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混合调节超导可控电抗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调节超导可控电抗器,它包括铁芯组, 超导控制绕组,工作绕组,超导短路绕组和非导磁低温杜瓦;铁芯组 包括依次并行排列且相互间隔的控制绕组铁芯,工作绕组铁芯和短路 绕组铁芯,各绕组铁芯通过上、下铁芯板无缝连接成一个整体;超导 控制绕组和超导短路绕组均放置于非导磁低温杜瓦中,短路绕组铁芯 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在空间上错开的铁芯柱构成,工作绕组用于与电网直接连接,超导控制绕组用于与直流电源连接。本发明采用分档调节 和连续调节相互配合,实现电抗器的大容量连续调节。工作绕组电感 调节范围大,谐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专用量子计算机
1.设计独立的量子芯片操控层与量子芯片读取层,利用三维芯片结构提升量子芯片的线路密度与集成度; 2.设计新的量子比特操控信号调制方法,提高量子逻辑门操作的保真度。 3. 开发兼容于超导量子芯片的工艺材料与立体封装工艺技术。 4.设计能实现更大增益-带宽积特征参数的约瑟夫森量子参数放大器结构。 5.利用大规模硬件同步技术以及基于 PXI 等高速扩展架构的集成技术。 6.在逻辑控制板中原位实现量子芯片读取信息的处理。 7.利用 FPGA 实现量子算法序列到量子比特操控信号序列的实时生成与组合,使得用户可以在直接在量子编译器层面对量子芯片进行编程操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一种高温超导线圈磁通泵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超导线圈磁通泵设备,包括磁路、三相电绕组、直流电线圈、超导线圈定子和超导线圈,磁路首尾相连形成封闭线路,并依次被分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上下对应设置,第二段和第四段左右对应设置,第一段上设有线圈绕槽,线圈绕槽位于磁路构成的封闭线路内侧,三相电绕组绕制在线圈绕槽上,直流电线圈分别设置在磁路的第二段和第四段上,超导线圈设置在磁路外侧与超导线圈定子相连并形成闭合回路,磁路的第三段从超导线圈定子与超导线圈构成的封闭回路内侧穿过。解决高温超导磁体在持续电流模式下运行的难题,同时解决高温超导磁体直流电源设备昂贵,制冷系统负担大,制冷成本高的问题。
四川大学 2017-12-28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13所高职高专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电力类全日制高等院校,被誉为“西北电力黄埔”。 学校总占地404.40亩,实行一校四址办学(本部位于西安市长乐西路,南区校区位于西安市文艺路,灞桥校区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电厂东路,咸阳校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金旭路),教学校舍总建筑面积16.35万平方米,拥有电网运行、电力营销、继电保护、变电检修等153个实训(实验)室,具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100个电力行业特有工种、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权的92个工种技能鉴定资质。 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政策与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司发展为使命,以创建“一流高职学院”为目标,突出“根植电力,校企交融共育人”的办学特色,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于工作过程或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努力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电力人才培养模式,9个专业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4个专业被列入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个教学团队被确定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4名教师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中澳合作办学技能竞赛等大赛中获奖。 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全国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2007年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定为电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08年成为陕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单位,2010年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2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业技能实训基地,2013年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授予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先后荣获2010年度和2016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先进集体”,2017年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电网陕西培训中心、国网技术学院西安分院、国家电网公司党校西安分校等机构纷纷落户于此,高考录取分数线连年位居陕西省高职高专第一位,毕业生就业率亦名列前茅。 六十余年的风雨,六十余年的磨砺,六十余年的辉煌,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正满怀信心迈向美好未来。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公司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公司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供电服务人口超过11亿人。公司注册资本8295亿元,资产总额38088.3亿元,稳健运营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资产。公司连续13年获评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企业,2016~2017年蝉联《财富》世界500强第2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位,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公司唯一直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公司发展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的公司企业大学。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天下泉城济南,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学校如同翱翔苍穹的苍鹰,雄踞在这座城市的最高端——兴隆山脚下。 自1958年建校以来,公司是电力行业的龙头和主导企业,学校始终坚持“根植行业、深融企业、服务发展、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校训,按照“师资雄厚,装备一流,管理精益,特色鲜明”的发展定位,在辉煌的60年办学历程中,探索开创了一条“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和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的创新发展之路。数十万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电力行业的各个岗位,成为光明的使者;无数有志青年在这里放飞人生梦想,为我国电力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公司、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极大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显著提升,推动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学校占地1860亩,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0.29亿元,图书80.6万册。学校荣膺“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第一名、“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等称号,连续9年蝉联“中国企业教育先进百强”。