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非接触生理指标监测系统
主要功能:1. 无感体征监测通过UWB雷达及多光谱相机即可实现较为准确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参数,患者无需任何穿戴传感器。多终端数据集成显示,提高患者就诊体验。2. 辅助手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佩戴手环辅助其他模块测量体征,内置定位芯片,第一时间掌握病人位置,可通过手环与AI语音助理进行交互。3. 意外预判多光谱相机和其他部件通过综合参数检测到用户姿态异常、体征异常时,预警可能出现的意外与急症4. 智能辅助诊断全病症知识图谱科学辅助诊断、指导用药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一种滑坡监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坡监测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动桩和基桩,动桩上固定有第一安装平台,第一安装平台上设有第一反射镜;基桩上固定有第二安装平台,第二安装平台上设有分光镜、激光器、第二反射镜以及光检测器,所述分光镜、激光器、第二反射镜以及光检测器和第一反射镜构成迈克尔逊干涉仪。本发明所提供的滑坡监测系统,通过迈克尔孙干涉法来检测滑坡位移,达到预防滑坡灾害的目的;与现有产品相比较,具有测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能够做到实时测量。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19
铁路货物超限图像监测系统
本研究成果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智能识别原理,依据CCD工业摄象机获得的黑白彩色图像,进行滤波、校正、灰度化、白平衡、差分等数字图像状态等信息。 适合于监测对象动态多变,常规监测技术失灵,需要人工守卫看护的对象场合。正在继续深入研究基于明识别的控制系统,计划开发多幅图像重构三信外形曲面系统,开发铁路纲物防盗和铅封状态检测系统,开发基于图像的检索认证系统。市场前景和潜在价值看好,寻求客户合用开发推广。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交通违章视频自动监测系统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采用视频对交通违章及其车牌进行自动判断、 记录和发送处罚信息。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采用视频和图像处理技术自动识别测量违章并自动记录存档、自动识别车牌和发送短信、传真通知司机和有关人员、单位进行处理。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专有技术。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可以显著提高交通管理效益和水平。 应用领域:交通。 技术转化条件(包括:原料、设备、厂房面积的要求及投资规模):不需特殊设备和条件。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入门费+产值提成:20 万+5%。 
天津大学 2021-04-11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渤海船舶工业学校,徐向前元帅、杨成武将军曾先后为学院题写校名,先后隶属于国家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国防科工委,2001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与葫芦岛师范学校、葫芦岛广播电视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目前是我国北方唯一一所以培养船舶工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办学水平 “优秀等级”院校。2014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17年,被中央军委、教育部批准为海军士官定向培养院校。2017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辽宁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 学院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东侧,占地面积728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970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50万余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200余人。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坚持“立足船舶、面向军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面向船舶工业、军工行业、机械行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师范教育等开设了51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辽宁省示范专业3个、辽宁省品牌专业7个,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动力装置技术、船舶电气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五大专业群,均属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范围。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课程10门。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54门优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建设了54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了与岗位核心能力配套的54个教学软件包(包括课件、课程仿真软件、网络课程、习题系统、考试考核系统、课程评价系统),合作编印出版了专业教材61部,开发网路课程82门。 