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YDW-250型全自动废纸打包机
山东弘发兴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7
SC-2539Z石蜡熔点自动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按照国家标准(GB∕T 2539-2008 石油蜡熔点的测定-冷却曲线法)设计制造;适用于石蜡熔点的检测,不适用于微晶蜡和石油脂。仪器采用PLC 工业触摸屏,HMI人机界面,组态网络,手机或计算机远程控制。仪器操作简单,只需要放好试样,仪器自动开始检测,显示、存储试验结果,并可以打印出来 技术参数 1、电   源:AC220V±10%  50Hz2、电源功率:1200 W3、环境温度:10~30℃4、冷却浴槽温度范围:16℃~28℃5、浴槽精度:±0.1℃6、传 感 器:Ptl00热电阻(德国JUMO公司原装进口)7、做  样:可同时测2个试样8、制冷方式:压缩机制冷9、外形尺寸:530*450*600 性能特点 1、自动化程度:工业级ARM32位贴片核心处理器,自动完成试验过程。数据可通过U盘导出,经电脑后期处理,实现环保办公,无纸化检测。2、控制系统:采用工业级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经三防漆处理,让仪器安枕无忧。7寸平板电脑触摸显示屏,不需要培训就可以根据屏幕提示完成试验。3、操作系统: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全中文操作界面,页面任意切换,操作简单方便,自动打印结果,超大容量存储功能,可存储上万条数据和曲线。4、安全性能:自动诊断、超温报警并自动切断加热器电源、试验完成报警提示功能。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821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3
SC-265H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按照国家标准《GB/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产品(指牛顿液体)在某一恒定温度条件下的运动粘度。本仪器采用按键计时,自动计算运动粘度值与测试平均值,打印和存储测定结果。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部队、化工、铁路、科研等行业。测试方法:在某一恒定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即为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可由测得的运动粘度乘以液体在当前温度下的密度所得。 技术参数 1、工作电源:AC220V±10% 50Hz 2、显示方式:液晶屏显示 3、控温分辨率: 0.1℃与0.01℃(可选)4、控温精度:±0.1℃,±0.01℃(可选) 3、控温范围:室温~120℃任意设置(高于80度需更换介质) 4、装样数量:4路 5、计时范围:0.1s~999.9s 6、计时精度:±0.1S 7、恒温浴缸:250×250mm 6、打 印 机:低能耗热敏打印机 7、测温元件:进口精密PT100铂电阻 8、毛细管粘度计:符合SH/T0173 JJG155 性能特点 1、采用先进单片机智能控温,液晶屏适时显示温度、时间、参数。 2、自动计算运动粘度值与测试平均值,并自动打印和存储测定结果。 3、10升恒温浴缸,外层有机玻璃保温罩,浴内温度分布均匀,控温效果好。 4、键盘设定粘度计常数、控制温度值、微调温度值、试验次数等参数。 5、试验次数1~6次自由调节,可同时对两种以上油样进行平行试验。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26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4
SC-6541Z全自动表界面张力仪
仪器概述 本仪器是基于【铂金圆环法原理】实现精确液体的表面张力值的测量,广泛应用在化工、石油、电力、科研、铁路等行业。铂金圆环法原理: 铂金环法是一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它是用直径0.37mm的铂金丝做成周长为60mm的环。测试时先将铂金环浸入液面(或二种不相混合的界面)下2-3mm,然后再慢慢将铂金环向上提,环与液面会形成一个膜。膜对铂金环会有一个向下拉的力,测量整个铂金环上提过程中膜对环的所作用的最大力值,再换算成真正的表面(界面)张力值。 技术参数 1、显示方式:240x128点阵中文液晶屏 2、测量方式:铂金圆环法原理 3、铂金环半径:r9.55 铂丝r0.3 4、测量范围:0-200mn/m 5、灵 敏 度:0.1mn/m 6、准 确 度:±0.1mn/m 7、自检功能:故障自动诊断 8、温度补偿:自动温度补偿 9、外形尺寸:240×190×350mm 性能特点 1、液晶屏显示,中文提示菜单操作,自动升降,平稳性好。 2.、具有25℃自动温度补偿功能,解决了温度对所测张力值的影响。 3、仪器自动调零、自动测定、计算、显示实验结果,具有掉电存储功能。 4、使用磁罐封闭式传感器,采用等间隔多点标定,提高了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网址链接 http://www.csscyq.com/proshow.asp?id=777