并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优秀校园文明单位”、“全国一流电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资源整合构筑“行企校”一体化办学新格局 学校诞生、发展、成长的历程,是公司坚持“科教兴企”战略、走创新发展之路的生动体现。 学校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6月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几经迁校易名。1997年7月,学校与山东电力职工大学、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校整合重组,搬迁至济南现址,实现了山东电力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1999年4月,学校与原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并重组,确立了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实现了山东电力科技与教育资源的整合。2008年12月,公司以学校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国网技术学院;2009年11月,学校上划直属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承担起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2010年11月,公司在学校挂牌成立公司团校; 2012年-2017年,学校先后设立成都、长春、西安、苏州、郑州等五家区域分院,及山西、湖北、天津、江西、丰满等五家合作基地,实现了公司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 以国际先进企业大学为发展目标,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发展方向,历经多次战略整合,学校与国网技术学院、国家电网公司团校“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整体运作”,成功搭建了“行业-企业-学校”一体化的办学平台与体制,实现了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打造成为了国家电力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起了电力行业大职业教育格局。 作为公司发展链、人力链、价值链的重要一环,作为公司重点建设的企业大学,学校与电网行业、各网省电力企业建立“共同体”,实施“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国家电网公司、各网省电力公司、直属产业公司等行业、企业,为学校提供财力、物力、人力支撑;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标准、生产性实训基地,共组专兼结合的“双栖型”教学团队,共同承担高职教育、新员工入职培训、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培养电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教学系部与专业培训部、教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学生学员管理组织体系的一体化,师资统筹培养、使用,设施统筹建设、使用。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鉴定基地、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基地、企业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公司优秀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公司网络大学运管中心和电网实用新技术推广、新技能示范中心;成为东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三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具有强电专业的大学师资培训基地、大学生分段联合培养基地,以及面向公司的“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服务规模大、范围广、效果好。2009-2017年,培养学生15000人、培训技术技能人才20万人、技能鉴定11万余人,大大提升了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支撑了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一流的专业与装备支撑特色办学 一流的企业大学,要有一流的专业与装备。 学校按照“对接产业、结构合理、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 基于发、输、变、配、供、用、调控、信通、建设等电力生产全过程,围绕学历教育与培训、技术服务并举,优化建设了热能与发电、输配电线路、电气运行、电气检修、电力营销、信息通讯等紧密对接电力能源产业的六大专业群。 依托电力行业企业,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基于现场工作过程,开发了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符合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按照“装备先进、技术一流、现场一致、适度超前”的原则,2009-2017年,投资9亿余元,建成覆盖电力发、输、变、配、供、用、调控、信通、建设等全生产流程,与中国特高压、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及超超临界机组建设相适应的各类实训基地279个、工位8340个,包括全国首座实训220kV智能变电站、特高压变电站运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智能配网运检、智能微网控制、火电机组仿真等国际一流实训基地。建有全球能源互联网展示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设有山东电力焊工考核中心、山东省火力发供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有公司网络大学及其运管中心,公司系统60多家单位全面上线运行,为公司员工终身学习、泛在学习、灵活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建有主干万兆、桌面百兆的高速、智能光纤校园网络,并以1000M带宽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网。 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图书馆,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工程数据库一级中心,是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先进单位。 专兼结合的“双栖型”师资队伍平添办学活力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着力打造了“德育辅导者、实操带领者、业务传授者、现场工作者”四者合一的“双栖”型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33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教师占43.8%,副高及以上职称占65.1%,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占47.3% 。每年从各电力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专业领军人才等至少320人次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以1228人为骨干的兼职教师库。专兼结合师资互动,师资共培互用,既能开展学历教育也能做技术技能培训,既能在学校或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完成教研科研,指导学生、员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又能对接企业技术、胜任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形成了“周期制”挂职锻炼、“洄游式”挂教授课机制。 “行、企、校”共同体,建立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经历、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建立了“双主体、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原则,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联动、课程改革与产业技术进步联动、教学改革与生产真实应用联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企业用人评价联动。 