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热管回收排风能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回收排风能量装置,包括有风井、室内送风口、室内排风口、空调外机和换热模块,所述室内送风口、室内排风口与风井连通,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有热管换热器、空气过滤器,所述热管换热器的两端分别布置在排风管和外机进风管中,风井的出口接排风管的进口,排风管的出口设置排风罩,排风管的出口末端设有防雨罩;空调外机与外机进风管的出口连接,外机进风管的进口设置有空气过滤器,外机进风管的出口设置百叶风口,百叶风口固定在空调外机的翅片侧。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现有空调系统进行深层次改造,可以以模块的形式对现有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能量互馈型交流传动试验系统
本项目现处于产业化阶段。 我们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新的能量互馈试验平台,试验平台通过能流循环,可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无需损失满功率的能量即可完成大功率的试验,如对机车逆变器系统的满功率试验或者牵引电机的电机特性试验,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调试方便,系统易稳定,能量利用率高,互为被试件,能更有效地对不同控制策略的特性进行比较等优点。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交流传动系统试验平台主要有以下两种: 1)能量消耗型 “能量消耗型”交流传动试验台由变压器向四象限变流器提供单相交流电,四象限变流器输出直流电给逆变器供电,逆变器输出三相交流电供给交流牵引电机。牵引电机输出轴上对接一个直流发电机,其输出端接电阻性负载。这种试验台设备比较简单,调节控制对象比较少,可方便调节直流发电机转矩,实现起来也不是很复杂。但是由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完全被电阻消耗掉,若长期进行大功率试验,电能浪费惊人。另外,如果用于测试电机运行特性,该系统不能模拟机车启动和高速运行试验。 2)能量反馈型 该种试验台的结构如图所示。异步牵引电机输出轴上对接一个“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交流同步发电机”构成的能量反馈系统,电能通过变压器返回电网。这种方式将部分能量反馈回电网,大大节约了电能,但使用设备多,在建设试验平台时一次性投资大。另外由于控制对象多,控制方法复杂,难度大,容易出现超调,造成系统振荡。由于试验电机驱动的是直流发电机,转速受到换向器限制,在试验对象为牵引电机时难以试验其高转速区段。 “能量反馈型”交流传动试验台 本项目确定的交流传动互馈试验系统(以下简称“互馈试验台”)的方案如图所示。能量互馈型试验系统(测试电机)图中该试验台由两套“变流机组-电机”联轴背靠背组成,当变流机组I-异步牵引电机Ⅰ工作于电动状态,变流机组Ⅱ-异步牵引电机Ⅱ工作于发电状态时,能量流向如图中实线所示;当变流机组I-异步牵引电机Ⅰ工作于发电状态,变流机组Ⅱ-异步牵引电机Ⅱ工作于电动状态时,能量流向如图中虚线所示。能量互馈型试验系统(测试逆变器)所示试验台主要用于进行逆变器的满功率试验,但是原理和测试电机图完全相同。实际上,测试电机图中的电机也可以作为逆变器的负载,即将逆变器作为测试对象,实现测试逆变器的功能。由于能量通过直流侧在变流器Ⅰ-负载-变流器Ⅱ之间循环流动,即实现能量的互馈,从电网吸收的功率只是变流器以及负载所损耗的能量。在试验过程中,试验平台的损耗大约只占运行功率的20%~30%。因此,四象限整流器的容量可以大大降低,实现用小功率的电源完成大功率变流器或者电机满载试验。  能量互馈型试验系统(测试电机) 能量互馈型试验系统(测试逆变器) 交流传动互馈试验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由于采用了能量互馈的方式,能量在两个变流机组内部流动,因此整个系统的能量消耗仅仅是变流器及其负载的损耗,能量利用率得到大大提高。 2)由于1)中所述原因,且能量交换在直流侧进行,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利用小功率等级的供电电源来试验大功率等级的传动机组,而不需要对电源进行扩容改造。 3)由于系统中没有直流电机,因此系统试验的高速度只与被试交流电机的参数有关,而不受直流电机换向器的影响,可以满足机车牵引电机高转速的要求。 4)两套完全相同的变流器-负载组功能和角色可以互换,可以互为被试件,一次安装可以完成两套装置的测试,提高了测试试验的工作效率。 5)采用高性能控制方式对两套变流机组进行联合调节,能模拟实际负载的各种动静态特征和机车的调节特性以及变流器的功率试验,并对各种控制方法进行对比试验。 应用范围: 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和牵引控制系统是轨道交通交流传动的三大核心技术,大功率交流传动试验系统可以对以上三大核心技术开展很好的研究,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系统可以满足生产部门和研究开发部门对变流器、电机等部件的各种试验和控制方案的研究。该系统可以完成如下试验: 1)按照机车牵引特性进行不同级位的牵引运行试验; 2)按照机车制动特性要求进行再生制动试验; 3)按照机车恒转矩启动的要求进行机车启动加速试验; 4)逆变器容量足够大时,能完成牵引电机的各种特性试验和有关参数测定; 5)电机容量许可时,能完成逆变器装置的考核运行试验。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高能量密度柔性锂离子电池
在设计柔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取得了突破,以表面刻蚀剥离处理的碳布为基底(CC@EC),水热法生长NiCo2O4(NCO)纳米线阵列。当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时,表现出了优异的储锂性能。作者通过DFT计算发现,NCO与CC@EC具有强的相互电子作用、在锂离子传输过程中具有更低的反应能垒。此外,作者进一步通过原位拉曼光谱阐明了CC@EC基底对电极材料储锂性能提升的贡献因素。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具有高载量下高能量密度 (314 Wh/kg) 的全柔性锂离子电池(总重量为281 mg),具有出色的柔韧性和良好的储能性能,为未来的便携能源开启了新的方向。
