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生鲜果、菜、菌生产营养保健糕点系列产品技术
该技术利用生鲜水果、蔬菜、食用菌加工副产物,制作曲奇、饼干、面包、 面条、馒头等营养糕点,该技术适合糕点加工企业、面包生产企业、大众面食 生产企业。技术解决了生鲜果、菜、菌加工副产物综合高效利用问题,利用将 生鲜果、菜、菌的营养与保健功效与糕点、面点相结合,改善和提高了普通糕 点及面食制品的营养与功能,增加了糕点及面食制品的花色品种,以满足消费 者的多样化需求。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智能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配置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配置方法,尤指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中的基于蚁群 优化算法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方法,属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土地 利用布局优化方法,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问题描述图,建立问题与算法的一一映射关系,蚂蚁在 此问题描述图上随机游走选择问题成分,即为每个图斑分配适宜的地类,从而完成土地利用布局方案的 构建。本发明通过模拟并改进蚁群的觅食行为求解土地利用布局优化问题,有利于问题的快速、有效求 解,同时该方法结合了多目标处理技术,可以协调多个优化目标间的冲突,能够在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成 多种候选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武汉大学 2021-04-13
利用三维统计信道信息的异构网络干扰协调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三维统计信道信息的异构网络下行干扰协调方法,异构网络中宏蜂窝基站覆盖范围内存在若干低功率无线接入节点共享频谱资源,宏蜂窝基站采用均匀平面天线阵,宏蜂窝基站利用已知的统计信道信息按照先依次对各低功率接入节点进行宏蜂窝干扰协调再依次对各低功率接入节点进行低功率接入节点干扰协调的步骤,或按照先依次对各低功率接入节点进行低功率接入节点干扰协调再依次对各低功率接入节点进行宏蜂窝干扰协调的步骤进行干扰协调;干扰协调完毕后,宏蜂窝基站仅对其服务用户集合中剩余的用户进行服务。本发明具有所需信道信
东南大学 2021-04-14
技术需求:寻求废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技术
一、寻求废石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技术 集团下属多家矿山拥有大量的采矿废石,其中德兴铜矿废石堆场累计堆存废 石约 18 亿吨,每年新增废石约 8900 万吨,其主要成分是:SiO2占 63.79%、Al2O3占 11.34%、 CaO 占 2.31%、MgO 占 2.21%、K2O 占 4.1%。 预期效果:实现废石综合利用,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寻求SCR连铸连轧连铸机铸轮铜环国产化研究技术 铸轮铜环是 SCR连铸连轧生产线连铸机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整条生产线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多年来一直依靠进口(德国 KME 公司),造成了采购成本高、资金占用大、废旧铸轮铜环处置困难等问题。SCR3000、SCR4500 生产线的铸轮铜环直径约2440mm,净重为625kg,主要成分为铜、铬、锆,其制备过程的熔炼、铸造、锻造工艺不明确,现有的国产替代产品存在寿命偏短、导热的均匀性不佳等问题问题,具体表现为表面开裂,局部形变、弯曲;铸坯经常出现“黑红坯”。 三、寻求德兴铜矿“以爆代破”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 随着露天开采的深入,开采区域的斑岩面积占比不断增加,难爆区范围也越来越 大,制约我矿露天爆破质量的整体提升。当前的爆破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外现代化大型露天矿山的爆破技术经济指标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难爆区以及部分极硬岩区域的爆破质量提高的幅度还不是很大,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但存在技术瓶颈。以采选联合优化的理念,开展“以爆代破”新技术和新装备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与岩性相匹配的炸药的研究和应用、先进爆破器材的应用以及爆破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形成整套“以爆代破”安全高效爆破技术,解决难爆区和极硬岩区爆破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实现德兴铜矿爆破质量“质”的提高,真正达到“以爆代破”的目的,从而更大程度的降低采、选综合成本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1-11-01
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电涡流减振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电涡流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包括箱体(1)、连接螺孔(2)、固定铜板(3)、永磁体(4)、永磁体导轨(5)、支撑杆(6)、移动铜板(7)、质量块(8)、质量块导轨(9)、弹簧(10)、连杆(11)、铰接螺孔(12)、驱动销轴(13);当结构发生振动时,首先由TMD阻尼器进行能量转移,减小结构振动;然后由质量块通过杠杆体系带动永磁体产生与质量块相反方向的运动,增加铜板与永磁体的相对运动速度,通过电涡流阻尼器进行非接触式能量耗散。该装置利用杠杆原理,有效增加铜板与永磁体的相对运动速度,提高阻尼器耗能能力;同时通过调节杠杆支点及力臂长度,可以调节TMD阻尼器参数,装置适用频率范围更加广泛。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利用全细胞催化合成海藻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全细胞催化合成海藻糖的方法.发酵培养能大量生产海藻糖合酶的重组大肠杆菌细胞,通过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对重组细胞进行通透性处理,经处理的细胞以麦芽糖为底物子啊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合成海藻糖.经透性化处理的大肠杆菌以25%-3%的麦芽糖为底物合成海藻糖,在20-25℃反应16-20h底物的转化率可达到55%-60%,并且反应液组分十分简单,大大简化了海藻糖的提取纯化工艺.利用本发明的提供方法可以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生产高质量的海藻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利用抗除草剂基因的油菜化学杀雄制种技术
