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环氧树脂/石墨烯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机械,导电以及导热性能,在纳米科学和材科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电容器,传感器,柔性薄膜电路以及复合材料等方面已经吸引全球科学界和工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技术以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同步还原与修饰GO,制备了多种环氧/石墨烯功能纳米复合材料该石墨烯气凝胶具有低密度,开孔结构,高导电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与成型性等优点。通过真空辅助浸渍成型法,制备了高导电的环氧/三维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当石墨烯含量为体积分数适当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达到4×10-2S/m,比纯环氧基体提高了13个数量级。良好导电性能的原因是石墨烯气凝胶在制备复合材料过程中保持了导电网络结构完整性,而且与聚合物基体浸润性良好。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一种生物可降解的吸油材料
这种生物可降解的吸油材料是利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吸油性能可达到20~40g/g。 该材料的特点是不吸水仅吸油,可以应用于以下领域: 1. 海面油轮船大面积污染的油回收; 2. 建筑物的防水材料; 3. 水厂的进水口防油处理; 4. 公路、大堤等的吸油防水材料; 5. 人体内外的吸油材料。
东华大学 2021-02-01
定向高导热 PFA 聚合物复合材料
本成果涉及一种石墨烯在全氟烷氧基树脂(PFA)聚合物基材中定向排布的导热新材料。其复合材料热导率在平行于石墨烯排布方向,可达 25 W/(m·K) 以上,是原聚合物基材全氟烷氧基树脂(PFA)热导率的约 100 倍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成形技术
该项目属于粉末冶金学科。高性能特种材料具有其他材料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在高技术领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关键作用。然而,这类材料往往硬度高、脆性大,难以采用传统技术加工制备,成为许多国防和民用高技术装备发展的瓶颈。为此,项目基于粉体流变成形原理,研发了难加工材料的近终形制造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民用高技术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植物纤维铅笔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植物纤维铅笔材料及其制作方法.它由植物秸秆或种子壳,粘性粘结剂和减粘剂组成的,其中植物秸秆或种子壳与粘性粘结剂的体积比为0.9~1:0.8~1,减粘剂的加入量占植物秸秆或种子壳和粘性粘结剂总重量的1~3%,所述的粘性粘结剂是聚乙烯或聚丙烯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任何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减粘剂是石蜡或硬脂酸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任何比例的混合物.本发明可以减少天然木材的消耗,提高铅笔的质量,降低铅笔的生产成本;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05-04
聚合物材料流变特性综合测试系统
聚合物材料流变特性综合测试系统是一种积木式、高性能测试平台,可以在接近于真实加工状态下测试聚合物材料的流变特性。能够方便地构成转矩流变仪、螺杆挤出式毛细管流变仪等多种实验测试系统,功能丰富,测试精度高,动态范围大。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5-04
高性能铝合金架空导线材料与应用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电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架空输电导线作为电力输送的“血管”是电网中用量最大、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导线的导电率每提升1%IACS,全国每年节约线损超70亿千瓦时。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清洁能源利用的发展,对架空导线的导电率、强度、耐热性能和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提升导电率与同时提高强度和耐热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我国电网建设急需的特种导线难以满足工程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孙宝德教授团队与江苏中天科技集团合作,经十余年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1.发明了耐热高导Al-Zr-Y合金材料及微结构调控工艺,解决了耐热相粗大和溶质锆(Zr)原子析出不充分的难题,使导电率从60% IACS提高到60.8%IACS,耐热温度从150℃提高到210℃。研制的耐热铝合金导线电网改造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占国内耐热导线40%市场份额; 2. 发明了高强抗疲劳Al-Mg-Si导线,解决了强化相调控和超细夹杂去除的难题,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在运行张力增大的条件下,振动疲劳寿命超过3000万次。研制的特种大跨越导线和全铝合金节能导线,占国内30%市场份额,特别是大跨越导线,几乎包揽了国家电网大跨越工程; 3. 发明了高效除氢、活性涂层陶瓷过滤和新型细化剂制备等导线冶金质量控制技术,解决了微量杂质元素与气体去除的难题,实现了电工铝导线的导电率从61%IACS提高到62.5%IACS以上,研制的新型节能导线在特高压工程中获得大量应用。 上述成果依托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等项目,共获得19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专利和25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49篇。成果在特高压电网建设、电网增容改造、新能源并网发电、电网领域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出口到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累计架线超2万公里,打破国际垄断,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电力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导线性能测试实验室 超细夹杂物去除-现场试验 加拿大奥尔兹湾跨海大跨越——世界拉力最大的输电跨越工程 晋东南-南阳-荆门 1000kV 黄河大跨越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新型微波旋磁-介电复合陶瓷材料
