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草食动物种质创新与健康养殖
以重庆市"草食动物种质创新与健康养殖"高校创新团队骨干为研究 主力,依托"重庆市草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 庆市高校草食动物工程中心"、"重庆市高校牧草与草食家畜重点实验 室"等平台,长期围绕草食动物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利用与高效繁殖; 草食动物营养代谢与调控及标准化养殖;草食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 生产;牧草选育、饲草料高效生产与加工等领域开展硏究工作,积累形成 了系列成熟关键性技术,如育成南方紫花苜蓿新品种"渝苜1号紫花苜 蓿"(2009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选育的大足黑山羊由国家畜禽遗 传资源委员会认定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2009年);"大足黑山羊资源 保护与利用"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在推动 草食牛生畜产业的发展上有巨大应用潜力,在自然生态条件相近的产业区推 广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西南大学 2021-04-13
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针对养殖鱼虾主要流行性疾病的病原,解决病原检测与疾病诊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病原的单克隆抗体,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设计研制出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胶体金检测试纸、WSSV半定量快速检测试纸、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CDV)胶体金试纸条、牙鲆弹状病毒(HIRRV)胶体金试纸条、鱼类病原性弧菌快速检测试纸等。检测仅需3~5分钟,不需要专业仪器设备专业人员操作,在现场即可进行检测,结果肉眼可见,用于鱼虾主要病原的现场、多病原/多样品、快速、准确检测诊断。实现水产动物病原的现场、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系列检测试纸条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质控体系,在实验室内生产,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原的实时检测及早期诊断、进口鱼虾的检疫,满足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监控预警需求,指导疾病准确防治,能够有效预防养殖过程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养殖风险。项目阶段:实验室研发阶段效益分析:该成果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疾病检测诊断。研发的海水养殖鱼虾主要疾病的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试剂盒,可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原的实时检测及早期诊断、进口鱼虾的检疫,以快速现场检测诊断为核心的海水鱼虾类疾病预警预报技术,能够有效预防了养殖过程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养殖风险,是绿色可持续海水养殖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具有较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应用前景广阔。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ZL200410075530.9 ZL200510042127.0 ZL200410075528.1 ZL200610045594.3 ZL201310472419.2 ZL201710144784.9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
针对养殖鱼虾主要流行性疾病的病原,解决病原检测与疾病诊断的关键技术问题,研制出病原的单克隆抗体,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设计研制出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胶体金检测试纸、WSSV半定量快速检测试纸、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CDV)胶体金试纸条、牙鲆弹状病毒(HIRRV)胶体金试纸条、鱼类病原性弧菌快速检测试纸等。检测仅需3~5分钟,不需要专业仪器设备专业人员操作,在现场即可进行检测,结果肉眼可见,用于鱼虾主要病原的现场、多病原/多样品、快速、准确检测诊断。实现水产动物病原的现场、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的检测。 系列检测试纸条通过优化制备工艺、质控体系,在实验室内生产,应用于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原的实时检测及早期诊断、进口鱼虾的检疫,满足海水养殖动物疾病监控预警需求,指导疾病准确防治,能够有效预防养殖过程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降低养殖风险。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水产养殖动物重要细菌病诊断与免疫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成果 2011 年、 2013 年先后获连云港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等奖。项目实施的核心技术为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诊断技术与免疫技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控的技术体系。 包括(1)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2) 黄芪佐剂水剂型灭活疫苗及卵黄抗体疫苗。
扬州大学 2021-04-14
养殖扇贝良种
项目成果/简介:扇贝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主导产业之一,优良种质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所急需。在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项目组针对我国主要的扇贝养殖种类,包括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开展育种技术研发,育成系列新品种。栉孔扇贝“蓬莱红”系列良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抗逆、壳色鲜红。“蓬莱红2号”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育成的水产良种,较普通生产用种可增产5%,成活率提高27.1%。“海大金贝”虾夷扇贝是国际上第一个品质改良的贝类品种,闭壳肌 (肉柱)橘红色,富含类胡萝卜素,平均增产 20.0~30.0%,成活率提高25%以上;“海益丰”海湾扇贝新品种生长快、抗逆性强,增产39.2%。上述良种适宜在我国养殖扇贝的主产区辽宁、河北,山东海域进行近海筏式养殖,其中虾夷扇贝主要在辽宁海域进行底播和筏式养殖。三种扇贝良种均可在山东进行苗种规模繁育,进而向主要养殖海区推广养殖。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我国扇贝养殖年产量约200万吨,其中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是我国主要的扇贝养殖种类。该成果育成的“蓬莱红”系列栉孔扇贝、“海大金贝”虾夷扇贝、“海益丰”海湾扇贝新品种涵盖了上述主养种类,开展良种的规模繁育,可向国内主要养殖区进行苗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相较于普通养殖用种,项目培育的扇贝新品种的繁育无需特殊设施、新增投资少,转化速度快。主要应用行业为贝类养殖和苗种产业。项目育成的“蓬莱红”系列、“海大金贝”、“海益丰”扇贝良种,均可在青岛地区开展苗种规模生产,面向我国北方主要扇贝养殖企业和业户进行推广。同时,“蓬莱红”系列和“海益丰”等良种也可在青岛养殖企业进行规模养殖。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US 8544415B2 特许第5543583号 ZL 200910231570.0 GS-01-006-2013 GS-01-002-2009 GS-01-006-2016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养殖扇贝良种
