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深圳体质测试仪器 中考仪器 国家权威质量保证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市恒康佳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薄壁高强度风电轮毂的铸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薄壁高强度风电轮毂的铸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材料及铸造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优化合金成分设计,结合微量稀有金属元素钡(Ba)、锑(Sb)、铋(Bi)和稀土元素(RE)的协同作用,以及通过添加三相SiC/SiO<subgt;2</subgt;/TiC纳米颗粒增强相,抑制珠光体形成并细化石墨球,使球化率≥95%、铁素体含量≥90%。通过添加纳米颗粒增强相,控制Ni≤0.8%等合金元素比例,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耐蚀性。以及智能控温控冷铸造工艺,制备出具有高球化率、优异力学性能、耐低温冲击性和耐腐蚀性的球墨铸铁材料,满足18MW级海上风电轮毂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和高可靠性的需求。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煤矿地面煤矿地面运转设备振动机轴温检测和故障预警系统
本系统采用振动、温度、电压、电流等多种传感器来采集表征通风机健康状况的各种物理参数,来判断电机的异常工作状态,并实时显示电机轴的振动及温度等参数情况。并且通过上位机提取信息的特征,采用人工智能处理,实时地、连续地对通风机进行智能体检。在通风机发生故障之前,预测通风机故障并发出报警信号,并且能够在风机出现故障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船舶动力设备振动主动控制技术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针对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需求,提出了结构振动信息作为性能指标的主动减振控制策略。解决了船舶复杂应用环境下,主动减振技术“减振不一定降噪”的难题。攻克超低频、高出力密度主动减振系统执行机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关键技术,研发了系列化的电磁式作动器和主被动复合减振器,应用于船舶主机、辅机和管路系统振动抑制。突破了现有主动执行机构低频作动能力的瓶颈,发明了准零刚度作动器,有效覆盖国外探测技术的频率下限,解决了新一代船舶对超低频线谱振动和水下辐射噪声控制的迫切需求。提出了稳定性高、收敛速度快、扩展性强的主动减振核心控制算法并形成工程应用软件。突破了参考输入线谱增强、多频振动均衡控制、控制输出饱和抑制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解决了主动减振技术实船应用的稳、快、准的难题。研发了首套兼具工作过程自监测、运行故障自诊断、控制效果自评估功能的集成化、模块化主动控制系统,实现了主动减振系统100%国产化。解决了船舶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关键部件自主可控难题。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船舶机械设备减振降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5-05-19
叶片光学智能检测装置及软件系统
由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型面是空间异型曲面,因而其设计、制造及维修都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在设计加工层面提高叶片加工质量,同时在修复层面提高叶片使用寿命,开展叶片高效高精测量研究至关重要。 本项目面向叶片制造研发了一套基于四轴运动平台与线激光扫描相结合的叶片型面检测装置,并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精度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实现多类型叶片的二维截面高精度测量与三维型面自动化高效重构,有效克服因叶片复杂结构特征带来的扫描数据密度差异性大、重叠区不足等因素对重构精度的影响。本项目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研发了一套高效高精度的叶片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可实现批量化叶片截面轮廓位姿及其轮廓的自动化测量、数据重构和叶片配准,为叶片修复工艺流程中的3D打印和后续机加工等工艺环节提供关键的数字化测量、加工工艺数据,有效提升修复精度与效率,并降低成本。 本项目的开发成果可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叶片制造、修复全生命周期的测评、重构、反求等场景,市场规模大。 图 面向叶片3D打印修复的检测方法与集成系统硬件平台
四川大学 2025-02-11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
光伏组件质量检测仿真实训让学员在虚拟场景中学习根据IEC61215标准使用各种检测设备对组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了解组件的关键技术参数以及发现组件典型缺陷。 一.1.1. 场景设计 根据IEC61215检测标准要求设计18个检测场景,包括: 1 组件外观检测实验室 2 最大功率检测实验室 3 绝缘检测实验室 4 温度系统检测实验室 5 标称工作温度检测实验室 6 STC和NOCT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7 低辐照度下的性能检测实验室 8 室外曝晒试验场 9 热斑耐久试验室 10 紫外线试验室 11 热循环实验室 12 湿冻试验室 13 湿热试验室 14 牵引力实验室 15 湿漏电实验室 16 机械载荷实验室 17 冰雹撞击实验室 18 旁路二级管试验室 场景模型主要包括:实验室建筑场景、外观检测台、156多晶光伏组件、组件箱、工作台、电脑、组件支架、IV检测仪、EL检测仪、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湿漏电流测试仪及喷淋试验箱、盐雾腐蚀仪、紫外老化试验箱、机械载荷试验机、旁路二极管热性能试验仪、落球冲击测试装置、环境检测仪、室外环境监测仪、直流电源、万用表、光度计、数码相机等...
