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轨道交通基础
设施
路轨两栖综合检测车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路轨两栖综合检测车可以实现线路全断面与限界、轨道几何参数、钢轨磨耗与表面状态、感应板几何参数、通信、信号、线路环境等关键项目的快速综合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线路占用时间少的优点,能有效缓解现代轨道交通运营时间长与检修任务重的矛盾。与高速铁路综合检测列车相比,路轨两栖综合检测车特别针对0-70km/h的中低速检测进行了优化设计,兼具动态检测与静态检测的优点,同时由于其还拥有公路和铁路两栖走行能力,可以方便地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转轨,是城市轨道交通和长大铁路网工务部门日常检修作业的理想检测工具,对确保轨道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路轨两栖综合检测车还可以应用在高速铁路建设后期,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和各种专项检测车能够上线检测之前,及早检测和发现线路建设中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建设费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应用范围: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市场化推广后可以为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提供重要技术手段,有助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检测技术体系的基础。另外,本项目还可为开展列车运行控制和无线专用通信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提供试验平台,为复杂环境下地铁隧道的修建和维护理论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兼具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基于SD-NFC的物联网基础
设施
关键技术
本项目通过对基于SD-NFC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的研究,建立了相关软硬件模型及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支付中间件、跨平台NFC软件栈、SD-NFC智能卡等产品。项目目前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项目关键技术已获得专利授权5项/专利受理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8项。项目突破了多终端适配、应用安全、平台能力开放、多工作模式支持等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提供了部署灵活、低成本、安全度高、业务可控的应用模式,使物联网应用开发企业无需担心应用的跨平台和安全性问题,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供应链管理下的中小制造企业
采购
管理研究
中小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加强采购管理.本文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中小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的策略.同时以长春某汽车零配件企业为例,论证了策略的可行性.
长春大学
2021-04-30
吴隽:高校数字基础
设施
建设需要“安全可靠、经济高效”
中国电信作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维护网信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各方的协同和帮助下,举全集团之力,全面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在协同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科教创新等方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支撑高校数字化转型。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中国电信在高校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3-01-10
一种提高北方
设施
番茄抗根结线虫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北方设施番茄抗根结线虫的栽培方法。它包括:A、育苗基质的制备:所述的育苗基质按体积份计,包括稻壳2-4份、发酵鸡粪1-3份、河沙1-2份和珍珠岩1份,混合均匀,灭菌后,制得育苗基质;B、在育苗基质上接种菌根真菌,形成菌根番茄接种剂,然后在此菌根番茄接种剂上播种番茄种子,培养,生长出番茄幼苗;C、在番茄幼苗移栽前,在番茄幼苗根系部位接种溶磷菌,移栽时,连同菌根番茄接种剂一起移栽番茄幼苗,覆土,对番茄幼苗进行栽培管理。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便于操作,因而易于进行工厂化番茄育苗生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创基础
设施
智慧服务系统—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
长期从事岩体强度理论及地下结构全寿命设计方法、地下空间防灾安全和智慧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是国际上较早开展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DUSE)研究的学者之一。经过近20年的努力,朱合华团队成员齐心协力构建起数字地下空间的理论体系、工程方法和数据库,初步完成了数字化地下体系建设,构建出“工程数字化”创新技术核心,已经在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朱合华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集成方法的国际开拓者之一。 2021年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当选。 误打误撞与数字化结缘 1979年,朱合华进入重庆大学化学矿开采专业学习,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语言。1983年9月成为重大硕士研究生后,他开始深入与计算机应用打交道,师从李通林教授,完成了“围岩不连续面非线性效应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的硕士论文。 1986年9月,朱合华考入同济大学,师从孙钧、杨林德2位恩师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地下结构方向)博士,论文题目为《隧道掘进面时空效应研究——边界元法若干理论与工程应用》。 从此,在朱合华的学术世界中,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就成了形影不离的“伙伴”,他开辟了数字化的研究方向。 1993年7月,朱合华到日本大阪土质试验所和京都大学从事软土地下工程研究,进一步运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进行软土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分析、地下工程施工动态反演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快速发展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工程数据。 