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IPT信息管道技术及DMCS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集成方法
1.痛点问题 物联网技术是工业4.0和数字经济智慧化时代的标准性特征技术,是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底层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的本意是希望实现万物直接互联,并能主动协同工作,但目前尚没有一项技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目前现有的物联网系统架构种类很多,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的顶层软件设计方面,软件研究较多也做得很好,但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各种底层设备(包括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功能部件)如何联接?在目前现有的各种物联网技术方案不仅系统结构复杂,也只能实现万物间接互联和被动协同工作,而无法实现物联网所需的万物直接互联和主动协同工作。 2.解决方案 本成果所涉的核心技术是IPT(InformationPipeTechnology)信息管道技术及基于IPT信息管道技术的DMCS(DistributedMeasurement&ControlSystem)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集成方法,以下简称DMCS/IPT。 在基于IPT信息管道技术的DMCS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中,所有节点均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去中心化”),也无需通过任何指令进行协同工作(“去指令”),所有节点及其联接的底层设备均可直接通过在信息管道中自动交互的测控信息的驱动来实现系统预期的各种测控功能,而若想改变系统功能,也只需改变系统中联接各分布式智能测控节点虚拟的信息管道联接关系即可,多数情况下,无需编程即可实现分布式智能测控系统的快速集成及其功能重构。DMCS/IPT及其所衍生的IPT云/IPT雾智能物联系统架构,能完美实现物联网所需的万物直接互联和主动协同工作。IPT雾是一种可以弥散到工业现场任何一个角落的DMCS/IPT智能测控网络,整个网络只需一条线缆(有线或无线物理链路)即可位于工业现场不同位置的底层设备及其对应的IPT节点彼此联接起来,不仅可通过信息管道实现“去中心化”和“去指令”的智能协同工作,而且可在IPT雾网络中任意位置接入的IPT远程智能联接节点联接至IPT云网络,或者直接联接至任意指定的普通云服务器,并与云端现有的各种物联网专业软件实现对接。IPT云网络则是架构在IPT雾网络之上的DMCS/IPT智能测控网络,可进一步联接不同的IPT雾网络,并通过信息管道解决不同IPT雾网络之间的测控任务协同,以形成更大规模的智能物联网。IPT云网络同样具有“去中心化”和“去指令”等明显技术特征,也能在IPT云网络中任意位置通过接入一个IPT远程智能联接节点,将整个系统联接至任意指定的普通云服务器,并与云端现有的各种物联网专业软件实现对接。 合作需求 1、合作企业现有产品需在某行业或某领域已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且非常熟悉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业务流程,并深度了解客户的痛点和需求; 2、合作企业需有良好的信誉记录,并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DMCS/IPT新产品的研发,且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技术人才来完善相关产品; 3、合作企业需有愿意跟其他非竞争性企业一起联手打造智能物联网生态圈的愿望。 具备以上合作条件的企业可联系清华技术转移院,通过专利普通许可方式开展各自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及其推广应用,聚集多方力量,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打造一个可满足数字经济新时代需求的、造福于国家和社会的、国产化的智能物联技术产品生态圈。
清华大学 2022-05-07
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便携式制水与蓄电集成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海拔地区的制水与蓄电集成装置,包括加热模块、发电模块和制水模块,加热模块包括凹式油箱、燃烧装置、煤油防冻预热装置及平板热管,凹式油箱内凹部被隔成燃烧区和防冻预热区,燃烧装置安装于燃烧区,煤油防冻预热装置安装于防冻预热区;平板热管置于凹式油箱顶部;制水模块包括淡水制取箱,发电模块包括温差发电装置和蓄电池,平板热管和淡水制取箱形成温差发电装置的大温差两极,温差发电装置置于大温差两极之间。 该装置解决了高海拔地区煤油防冻预热的问题,不仅能够便携式制取淡水,同时还能利用极地环境低温及煤油燃烧产生的高温进行温差发电,从而满足科考队员外出科考时的用水用电的需求。
东南大学 2021-04-11
叶片及叶盘智能闭环磨削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叶片与叶盘是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等的关键核心零件,其叶片复杂型面的高效高精度先进加工技术是保证航发及燃机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为打破航发及重型燃机关键零部件高效高精加工技术国际封锁和垄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课题组针对叶片、叶盘的工艺特点,研究数字化设智能加工-测量一体化集成技术,自主开发了集成双模式灵巧测量-误差动态补偿-复杂曲面CAM编程-力位动态解耦-多轴联动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系列的自动化柔性复合磨削及抛光加工闭环智能制造装备,可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叶片及叶盘相应叶尖、型面、进/排气边、叶根圆角和凸台过渡区部位的复合磨抛集成加工,可极大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及其叶盘、重型燃机整体叶盘及叶片、汽轮机叶片等的加工精度及效率,推进我国航空及能源动力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发展。 应用领域: 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汽轮机、鼓风机等透平机械叶片制造行业 技术指标: ? 实现各型叶片型面的粗磨及精磨过程,表面粗糙度≤Ra 0.2μm; ? 叶片型面轮廓度:距排气缘3mm范围内在±0.03mm内,其余区域在±0.05mm以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发酵废液/废渣微生物电化学产氢的工艺与装备
2 015 年我国实施了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对企业污染排放做出严格规定, 对违法排污企业惩罚力度大大加强。食品和药品发酵企业的废水/废渣的资源化 利用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发酵废水/废渣由于其有机质含量高、可 生化处理性好和成分相对稳定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微生物电化学产氢气。 微生物电化学产氢所用到的装置称作微生物电解池。该装置被质子交换膜分 隔成一个阳极室和阴极室。在阳极室,生长在电极表面的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物 生成二氧化碳、质子和电子。质子和电子分别通过质子交换膜和外电路到达阴极, 两者在一定的外电压(>0.2 V)作用下在阴极生成氢气。整个装置可以实现污水 中有机物的去除,同时回收氢气。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有机溶剂超深度脱水分子筛膜和成套装备
