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瞄准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对关键红外材料及光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红外硫系玻璃组成设计、大尺寸硫系玻璃制备工艺、硫系玻璃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工艺稳定性控制研究。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瞄准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对关键红外材料及光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红外硫系玻璃组成设计、大尺寸硫系玻璃制备工艺、硫系玻璃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工艺稳定性控制研究。“新型红外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团队继续开发了多种新型硫系玻璃,包括:覆盖可见-近红外-中远红外波段的新型红外夜视仪用多光谱硫系玻璃,可用于温度自适应的地折射率温度系数硫系玻璃,用于高质量红外热像仪的低色散硫系玻璃等优良玻璃组成。近5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在内的国家级项目5项,授权发明专利20 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
宁波大学 2022-08-16
高纯度二氧化氯制备先进技术
二氧化氯因其高效、安全、不易产生氯代有机物等“三致”物质的优点而替代液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污水处理、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领域,被誉为第四代消毒剂,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A1级广谱、安全和高效消毒剂。 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先进的复合还原催化技术、双釜串联及梯级反应强化技术、反应耦合分离技术、发生器结构独特设计等一系列自主创新,攻克了二氧化氯制备技术难题,开发了一种高纯度二氧化氯绿色制备集成新技术,提高了二氧化氯的品质与发生器的安全性,填补了国内空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采用氢化物气相外延(HVPE) 技术制备 GaN 衬底
成果简介随着技术发展, 对于大功率白光 LED 而言, 发光效率的提高一直是个瓶颈。针对 GaN 基器件, 由于同质 GaN 衬底价格昂贵, 因此一直没有被普遍应用到 GaN基材料生长领域。 目前一般采用在异质衬底上生长 GaN 基材料, 国内外一般采用蓝宝石衬底、 碳化硅衬底、 硅衬底等等。 这导致 GaN 基材料与异质衬底之间的热膨胀系数、 晶格系数的不匹配, 从而 GaN 基材料中缺陷密度很高, 一般在 105~108/cm2 量级。 高密度的缺陷直接导致光电器件发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内包金属富勒烯高效制备与快速分离技术
富勒烯碳笼内部可包入多种金属原子或团簇,形成一种新的杂化分子,被称为内包金属富勒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富勒烯碳笼内部可包入多种金属原子或团簇,形成一种新的杂化分子,被称为内包金属富勒烯。由于金属的存在及对碳笼的影响,内包金属富勒烯的结构复杂、性质奇特,在生物医学及能源催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其制备和分离流程复杂,产率低下且纯化困难,成为当前限制其应用的关键瓶颈。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由于HPLC分离的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分离空心富勒烯和内包金属富勒烯上,因而对内包金属富勒烯的分离效率低下,且成本高、耗时长。如何快速高效地分离内包金属富勒烯成为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硅薄膜太阳电池集成组件的制备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薄膜太阳电池集成组件,它的结构和制备技术,特别是具有氧化锌(ZnO)背反射电极的硅薄膜太阳电池集成组件及其制备技术。而ZnO背反射电极是硅薄膜太阳电池陷光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大幅提高电池效率。它涉及硅薄膜太阳电池集成组件的关键工艺——子电池内联集成技术,属于新型能源中薄膜太阳电池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掩膜蒸镀金属电极,结合湿法腐蚀ZnO的方法,实现具有ZnO背反射电极的硅薄膜太阳电池子电池的内联集成技术,最终获得硅薄膜太阳电池集成组件。该方法简单、成品率高、成本低,有利展示硅薄膜太