至今,朱合华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工作单位长期聘请的几位工作人员,持续将大阪湾的三维地质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形成了大阪湾的地质、地震数据库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在日本国内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阪土质试验所所长岩崎先生告诉他:“岩土工程师一定要与地层交朋友!”这个叮嘱也促成他归国后迅即开展土木与信息学科交叉的研究。朱合华在日本期间创建的用于管片衬砌设计分析的梁-接头(缝)不连续模型,后来也被纳入了我国国家标准。 上世纪90年代末,朱合华在同济附近的小书摊上发现了当时的畅销书——《数字化生存》,“数字”二字萦绕在他脑海,后来他又在《文汇报》上读到了与“数字地球”概念有关的文章。当《岩土工程界》期刊向他约稿时,朱合华撰写了《从数字地球到数字地层——岩土工程发展新思维》一文,从此打开地下空间与工程数字化研究的大门。 推动数字化在工程中的应用 1999年,朱合华牵头的“城市三维地层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获批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项目验收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成为团队数字化研究工作布局的起点。朱合华团队的工作成为了2004年上海先后启动的29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也是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平台建设和国土资源部与上海市联合资助的三维地质调查项目。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中国内地第一条海底隧道,全长8.695千米,跨海部分全长6.05千米,最大深度达到70米,相当于18层楼高。隧道还要在四周一片漆黑无方向的地下施工,所经之地地质状况极其复杂。朱合华团队的介入,使得这一高难度项目成为了我国跨海隧道的一项示范工程。 近年来,朱合华团队的研究领域遍布数字地下空间、数字化工程两大园地,数字地下空间研究成果在上海世博地下空间、常州地下空间、延安新城地下基础设施等得到应用,数字化工程的研究成果在广州龙头山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淮南望峰岗煤矿、上海长江隧道、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和电力隧道、上海地铁一号线结构维护、上海中心深基坑等项目建设得到应用。 围绕这些工程,团队相继研究开发出“复合纤维和预应力管片结构技术”“盾构地层适应性理论和试验方法”“大断面、高水压、近间距下盾构施工微扰动控制技术”等一系列方法与技术,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施工安全与控制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主持的项目“软土盾构隧道设计理论与施工控制技术及应用”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朱合华又针对大规模、集群化的地下空间的建造难题,组织国内相关单位联合攻关。他主持的项目“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示范”,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数字化地下课题与工程的“比翼双飞”,朱合华团队实现了基础理论和前沿交叉研究的良性循环。他们提出了地下空间工程全寿命数据采集—表达—分析—服务的数字化范式,开辟了数字地下空间工程新方向,攻克了“建造动态精细调控、运维快速精准评价”难题,创建了地下三维动态信息表达与分析的理论方法;攻克了安全建造的动态精细调控技术,突破了高效运维的快速精准评价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上海长江通道、贵州高速公路网、上海地铁网等重大工程。 2015年,朱合华因在数字地下空间与工程方面的成就获得第44届德国洪堡研究奖,他是中国土木工程界到目前为止的唯一获奖者。 首创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 朱合华团队经过长期思考和一年多的充分讨论,创建了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 (infrastructure Smart Service System, 2013),即基础设施全寿命数据采集、处理、表达、分析的一体化智慧决策服务系统。该系统从广义工程应用场景出发,以信息流为主线,采用面向服务的组件式框架和微服务技术架构的系统平台,集先进性、开放性和实用性为一体,是国际上第一个开源的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 因为研究成绩突出,朱合华的影响日渐扩大。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韩国等国都留下了他的“中国好声音”;2010年,他在上海创办了信息岩土工程技术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现已成为国际信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系列会议;2017年值同济110周年校庆之时,成立了中国智慧基础设施联盟暨全球研究中心,已吸引世界170多家单位参与。 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建造的大潮中,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地区修建地下交通基础设施?朱合华提出开展岩体隧道动态设计的远程诊断分析,即将iS3平台作为数字底座,实现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岩体隧道支护的三维动态设计技术。三维动态设计技术成功应用于四川峨汉大峡谷隧道(最大埋深1940米,世界最深的公路隧道)施工中,仅用10分钟完成了现场三维远程实时动态支护设计,这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是隧道动态设计的重大技术突破。 今天, “土木信息工程”已成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土木工程学科的分支之一,朱合华盼望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土木信息工程”学科未来继续能茁壮成长。
同济大学
2022-08-12
水生蔬菜与旱生
设施
蔬菜水旱轮作克服连作障碍技术
莲藕、慈姑设施栽培可实现一年两茬栽培,可与春早熟、秋延后设施蔬菜栽培轮作换茬,同时高减轻因长期连作造成的设施土壤盐渍化、病虫害重发等连作障碍问题,实现减肥、减药条件下的优质高效生产。市场前景:设施蔬菜栽培的土壤盐渍化、病虫害重发等连作障碍问题普遍发生,而且逐年加重,水旱轮作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减轻设施连作障碍的实用技术。
扬州大学
2021-04-14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密AP设备
采购
及服务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密AP设备采购及服务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5-27
中南民族大学广播系统
采购
项目竞争性磋商公告
中南民族大学广播系统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中南民族大学
2022-05-27
上海海洋大学2021年1月政府
采购
意向-2
上海海洋大学2021年1月政府采购意向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20
首页
上一页
1
2
...
6
7
8
...
25
2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