该发明属于农作物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抗除草剂基因的油菜化学杀雄制种方法。该发明提出了一个改良程序,能够简化的、安全的以及经济的利用化学杀雄制种的方法:即在无遮挡措施条件下,利用除草剂苯磺隆的同时处理(喷施相同浓度的苯磺隆溶液)父母本,允许母本植株雄性不育,父本植株(携带又除草剂抗性基因)雄性可育。该程序主要特点是既可以保证优良杂交种的安全生产,又可以允许化学杀雄剂苯磺隆规模化喷施(不需要在遮挡条件下保护父本)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杂种优势利用在生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效率。 市场预期:该成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可以同时降低油菜化学杀雄制种的风险以及成本。 转化条件:制种试验田、苯磺隆除草剂以及实施田间除草剂处理的机械等。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大规模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其发电、负荷、设备故障以及天气等因素的多重不确定性交互渗透,对信息控制系统产生严重依赖,使系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全面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防御风险的能力,华北电力大学刘文霞和张建华教授团队在 2007 至 2016 年间 ,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 5 个纵向课题,同时与贵州、海南和吉林省等多家电力公司合作,从电网规划、运行、应急和信息四个应用领域入手本项目从电网规划、运行、应急和信息四个应用领域入手,开展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   (1)创新提出了表征新能源不确定性影响的电压波动风险量化评价方法,突破了复杂大电网风险评价效率和风电场模型精度低的技术难题,研发了计及多重风险的大规模风电并网规划方案辅助决策系统(见图1、图2a);   (2)提出了大规模风电并网下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与运行风险评估新方法,建立了融合运行风险的优化调度框架,率先研发了电网短期和超短期风险评估系统(见图2b),填补了国内外该应用领域空白;   (3)提出了电力系统大停电风险的辨识与预警方法,解决了大规模风电接入情况下电网自组织临界态的辨识难题,首次建立了区域电网大停电风险的应急管理体系;   (4)系统地提出了设备、厂站及广域系统三个层面的电力信息安全评估方法,突破了信息-物理域耦合带来的安全性量化难题,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信息安全技术支撑。   基于此项目,研究团队共申请发明专利 11 项,已授权 7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 76 篇,其中 SCI 论文 10篇、 EI 期刊论文 46 篇,总被引用量 29237 次;专著 1 册。同时,此项目成功应用于北京、华北电网的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有利支撑了奥运保电;研发的应用系统应用于贵州、海南和吉林等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燃气天然气的热气机能源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技术领域的重要议题.冷热电三联供技术是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该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高,一般均可达到70﹪以上.本文阐述了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系统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热气机的天然气能源岛系统.并指出充分推动分布式区域冷热电联供技术的应用,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以及资本有效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04
从农业环境中挖掘自然能源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电能的研究成果
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水分、盐碱度、作物生理指标……这些参数关系农作物生长,现代农业通过农业信息智能感知技术便可轻松“一网打尽”。 然而实时监测这些指标需要电力驱动,电力无疑是智慧农业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田间地头常常难以铺设管线,而电池有限续航能力和污染风险又比较突出。因此发展农业信息“无源感知”是未来智慧农业一大趋势。 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IBE团队平建峰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从农业环境中挖掘自然能源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电能。首次将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应用于农用纺织品中,并用于降雨时雨水能的收集,通过能量转化获取电能。 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纳米能源》( Nano Energy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姜成美 ,通讯作者为平建峰研究员。 功能化纱线的制备流程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场景把摩擦纳米发电机装进农用纺织品的纱线里 南方地区经常暴雨成灾,造成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农用纺织品在大棚设施中最为常见,它能够遮阴挡雨,保护农作物。 如何从农业环境中挖掘能源? 浙大科研人员将这两者巧妙结合,通过纱线表面功能化,将摩擦纳米发电机依附在纱线上,织成智能化农用纺织品,利用雨水冲刷时的电子转移与流动产生电流,源源不断地为智慧农业供能。装载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纱线可以说是智慧农业的“无源活水”。 这个研究灵感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仲夏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透过来不及关闭的窗户摧残了窗台边的绿植。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思考:“农作物所处的环境只会更恶劣,那么我们就想办法利用它的恶劣。”大棚不仅可以作为作物、动物的“保护伞”,还可以作为雨滴能的收集器。 实验数据显示,在9.5牛顿的连续力作用下,3厘米长的纱线就能产生7.7伏的电压。 平建峰介绍,未来通过连接储能设备,这些被改造的农用纺织品,不仅可以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提供保护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与产量,还可以为物联网感知器件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从而开展农业信息的无源监测和实时提供天气状况。 功能化纱线在农用纺织品上的应用绿色能源在智慧农业中具有广阔应用 为什么雨滴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呢? 这是因为对农用纺织品的纱线进行了特殊改造。科研人员在其表面覆盖了两层特殊材料——导电的碳化钛纳米材料和不导电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功能化纱线收集雨滴能的原理 该聚合物能够防水并与环境中的雨水发生电子转移。而碳化钛感应电极,不仅具有高导电性能,还因其高电负性可以助力表面聚合物抢夺电子。因此在实现农用纺织品原有的农用保护材料、保温、遮阳、水土保持、排水灌溉、种子培育基材的功能基础上,还能从农业环境中源源不断地获取能源,为智慧农业提供驱动力,实现农业信息“无源实时感知”。 平建峰说,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整个制备过程易于规模化和工业化。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6 47 48
  • ...
  • 77 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