南开大学 2021-04-14
玉米芯废渣制备纤维素乙醇技术与应用
本项目成功地攻克了纤维素乙醇技术中的主要“瓶颈”问题:将原料和预处理成本转移到了高附加值产品中;就地生产了廉价的纤维素酶;避开了戊糖乙醇转化率低难题,同步酶解发酵生产了乙醇;结合提取木素生产生物材料技术的开发,形成了完整的木质纤维素材料生物炼制生产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的集成创新技术,率先进入了产业化进程。本技术可带动秸秆类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为逐步形成能部分替代石化产业的生物质炼制产业,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山东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钒液流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技术与应用
利用辐射技术研制电池的离子交换隔膜,最早从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开始,出发点是代替Nafion的工艺,制备性价比更高的膜材料。电离辐射技术,特别是基于电子加速器的电子束辐射加工技术,不使用催化剂/引发剂,室温操作,高效快速, 适合大量生产。目前辐射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材料的生产,如电线、电缆、轮胎、发泡材料、热收缩材料等行业。本项目是在早期辐射接枝技术制备离子交换膜的基础上,在工艺体系中使用功能化离子液体代替含有阴阳离子一般离子交换功能基团,成功制备出具有更高耐热、化学稳定性、良好导电性、极为优异抗钒离子渗漏的两性离子交换膜(HUST-IL膜),并且在钒液流电池中的实际电池测试实验中电池效率优于Nafion系列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项目在制备工艺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不需要一般阳离子交换膜中的磺化工艺,非常环保,并且在工艺上成功发展出替代传统固液接枝反应的工艺体系,避免了接枝反应的复杂工艺和质量控制问题;本项目的工艺技术,使电池隔膜的辐射制备工艺从传统的辐射接枝转变为辐射交联工艺,通过铺膜和固体膜辐照即可完成制备,与现有电线电缆片材的辐射交联工艺通用,工艺简单,极易量产和推广。 【技术优势】 (1) 本项目所得到的HUST-IL隔膜产品,其钒离子渗透率比Nafion膜(Nafion115,117)降低约1200倍,导电率提高3倍以上,电池效率实现了对Nafion膜的超越; (2) 在制备工艺方面的重要突破:不需要一般阳离子交换膜中的磺化工艺,非常环保,并且在工艺上成功发展出替代传统固液接枝反应的工艺体系,避免了接枝反应的复杂工艺和质量控制问题; (3) 本项目电池隔膜的辐射制备工艺从传统的辐射接枝转变为辐射交联工艺,通过铺膜和固体膜辐照即可完成制备,与现有电线电缆片材的辐射交联工艺通用,工艺简单,极易量产和推广。 【技术指标】 HUST-IL隔膜产品:钒离子渗透率比Nafion膜(Nafion115,117)降低约1200倍,导电率提高3倍以上,电池效率实现了对Nafion膜的超越。
华中科技大学 2023-07-19
金刚石微纳米粉体机械法制备新技术
项目概况 目前,国内外解决作为世界上已知的最硬材料——金刚石的超细粉碎问题,即超硬粉体 机械法制备超细粉碎技术,一般很难突破现有的微米级水平。成果应用非线性振动理论,创 建高振动强度振动磨系统,振动强度设为 10-16,围绕非线性振动与高振强所带起的诸多问 题,构建双质体振动结构,采用非线性振动系统,实施亚近共振方法,辅以变频技术,解决 超硬粉体不细化、易团聚等问题,已进入亚微米或纳米级水平。 本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在样机研制和金刚石微粉的振动试验中,掌握 K 值在上述区间范围变化时粉碎粒度向 纳米级细化的条件,使目前国内采用振动磨粉碎方法对金刚石粉体进行粉碎徘徊在 μm级 水平上的现状得以突破。体现了成果的先进性; 创建高振强系统,对于大多数振动机械,通常振动强度 K 取 4~6,K ≥8 时称为高振 动强度系统,简称高振强系统。为达到粉体超细化的目的,本样机振动强度设为 10-16,围 绕高振强所引起的诸多问题,构建双质体振动结构,解决超硬粉体细化时的团聚等问题, 体现了成果的创新性。 技术指标 选择高振动强度振动磨超细粉碎方法,研究高振动强度对超硬粉体粉碎细化的影响,应 用非线性振动理论,主振系统采用非线性变节距弹簧,使其刚度为变量,且随动载荷 即振动强度变化而变化,以适应系统变频调速与近共振的工作需求,要求不仅应达到节 能高效之特点,同时能使得系统工作稳定;采用环形橡胶弹簧作为减振系统的减振弹簧, 弹性模量小,可获得大的弹性变形,以实现理想的非线性特性,使系统具有高内阻,可对突 加载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及隔振效果。 最小振动强度 k ≥8;最大振动强度 k≤18。 市场前景 金刚石的社会价格为 1-10μm 的,0.4-0.8 元/克拉;0.1-0.2μm 的,10-20 元/克拉, 约为微米级价格的 25 倍。我国人造金刚石微粉年产量达 10 亿克拉,若其中 10%制成亚微或 纳米粉,即 1 亿克拉,则每年经济效益为(15-0.6)×1 亿≈14 亿元,同时产生利税 4 亿元。 