长沙思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22
交通信息可变情报板智能控制系统
1.隧道内智能交通诱导标志板用于车辆诱导控制,诱导车辆是否可以进入隧道以及 关闭指示等,当隧道或禁止通行时,分流指示灯诱导车辆从侧道离开。正面显示文字、 图形:向前指示(绿色箭头)、变道/事故指示(黄色箭头)、禁止指示(红色叉)等符 号及速度提示等内容,反面显示包括:向前指示灯(绿色)、禁止灯(红色)等内容。 如图 1 2.隧道外情报板用于隧道口,情报板全屏由彩色模组和单色模组组成,彩色模组以 显示交通图标或限速值,单色模组以显示文字为主。有多种方法显示主控机发送的文字 和图案信息,每条有各自的标号和显示方式。如图 2 交通信息可变情报板为智能型外场设备,具有显示驱动、控制功能。
同济大学 2021-04-11
成品油管道调和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针对油品调合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辛烷值(马达法和研究法)和雷德蒸汽压等调合规律的非线性,建立了预测准确,结构简洁的智能调合模型。由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很多,调合模型输出值与成品油属性在线分析仪的检测值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偏差,为此开发了汽油调合模型的在线优化校正技术,使调合模型适应工业过程操作特性的变化和生产工况的迁移。在建立的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离线和在线优化技术。离线优化技术不需要企业进行管道改造和安装在线分析仪,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调合的成功率和降低调合成本。在线调合模式基于离线模式,可动态更新和优化调合配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合成功率,降低调合成本,减少质量过剩。开发的优化技术还考虑了多种可能的现场生产模式:例如:管道调合,罐式调合,罐底油补偿模式等。已汽油调合软件ECUST_BLEND工作。成品汽油调合过程的建模、模拟与离线优化技术已经成功在金陵石化完成现场应用。其中汽油辛烷值调合效应模型,将汽油调合过程中组分油表现的非线性效应定量的描述出来,进而准确的对成品汽油的关键指标辛烷值作出预测,与传统的乙基模型对比表明所建模型精度提高了约1%。在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的离线优化技术,结合了成品油生产现场的特点,能够有效的考虑罐底油、直调组分、锰剂添加量、以及库存约束等现场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完成的汽油调合工作全部一次达到国III标准。通过与传统的手调方式进行比较,优化后配方提高了一次汽油调合的成功率,稳定了汽油生产过程,并且降低了调合成本与质量过剩:质量过剩稳定在0.?以内,且研究法辛烷值在93.5-4.1之间波动。仅以离线优化为例,通过成本核算,每年的调合成本可减少1275万元左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成品油管道调和建模、控制与优化技术
针对油品调合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指标辛烷值 (马达法和研究法) 和雷德蒸汽压等调合规律 的非线性,建立了预测准确、结构简洁的智能调合模型。由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干扰 因素很多,调合模型输出值与成品油属性在线分析仪的检测值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偏差, 为此开发了汽油调合模型的在线优化校正技术,使调合模型适应工业过程操作特性的变化和生 产工况的迁移。在建立的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了离线和在线优化技术。离线优化技术不需要 企业进行管道改造和安装在线分析仪,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调合的成功率和降低调合成本。在 线调合模式基于离线模式,可动态更新和优化调合配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调合成功率,降 低调合成本,减少质量过剩。开发的优化技术还考虑了多种可能的现场生产模式。例如:管道 调合,罐式调合,罐底油补偿模式等。已汽油调合软件ECUST_BLEND工作。 成品汽油调合过程的建模、模拟与离线优化技术已经成功在金陵石化完成现场应用。其中 汽油辛烷值调合效应模型,将汽油调合过程中组分油表现的非线性效应定量的描述出来,进而 准确的对成品汽油的关键指标辛烷值作出预测,与传统的乙基模型对比表明所建模型精度提高 了约5%。