针对当前各类电子信息元器件多功能化、高频化的趋势,特别是微波、毫米波60GHz载波通信的出现,所研发的新型微波旋磁-介电复合陶瓷材料能够在宽频段范围特别是微波频段内同时具有优良电磁性能与介电性能,并满足LTCC技术要求,是一种多功能电路板材料。研发的新型微波旋磁-介电复合陶瓷材料性能将达到先进水平,可以满足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的需求,实现基于自主研发的微波磁介复合陶瓷材料及其相关器件的批量生产。项目的实施可以满足我国在运载火箭系统、卫星系统、导弹、神舟飞船、区域电子对抗系统中的微波通讯、功率放大器、发射机等微波集成电路中(MIC)等军事方面对无线通信天线的应用需求,从而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替代国外同类产品,改变我国目前面临的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社会经济效应。本项目完成后,在微波磁介复合陶瓷材料技术方面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降低我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对外依赖程度,同时将显著改善相关领域缺乏自主创新、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的现状,形成示范性整体性产业化链条,提升产业地位。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硅基新一代锂电负极材料制备
项目成果/简介: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其在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和大规模储能方面的应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低主要是因为所采用的正负极材料的比容量较低,尤其是负极材料石墨,其理论比容量为 372 mAh/g。目前研究最多的、最具有商业化前景的负极材料为硅基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 4200 mAh/g,是石墨的十倍以上。据招商证券预计,硅基负极材料在 2020 年的市场使用量接近于 5 万吨,销售额接近于 50 亿。 然而硅基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率(>300%)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极片碎裂以及电解液在材料表面持续分解,从而造成其循环性能剧烈下降。另外,硅基材料为半导体,其导电性较差,从而导致硅基负极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差。如何解决硅基负极材料这两大缺点是普及硅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的关键。 陈永胜教授课题组结合在纳米技术和石墨烯材料领域的专长,经过近 10 几年的研究,采用低成本的原材料、易工业化的工艺技术制备了石墨烯包覆的硅基负极材料,主要技术创新点包括:1)采用独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技术将大粒径的硅粉进行纳米化处理,纳米化大大缓解了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的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硅基负极材料循环性能差的问题;2)石墨烯包覆则充分发挥了石墨烯导电导热性能好、机械性能优异、电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改善了材料的锂离子扩散性能和电子导电性,大大提高了功率特性; 14隔绝了硅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副反应造成的电解液分解和材料侵蚀,提高了首次效率,延缓了使用过程中的寿命衰减;进一步减缓了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变化,维持材料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极大地提升了循环特性。效益分析:陈永胜教授课题组发明的石墨烯包覆硅基负极材料,从制备过程上讲,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工业化的特点;从性能上讲,具有比容量高、稳定性好、压实密度大等优点,与高比容量正极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当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数倍以上。
南开大学 2021-04-11
新型功能材料泡沫铝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泡沫铝材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一般孔隙率在 45%~98%之间,根据孔 隙特点分为开孔与闭孔两种,各国学者早在 40 年代后期就对泡沫金属材料有所 研究,但由于发泡工艺与孔的尺寸很难控制,一直未得到发展,直到 80 年代中 期以后才取得长足进展,开发出了一些有工业价值的生产工艺。目前,日本与德 国在研究、生产与应用泡沫铝材与其他金属泡沫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对泡 沫铝材的研究始于 80 年代后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取得突破 性的成就,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泡沫铝的应用主要有:防火和吸音板、冲击能量吸收材料、建筑板、 半导体气体扩散盘、热交换器、电磁屏蔽物等方面。还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 航天、船舶、电子、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领域,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课题采取的是传统的粉末冶金工艺,把铝粉和造孔剂混合后,压制成预制 件,在热水中将造孔剂溶解掉,然后在真空炉中对预制件进行真空烧结,就得到 了开孔泡沫铝。本试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的粉末冶金法可以制备复杂形状的试样,工艺简单容易实现。 2.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可以十分容易地控制孔隙率、孔形状及孔的大小。这一 点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 3.采用的造孔剂为尿素、碳酸氢铵,成本低、形状可控且容易去除。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1. B. Jiang, N.Q. Zhao, C.S. Shi, J.J. Li. Processing of open cell aluminum foams with tailored porous morphology. Scripta Mater 53(2005)781-785.(JCR 工程技术 二 区,2004 年影响因子 2.112,检索号:952BD.同时被 Ei 检索,检索号:05289206237) 2. B. Jiang, N.Q. Zhao, C.S. Shi, X.W. Du, J.J Li, H.C.Man. A novel method for making open cell aluminum foams by powder sintering process. Mater lett 59(2005)3333-3336. (JCR 工程技术 三区,2004 年影响因子 1.186) 113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3. 