学院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新校园建设,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完善了学院软硬件建设,建成了虚拟化数据中心、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系统;现有11个虚拟仿真实训室、293个多媒体教室、3个录播教室、7个电脑型语音室、5个数字化教室以及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学习中心,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62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61人,副高级职称203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0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以上专家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1人;“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比例超过90%。 学院依托“校企合作董事会”“葫芦岛区域政校企校企合作理事会”“环渤海船舶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三个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构建了“三结合、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建有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工程技术中心、141个实训室。校外建有11个教学型实训基地。拥有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级船舶动力装置实训基地”、“国家交通部海事局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国家级电工电子及自动化实训基地”、“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辽宁省船舶建造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基地”、“辽宁省产业集群与高校合作对接研究基地”、“中国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基地”、 “葫芦岛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葫芦岛市职业培训定点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面向国家和地方建设需要培养人才,几十年来为国家的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国防军工输送了数万名合格的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不断开发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形成了以船舶行业为特色、多行业并举、全国沿海沿江地区为主就业的格局,打造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好、就业率高的船院品牌。学院与大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江南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广船国际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船舶、机械、电子、冶金行业300多家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建立了120余个毕业生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6%以上,企业对毕业生评价满意率达95%以上。 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10年来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先进集体等30多个荣誉称号。学院被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和“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连续多年被中国教育报、腾讯网等媒体评选为全国知名高职院校十大就业典范、全国综合实力十强高职院校、全国十大最具特色高职院校等荣誉称号。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2021-02-01
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
从电器文明开始,短短一个世纪的时间,人类在科学探索的步伐上已经从工业进入了智能化的技术环境。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数据时代到来,各行各业也在争相抓住契机,利用新时代科技智能手段,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其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为工业监测带来了新的惊喜。它在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监测过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可以实时监测将监测到的信号经过转化后以数据的方式提供给人们,做到实时监测,确保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现阶段,监测工业机械运行一般使用振动传感、温振一体化传感器等,存在成本高、易误报、不能对早前故障进行监测等问题;而故障早期诊断对于维护设备安全、保障工业体系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现有故障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团队开发了基于声纹、振动、温度一体的声振温一体传感器,该传感可综合感知监测对象声音、振动、冲击脉冲、温度以及倾角数据,全面覆盖旋转设备早中晚期故障信息。同时,开发了旋转设备声振温一体化监测诊断系统,其由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采集网关、电脑 WEB 端构成,同时适配云平台、手机端小程序。通过有线/无线声振温一体传感器将设备运行时的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噪声、温度数据采集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依托独有的异音分析、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故障诊断。 核心优势: (1)全面集成冲击脉冲、三轴振动、声音、温度多维度深度感知专利技术; (2)快捷部署(磁吸胶粘/纹可选),无线方式,快速联网; (3)数字信号传输,抗干扰能力强准:独有异音、健康因子指标专利算法; (4)高性价比,大容量电池,长维护周期。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柴油车排放遥感大数据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针对柴油机气态排气污染物遥感检测难题,提出了基于柴油机燃烧过程过量空气系数修正的遥感测试数据反演计算方法,从而实现对柴油车NO等气态排放物浓度实时检测,满足了国家遥感标准中对柴油车NO排放浓度检测要求。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针对柴油机气态排气污染物遥感检测难题,提出了基于柴油机燃烧过程过量空气系数修正的遥感测试数据反演计算方法,从而实现对柴油车NO等气态排放物浓度实时检测,满足了国家遥感标准中对柴油车NO排放浓度检测要求。并针对国内遥感大数据提出了遥感大数据处理方法,分工况区域动态确定排放阈值,从而达到动态高精度筛查高排放柴油车的目的。在汽车排放遥感监测领域具有良好市场前景。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6