国内人造金刚石微粉年产量约达 10 亿克拉,但所需人造金刚石亚微或纳米粉多依赖进 口,成果的进一步中试与推广,将给国内同行企业产生一个非常可观的经济增长点。 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对于推动我国人造金刚石超硬超细粉体新材料制备及技术升级将产9 生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产生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人造金刚石亚微米或纳米粉 体更有着是人造金刚石微粉几倍乃至数十、百倍的功效,人们对其制备研究与应用前景不可 限量。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废杂铜制备高品质黄铜合金技术及装备
以废杂黄铜直接材料化生产高精度易切削黄铜材为目标,发明了废杂黄铜熔炼制备易切削黄铜用除铁精炼剂,实现了保锌除杂和黄铜制品成分精确控制;成功研发了双联体并联熔炼炉及机械捣料搅拌等熔铸成套装备,日均产量提升 45%,单位能耗下降 12.5%,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热能利用效果好;集成创新了铜线和铜棒连续自动化生产技术,并建成了生产线,提出了黄铜合金塑性变形的微区调整和控制技术,提升了铜合金产品的力学性能,实现了高精密近终形异型材的直接制备。该项目集成创新了废杂铜精细化预处理工艺和设备配置,大幅提升了废杂铜的处理工效,保障了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并建成了 10 万吨年产能的生产线。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基于杠杆作用的ETBE/TAEE/THEE多重耦合制备技术
欧Ⅳ、欧Ⅴ汽油标准要求硫含量大幅降至<50-10ppm,并严格控制烯烃和芳烃含量,而中国汽油池中催化裂化(FCC)汽油占70%以上,是汽油池中硫和烯烃的主要来源,高清洁/辛烷值的催化重整(20%左右)、烷基化、异构化、醚化汽油组分较少,面临巨大的投资、成本压力,催化重整还存在与乙烯争石脑油原料及芳烃含量限制等问题。目前中国燃料乙醇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其中乙醇脱水的高能耗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同时,添加燃料乙醇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炼油/汽油池中的这些关键瓶颈问题,并且乙醇汽油还存在雷德蒸汽压升高、夏季对轻烃的部分挤出效应、对橡胶、塑料、金属件有一定的溶胀、腐蚀作用,以及易产生相分离、保存期不长、需单独的储运配送系统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寻求能够破解“汽油升级”、“乙醇汽油”等发展困局之良策。 而由乙醇制备ETBE/TAEE/THEE(乙基叔烷基醚),更是要面对多个难分离共沸物系的高能耗,并且还与异烯烃的高转化率/选择性/反应速率要求形成矛盾/制约,特别是可能影响到后继化工过程如1-丁烯分离、烯烃异构化等对C4/C5的进一步深加工处理。通常分离过程占整个叔烷基醚制备投资的50%及能耗的90%以上,因此其较为高昂的能耗/成本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关键瓶颈本技术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巧妙地将ETBE制备过程中的多重矛盾/制约,通过组合成一个具有杠杆作用的多重耦合/集成功能模块: ·耦合分离纯化ETBE/乙醇和含水乙醇,并可联产无水乙醇(如1~3摩尔/摩尔ETBE); ·可与现有主要ETBE生产技术进行组合/可利用现有主要装置设备; ·可提高/保证异丁烯的转化率/选择性/反应速率,有利于后继化工过程; ·可提高/保证ETBE的纯度(乙醇<0.1~1%),便于直接加入汽油池; ·可显著降低能耗/成本(比现有ETBE/乙醇分离技术降30~50%并省去脱水能耗); ·特别有利于优化集成ETBE/TAEE/THEE制备过程(可比现有醇醚和/或乙醇脱水技术降低能耗/成本50~80%甚至以上); ·撬动/提升炼油/汽油池系统的价值——FCC汽油可在深度加氢脱硫、降烯烃的同时提高辛烷值、降低雷德蒸汽压,可大大减轻炼油系统的巨额投资压力/降低汽油加工成本; ·炼油/汽油池杠杆效应:总量增加、价值提升、节省投资、使用方便; ·可增加轻烃——每百加仑汽油池以ETBE形式加入?加仑的乙醇可新增4.7:1的C4~C6轻烃,比乙醇直接加入的结果实际增加15倍体积,增加了ETBE的使用价值;E10雷德蒸汽压比乙醇汽油组分油升高7KPa,而制备TAEE/THEE可直接降低雷德蒸汽压~7Kpa; ·可减少芳烃、降低烷基化、异构化油用量——降低巨额投资压力及加工成本; ·减少CO 2排放——以ETBE形式加入汽油比乙醇可多减排24kgCO 2 /MJ乙醇; ·便于直接在汽油池调和——不必改变现有储运配送系统,可降低使用成本。 该技术已申请多项中国发明专利并已进入国际(PCT)阶段。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9 60 61
  • ...
  • 938 9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