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矿产资源开发
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是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矿产资源及其相关产业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20亿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油气、金属、非金属、水气等矿产资源和再生资源、危废资源、新能源、建材及相关配套产品设施的投资开发。 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前身为国投煤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22日,主要从事煤炭资源开发与矿井生产工作。2015年12月,为落实转型发展战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确定国投煤炭有限公司与国投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部分业务合并,设立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拥有1家分公司,控股投资企业18家,参股企业5家,国投集团委托管理企业6家,共计30家企业。截止2015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总额603亿元,煤炭生产能力3418万吨/年,硫酸钾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在建水泥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2016年9月1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将国投煤炭业务整体划出,标志着国投矿业全面退出煤炭业务板块,开启转型发展之路。 目前,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管理的控股、参股企业有9家,主要企业为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国投金城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国投印尼巴布亚水泥有限公司、国投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国投安徽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国投福建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阿拉伯钾肥公司、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截至2017年12月底,国投矿业总资产165.08亿元,所有者权益56.86亿元。 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国投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将以安全生产和经营稳定为基础,以项目开发为重点,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稀缺性、战略性矿产资源领域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矿业投资公司,重点形成有色金属、化肥、城市矿产、清洁能源等业务板块及其产业链布局,实现国投矿业转型发展。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021-02-01
辣椒资源综合开发项目
辣椒( Capsicum annuum L.) 是茄科( Solanaceae)辣椒属( Capsicum)植物,原产于南美洲,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全世界有近 1/4 的人口经常食用。中国是世界三大著名产地之一。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条件的迅速改善,人流量与货流量得以成倍增长;各地餐饮业的迅猛发展,打破了饮食口味的区域性,使得我国喜食辣椒的人由湖南、贵州、四川等省逐渐扩展到全国。据一项初步统计分析,目前我国食辣人群已达 40%,人数超过 5 个亿。 辣椒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蔬菜( 蔬菜食品),辣椒的果实中含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和增强人体抗性及活力的多种化学物质。辣椒中已发现多种含量丰富的维生素,辣椒中的维生素 C 的含量在蔬菜中占首位。同时辣椒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钙、铁含量突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多糖类、 不饱和脂肪酸类等有益于人体的营养素含量也很丰富。据中国传统医学记载及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辣椒具有散寒除湿、开胃消食、消炎( 消炎食品) 抗菌、镇痛、预防胃癌与肺癌以及降低血栓发生率等作用,其保健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辣椒中的辣味成分辣椒素已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批准为非处方药,正在被广泛应用。 当前我国辣椒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发展,突出矛盾是技术落后,下游精深加工产品匮乏,不仅导致辣椒资源浪费严重,而且使得我国辣椒产品生产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我国辣椒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小作坊和小企业多,大企业与龙头企业少;辣椒季节性生产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使局部产区出现产品过剩、椒农卖椒难的问题。虽然是辣椒生产大国,但我国辣椒产品仍以内销为主,出口量少,出口量仅占全世界出口总量的 9 %,而且全部是原料出口。 本项目将以辣椒为主要原料,综合运用天然产物化学、食品科学、分析化学及药理学研究等技术手段,开发一系列品质优秀、科技含量高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组分添加剂和营养保健产品。本项目的实施将以科技创新的力量,为企业在我国辣椒产业中开拓一片新天地。
