径分布在7~35um范围内,因此微球制剂可靶向富集到肺部,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可延长药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维持血药浓度平稳,起到长效的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KIT ITD 靶向的个性化胃肠道间质瘤单克隆抗体药物
本项目为KIT ITD靶向的个性化胃肠道间质瘤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本项目基于研究团队的结构生物学研究成果,获得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胃肠道间质瘤靶点KIT的内部重复串联突变体(KIT ITD)的多个单克隆抗体,并在结构、分子、细胞、整体动物四个层次评价单克隆抗体3G2的药效和作用机制,从而确证GIST ITD突变体可以成为抗胃肠道间质瘤的药物靶标,并有望以此开发出KIT ITD靶向的个性化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精准药物”。3G2是首个选择性针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突变体的单克隆抗体。鉴于单克隆抗体药物较小分子药物易呈递高选择性、副反应更少的药理学特点,3G2抗体更易成为个性化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药物,它的发现顺应了当前“精准医疗”的大趋势,可为GIST ITD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手段。
北京大学 2021-01-12
靶向CCL18抑制乳腺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促肿瘤进展因子CCL18来抑制乳腺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方法,该方法为靶向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源的CCL18的作用。具体利用CCL8的中和性抗体或沉默CCL18mRNA的siRNA抑制CCL18的作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的药物,该药物含有抑制CCL18作用的成分,包括靶向CCL18的中和性抗体或CCL18mRNA的siRNA。本发明使得靶向TAM所分泌的CCL18的治疗具有普遍应用价值,克服了药物治疗对乳腺癌病例的选择性。本发明提出以CCL18为靶点,弥补了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不足,扩大靶向治疗的范围。
中山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36 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