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稻米糊粉(白糠)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集成
稻米糊粉是大米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副产物,主要包含稻米糊粉层和亚稻米糊粉层,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素含量是精白米的数倍到几十倍不等,是十分优良的食品原料及配料。稳定化加工后价格 0.6-1 万元/吨,开发成产品则利润更高,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稻米糊粉层中的脂肪酶和过氧化物酶在碾米过程中极易激活,产生脂肪酸败现象,这是限制其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富含糊粉层的米糠未被有效分离,与米糠一起以 0.2 万元/吨左右的低价出售用作饲料,未充分发挥其附加值,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本项目针对传统稳定化方法处理稻米糊粉层得到产品货架期短、食味品质差、成本高等缺点,通过差异化分级、梯度瞬时灭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成功解决了稻米糊粉的稳定化问题,并成功挖掘其高值化商业卖点,将其作为功能性配料开发了代餐食品、固体饮料、烘焙以及面制品等系列产品。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稻米附加值,促进大米加工企业创利增收,延伸稻米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江南大学 2021-04-11
蚬类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增效技术
蚬类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又因其有通乳、明 目、去湿毒等功效,可为中药药材。目前,除鲜食外,我国对蚬类产品的开发利用主要以鲜冻产品和干货产品为主,深加工领域并不很成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该技术是以蚬类水产品为资源,开发天然调味核心基料。基于生物酶解与热反应等系列技术,制备富含风味增强肽的高档湖鲜调味产品,在去腥的同时保留 鲜味,有效提升食品的湖鲜特征香气和醇厚感。 该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方便食品调料包、汤包、火腿肠、 罐头等多种产品。目前,湖鲜味调味食品主要以鱼、虾、蟹等为原料,蚬类风味较为少见。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有 10 万亩高邮湖野生水产品基 地,具有丰富的蚬类资源;拥有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为 实现天然湖鲜调味食品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技术项目的实施是提升调味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大突破,可提高水产副产 品的附加值,大大缩短我国调味品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江南大学 2021-04-11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破伤风毒素抗原检测技术
破伤风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平均病死率为20-30%,其潜伏期通常为7-8天,也可短至24小时。目前破伤风的诊断测试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检测破伤风抗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受到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科技部生物中心 2022-03-18
输电铁塔用高强厚壁角钢温冲孔技术开发
通过一套加热装置,在现有的数控型钢联合生产线设备上,实现对Q420高强钢工件的自动加热和冲孔,以期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项目研究创新了高强、厚板、小孔冲裁的加工工艺;确定了温度对高强钢强度、塑性、韧性指标的影响程度。该项目采用冲技术进行冲孔,实现了无裂纹冲裁,保证了孔周围组织的稳定,可生产出合格产品。◆经济效益及市场分析 应用领域是输电线路杆塔加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施,高强度级别的高强钢在输电铁塔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所占比例越来越重,500kV以上线路铁塔中,Q420高强钢所占比重高达50%以上。而Q420高强钢在常温下冲孔很难保证孔径周围材质的稳定,因此铁塔设计要求Q420高强钢常温下加工必须钻孔。但钻孔效率低,严重制约了生产厂家的铁塔产量。因此该成果为杆塔生产厂家加工Q420或以上强度级别的高强钢提供了一项高效率的制孔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超高频RFID系统开发及其应用解决方案
超高频RFID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一,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现代物流是一系列繁杂而精密的活动,要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这一活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RFID技术也正是有效解决物流供应链上各项业务资料的输入与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跟踪,以及降低出错率等难题的一种关键技术。该项目开发了一个可扩展配置的系统架构,为现代物流领域提供一种通用解决方案,将基于超高频RFID的现代物流系统分成对象感知层、数据交换层、信息整合层、应用服务层构组成的?层体系架构,从用户、应用开发者、服务提供者等多视角研究现代物流行业体系结构,并利用形式化方法对结构进行准确描述,为制订各种接口、协议和规范提供依据。超高频RFID技术具有能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穿透性强、可多次读写、数据的记忆容量大,无源电子标签成本低,体积小,使用方便,可靠性和寿命高,可以在物流过程中的车辆或其它被标识的物体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工作、耐受户外恶劣环境等特点。采用UHF RFID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读写距离短,数据传输过程稳定性差,传递速率低以及多标签信息同步的防碰撞问题。本项目可应用在现代物流行业的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实现物流过程智能化,同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导湿涤纶纤维及制品关键技术集成开发