中山大学 2021-04-13
电动汽车能量回馈制动系统(技术)
成果简介:该项研究成果将利于形成能量回馈式制动系统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同时开发的产品可为配备气压制动系统的各类纯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提供能量回馈主动控制式气压制动系统,保证制动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能量回收率,增加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进而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 项目来源:863项目 技术领域:先进能源技术 应用范围:电动汽车领域 现状特点:一般应用 技术创新:串联能量回馈主动控制式制动系统的设计理论;总体设计理论将综合制动平顺性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揭示丙酮酸循环为细菌提供能量
提出了细菌代谢状态决定细菌耐药性,建立了通过关键代谢物逆转细菌耐药性以控制耐药菌的新策略(Peng et al., Cell Metabolism, 2015)。在寻找新的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代谢物质中,发现谷氨酸(glutamate)可以逆转细菌耐药性。其在进入细菌后,不是遵循已知的TCA循环进行代谢(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酸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而是在草酰乙酸的基础上逐步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再从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即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酸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形成一个全新的循环,故命名为丙酮酸循环(P循环)。进一步的试验证明,P循环是一条正常的生物有氧氧化的最终代谢途径。P循环消耗草酰乙酸, 而TCA循环消耗乙酰辅酶A。糖类、脂类和氨基酸可以直接进入P循环,而糖类和脂类进入TCA循环需要先转变为乙酰辅酶A,说明P循环才利于糖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将P循环多于TCA循环的基因或酶进行相应的缺失或抑制,其对TCA循环的影响与缺失或抑制TCA循环中的基因或酶的影响一致,说明TCA循环耦合在P循环中。综上所述,该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P循环对于调控生物体内能量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TCA循环为P循环提供草酰乙酸,是P循环的一条重要旁路;3)P循环调控TCA循环;4)P循环在代谢物逆转细菌耐药性起到关键作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
高速大口径激光能量测量仪
短脉冲激光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等领域,但是随着使用次数、时间的变化以及激光器本身性能的波动,造成输出性能下降,更多地体现在能量的变化。这样,就会造成与其配套设备性能的下降,甚至无法工作。如远距离激光测距机因激光能量的下降,造成测量距离变短等。传统的激光能量计,测量口径小、速度慢,无法满足特定环境、设备的需求。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小阵列核脉冲能量与时间谱分析系统
小阵列核脉冲能量与时间谱分析系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NSAF联合基金 项目的创新成果,采用先进的低噪声阵列读出电路和基于FPGA的多通道能量与 时间谱分析系统,能够同时测量小阵列像素探测器的能谱和时间谱,并绘制出一 维能量谱、一维时间谱、能量与时间的二维谱以及光子作用位置分布图。 该系统相对于国内外现有产品的主要优点是:(1)能够同时测量核脉冲的 能量和时间谱,并给出二维谱分布;(2)能够对小阵列探测器进行高速并行读 出,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可以实现初步的能谱成像,并具有亚像元空间 分辨能力。 系统指探测器、模拟读出电路、FPGA谱分析系统以及电源四个模块组成, 低压电源采用±3. 7V可充电锂电池,高压电源采用IkV高压模块,探测器采用基 于CZT晶体的像素阵列探测器,探测器与模拟读出电路体积为 4. 5cmx4. 5cmx2. 7cm, FPGA 谱分析系统体积为 6. 5cmx8. Icmx2. 5cm,基本系统的 像素阵列为2x2,高分辨系统的阵列数可达8x8,系统的时间分辨可达5ns,能 量测量下限可达5keV,对59. 5keV伽马射线可以实现能量分辨率5. 5%。
重庆大学 2021-04-11
锂离子电池组快速能量均衡技术
本研究成果研究出一种先进的能量管理和能量动态平衡新技术、使电池组使 用寿命(续航能力)成倍增长。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单节电压低的特点,通常将多节电池串联,构成电池组 使用。而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单体电池的特性总存在差异,在充(放)电过程 中容易出现部分电池过充或过放的现象,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从而导 致电池组使用寿命缩短几倍甚至十几倍。为了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必须 使所有的电池均保持在同样的电池荷电状态(SOC, State of Charge)□因此, 需要建立锂离子电池组能量均衡系统,平衡电池组中各个单体电池的SOC,充 分发挥各单体电池性能,提高电池组使用容量,延长其使用寿命。该项技术已 有大量研究成果,包括有损均衡(被动均衡)和无损均衡(主动均衡)两种方式。 有损均衡是能量耗散型方式,技术趋成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丰田普锐斯混动 汽车)。