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5101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变量施药技术及装备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植保机械领域,主要涉及脉宽调制(PWM)间歇喷雾式变量喷施技术、PWM 变量喷施控制器和变量施药装备等内容。PWM 变量喷施技术通过对喷头电磁阀的开关控制 实现喷头的间歇式喷雾,通过对电磁阀控制信号的脉宽调制(即占空比调节)实现喷头 平均喷雾流量的调节。PWM 变量喷施控制器可输出 12 路独立可调的 PWM 控制信号,分别 控制 12 个喷头,实时检测机组作业速度、系统喷雾压力和系统总喷雾流量,并根据以上 信息及各喷头的设定施药量
江苏大学 2021-04-14
螺旋叶片生产专用装备
项目简介 1、螺旋叶片使用行业广泛,规格品种众多,用量巨大。传统生产方法废料、效率低 下、劳动强度高。连续冷轧成形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效率高、省材、叶片质量好、硬 度高、耐磨性好以及技术经济效益显著等独特优点,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螺旋叶片成 形工艺。 2、已开发的螺旋叶片连续冷轧生产专用装备为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使用专业开发的 螺旋叶片轧机设计软件进行轧制力等关键参数的计算。
江苏大学 2021-04-14
海洋装备交流电磁场智能安全检测及可视化评价技术与应用
海洋平台、海底管道等海洋装备长期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服役,较易出现腐蚀、疲劳以及开裂等结构缺陷,直接影响水下结构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海洋装备交流电磁场智能安全检测及可视化评价技术与应用)围绕海洋装备在役安全检测及评估的技术难题展开系统攻关,基于交流电磁场检测原理,引入海洋电磁学,探究海洋环境中多类型激励下电磁场畸变特征,揭示水下结构缺陷三维形貌-畸变电磁场-可视化成像的正反演化规律,提出水下提离扰动条件下干扰信号识别及补偿方法,建立海洋装备智能检测与可视化评价算法,改变传统操作人员主观评估为智能可视化评价,显著提高海洋结构缺陷检测的智能化和可视化水平,最终构建新一代海洋装备交流电磁场智能安全检测和可视化评价技术体系及其工业应用系统,有效添补水下结构缺陷交流电磁场检测及可视化技术空白,突破国外技术壁垒,率先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交流电磁场智能可视化检测仪器,可实现500米水深结构物缺陷检测。 团队(赛弗智检)依托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能传感与无损检测实验室,目前有教授一名,副教授两名、博士后一名、博士三名,硕士生二十余名,具有良好的科研攻关和产品研发、升级能力。 团队研发的海洋装备交流电磁场智能可视化检测仪器能够实现水下结构萌生级裂纹(3.0 mm 长、0.5 mm 深)的智能识别和可视化评价,突破水下涂层和附着物扰动影响技术瓶颈,减少表面清理作业工序60%以上,可视化反演精度超过9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成果改变传统无损检测主观经验判断为智能检测与可视化评价,显著提高海洋装备结构缺陷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可广泛用于海洋油气开发、港工码头、跨海大桥以及船舶等多领域海洋装备的在役安全检测,提供高精度缺陷三维形貌信息,为合理决定维修或改装方案提供数据支撑,有效延长海洋装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海洋装备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目前研发的智能可视化检测仪器已在中海油检测技术公司、广东运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销售和推广应用,用于水下导管架焊缝、深水隔水管、海洋平台等关键海洋装备安全检测和评价,有效代替传统磁粉等表面无损检测方法,产品销售及检测服务已为企业新增效益9000余万元。 获奖: (1)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银奖 (2)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   团队组金奖 (3)首届“能源 智慧 未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一等奖 (4)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金奖 (5)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银奖 (6)东营市首届油地校创新创业大赛   二等奖 (7)第七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一等奖 (8)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二等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21-05-11
2021年能源成绩单公布: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0亿千瓦
2021年,能源行业加强煤炭兜底保障,坚决消除不合理限产措施,分类加快煤矿产能释放,煤炭产量稳步增加。12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日均产量较9月份增加了200万吨,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较9月末增加9000万吨,超去年最高水平。
人民网 2021-12-27
厚板超窄间隙旋转电弧焊接技术及成套装备