推进了“四真一实”行动式课程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学员为主体,以做为主,“做、教、学”一体,在“真环境”中做“真任务(项目)”,按照“真工艺”“实练实做”,让学生学员主动动起“手、嘴、脑”,做出“真产品”,直接获取现场工作经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公司新入职员工从2009年起,围绕“思想信念染红、行为特征端正、技术技能练熟”这一核心,采用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2015年起,根据需求,学校每年为新疆、蒙东电力公司“定向”培养110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助力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共同制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过程共管,质量共控,将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了企校双方在招工即招生和招生即招工培养制度上的一体化、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育人机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培养责任双主体、培养计划双方案、培养施教双导师,培养地点双场所、培养效果双认证等“五双”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了企校双方共同培养和共同评价的一体化。 高技能高素养人才深受市场青睐 建立了“双主体、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四真一实”行动式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学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举文化抓育人,重视学生个人特长、社团建设和专业技能活动的开展。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变电运行、电能计量等技能大赛与技术比武,增强学生技能。2009-2017年,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获奖84项,其中省级一等奖及以上33项。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公司新入职员工,工程实践素质高,独立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在现场一线具有“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保持了95%以上的高就业率,主要分布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广东核电公司、大唐电力公司、华能电力公司、山东钢铁公司、魏桥创业集团等大中型行业企业。 实施科研促教强校战略,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 2009-2017年,以国际一流的现场型、虚拟仿真型、科研型、技术服务型、体验型实训基地为基础,学校培养省部级专家人才27人;牵头制定国家标准2个、公司标准5个、规范104个;获得授权专利234项,其中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183项;承担公司科研项目和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到账经费7613万元,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64项,形成了“行企校人才培养共同体”的技术技能积累平台。 大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监督、新技术推广和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 当前,公司事业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广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大力推进现代高职教育,坚定不移地深化“行企校”一体化办学道路,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开关电容型电力电子变压器
在家用或商用电器、通信电源系统中通常采用低功率、低电压的自耦变压器来获得不同数值的交流电压,但是自耦变压器同任何电磁变压器一样,效率低并且会产生相当大的噪声,与此同时用于生产自耦变压器的材料金属铜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不佳。本发明提出提供一种基于桥式模块化多电平双向开关电容交流-交流变流器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可实现升、降压双向交流-交流变换,及其幅值调节。该开关电容型电力电子变压器仅由一定数量的电容和开关组成,无磁性元件,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易集成等优点。
厦门大学 2021-04-11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特大型中央企业办学的高等职业院校,由位居世界500强前5位的国家电网公司举办,是中南地区重要的电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一、历史沿革学校已有87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郑县工业职业学校(后更名为河南省立郑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始建于1933年,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以郑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基础、将中南五省六所高级工业学校的电机科并入,成立燃料工业部郑州电力学校。1994年,建立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原校址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商城路2号,与商城遗址和郑州城隍庙毗邻。2013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郑东新区白沙园区,占地近4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具备学历教育、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等多重职能。二、师资力量学校设有5个学院,5个公共教学部,1个职业教育研究中心,1个信息中心。学校在册职工347人,其中,硕士学位以上188人,高级职称135人,中级职称165人,共有“双师”型教师84人。拥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1人。河南省模范教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3人,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师德标兵1人,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3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4人,河南省高校科技管理先进个人1人。学校目前全日制在册学生6285人。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是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就业质量与数量均位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三、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坚持服务电力行业与服务地方经济二者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在发挥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构建“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教育并举,以电力技术类专业为主干,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四、办学成果在8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高效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优质完备的教育教学资源、严谨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和优美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受广大学子和家长的好评。学校先后培养出了近7万名优秀人才,他们素质高、技术好、适应快、能力强,活跃在电力、能源、机械、经济、IT等行业,受到众多用人单位青睐。校友们的出色表现和卓越成就,为学校赢得了良好声誉,树立了电力职业教育品牌形象。