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的快速精铸技术
高温合金叶片研制是航空发动机、大型舰艇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机等“国之重器”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因技术难度大、发展起步晚、国外封锁严等,成为制约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的技术瓶颈。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融合新型的3D打印技术和成熟的精密铸造技术,发明了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的快速精铸技术。该技术可显著提升复杂叶片的制造能力、大幅缩短叶片制造的工艺路线、大幅降低制造对叶片设计的限制,对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体系和研制体系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目前,在国家项目和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研究团队已攻克了该技术的关键难题,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建成了小批量生产线,具备了服务于我国先进航空发动机创新设计的能力。 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叶片的快速精铸技术的技术。以CAD数字数据直接驱动,利用光固化3D技术成形制造树脂原型,采用凝胶注模方法将陶瓷浆料一次贯注成型,冷冻干燥处理后,烧失树脂原型和烧结陶瓷,经过强化处理后,制备出芯壳一体化陶瓷铸型,在此铸型中浇铸金属,经凝固、脱芯等工序,即可得到高温合金叶片。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射流冲击冷却的航空器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射流冲击冷却的航空器热管理系统,涉及航空器热管理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设备舱,所述设备舱的内侧多个放置板,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置板之间放置有芯片组,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开设有冷却槽,相邻的两个所述放置板之间设置有风冷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对芯片组进行降温。本发明通过安装有风冷组件,风冷组件能够在利用风机产生气流,将液氮通过细管限制在通风孔处,使通风孔处的空气成为冷空气,气流经过冷空气区域吹向芯片组,通过调节通风口的朝向,能够对芯片组进行精准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航空发动机三维虚拟实验教学系统
适用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专业。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它的实验教学航空是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目前,现实中的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存在以下局限性:  1、工作原理难以理解。由于发动机内部结构看不见,学生对航空发动机整体结构及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理解困难。 2、实验难以实现航空发动机的一些特性实验,一些实验在真实环境中无法开展需要较大的仪器设备,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求; 3、实验成本太高,开展航空发动机整机及部件特性实验的建设和使用成本高,难以对大批量学生进行开放教学,部分实验的操作过程也比较繁琐。 4、实验风险大,航空发动机工作时转速高,排气温度高,学生开展该类型实验难度大、危险性高,部分实验设备学生无法透过外壳看到设备运行时内部零件的相互配合情况,如航空发动机组成原理实验。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仪器设备台套数和实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等问题愈加突出。为了以最少的经费投入解决以上问题,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开发了开放式网上涉及航空发动机原理等虚拟实验室软件。实验采用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技术,研发了航空发动机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解决航空航天类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不足。 使用现有器材模型,系统可开展如下6个常用航空发动机虚拟实验的训练: •航空发动机建模虚拟实验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虚拟实验 •航空发动机典型试车实验 •航空发动机的服役环境模拟虚拟仿真实验 •民航发动机运行监控及性能分析实验 •航空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及故障诊断虚拟仿真实验
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9-09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北京大学在京外设立的首个高端农业类研究院。先后获批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共建山东省农业生物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作物精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聚力攻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不断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速成果转化。已组建42个独立课题组,人员规模约760人,形成院士领衔,杰青、长江为两翼,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雁阵人才团队。目前已在多个主粮、油料及经济作物开展精准设计育种,取得了原创性理论及技术突破,也在智慧农业、农业经济政策、数字乡村建设等领域进行开创性研究,争取国家、省级科研项目72项,累计发表论文333篇,已授权国际专利6项、国内专利31项,申请24个植物新品种权,完成6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8项科技成果实现转化。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2024-12-13