项目以高异形度喷丝板和异形纤维的加工技术,在多家企业开发了高导湿涤纶短纤维及长丝;系统研究了纤维集合体的毛细效应机理,指导高导湿织物的织造工艺和后整理工艺;并建立了高导湿纤维导湿性能的专用评价体系。成果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课题组还进行高品质熔体直纺超细旦涤纶长丝工业化生产技术集成开发,成果获2009年度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
东华大学 2021-02-01
环境友好大豆蛋白质材料改性开发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石油基资源的日益短缺,基于可再生资源的生物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大豆蛋白质是豆油产业的副产物,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植物资源,也是一类添加增塑剂后可热塑成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然而,单独由大豆蛋白质制备的塑料硬且脆,加入小分子增塑剂后,大豆蛋白质热塑性改善,柔韧性增加,但力学强度较低且对水敏感,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本项目以大豆分离蛋白质(SPI)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共混,以及与纳米粒子的复合来得到廉价、加工性良好且力学及防水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环境友好材料。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1)制备了邻苯二甲酸酐改性的大豆蛋白质(PAS)并用其来增强甘油增塑的大豆蛋白质,在不添加任何增容剂的情况下得到了两相相容性良好、性能改善的大豆蛋白质复合材料,探讨填料、基体相似的化学结构与相容性之间的关系;(2)将碳纳米管进行酸改性后与大豆蛋白质复合,得到分散性良好、增强效果明显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酸改性后纳米管表面极性的变化对其在基体中的分散以及与基体相容性的影响;(3)在无增塑剂添加的情况下,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全生物降解的SPI/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材料,该共混材料在高蛋白质填充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强度;(4)首次通过熔融法制备了SPI/聚乙烯醇(PVA)共混膜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且产品性能优良;为了进一步改善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继而在SPI/PVA材料中引入层状硅酸盐蒙脱土(MMT),利用SPI/PVA与MMT三者间强的氢键作用制备剥离型或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所得材料强度、热稳定性、防水性提高。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机动车远程监控平台排放及 OBD 模型的开发
通过车载终端以至少 1Hz 的频率采集发动机动态运行数据和静态数据,并通过远程监管终端上传至远程监管平台;远程监管平台将车辆上传的动态运行数据输入相应的诊断模块进行信号诊断,输入相应的排放因子计算模型计算出排放因子,并读取 OBD 故障信息对排放结果进行有效性评估,从而获得车辆的实际排放状态。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5-04
一种抗菌防护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运用
产品服务:一种抗菌防护新材料在面膜、化妆棉、户外运动皮肤抑菌喷雾、内衣免洗喷雾等未来市场的打造。市场概况:美妆和运动领域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是:创意时尚带动科技产品消费。会员制社群直销、搭配主题活动、与时尚产品混搭定期打包销售。
同济大学 2021-04-10
高效酿酒微生物功能菌剂的开发及应用
成果描述:项目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传统酿造发酵技术相结合,利用自转化育种功能性菌株及各种酿酒发酵有益菌株,研制开发出各类新型微生物菌剂,既可有效利用和降低各类白酒生产原材料中残余淀粉含量,提高酿酒原料的利用率,增加出酒率,减少废弃丢糟的排放;还可根据不同人群饮食文化的嗜好,采用不同微生物菌种配合和工艺改造,生产出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新产品类型,实现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的和谐统一。市场前景分析:本项目成果技术应用覆盖生物工程、生物化工、食品酿造等工程技术领域。由于核心技术是淀粉质材料的高效利用和酒精成分、风味物质的有效生成,因而相关技术成果适用于不同规模白酒发酵生产企业以及各类酿造食品及发酵饮料等传统和现代酿造生产企业选择性使用。本项目已在部分企业得到生产规模应用,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针对各种原料的专用酿酒微生物制剂系列,为浅褐色粉粒,分别含多种高活性酿酒酶类和各种香型生香酵母,100斤粮食出酒率为50度白酒80-120斤。年产300吨,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3 64 65
  • ...
  • 116 1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