2019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对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学校进行了验收,拟将通过验收的31所高等职业院校认定为“河南省省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排在第10位。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以电力教育品牌名校为目标,致力于现代化电力职业教育发展建设,扬帆起航,勇往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重庆电气工业学校于1953年5月经中央燃料工业部批准成立,后更名为重庆电力工业学校,是全国首批七所电力中等专业学校之一。1953年9月更名为重庆动力学校。1958年更名为重庆电力学校。1980年和1994年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电力类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首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庆市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建设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单位、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单位、重庆市首批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进单位、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单位。近年来,学校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校教师参加“全国电力行业青年培训师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学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参加市级技能竞赛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学校设有电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素质教学部、体育部等6个教学院部,18个行政教辅部门和2个校办产业公司。开设了23个专业,专业覆盖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等5个专业大类。学校专业设置以电力技术类为主,覆盖发电、输电、供电、配电和用电等电力系统全产业链。现有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7个,重庆市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专业2个,市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3个,重庆市骨干专业7个。学校建有行业特色突出、国内技术先进的实验实训场所87个。其中,智能变电站运行实训室、火电厂三维仿真实训室、汽轮机控制与故障诊断技术实验室等处于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位。电子产品设计与组装实训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在支撑电子信息、物流等专业建设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充分利用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85个,有效保证了实践教学需要,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满足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要求。学校不断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行业办学特色的校企“五联合”(校企联合制定计划、联合组织教学、联合开发课程、联合聘任教师、联合质量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校级优质核心课程55门,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学校拥有重庆市高校教学团队8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重庆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电力新技术应用推广专家17名,国家注册工程师10名,高级技师及技师87名。在职教职工中正高级职称25人,副高职称91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专业对口率达89%。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每年占全校毕业生签约人数的35%左右,每年有6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每年有7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全国各地大中型重点电力企业入职。两大电网公司、两大核电集团、五大发电集团等千余家电力行业大型龙头企业始终将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录用的首选,每年都到校招收大量应届毕业生。学校是全国首个与中国广核集团进行“订单+联合”培养核电专业人才的专科院校,每年向其输送优秀毕业生。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估机构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平均薪酬水平、就业稳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在国内同类院校居领先地位。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电力系统集成网络保护
电气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电力系统集成网络保护系统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网络构架、平台开发和算法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本系统可应用于110kV及以下配电网系统,为变电站网络化和自动化服务。整个系统的特色在于:    1)信息资源丰富,融合度高,与数字化变电站技术接轨;    2)三层通信硬件平台,多线程设计软件平台;    3)通用开放平台、网络化应用体系和交互界面;    4)多重确认高可靠性、区域在线互动能力、即插即用式调度策略;    5)模块化设计保护功能,新式保护算法实验平台。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电力机车车顶钥匙管理系统
电力机务段检修人员在整备、检修电力机车时,经常需要在车顶作业。为确保检修人员生命安全,必须在登顶作业前切断高压接触网。由于目前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登顶作业和隔离开关通断操作流程由于人员疏忽极易发生混乱,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本系统设计基于机务段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操作流程,能够对隔离开关办理的全过程及各设备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能够严格控制用于登顶作业的车顶钥匙的发放。通过智能设备之间的联锁控制,确保操作人员生命安全,解决了由于人为失误发生事故的隐患。 系统由股道监控设备、车顶钥匙电子控制柜、工控PC机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股道监控设备位于股道工作现场,可以实时获得机车的车号和停放位置、以及接触网、隔离开关、接地杆、各电控锁的状态,读取电子令牌,并可根据互锁关系控制电控锁的开闭。电子钥匙柜位于控制室内,每个车顶钥匙放置在一个独立控制的柜门内,柜门内的控制节点通过CAN总线与中央控制PC连接。股道监控设备与中央控制PC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车顶钥匙柜与中央控制PC机采用有线通信方式,PC机可以实时显示股道和钥匙柜的所有设备的状态,并依据管理规程对隔离开关的操作和电子钥匙柜的操作进行遥控。 应用范围: 电力机车车顶钥匙管理系统充分考虑了机务段的硬件设施、现场布局和工作流程,其功能满足了机务段现场的需要。该系统严格控制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多处采用了故障导向安全性原则,使系统更加稳定可靠。现在国内大部分机务段都存在车顶钥匙管理问题,因此该系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系统2007年已经通过北京铁路局技术鉴定,并在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投入使用。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 ...
  • 292 29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