基于航空惯性稳定平台的远距离无线监控系统及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航空惯性稳定平台的远距离无线监控系统及设计方法,满足航空稳定平台系统动态运行时数据传输距离不受限制且实时准确监控的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航空及汽车用纤维-金属层板、夹层复合材料关键制造技术
依托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轨道交通、汽车、建筑及航空等工业领域对层状复合材料及夹层结构的技术需求,长期开展纤维-金属混杂层板(管)、蜂窝及中空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轻量化设计、真空导流及热压罐等各种复合工艺、加工、连接、综合性能评价及预测关键技术研究,其应用领域包括高速列车车体、汽车内外饰结构、飞机蒙皮、拆装式营房等。在该领域出版专著1部,起草国家标准3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与中国中车、中航工业、中材科技、福特汽车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高可靠长寿命航天器机构可靠性软件系统V1.0
该软件以航天器机构为对象,集成了研究所在高可靠性、长寿命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软件包含了FMECA/FTA/FRACAS分析、可靠度校验、机械/机构可靠性优化设计、拓扑可靠性优化设计和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等功能模块。 本课题研制了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复杂技术装备可靠性设计自动化平台—“高可靠长寿命航天器机构可靠性软件”,集成了本课题中针对我国自主研制的国防技术装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装备的全寿命周期可靠性为目标。该平台包括了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和可靠性优化设计部分。其中,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包括FMECA/FTA/FRACAS、机械强度/机构可靠性仿真、拓扑优化可靠性仿真和时间域混合仿真四大模块;可靠性设计部分则包括可靠性定性设计和可靠性定量设计两大模块。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和可靠性优化设计部分在装备全寿命周期下多种可靠性数据库资源的支持下与多学科优化设计部分进行各自信息的交互和共享。软件平台可以协同三维建模工具(如ProE,Solidworks等),有限元分析工具(如MSC,ANSYS等)和动力学分析工具(如MSC,ADAMS)进行复杂装备的可靠性分析,可利用平台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和多学科优化设计模块,或结合iSIGHT多学科优化设计软件,实现复杂装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可靠长寿命航天器机构可靠性软件系统V1.0
该软件以航天器机构为对象,集成了研究所在高可靠性、长寿命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软件包含了FMECA/FTA/FRACAS分析、可靠度校验、机械/机构可靠性优化设计、拓扑可靠性优化设计和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等功能模块。本课题研制了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复杂技术装备可靠性设计自动化平台—“高可靠长寿命航天器机构可靠性软件”,集成了本课题中针对我国自主研制的国防技术装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装备的全寿命周期可靠性为目标。该平台包括了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和可靠性优化设计部分。其中,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包括FMECA/FTA/FRACAS、机械强度/机构可靠性仿真、拓扑优化可靠性仿真和时间域混合仿真四大模块;可靠性设计部分则包括可靠性定性设计和可靠性定量设计两大模块。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和可靠性优化设计部分在装备全寿命周期下多种可靠性数据库资源的支持下与多学科优化设计部分进行各自信息的交互和共享。软件平台可以协同三维建模工具(如ProE,Solidworks等),有限元分析工具(如MSC,ANSYS等)和动力学分析工具(如MSC,ADAMS)进行复杂装备的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航天飞行器自主保障系统三维可视化软件开发
本发明公开一种航天飞行器三维模型层次化故障显示,以及三维模型信息提取和动画交互的实现方法,所述飞行器自主保障系统三维可视化软件主要包含软件B/S框架的搭建、三维实体模型信息提取及格式转换、三维模型的显示及其动画交互操作的加入和故障产品显示及透视化部件操作四大部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高可靠长寿命航天器机构可靠性软件系统V1.0
成果简介: 该软件以航天器机构为对象,集成了研究所在高可靠性、长寿命技术装备的可靠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软件包含了FMECA/FTA/FRACAS分析、可靠度校验、机械/机构可靠性优化设计、拓扑可靠性优化设计和多学科可靠性优化设计等功能模块。 本课题研制了面向全寿命周期的复杂技术装备可靠性设计自动化平台—“高可靠长寿命航天器机构可靠性软件”,集成了本课题中针对我国自主研制的国防技术装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以提高装备的全寿命周期可靠性为目标。该平台包括了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和可靠性优化设计部分。其中,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包括FMECA/FTA/FRACAS、机械强度/机构可靠性仿真、拓扑优化可靠性仿真和时间域混合仿真四大模块;可靠性设计部分则包括可靠性定性设计和可靠性定量设计两大模块。可靠性仿真分析部分和可靠性优化设计部分在装备全寿命周期下多种可靠性数据库资源的支持下与多学科优化设计部分进行各自信息的交互和共享。软件平台可以协同三维建模工具(如ProE,Solidworks等),有限元分析工具(如MSC,ANSYS等)和动力学分析工具(如MSC,ADAMS)进行复杂装备的可靠性分析,可利用平台的可靠性优化设计和多学科优化设计模块,或结合iSIGHT多学科优化设计软件,实现复杂装备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178 17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