广东顺德宙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6-02
量子点荧光防伪技术研究成果
福州大学物信学院李福山教授、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郑远辉研究员与TCL集团工业研究院钱磊博士的合作研究论文“Inkjet-printed unclonable quantum dot fluorescent anti-counterfeiting label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hentication” 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其图案化在发光显示,荧光标记和智能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量子点薄膜形貌最终决定了其光电器件应用,论文采用高精度喷墨打印技术制作微米级量子点发光图案,创新性的在基板表面构建具有随机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纳米颗粒,作为喷墨打印输运过程中的聚集钉扎点,强化微米级墨滴蒸发流动以及量子点组装过程中的差异性,形成不可复制“花状”发光图案;成功应用于低成本,可柔性化,自然条件下隐蔽,具有多重防伪级别和商业化的价值的不可复制全彩荧光防伪标签。并且首次引入了人工智能(AI)技术对喷墨打印量子点防伪荧光标签进行验证,并成功识别出不同的清晰度、亮度、旋转角度、放大倍率以及这些参数混合的“花状”图案,实现了防伪标签的高效准确识别。
福州大学 2021-04-10
量子点荧光防伪技术研究成果
福州大学物信学院李福山教授、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郑远辉研究员与TCL集团工业研究院钱磊博士的合作研究论文“Inkjet-printed unclonable quantum dot fluorescent anti-counterfeiting label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hentication” 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 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其图案化在发光显示,荧光标记和智能传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量子点薄膜形貌最终决定了其光电器件应用,论文采用高精度喷墨打印技术制作微米级量子点发光图案,创新性的在基板表面构建具有随机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纳米颗粒,作为喷墨打印输运过程中的聚集钉扎点,强化微米级墨滴蒸发流动以及量子点组装过程中的差异性,形成不可复制“花状”发光图案;成功应用于低成本,可柔性化,自然条件下隐蔽,具有多重防伪级别和商业化的价值的不可复制全彩荧光防伪标签。并且首次引入了人工智能(AI)技术对喷墨打印量子点防伪荧光标签进行验证,并成功识别出不同的清晰度、亮度、旋转角度、放大倍率以及这些参数混合的“花状”图案,实现了防伪标签的高效准确识别。
福州大学 2021-02-01
稀土荧光粉体的研究与开发
成果描述:稀土元素的发光是由于稀土离子的4f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所以稀土元素所拥有的这种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就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殊的发光性能,现已成为现代照明和显示材料的重要研发对象,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其中LED半导体照明已确定为21世纪的节能照明技术, 实现发光的方法之一是利用LED芯片与荧光粉组合实现高效的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因此,开发新型高效的LED荧光粉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项目组已成功研发了用于LED照明用的硅酸盐基质的不同颜色的荧光粉体,并成功研发出硅酸盐基含氮固溶体型的荧光粉体,并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颜色纯度高,制备方法简单,并已申请发明专利。为有效利用攀西地区丰富的钒资源,我们也开发出来稀土钒酸盐及荧光材料,可用以相关照明,已获得专利3项。市场前景分析:稀土元素的发光是由于稀土离子的4f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所以稀土元素所拥有的这种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就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特殊的发光性能,现已成为现代照明和显示材料的重要研发对象,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项目组已成功研发了用于LED照明用的硅酸盐基质的不同颜色的荧光粉体,并成功研发出硅酸盐基含氮固溶体型的荧光粉体,并具有较高的发光强度、颜色纯度高,制备方法简单,并已申请发明专利。为有效利用攀西地区丰富的钒资源,我们也开发出来稀土钒酸盐及荧光材料,可用以相关照明,已获得专利3项。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结晶水调控聚集诱导荧光的研究
研究成功地利用结晶水带来的别构效应,精确控制了AIE分子的荧光发射。研究将配位基团通过柔性碳氢链连接到具有聚集诱导荧光效应的基团二苯基二苯并富烯上,制备出具有配位功能的发光两亲分子PBFL。当用水化能力依次减弱的Mg2+,Ca 2+,Sr2+,Ba 2+等不同 金属离子与PBFL 配位时,得到的沉淀荧光颜色由蓝逐渐 变到黄。而通过加热除掉结晶水时,所有配位体系均呈现黄色荧光。当把这些无水体系用水 -乙醇混合溶剂 熏蒸或直接水化时,不同金属 离子的 配位体系都恢复成原来的荧光颜色。种通过结晶水实现的发光颜色精细调控,避免了传统荧光颜色调控中采用的一个颜色一种合成的大量有机合成工作。 课题组 发现,只要利用不同的碱土金属离子在溶液中对发光分子进行配位,就可以实现 PBFL的荧光颜色从蓝到黄的精确调控。而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发光颜色变化。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499 5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