厚板焊接作为我国核电、船舶、石化等领域重大装备的关键制造技术,对低热输入、高效率、高质量的新型焊接方法升级需求极其迫切。窄间隙焊接技术因采用窄且深的坡口,在厚板焊接时具有效率高、填充量少、热输入小、变形小等优势,在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目前,该类技术在国外核电、船舶等行业广泛应用,技术较为成熟。而我国窄间隙焊接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在大厚板核心焊接设备、工艺及材料均受制于人,尤其针对我国国防重点企业,存在“卡脖子”风险。高端焊接装备依赖于进口,价格高昂。国外主要生产厂家包括法国宝利苏迪、日本日立公司、美国电弧机器等,国内生产厂家华恒、唐山开元等依赖于国外企业的专利授权。 国际和国内现有技术一般采用钨极摆动、陶瓷片约束、横向交变磁场等控制电弧周期性地在两侧壁之间燃烧,存在装置复杂、母材被磁化或间隙较大等缺点。为解决窄间隙焊接侧壁熔合的难题,课题组另辟蹊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厚板超窄间隙旋转电弧焊接技术及成套装备”新技术。该技术突破了现有窄间隙钨极氩弧焊接(NG-GTAW,narrow-gap gas tungsten arc welding)工艺的局限性,已实现壁厚50 mm超窄间隙焊接,能够更为可靠、简便地解决侧壁未熔合缺陷问题。相对于国内外的现有技术,该技术形成的旋转电弧能够有效改善电弧热量及压力的均匀性,在保证熔敷金属质量均匀的同时避免熔深过大,具备高质量、高效率的突出优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国防、核电、QT等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同时,研究团队自主设计研发了面向核电、石化、船舶等装备的大厚板非轴对称旋转钨极超窄间隙GTAW成套装备(图1),可实现板厚超过150 mm、窄间隙5 mm——9 mm的厚壁材料高质量自动化焊接。 图1 大厚板非轴对称旋转钨极超窄间隙GTAW成套装备 该设备特别适用于厚壁不锈钢焊接、钛合金、980高强钢、9Ni钢等特种材料,在核电、军工、石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宝利苏迪公司生产的单套设备售价高达380万元,国产设备售价也达到150——200万元水平。而自主设计研发的设备单套成本仅约30万元,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山东大学 2025-02-08
叶片光学智能检测装置及软件系统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型面是空间异型曲面,因而其设计、制造及维修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设计加工层面提高叶片加工质量,同时在修复层面提高叶片使用寿命,开展叶片高效高精测量研究至关重要。 本项目面向叶片制造研发了一套基于四轴运动平台与线激光扫描相结合的叶片型面检测装置,并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多类型叶片的二维截面高精度测量与三维型面自动化高效重构,有效克服因叶片复杂结构特征带来的扫描数据密度差异性大、重叠区不足等因素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本项目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研发了一套高效高精度的叶片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可实现批量化叶片截面轮廓位姿及其轮廓的自动化测量、数据重构和叶片配准,为叶片修复工艺流程中的3D打印和后续机加工等工艺环节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测量、加工工艺数据,有效提升修复精度与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项目的开发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叶片制造、修复全生命周期的测评、重构、反求等场景,市场规模大。 图 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的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硬件平台
四川大学 2025-02-11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让学员在虚拟场景中学习根据IEC61215标准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对组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了解组件的关键技术参数以及发现组件典型缺陷。 一.1.1. 场景设计 根据IEC61215检测标准要求设计18个检测场景,包括: 1 组件外观检测实验室 2 最大功率检测实验室 3 绝缘检测实验室 4 温度系统检测实验室 5 标称工作温度检测实验室 6 STC和NOCT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7 低辐照度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8 室外曝晒试验场 9 热斑耐久试验室 10 紫外线试验室 11 热循环实验室 12 湿冻试验室 13 湿热试验室 14 牵引力实验室 15 湿漏电实验室 16 机械载荷实验室 17 冰雹撞击实验室 18 旁路二级管试验室 场景模型主要包括:实验室建筑场景、外观检测台、156多晶光伏组件、组件箱、工作台、电脑、组件支架、IV检测仪、EL检测仪、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湿漏电流测试仪及喷淋试验箱、盐雾腐蚀仪、紫外老化试验箱、机械载荷试验机、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仪、落球冲击测试装置、环境检测仪、室外环境监测仪、直流电源、万用表、光度计、数码相机等...