姜斌,赵乃勤. 泡沫铝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金属热处理. 30(2005)36-40. (Ei 检索,检索号:05279197817)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泡沫铝以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它不仅具有多孔材料所具有 的轻质特性,还具有金属所具有的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热、电等物理性能,如渗透、 阻尼、能量吸收、高比表面积、电磁屏蔽等性能。目前,泡沫铝材已经广泛应用 于防火装饰材料、冲击能量吸收材料、热交换器等。由粉末冶金法制备的泡沫铝 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制备复杂形状的试样。并且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可以容 易地控制孔隙率、孔形状及孔的大小,这一点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所以本方 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应用领域: 泡沫铝的应用主要有:防火和吸音板、冲击能量吸收材料、建筑板、半导体 扩散器盘、热交换器、电磁屏蔽物等方面。还可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 天、船舶、电子、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等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合作开发 7、高附加值尖晶石结构铁酸镍/铁酸镁/铁酸锌纳米粉的制备方法 成果(项目)背景、简介及应用领域: 据市场调查公司(富士经济)的调查,纳米技术最先实现商业化的就是材料领 域。纳米材料的世界市场规模到 2015 年预计可达 15000 亿美元,其中电子学领 域最高可达 8000 亿美元;生物技术领域最高可达 3000 亿美元。 纳米材料(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末)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 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 构层次使它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 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 价值。 尖晶石结构的纳米NiFe2O4作为一种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高硬度,高强度, 114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热稳定性好等优点。NiFe2O4 是一种常用的软磁材料,可用作磁头材料、矩磁材 料和微波吸收材料,同时也是制备性能优良的磁电转换复合材料所选用的磁致伸 缩材料,在电子工业上具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NiFe2O4 还是好的气敏传感材料, 还可以作为锂电池的负极材料。 本技术是一种新颖的纳米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法用水和热能替代传统的草 酸盐、碳酸盐等,与传统共沉淀法制备超微粉相比,由于直接利用了萃取过程中 的物料,降低了粉末的生产成本,并得到了更高纯度的产品,减少了化工原料的 消耗和废水的排放,是制备高品质超细金属氧化物材料经济便捷的绿色化学工艺。 因此,这种结合溶剂萃取制备高级无机材料的新过程是极有发展前途的新方法。 这个过程容易将沉淀粒子的大小控制在纳米范围内,从而克服了直接水解法难以 控制氧化物粒度的弊端。 成果(项目)技术特点(技术优势及主要指标):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新方法,合成一些售价在 500~2000 元/公斤的高附加值的 纳米材料,该新技术吸收和继承了液相法的优点并解决了现有合成方法中存在的 一些不足。本技术采用低成本的原料,降低了能耗,且容易产业化。 该新技术为一步合成方法,吸收和继承了液相法的优点并解决了现有合成方 法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1)解决了固相法中产物粒度不易控制、批次间分布不均匀,产品粒径大、 形貌不规则的问题,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可以调节产品的形貌、粒度大小和性能。 2)本技术为一步合成法,反应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且省去了湿化学法后 续工艺的高温煅烧和球磨过程,能直接合成纳米级或微米级的粉体。 3)通过使用有机萃取剂对亚铁离子的萃取提高了产品的纯度,通过萃取剂 的循环,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化工产品的消耗和排放,属洁净工艺。 4)容易实施对产品的改性。 5)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流程短、耗能低、工艺条件容易掌握、 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1) 申请了国家专利,并获授权:尖晶石结构铁酸镍纳米粉的制备方法, 115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申请号: CN200710057617.7,授权号: CN100506749,授权日: 2009.07.01 尖晶石结构铁酸镁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 申请号: CN200710057615.8,授权号: CN101070192B,授权日: 2010.10.13 2) 该技术在实验室已取得决定性突破。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进一步研究开 发,可望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 3) 该产品已完成放大实验,经中试后,便可进行试生产和生产。 应用前景分析及经济效益预测: 本技术采用的液相合成新方法优势明显,如反应时间短,后处理简单等。而 且样品为纳米级,粒径也较均匀,这对产品的性能有很大影响。此外,有机体系 中还可以直接用纯水做反应物,无废碱排放,有机萃取剂也可以循环使用,属于 绿色工艺,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技术的原料成本低于其它方法,设备投资小:主要设备是低压反应釜,反 应在中性的介质中和低于 150OC 的温度下进行,因而对设备的耐腐蚀性要求不 高,与目前的固相法相比设备的投资小。 本项目按照年生产能力 100 吨、原料成本 5 万元/吨、产品销售价 20 万元/ 吨计算,毛利收入 1500 万元。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 1.原料,具体如下: ①镍盐:可以选用工业级的硫酸镍、氯化镍等,通过溶剂萃取提纯 Ni2+。 ②少量氨水和萃取剂(循环使用)。 2.主要设备:低压反应釜、过滤机、干燥箱、粉碎机。 3.生产用房高 4 米,其它为普通房。 4.投资规模:根据投资确定,如本年产总量 500 吨,项目开发总投资约为 2000 万元,利税可达到 3000-4000 万。 合作方式及条件: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3 94 95
  • ...
  • 223 2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