扇贝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主导产业之一,优良种质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所急需。在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项目组针对我国主要的扇贝养殖种类,包括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开展育种技术研发,育成系列新品种。 栉孔扇贝“蓬莱红”系列良种的主要特点是高产抗逆、壳色鲜红。“蓬莱红2号”是国际上第一个采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育成的水产良种,较普通生产用种可增产5%,成活率提高27.1%。“海大金贝”虾夷扇贝是国际上第一个品质改良的贝类品种,闭壳肌 (肉柱)橘红色,富含类胡萝卜素,平均增产 20.0~30.0%,成活率提高25%以上;“海益丰”海湾扇贝新品种生长快、抗逆性强,增产39.2%。上述良种适宜在我国养殖扇贝的主产区辽宁、河北,山东海域进行近海筏式养殖,其中虾夷扇贝主要在辽宁海域进行底播和筏式养殖。三种扇贝良种均可在山东进行苗种规模繁育,进而向主要养殖海区推广养殖。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蛋鸡养殖设备
山东恒基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2021-06-22
一种养殖箱排污装置和养殖箱
一种养殖箱排污装置,包括排污装置本体和与排污装置本体连通的排污管,排污装置本体设置在养殖箱中,排污管伸出至养殖箱外侧;排污装置本体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设置有滤网、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滤网、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由内向外依次布设,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表面上分别对应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槽,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伸入至凹槽中并沿凹槽上下滑动;其中,滤网、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的高度大于养殖箱的液位高度,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滤网、第一挡板和第三挡板的高度大于第二挡板的高度。还公开一种养殖箱。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便捷的优点。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大型藻类养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藻类养殖装置,属于海洋藻类养殖技术领域;培养绳呈蜘蛛网状分布在浮圈内部,每个网格为一个养殖单位;浮圈上均匀分布着若干金属环扣;每个金属环扣上有三个耳环,用来连接培养绳、上部负重绳和下部负重绳;浮筒上表面附有太阳能板,给本系统提供电力。本发明通过在单片机内设置中断的时间,控制电机的定时旋转,可以使养殖浮圈根据藻类生长特性而上下调节养殖深度,而且本装置的锚在水下可以产生人工上升流,能够给藻的养殖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其作用相当于人工鱼礁。
浙江大学 2021-04-13
菌糠养殖蚯蚓项目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蚯蚓又称地龙,是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 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土壤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据 测定,蚯蚓的蛋白质含量约占干重的 53.5%-65.1%,脂肪含量约为 4.4%-17.38%, 碳水化合物约为 11%-17.4%,灰分 7.8%-23%。蚯蚓体内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 (约占鲜体重的 0.04%-0.073%),以及钙和磷(约占鲜体重的 0.24%-0.188%) 等矿物质元素,所以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 体内含有地龙素,地龙解毒素,黄嘌呤,抗组织胺和维生素 B 等多种药用成分, 可作为很好的药用材料;此外,蚯蚓还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 212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目前养殖蚯蚓,一般以牛粪,猪粪等动物粪便及稻草,沼 气和生活垃圾等为饲料,但这些资源或者数量少或者难以收集。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农作物秸秆和棉籽壳为培养基料 栽培生产食用菌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而栽培各种食用菌 类后剩下的底料-菌糠,数量也大增。据测定,收菌后的菌糠,粗纤维降解 50%, 木质素降解 20%,而粗蛋白含量由原来的 2%提高到 6%-7%,脂肪含量增加 1-5 倍,而且易于粉碎,气味芳香,适口性好。此外,菌糠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多糖及铁钙锌镁等微量元素,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微凉酚性物,少量生物碱,黄 酮,还含有肌酸多肽植物甾醇及三萜皂苷等化学物质。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而且 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菌糠是农业生产中很好的肥料原料,应充分加以利用。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1 对菌糠的前处理:将食用菌的废弃培养基菌糠粉碎,喷水搅拌,使其充分 湿润,且均匀,装入发酵罐内。 2 加入 40-50℃水使菌糠的含水量在 50%-60%,优选 55%,再用 80-85℃的 热空气灭菌 16-20 小时,优选 18 小时,降温至 30-40℃。 3 加入至少含有 1*108 个菌/克的菌粉,所述菌粉加入质量为菌糠干重的 1.0%-2.5%,所述菌粉为乳酸菌、芽孢杆菌和粉状毕赤酵母菌株至少一种。通入 30-40℃的空气,通空气量为 0.2-0.3L/min*kg 菌糠干重,通空气 24-36 小时,然 后密闭发酵 10-15 天,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移除发酵罐,晾晒 1-2 天。 4 用草木灰和石灰粉调节 pH 为 6.0-7.0,既制成一种菌糠混合发酵制备的蚯 蚓饵料。 5 采取室内养殖蚯蚓,将制备的蚯蚓饵料均匀铺在 100*30*30cm 的木盆里, 厚度 10cm,铺好后,撒上适量的水,饵料的湿度保持在 50%-70%之间。将蚯蚓 均匀撒上,每平方米投放蚯蚓 500g,温度保持在 15-25℃。蚯蚓投放一天,观察 无异常反应,19 天可扩群一倍。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213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本项目克服了现有蚯蚓养殖培养料资源缺乏和菌糠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菌 糠混合发酵制备蚯蚓饵料为菌糠的综合利用及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蚯蚓)提供了 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 已获得相关授权专利 应用领域:蚯蚓养殖企业,食用菌生产企业
天津大学 2021-04-11
1 2 3 4 5 6
  • ...
  • 26 2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