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摩尔斯信号自动检测及译码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机器视觉的稻麦常见病害自动检测与测报系统
采用机器精测替代人工调查,突破了稻麦病害精准化检测难题,规范了病害监测过程。解决当前病害测报无法有效保存信息的问题,实现稻麦病害高效测报与防治服务,使农田用药更加精准,降低种植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可广泛应用于我国稻麦病害的诊断、测报与防治方案制定, 以及农作物病害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过程。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 RFID 天线毛刺和污点缺陷的视觉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对 RFID 天线毛刺和污点缺陷执行视觉检测的方法,包括:对摄像装置执行标定之后,通过其与条形或背光光源的配合,对待检测的各个 RFID 天线拍摄图像;采集所拍摄的天线图像并将其与天线模板图像相匹配以获得预对齐信息;根据天线模板图像上的 ROI 区域并结合预对齐信息,从天线图像中扣取对应的毛刺和污点检测区域;对所抠取检测区域和 ROI 区域分别执行二值化处理,然后执行图像相减处理;对相减处理后的残余图像执行 blob 分析,由此判定毛刺和污点缺陷结果。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视觉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文字输入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文字输入方法及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各个笔划以不同的频率闪烁,用户注视笔划产生脑电信号,通过特征识别输入笔划,确定候选字表。候选字达到一定阈值或用户确认后,进入候选字选择。通过分割候选字表为不同区域并以不同频率闪烁,用户注视候选文字所在区域产生脑电信号,通过特征识别选择该区域,不断细化分割为子区域并重复该识别过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人才需求,焊接类、视觉检测类、工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相关
需焊接类、视觉检测类、工业信息化软件开发相关技术人才
山东省青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17
一种雷达视觉融合载具远程扭矩监测与可视化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视觉融合载具远程扭矩监测与可视化系统,包括硬件模块,所述硬件模块包括:扭矩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工业网关、服务器端、用户端;所述扭矩传感器用于采集实时数据;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用于进行数据预处理;所述工业网关用于实现远程数据传输;所述服务器端用于实时数据流处理;所述用户端用于实现扭矩数据可视化。本发明的系统结合高精度扭矩传感器、工业物联网通信设备、边缘计算单元和远程可视化平台,实现现场扭矩数据的实时采集、远程传输与远程可视化,支持全球范围内的远程访问。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面向高性能人机交互的脑-机-体复合神经感知与反馈的系统解决方案
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针对人机交互面临的神经系统层面交互信息复杂共性挑战,历时十余年,发明了一套面向高性能人机交互的脑-机-体复合神经感知与反馈的系统解决
天津大学 2021-04-14
一种智能手机上下文感知服务的低功耗传感器轮询方法
本发明在智能手机中传感器应用为上下文感知服务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为上下文感知应用程序使用的低功耗传感器轮询方法。该方法可以动态清除不必要的传感器活动,从而使得这些传感器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睡眠状态。同时也提出了一种寻找应用请求与传感器活动间关系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轮询调度器总能计算并匹配用户调用的多种应用程序组合探测频率来引导低功耗轮询以避免非必须活动。使用不同上下文应用程序对此方法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中间件中低功耗轮询响应时间极小(97ms),与传统穷举轮询操作相比,大约可以节约70%的能耗,该上下文感知服务实现可以减少智能手机的传感器能耗并延长其电池使用时间。
四川大学 2016-10-25
从农业环境中挖掘自然能源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电能的研究成果
环境温湿度、光照强度、水分、盐碱度、作物生理指标……这些参数关系农作物生长,现代农业通过农业信息智能感知技术便可轻松“一网打尽”。 然而实时监测这些指标需要电力驱动,电力无疑是智慧农业蓬勃发展的“源头活水”。田间地头常常难以铺设管线,而电池有限续航能力和污染风险又比较突出。因此发展农业信息“无源感知”是未来智慧农业一大趋势。 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IBE团队平建峰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从农业环境中挖掘自然能源并将其高效转化为电能。首次将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应用于农用纺织品中,并用于降雨时雨水能的收集,通过能量转化获取电能。 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纳米能源》( Nano Energy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姜成美 ,通讯作者为平建峰研究员。 功能化纱线的制备流程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场景把摩擦纳米发电机装进农用纺织品的纱线里 南方地区经常暴雨成灾,造成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农用纺织品在大棚设施中最为常见,它能够遮阴挡雨,保护农作物。 如何从农业环境中挖掘能源? 浙大科研人员将这两者巧妙结合,通过纱线表面功能化,将摩擦纳米发电机依附在纱线上,织成智能化农用纺织品,利用雨水冲刷时的电子转移与流动产生电流,源源不断地为智慧农业供能。装载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纱线可以说是智慧农业的“无源活水”。 这个研究灵感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仲夏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透过来不及关闭的窗户摧残了窗台边的绿植。这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思考:“农作物所处的环境只会更恶劣,那么我们就想办法利用它的恶劣。”大棚不仅可以作为作物、动物的“保护伞”,还可以作为雨滴能的收集器。 实验数据显示,在9.5牛顿的连续力作用下,3厘米长的纱线就能产生7.7伏的电压。 平建峰介绍,未来通过连接储能设备,这些被改造的农用纺织品,不仅可以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提供保护以提高农畜产品质量与产量,还可以为物联网感知器件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从而开展农业信息的无源监测和实时提供天气状况。 功能化纱线在农用纺织品上的应用绿色能源在智慧农业中具有广阔应用 为什么雨滴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呢? 这是因为对农用纺织品的纱线进行了特殊改造。科研人员在其表面覆盖了两层特殊材料——导电的碳化钛纳米材料和不导电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功能化纱线收集雨滴能的原理 该聚合物能够防水并与环境中的雨水发生电子转移。而碳化钛感应电极,不仅具有高导电性能,还因其高电负性可以助力表面聚合物抢夺电子。因此在实现农用纺织品原有的农用保护材料、保温、遮阳、水土保持、排水灌溉、种子培育基材的功能基础上,还能从农业环境中源源不断地获取能源,为智慧农业提供驱动力,实现农业信息“无源实时感知”。 平建峰说,这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整个制备过程易于规模化和工业化。
浙江大学 2021-04-11
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完善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措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促进科研、培育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深化改革,加大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交叉科学等投入,强化青年人才支持,发挥基金引导作用、用好加计扣除政策吸引企业协同研究。深化国际科研合作。
新华社 2022-06-2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51 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