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微创机器人外科及触觉感知
微创机器人外科及触觉感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微创外科(MIS)与开放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出血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胸腹、脊柱、心血管和泌尿外科等领域 微创机器人外科(MIRS)由机器人替代医生操控手术器械,克服医生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灵巧性,改善手术精度和质量 触觉力信息缺失导致过大的操作力和器官组织创伤,是当前微创机器人外科面临的共同问题。项目利用光纤技术,研究微型触觉力传感器及其在器官组织类型和边界鉴定、机器人反馈控制应用中涉及到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获得的相关理论与技术,有望消除触觉缺失引起的手术风险,提高微创机器人外科手术的精度、稳定性和质量。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神经磁共振微创介入装备与系统
本项目与 X 线、超声和 CT 相比,MRI 具有分辨率高、 软组织对比度高、任意多方位成像、成像参数丰富和无 X 线辐射等优点,是目前最佳的影像引导神经微创治疗手段。 神经术中 MRI 微创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图像引导下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定位精确、损伤小和治疗效果好等特点,而且术中还可以实时评价治疗效果,是任何其他常规手术所无法比拟的,神经磁共振治疗系统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是指手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的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心血管微创手术磁导航技术是指手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的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国内外多项病例报告显示,该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射线暴露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各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扩大了介入手术的适应病症范围,同时减少了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潜在的风险。 由于磁导航系统价格昂贵,一个配备有磁导航系统的电生理导管室的造价是常规电生理导管室的3倍左右,这是磁导航系统在国内普及遇到障碍的原因之一。此外,传统的磁导航技术中,实现一个磁场坐标的定位需要同时使用三个单轴磁场传感器,且传感器与计算机通过有线连接,这种方案限制了磁导航的定位精度,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如何对现有磁导航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使其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让手术更加精准,过程更加简单,是未来国内磁导航需要攻克的难题。 图1 单器件实现三维磁传感原理 图2 系统框图 三、技术优势 本成果提出的磁导航技术方案中,一个磁场传感器便可以实现三个方向的磁场感知,具有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集成度,极大地缩减附有传感器端的导管尺寸,同时利用无线传输技术使心脏微创介入手术变得更加简单。 性能指标 线性度范围:x方向:±20Oe,y方向:±20Oe ,z方向:±20Oe; 灵敏度:x方向:377V/A/T,y方向:345V/A/T ,z方向:625V/A/T; 线性度误差:x方向:2.3%,y方向:2.9% ,z方向:3.3%。 四、专家介绍 游龙,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旋电子器件及系统课题组组长。自2001年起一直从事自旋电子技术国际前沿课题包括磁记录、磁传感和磁逻辑等领域相关的物理、材料及器件研究。近五年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在非挥发性随机存储器、自旋神经形态器件、自旋逻辑计算电路、自旋信息安全芯片和磁场传感器等领域开创性地提出了多项重要的新技术概念和设计方案,尤其首次实现了使用单个器件对三维磁场的探测以及存储。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Electronic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PNAS), Nano letter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一种逐点扫描数字微镜阵列相机
本发明提出一种逐点扫描数字微镜阵列相机。该相机包括:物体光源、透镜组、DMD阵列、感光片、A/D转换器、DSP处理器组成。透镜组将景物光线投向DMD阵列上面,通过控制DMD阵列上面数字微镜逐点翻转,实现对景物光线的逐点扫描。DMD阵列然后将逐点扫描后的景物光线反射到感光片上成像,通过A/D转换器将每个像素上光电信号转变为数码信号,再经过DSP处理成数码图像,存储到存储介质当中。本发明利用DMD阵列的逐点扫描提高了成像的速度,节省拍摄时间。
四川大学 2016-09-29
有关微腔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研究