清华大学 2021-04-1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成果创新点 通过大量的各类实验对地下岩层的地热梯度、地热储 量、岩石强度、渗流特性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建立开发前 的完备地热数据资料系统,划分地热系统的成因类型、确 定补给源、估算热储温度、计算地热水年龄、研究地热水 与其它天然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与地热水成份的形成 与演化有关的水热化学作用、研究热源与开发点间的热能 对流效应,为后期的产能评价、保温输送、地下水回灌、 产能优化、智能开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工业废气的资源化应用开发
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以废气排放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例如以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等,鉴于乙烯反应的单程转化率较低,气体需大量循环利用,为防止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的积累对反应的不利影响,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要排放部分循环气体,从而造成乙烯损失。又如以一氧化碳为原料羰基合成化工产品中同样存在一氧化碳损失。对这排放气中有用组分进行回收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南京工业大学开发的NJ型吸附剂对乙烯具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对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几乎不吸附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通过大量的各类实验对地下岩层的地热梯度、地热储量、岩石强度、渗流特性进行综合数据分析,建立开发前的完备地热数据资料系统,划分地热系统的成因类型、确定补给源、估算热储温度、计算地热水年龄、研究地热水与其它天然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与地热水成份的形成与演化有关的水热化学作用、研究热源与开发点间的热能对流效应,为后期的产能评价、保温输送、地下水回灌、 产能优化、智能开采、综合利用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25
地下资源勘探开发大型工程计算软件
成果创新点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根据地下资源开采工艺及需求, 室内实验与现场数据相结合,建立力学模型,提出数学计 算方法,在软件工程理论指导下,研制开发大型计算软件, 通过在油田部门的使用不断发展完善。 关键技术指标:已研发试井分析、生产数据分析、区 块数值模拟及全球井场数据传输-处理-解释等大型工程计 算软件 7 类。其中试井分析软件汇集渗流偏微分方程的解 析解达数万种,解决了我国常规油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地下资源勘探开发大型工程计算软件
主要技术创新路径:根据地下资源开采工艺及需求,室内实验与现场数据相结合,建立力学模型,提出数学计算方法,在软件工程理论指导下,研制开发大型计算软件,通过在油田部门的使用不断发展完善。 关键技术指标:已研发试井分析、生产数据分析、区块数值模拟及全球井场数据传输-处理-解释等大型工程计算软件 7 类。其中试井分析软件汇集渗流偏微分方程的解析解达数万种,解决了我国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化学驱、热采、CO2驱及大规模体积压裂等压力评价问题,软件总体规模已超过国外同类软件,目前正在研发 AI 版软件,实现数据智能分析。 核心优势:30 多年研究积累核心算法类库,数据处理、数据管理、绘图、报告输出等组件等核心代码超过百万行,这些代码经过油田数百位专家采用数万口井例与国外同类软件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拥有大量我国特殊地质条件及开采工艺的独特模型的核心计算代码,这是国外软件不具备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6
控糖保健食品与药品新资源开发
毛蕊花糖苷是一种控糖疗效非常 优良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本技术成果通过筛选、诱导获 得一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通过高效催化将松果菊苷转 化为毛蕊花糖苷,经萃取、分离,获得纯度超过50%及90%的 毛蕊花糖苷单体化合物。药理学研究表明,毛蕊花糖苷中试产 品对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空腹血糖值及提高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敏感性效果显著;
中山大学 2021-04-10
内蒙荒漠特色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扶贫开发
本研究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开 展固沙植物柽柳生态林寄生管花肉苁蓉药材的种植、加工及药 理学研究,提出并实施对寄主柽柳宽窄行种植、建立种子选育 园及套袋采收、水枪射流钻洞接种及微波湿法加工工艺等系统 工程创新技术
中山大学 2021-04-10
农业内生菌资源的分离鉴定与开发应用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已逐步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外植物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关注。研究已经证实,内生菌在植物体内不仅积极地生存着,而且还能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如固氮、促进植物生长和对病虫害的防治等作用。人们注意到植物-内生菌这种和谐共生,互利共栖的生命形式,可能是未来生态型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所以,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公认主流发展方向的今天,开展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不仅对植物微生物学科的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选择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模式植物和内生菌种是进行内生菌研究的先决条件,从农村地区一些重要作物(包括主要蔬菜)中分离多种内生菌是本项研究的首要工作。随着这些大量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分离,植物内生菌研究就可以进一步深入。本人目前已得到一批有重要植物促生作用的细菌及其培养技术,可以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102 10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