但其能量全部损耗在电阻上,效率低。无损均衡通过电路对能量进行转 移来实现能量均衡,效率高。但其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目前还在研究过程中。 主要问题是均衡速度慢、效率低。本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先进的电池组能量均衡 技术一一总线式均衡技术,与其它均衡技术相比,具有电路简单、易于模块化、 均衡速度快、效率高、电路成本不显著增加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大功率储能系统。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该项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储能系统,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 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不但可以有 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峰谷差、平滑负荷,提高电力设备运行效率、降 低供电成本,而且还可以调整频率和补偿负荷波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例如, 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组成的局域网;偏远地区供电、工厂及办公楼供电; 通信系统中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能系统;大规模电力存储和负荷调峰系统;电动 汽车的动力系统;国家重要部门的大型后备电源;军事领域中可移动大型供电设 备等。因此,该项技术具有巨大的产业化效益。
重庆大学 2021-04-11
动力系统控制及能量管理技术
01. 成果简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具有污染低,排放少,高比功率等优点,在汽车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一般包含两个动力源,即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如何实现两个动力源间最优的功率分配,提高能量利用率和使燃料电池大部分工作在稳态工况下,提高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动力系统控制和能量管理的重点。 针对动力系统控制,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整车控制方法和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整车控制方法等。整车控制器通过实施读取车辆状态参数,预测整车需求功率,根据动力电池SOC状态,计算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动力电池的目标最优SOC轨迹,同时计算整车的辅助功率等,实现整车目标功率在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之间的优化分配。 针对能量管理,提出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和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能量管理方法等。新型热管理系统采用水冷方式控制燃料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利用燃料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以及辅助电加热器产生的热量,用于车辆冬季取暖,同时用于锂离子电池在冬季的保温。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能量管理方法将车辆的地理位置信息与车辆的功率需求结合起来,通过多时间尺度的通讯,融合马尔可夫模型和动态规划算法,实现了工况预测和最优的能量管理。 同时还针对燃料电池等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了多种网络通讯方法和通讯网络测试系统。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基于时间出发的分布式控制系统CAN网络通讯方法和基于TTCAN的整车通讯网络测试系统等。简化了控制流程设计,通过确立系统节点间信息交互模式可方便的规划各节点间的协同工作,避免网络仲裁和冲突,提高网络安全的实时性和安全性。02. 应用前景 本成果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03. 知识产权 本成果涉及10项发明专利。04. 团队介绍 项目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团队成员包括欧阳明高、李建秋、杨福源、王贺武、卢兰光、李希浩、徐梁飞、杜玖玉、韩雪冰、冯旭宁等,课题负责人为李建秋,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论文发表200余篇。项目团队深度参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科技研发、国际合作、示范考核和产业化推进的全过程,培育出多家学生创业型高科技企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联系方式 邮箱: zhangyan2017@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高能量利用率的爆炸焊接技术
成果创新点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传统爆炸焊接的装置,其上表面 裸露在空气中。而本技术在炸药上表面对称地放置与炸药 下表面一致的复板和基板,整体作为一个单元;为避免上 半部分抛掷出去,因而重复该单元,让炸药冲击互相约束; 最顶部不能再铺设复板与基板,因而以胶体水替代,能提 高其能量利用率。 关键技术指标:各层炸药同步起爆、间隙及炸药配方 和用量; 核心解决问题、核心优势:解决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2 1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