自发对称性破缺是指物理系统保持原本的对称性,而其却选择了另一种不具备对称性的状态,它是很多相变过程和非互易系统的基本原理,例如,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和希格斯机制均是自发对称性破缺的著名例子。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由于其固有的旋转对称性,可以支持一对简并的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传播的行波模式;同时,它具有超高的品质因子和很小的模式体积,可以极大地增强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对称性物理和非线性光学的理想平台。研究团队利用光学克尔效应,使微腔中相向传播、相等强度的行波光场之间发生交叉相位调制,从而产生了非线性耦合。因此,通过控制输入光强可以将这对行波场之间的等效耦合强度调制为零,使得系统中原本的对称状态不再稳定,自发地分裂为两个非对称的状态,实现了光场的自发对称性破缺。采用具有相同强度和偏振的双向输入光,来激发芯片上圆形微腔中的超高品质因子回音壁模式。当输入光功率很小时,系统状态保持原本的对称性,表现为顺时针和逆时针行波场的强度相等;随着输入光功率的增强,由交叉克尔效应引起的非线性耦合强度随之变大,当功率达到一定阈值(百微瓦量级)之后,系统会随机地进入一个顺时针倾向或逆时针倾向的状态,表现为自发对称性破缺。实验上,每个破缺状态中行波强度之比超过了20:1,实验数据与严格理论解析结果吻合。
北京大学 2021-04-11
图像导航下的微创手术机器人
成果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通过穿刺手术将放射性药物植入病灶,通过放射性药物阻 断癌细胞增殖,达到治疗的作用。课题组主要研究低辐射损害、高精度、高可靠 性,核磁兼容微创放疗手术机器人,图像导航手术辅助平台等技术;满足三维精 准微创放疗手术需求。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 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制造 通过对图像导航的近距离粒子植入引导机器人结构设计及控制部分的研究, 解决了核磁图像导航机器人结构兼容性、材料兼容性和控制兼容性等难题。解决 了超声图像导航机器人的自动控制技术和基于图像及电磁传感装置的反馈控制 技术。 在穿刺针局部放入放射性粒子,经微创进入人体后,放射性粒子会留在体内 发生作用。目前已有成品,下一步开发目标是可以放入液体药物,经手术机器人 直接注入病灶中。 2. 图像导航系统平台 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导航手术辅助平台软件。能够完成病人的 数据管理,三维重建,三维剂量规划,术中导航和术后验证等功能,是微创放疗 手术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软件特点是能否针对用户需求进行模块化组合,减少用户投入。软件能实 现多种图像模式融合,便于术前核磁、CT 检查与术中超声图像导航的匹配。三 维剂量规划可以实现保护周边健康器官,最大限度进行放疗的作用。 3. 力学机理及轨迹规划 轨迹规划是手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局部放疗手术中,粒子的准确植入, 是躲避重要器官,准确到达目标位置,获得准确剂量的关键技术。本技术通过对 穿刺过程针与人体软组织力学的研究,确定穿刺点及最优手术轨迹。 应用领域:医院、医疗器械公司技术转化条件:大型医疗器械公司 合作方式及条件:根据具体情况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包括依次连接的操作部、挠性延伸部及控制部,操作部包括操作头及传动装置,操作头包括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传动装置包括基座、导向槽、齿条、弹性复位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动杆、第一导向杆、第一连杆、第二转动杆、第二导向杆以及第二连杆,挠性延伸部包括形成于中心的贯穿通道以及穿设于贯穿通道内的传动索,传动索的前端固定于齿条的后端壁,传动索的后端与控制部相连,使得当齿条在传动索的作用下于导向槽往复运动时,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相对于彼此进行开合运动。
青岛大学 2021-04-13
流体撞击腔
本发明涉及流体撞击腔,本发明的流体撞击腔,包括管体和管体内的 孔道;其中:管体内的孔道是由依次前后连接的进料管、 谐振管、 缓冲管、 分流管、撞击管、射流管、交流管和出料管组成;进料管和出料管分别与 外界相通;谐振管直径大于进料管和缓冲管的直径;缓冲管与撞击管之间 设置有堵块,堵块上下对称开有细小的槽管形成分流管;射流管的直径小 于变流管和出料管的直径。 本发明优点在于:采用进料管、谐振管、缓冲管、分流
南昌大学 2021-04-14
关于微腔表面对称性破缺诱导非线性光学的研究
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是现代光学研究与应用中最重要的非线性光学过程之一。由于结构反演对称性的限制,常用的硅基光子学材料往往不具备二阶非线性电偶极响应。借助材料的表面或界面,这种反演对称性可以被打破,进而诱导出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然而,传统的表非线性光学效应转换效率极低,且体相电四极响应严重地干扰表面对称性破缺诱导的非线性信号分析。在本项研究工作中,课题组人员利用超高品质因子回音壁光学微腔在实验上获得了高亮度的二次谐波和二次和频信号。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动态相位匹配方法,利用光学微腔中热效应和光学克尔效应的相位调制,高效地实现了基波和谐波信号同时与微腔模式共振,实验上获得的二次谐波转换效率相比传统表面非线性光学增强了14个数量级。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对基波偏振和二次谐波模式场分布的测量分析,成功提取得到只有表面对称性破缺诱导的非线性信号,排除了体相电四极响应的干扰。
北京大学 2021-04-11
基于注入种子光的光学微腔光频梳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注入种子光的光学微腔光频梳产生装置 及产生方法,包括泵浦激光、第一光放大器、第一分束器、光纤环、 光滤波器、合束器和光学微腔;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泵浦激光, 分束器的输入端连接至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光纤环的一端连接至分 束器的第二输出端,光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至光纤环的另一端,合束 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分束器的第一输出端,合束器的第二输入端连 接至光滤波器的输出端,光学微腔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合束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26 1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