0.008度 双轴高精度倾角传感器 超宽测量范围正负180度 MEMS角度传感器 倾斜监测传感器 角位移传感器
技术亮点 ❖ 单轴/双轴测量; ❖ 超宽测量范围:±180°; ❖ 卓越的测量精度,0.01°(全量程); ❖ 工业级可靠性设计; ❖ 符合严苛工业环境应用要求; ❖ 多种标准输出接口,便于系统集成与扩展。   应用范围 该系列产品特别适用于: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古建筑、历史遗迹、危房等)、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高精度角度测量应用场景需要长期稳定监测的工业现场。   产品介绍 STS标准输出型倾角传感器是瑞惯科技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而研发的产品。该产品采用紧凑型工业设计,配备RS485/RS232标准串行通信接口,集成高性能MEMS倾角传感单元和24位高精度差分A/D转换器,结合五阶数字滤波算法,可实现水平面倾斜角与俯仰角的高精度测量。 凭借其优异的测量精度、可靠的工业级性能和灵活的配置方案,STS标准输出型倾角传感器已成为工业测量领域的高性能解决方案。   性能参数 STS 条件 参数 测量范围 - ±10° ±30° ±60° ±90° ±180° 测量轴   - X Y轴 X Y轴 X Y轴 X Y轴 X轴 分辨率1) - 0.001° 精度 最大绝对误差2) 室温 0.01° 0.01° 0.015° 0.02° 0.02° 均方根值误差3) 室温 0.008° 0.008° 0.008° 0.009° 0.009° 零点温度系数4) -40~85℃ ±0.0005°/℃ 灵敏度温度系数5) -40~85℃ ≤0.01%/℃ 上电启动时间   0.5S 响应频率 20Hz 输出信号 TTL / RS232 / RS485可选 通信协议 串口通讯协议 / MODBUS RTU协议 可选 电磁兼容性 依照EN61000和GBT17626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99000小时/次 绝缘电阻 ≥100兆欧 抗冲击 100g@11ms、三轴向(半正弦波) 抗振动 10grms、10~1000Hz 防水等级 IP67 电缆线 标配2米M12航空插头带PVC屏蔽电缆线,线重≤120g 重量 ≤150g(不含电缆线) 1) 分辨率:在有效量程内可识别的最小角度变化量,反映其对微小倾角波动的监测能力。 2) 最大绝对误差(MAE):全量程范围内,对多个标准角度点进行测量,各测量值与实际角度值偏差绝对值的最大值。该参数表征产品在最不利情况下的测量偏差极限。 3) 均方根误差(RMSE):量程范围内,对固定角度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采样次数≥16次),计算各测量值与实际角度值偏差的均方根值。该参数反映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是评估系统随机误差的重要指标。 4) 零点温度系数:传感器在零输入状态下,其输出值随温度变化的比率,定义为额定工作温度范围内零点偏移量与常温基准值的比值。   5) 灵敏度温度系数:传感器满量程输出值随温度变化的稳定性指标,表征额定温度范围内灵敏度相对于常温参考值的漂移率。
深圳瑞惯科技有限公司 2025-10-28
单点系泊监测系统现场应用
"浮式海洋油气结构是海洋油气生产、储存、运输的关键结构。为了满足我国当前海洋油气工程建设的迫切需求,天津大学余建星教授课题组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项目等8个科研项目,开展了浮式海洋油气结构时变可靠性优化及智能监测预警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首次提出了深海浮式结构时变可靠性(腐蚀、疲劳)分析方法,揭示了深海工程结构腐蚀损伤机理,建立了复杂模式下深海浮式结构及系泊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计算关键节点的可靠指标,预测其剩余安全寿命,提出了基于可靠指标的深海浮式结构动态维修方法,为浮式结构系统安全保障和控制提供指导。 2.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新型浮式结构及锚泊系统,通过优化锚链长度配比,将锚链缩短255m(约原有36%),并计算其在南海复杂荷载(包括海浪拍击、船体撞击、爆炸和南海畸形波等)下的动力响应,发现新型结构不仅减少了建造成本,还有效降低可变载荷的影响,提高了结构强度。 3.实现了海况、结构运动和系泊受力在线实时监测,建立集成智能监测预警数据库,提出了系泊系统运动受力的快速预报算法,预报结果准确度达到95%以上(行业平均水平90%)”
天津大学 2021-04-10
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
“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由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杨健院长团队,利用团队在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方面的长期积累和实验室的现有设备研制而成。与市场上的多数测温仪相比,该系统的突出优点在于其准确的人脸检测能力。该系统首先能从红外图像中,准确找到人脸的位置。然后测量并语音报出人脸面部的温度。这样最大的好处是,只关注人脸的温度,大幅度降低红外相机视野内其他高温物体导致的误警率。比如,点燃的香烟、汽车的排气筒、照明灯等,不会导致测温系统报警。“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使用的人脸检测算法是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该成果曾发表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CVPR 2019上,该算法在多个国际人脸库上取得了当时国际上最好的检测性能。该算法能同时在单张图片上同时检测出多张人脸,并且对遮挡、光照变化等表现非常鲁棒。在智能体温检测系统的实际测试中,对行人戴口罩、眼镜等情况下,依然能准确找到人脸的位置。而且算法检测速度快,整幅图像的人脸检测耗时仅0.2-0.3秒。 项目组将加紧推进可见光与红外相结合的“PCA-Lab智能体温监测系统”升级版的研制,期待着升级后的系统能够对车内的人脸检测与人体测温更加鲁棒可行。点击查看原文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58 5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