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城镇污水双污泥反硝化强化脱氮及磷回收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环境工程污水处理领域。首次将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和诱导结晶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限制传统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碳源不足和泥龄矛盾等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0
内燃机全工况高增压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从高增压涡轮增压器设计和发动机高增压匹配两方面进行研发,以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品研制,突破了四大关键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发展了高增压跨声速压气机非对称控制扩稳技术,实现了我国增压压气机设计由亚声速到跨声速的技术跨越;提出并发展了基于动态来流的涡轮设计技术,实现了增压涡轮设计由基于稳态来流向基于动态来流的技术跨越;建立了高增压叶轮多物理场耦合设计技术,实现了增压叶轮设计由单向设计向耦合设计的跨越;提出并发展了内燃机增压通流匹配技术,实现了增压由零维、单向匹配向一维、耦合匹配的技术跨越。
清华大学 2021-04-10
植物-环境信息快速感知与物联网实时监控技术及装备
项目属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围绕农田信息快速感知、稳定传输和精准管控三大瓶颈难题,在植物养分/生理/病害信息快速感知,土壤水/盐/养分特性多维快速测试,农田复杂环境下信息无线稳定传输,基于作物生长需求的物联网环境调控和肥水药精准管理等核心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研制了系列产品和系统,总体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部分达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已经在全国20 多个省市的农田、果园与设施农业等推广应用,取得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推动我国数字农业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 2021-04-11
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
该成果提出了"黑盒"式互操作方法和技术,颠覆了传统"白盒"路线,将信息孤岛开放效率平均提升2个数量级,应用于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家安全和国防等重大工程,成为支撑我国大数据产业生态发展的一项共性关键技术。
北京大学 2021-02-22
InSAR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该项目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创新性地引入了测量平差技术,突破了InSAR大气误差抑制、去相干噪声滤波、复杂形变建模及三维形变测量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nSAR毫米级形变测量数据处理的成套技术和软件体系。 主要创新点      (1)建立了考虑高程和融合多源资料的高精度 InSAR 大气改正理论与技术体系。突破了常规技术难以融入多源水汽资料、难以控制大范围复杂地形下的大气噪声问题,与国际经典大气水汽插值技术相比,精度提高 50%以上。      (2)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平差的 InSAR 失相关噪声最优滤波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兼顾了噪声滤除和条纹信息保持,建立了量化的综合目标函数,形成了一套 InSAR 失 相关噪声抑制技术,与国际经典滤波技术相比,改善 20%以上。      (3)建立了附加约束的 InSAR 地表形变平差理论与技术体系,发明了角反射器约 束的 PSInSAR 技术,解决了传统方法无起算数据的问题;在国际上率先引入物理力学 约束,突破了传统方法地表匀速运动假设的限制,精度显著提高。      (4)提出了融合多源异质 InSAR 的三维形变估计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了 InSAR 方差后验估计技术,解决了 InSAR 观测定权难题;发明了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三维形变 序贯平差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实现 InSAR 三维形变序列实时估计。
长安大学 2021-02-01
特种冷凝式燃气锅炉及冷凝式换热器设计技术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消纳冗余电能的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及装备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面临的峰谷负荷差大,弃风弃水严重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氧空位储氢技术,以该技术为核心单元,耦合了电解水制氢和燃料电池发电两项技术,有效的实现了氢-电两种能量载体的相互转换,实现了常压条件下基于廉价铁基材料的高效储氢,解决了电能难以大规模安全廉价存储的问题。经第三方检测认定:材料储氢密度可达4wt[[[[%]]]]以上,系统储能效率大于40[[[[%]]]],储氢材料制备成本约15万元/吨。
东南大学 2021-04-11
气化水煤浆提浓及低变质煤制备高浓度水煤浆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05 年开始就对我国低变质煤制备高浓度水煤浆以及气化水煤浆提浓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经企业的初步验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粒度优化级配工艺装置已成功实施。并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大型乙烯生产装置高温裂解炉结焦抑制技术及应用
我国乙烯装置的平均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27%。裂解炉是乙烯生产的核心设备,其能耗占到整个乙烯装置能耗的50-60%。裂解反应炉管的结焦导致装置能耗增大、乙烯产量下降、炉管寿命大大缩短。本项目在上海市科委、市教委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实现了大型乙烯裂解炉高温裂解结焦抑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及推广,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陶瓷梯度涂层来抑制裂解炉管内壁结焦、渗碳、氧化的新技术。发明了内表面带有特殊陶瓷层及复合氧化物纳米薄膜扩散障的裂解反应炉管制造技术,开发了工业化成套制造设备及陶瓷复合炉管的焊接技术。发明了可在裂解炉使用现场重复实施的抑制结焦在线预膜技术。自主设计、搭建了国内最大规模的高温裂解结焦抑制技术中试放大及抑制结焦效果评价系统。开发了适合在大型裂解炉高速紊流、管内复杂表面状态下在线制备陶瓷复合预膜层的工艺。优化了结焦抑制剂的添加工艺。实现了上述高温裂解结焦抑制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及推广。 结焦抑制技术在大型乙烯裂解炉上的成功应用,解决了制约乙烯生产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乙烯装置的长周期、高效、安全可靠运行,且可大幅度提升我国乙烯生产的技术水平。可推广应用于所有新建和在役乙烯装置、催化、焦化等石化装置、煤制油等煤化工装置等。 近 年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约6亿元。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深部煤巷锚杆(索)支护顶板安全评价及预警技术
针对深部煤巷顶板变形大、下沉严重,锚杆(索)易失效导致巷道坍塌冒顶问题,建立不同预应力下“锚杆+围岩”复合加固模型,提出了深部受采动影响巷道锚杆(索)支护顶板“安全潜力”理论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发明了顶板离层遥测系统和基于离层速度比率预报顶板冒落的方法,实现了锚杆(索)支护顶板安全评价及预警,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4-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4 135 13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