本项目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分子筛膜材料的连续化合成。解决了无机分子筛膜材料生产的品质稳定性难题,保障了超低缺陷分子筛膜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应用。 本项目基于国际首创的微波介电合成技术,通过微波连续镀膜装备的自主研发,进一步强化微波合成过程中的非热效应(如Maxwell-Wagner效应,选键活化效应等),弱化热效应,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高质量分子筛膜材料的连续化生产。专家组鉴定意见为:项目自主开发了连续化微波镀膜技术、自动化膜管后处理技术、分子筛膜管质量在线检测技术,并研制了相关生产与检测设备,形成了自动化分子筛膜连续生产线,年产量大于2万平米,合格品率大于99%,优级品率大于90%。这些指标与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三井造船和三菱化学的数据相比,具有5倍以上的单线产能提升和15%以上的合格品率提升,解决了分子筛膜材料生产的品质稳定性难题。更为重要的是,利用微波合成技术将分子筛膜的构成晶体从微米级缩小至纳米级,极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系统缺陷,优级品分子筛膜表现出世界领先的分离选择性,为分子筛膜超深度脱水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宁波大学 2021-05-11
航空航天大型复杂结构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
新一代航空航天器的跨代高性能要求使得其尺寸越来越大、材料体系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传统制造周期长、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型号质量和精度要求,亟需变革制造模式。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是解决该难题的最佳新途径。但机器人精度低、刚性弱、加工稳定性差等难题制约了其应用于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制造,且核心装备被国外发达国家垄断,迫切需要突破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制造核心技术与装备,形成基于移动机器人的大型复杂构件原位加工与装配融合的制造能力,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可控。 技术特征 围绕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高质量制造急需,突破了基于误差相似度的机器人精度补偿、机器人变刚度建模与加工颤振抑制、融合多源信息的在线感知与自适应工艺、多功能末端执行器研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构建了移动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多台套多功能末端执行器和高精度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智能钻/铆/铣制造装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农田信息地-空-星多尺度获取与精准管理关键技术及装备
农田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与精准管理是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重要途径。该成果针对农作物生长环境及不同生长阶段水分、养分和病虫害等关键信息难以适时、全域、准确获取的瓶颈问题,在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的资助下,攻克了"地-空-星"多尺度信息快速获取与融合及肥水药精准管理关键技术。
浙江大学 2021-04-10
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和装备
西安科技大学自1999年开始就对大倾角煤层长壁工作面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和装备着手开始研究,现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表论文71篇;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倾角煤层综采难题,促进了我国乃至世界煤炭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其成套技术除在四川、甘肃、新疆、黑龙江、北京、宁夏、重庆、山西、贵州等省(区,市)的20多个矿井推广使用外,还被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引进,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叶片及叶盘智能闭环磨削加工装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
叶片与叶盘是航空发动机、重型燃机等的关键核心零件,其叶片复杂型面的高效高精度先进加工技术是保证航发及燃机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为打破航发及重型燃机关键零部件高效高精加工技术国际封锁和垄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课题组针对叶片、叶盘的工艺特点,研究数字化设智能加工-测量一体化集成技术,自主开发了集成双模式灵巧测量-误差动态补偿-复杂曲面CAM编程-力位动态解耦-多轴联动控制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系列的自动化柔性复合磨削及抛光加工闭环智能制造装备,可实现一次装夹完成叶片及叶盘相应叶尖、型面、进/排气边、叶根圆角和凸台过渡区部位的复合磨抛集成加工,可极大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及其叶盘、重型燃机整体叶盘及叶片、汽轮机叶片等的加工精度及效率,推进我国航空及能源动力产业的技术提升与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上海治臻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其清洁、高效、能源可再生,在新能源汽车、固定电站、通讯基站、便携式备用电源、调峰发电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以石墨为主流极板材质的高昂制造成本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快速推广和商业化应用。技术团队历经十年的科技攻关,开发出基于不锈钢薄板精密冲压成形工艺、全局激光焊接路径优化的双极板连接工艺、三维误差特征表达的双极板性能测试系统、及不锈钢双极板防腐工艺的世界领先的燃料电池双极板制造创新工艺与方法,能够降低极板制造成本75%、减轻极板重量65%,其多款双极板产品已在上汽集团、大连新源动力、南通百应能源等公司应用万余片,极大提升了燃料电池的产品性能。金属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电堆的核心部件,其高效批量化制造成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本项目的主要产品.双极板是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国外丰田、本田、奔驰、福特都采用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国内多家厂商也开始采用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进行试生产,该技术路线有很大潜力。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2 63 64
  • ...
  • 73 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