在调合模型基础上开发的离线优化技术,结合了成品油生产现场的特点,能够有效 的考虑罐底油、直调组分、锰剂添加量、以及库存约束等现场情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完 成的汽油调合工作全部一次达到国III标准。通过与传统的手调方式进行比较,优化后配方提 高了一次汽油调合的成功率,稳定了汽油生产过程,并且降低了调合成本与质量过剩,质量过 剩稳定在0.1以内,且研究法辛烷值在93.5-4.1之间波动。仅以离线优化为例,通过成本核算, 每年的调合成本可减少1275万元左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超高强汽车用钢的成型回弹控制技术
项目背景: 超高强汽车用钢具有超高的强度和优异的塑性,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受到汽车制造行业的广泛关注。根据国家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汽车轻量化近期和中期目标为:重点发展超高强钢和先进高强钢技术,实现高强钢在汽车中的应用比例达到 50%以上;重点发展第三代汽车钢和铝合金技术,并推进其产业化应用。因此,在车身结构件上应用超高强钢是汽车行业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超高强钢在使用中还存在较多的应用瓶颈,比如其成形窗口窄、边部开裂、回弹、可焊性差等问题。在所有问题中,回弹最为突出,并且随着强度增加,回弹的倾向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开展针对超高强钢回弹技术的研究,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回弹,可有效推进高强钢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 关键工艺技术: 项目的关键工艺技术为:基于组织演变的回弹行为控制技术,即基于超高强钢成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与回弹的内在关系,提出回弹行为的控制技术。通过分析超高强汽车用钢在成形过程中的 local misorientation 等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总结影响超高强钢的回弹机理,建立超高强钢回弹预测模型,最终实现超高强钢的回弹行为控制。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大尺寸均匀单层MoS2可控制备
单层半导体性过渡族金属硫属化合物(MX2:MoS2, WS2等)是继石墨烯之后备受关注的二维层状材料。该类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质、强的光物相互作用、高效的催化特性等优点,在光电子学器件、传感器件、电催化产氢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单层MX2材料的批量制备和高品质转移是关键的科学问题。现有方法仍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例如, 难以实现晶圆尺寸的层数均匀性、单晶畴区小、生长速度缓慢、生长衬底价格昂贵、转移过程复杂、容易引入污染物等。 北京大学研发课题组是国内较早开展相关研究的课题组之一,在单层MX2材料的可控制备、精密表征和电催化产氢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基于范德华外延的机理,他们在晶格匹配的云母基底上首次获得了厘米尺度均匀的单层MoS2(Nano Lett. 13, 3870 (2013));在蓝宝石上获得了大畴区单层WS2(ACS Nano 7, 8963(2013));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性箔材(Au箔)基底,实现了畴区尺寸可调单层MoS2的制备,借助STM/STS表征技术建立起了材料原子尺度的形貌/缺陷态、电子结构和电催化析氢之间的构效关系。
北京大学 2021-02-01
蜂产品深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本项目以蜂蜜、蜂花粉、蜂胶及蜂王浆为原料,采用中医食疗理论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出了具有抗衰老、保护化学性肝脏损伤的功能性食品;采用指纹图谱技术鉴别蜂蜜的种类;采用绿色加工技术脱除蜂蜜中的农残和抗生素;开发出了一种蜂花粉饼干和一种具有保护慢性酒精肝脏损伤的蜂蜜制品。 本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获2项省级鉴定成果。
西北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9 90 91
  • ...
  • 223 2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