广东顺德宙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6-02
人才需求:海洋装备机械设计;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装备(海洋牧场/旅游/养殖)行业资深顾问
1、高级(海洋装备)机械设计人员。2、海洋装备制造专业工艺及研发人员。3、海洋装备(海洋牧场/旅游/养殖)行业资深顾问。
山东海洋盛景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22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的省属普通高职院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开滦集团公司举办和管理,集高职、中职、成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安全技术培训等多种办学层次于一体,具有鲜明的“校企一体、产教相融;学培并举、集团发展”特色。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施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设矿产资源与建工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部、中职部、培训部等七个系部,系部下设教研室。还有中国矿业大学函授站、北京交通大学函授站及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唐山学习中心,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外包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企业办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职业教育底蕴。开滦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可追溯到1881年开平矿务有限公司举办的“采矿煤质化验学校”,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源头之一。1896年,创办“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6年,该学堂改为“路矿学堂”,成为我国最早从事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1910年,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创办“矿务学堂”,1921年开滦矿务总局酝酿成立、1937年正式成立了“开滦工务员训练所”,于1927年成立了高级护士职业学校。上述办学实体使学院承载了开滦百年职教历史,也成为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前身。1952年10月,“开滦煤矿钻探学校”成立,这是开滦煤矿技工学校和开滦煤校的前身。1971年底开滦煤矿筹建“开滦大学”,1972年5月“开滦大学”正式成立。1980年10月,“开滦大学”经省政府批准,1982年8月教育部备案,改称为“开滦矿务局职工大学”,成为面向全国煤炭系统招生的职工高等专科学校。1986年,“开滦矿务局职工大学”划归煤炭部。2000年7月,开滦矿务局职工大学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改建为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学院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总数493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高级职称以上的132人,占专任教师的46%;“双师素质”教师达61%以上。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适应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开办专业42个,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7438人;中职招生专业(工种)14个,在校生4850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开设15个专业,在校生3500人;各类培训年培训23000人次。为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质不断提升,高职首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煤矿开采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两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两个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矿井地质》、《生产矿井测量》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矿山供电》课程被评为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矿井地质》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中职晋升为开滦技师学院,有2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4个专业成为市级示范性专业;安全培训取得了国家煤炭系统和非煤二级培训资质,2012年成为全国煤矿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学院以教研、科研带动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教改、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和文化建设活动。近年来,有18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文化艺术奖和国家专利,有80多项教科研项目获省市级以上奖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并获奖一千余篇;不少教职工参加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和教育部重点课题在内的多项教科研课题研究。加强国内外院校间的学术交流,美国、加拿大、印度、越南、德国、韩国等国家的教育培训界人士多次来学校考察调研,还同国内数十所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和业务联系。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煤炭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单位、中国煤炭系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示范点;唐山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唐山市文明单位、开滦集团公司三星级文明单位。目前,学院秉承开滦百年职教的光荣传统,发扬“德基法本 和谐共生 拼搏奉献 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龙头,以高职、中职、成人教育等学历教育为支柱,以企业在职员工岗位培训和安全培训为支持,实现了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协调发展,正在朝着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企办院校、全国企业员工培训示范基地而努力奋斗。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91 19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