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力设备红外与紫外成像协同检测系统
本成果运用图像识别、智能诊断等技术,对电力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并及时预警设备故障。该技术填补了电力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领域的技术空缺,能够准确、全面地对电力设备的故障状态进行检测与定量分析。   目前的电力设备故障检测技术主要有基于红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异常发热检测技术与基于紫外成像的电力设备异常放电检测技术,两种方法均独立应用。由于电力设备分布面广、数量众多且运行时具有高温、高电压等特殊性,常规检测方式难以准确判定电力设备的发热和放电情况。本
河海大学 2021-04-14
一种对海目标红外成像识别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海目标红外成像识别装置,包括:主处理板和显示板,所述主处理板包括图像收发模块(101)、总线控制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器模块、图像数据存储模块、通信接口模块、非均匀性校正片上系统(SoC)、多级滤波专用集成电路(ASIC)、标记专用集成电路(ASIC),完成图像的预处理和目标的识别与跟踪,所述显示板包括图像收发模块(102)、图像实时显示控制模块、显示数据存储模块。本发明有效地保证了动平台上对海目标自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光片显微成像转换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片显微成像转换装置,包括:光片激光光 源、样品夹持器、以及运动器;所述光片激光光源,产生光片激光, 水平照射在被固定于样品夹持器样品上;所述运动器,与样品夹持器 连接,用于带动样品夹持器在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 15 度方向上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光片显微成像转换装置,是一种小型化、低成本的转换 装置,能通过加装在普通的倒置荧光显微镜上,使其具备光片显微成 像的能力,通过少量改装实现三维成像上的质的突破,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三维乳腺超声层析成像设备
目前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尤其是乳腺癌筛查影像设备,预期市场规模数百亿。本项目属于生物医学超声学中的超声层析成像技术领域。 乳腺癌已经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早期筛查成像至关重要。现有的主要筛查成像方法有: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乳腺超声和乳腺核磁,但现有方法均存在不足。首先,乳腺钼靶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乳腺二维投影图像,但是其图像中可疑组织会与乳腺组织相互重叠,尤其对于乳腺含量较高的致密乳房,很难有效筛查;第二,乳腺超声可以获得乳腺的断层图像序列,从而避免可疑组织与乳腺组织的相互重叠,但是其图像质量欠佳,且严重依赖医生技术;第三,乳腺核磁可提供乳房的三维图像,但其不仅比较笨重,而且价格非常昂贵,不适用于大规模早期筛查。 针对现有乳腺超声技术的局限性,新型乳腺超声层析成像可自动获取高分辨率的三维乳腺图像。该技术采用超大孔径环阵探头,实现360度全向聚焦合成孔径成像,从而获得超高分辨率反射图像;同时,乳腺超声层析成像设备通过自动机械移动环阵探头,实现自动化的乳腺三维成像,降低了对操作医生技术水平的依赖性。此外,该技术还能利用透射波的传播时间及强度,重建定量的声波传播速度分布图像和声波衰减分布图像。 本项目的成果是一款创新型三维乳腺超声层析成像设备,该设备作为新型乳腺癌筛查工具,能够自动获取三维高分辨率乳腺图像。核心技术成像流程如下:首先,受检者需平卧在床上,使乳房通过床上的一个开口自然下垂,浸入开口下方的水箱中,并由环形超声换能器阵列包围乳房,通过多通道收发前端和多路复用器,依次控制各超声换能器发出声波,同时其他换能器接收回波和透过波信号。核心技术借助超大孔径环阵探头显著提升传统超声图像质量,利用透过波声速信息解决相位误差问题,结合机械移动自动获取三维图像,并输出最终筛查结果。该设备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各级医院、医疗体检机构和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 目前该项目在持续研发完善中,截至2022年,该技术已经完成了关键核心技术包括环阵超声换能器、128通道多路收发前端、2048通道多路复用器和成像算法(如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3-03-24
一种三色荧光显微成像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色荧光显微成像系统,其包括三色激光合 束模块、第一二向色镜、物镜以及三色荧光成像模块;所述三色激光 合束模块用于将三种单色光合并成一束三色激光,投射在第一二向色 镜上;第一二向色镜反射激光同时透射荧光,其用于反射三色激光, 投射在物镜上;所述物镜用于透过三色激光并收集激发的混合荧光, 并将收集到的混合荧光投射在第一二向色镜上,第一二向色镜用于透 射混合荧光,投射在三色荧光成像模块上;所述三色荧光成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荧光与核素双模载体小动物成像系统
1 成果简介荧光与核素在体小动物成像系统是在国家 863 计划的支持下研制的世界首台小动物在体(活体)分子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同时实现荧光断层成像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双模式信息融合分子影像检测功能,可以以 3D 方式显示活动物体内任何位置的特定细胞和分子事件。在该系统中,发展了旋转扫描式动物在体全景成像检测技术和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有效解决了伽玛光子信息采集与荧光图像获取相互干扰的难题,同时提高了荧光的检测深度;通过研发的光子漫射理论逆向算法,提高在体检测的空间分辨率和空间定位精度,结合 PET 深层透视的优点,可以 3D 方式显示活动物体内任何位置的特定细胞和分子事件。目前拥有 12 项专利。 该平台采用荧光和核素双模标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者可以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同时获取荧光、 PET 及双模融合的多种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更为全面地理解疾病产生的机理,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可以分析疾病耐药的发生过程,以及药效的持续时间等。研究人员能够使用该系统实时监测活体动物内部器官、组织与细胞、基因蛋白分子等不同层面的动态变化信息,开展在体水平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科研和应用研究工作。例如,研究肿瘤和癌细胞在体生长、分化、凋亡、转移、扩善,药物在细胞、组织、器官层面的输送、扩散、代谢与定点释放,药物作用下体内肿瘤或癌细胞的生长、凋亡变化,以及与各种疾病相关的分子、细胞、组织的动态变化情况。 ( 1) 肿瘤小鼠荧光图像 ( 2)荧光与 PET 断层图像 上图 荧光与 PET 双模成像 系统特点:荧光与 PET 同时双模成像;动物在体 360゜全景无遮挡扫描成像;支持常规荧光或 PET 成像,也可以采集双模数据;荧光活体成像超越常规的浅表成像,支持 FMT 及小动物深度组织的成像。2 应用说明应用领域:药物研发和筛选;病理机理与病毒研究;新一代分子影像药物研发;药物代谢过程, 基因治疗效果及药效评价。
清华大学 2021-04-13
眼球仪模型眼球成像演示模型XM-426
XM-426眼球仪模型(眼球成像演示模型)   XM-426眼球仪模型由成人眼球、光源、校正镜片、活动成像显示屏及底座组成,通过眼球前后及在正中与水平成75°切面,示眼球壁三层被膜, 眼球内晶状体(可改变曲率),玻璃体和虹膜,由外向内三层被膜做成梯形切面,并示其各部结构,在眼球后部装一垂直眼球轴的剖面,以示视网膜成像,可调节晶状体,示远视、近视成像。   尺寸:放大3倍,45×14×27cm 材质:PVC材料   模型结构: 1、眼球成像演示模型由成人眼球、光源、校正镜片、活动成像显示屏及底座组成。 通过眼球前后极在正中与水平成75度切面,示眼球壁三层被膜,眼球内晶状体(可改变曲率),玻璃体和虹膜。由外向内三层被膜做成梯形切面,并示其各部结构。 2、在眼球后部装一垂直眼球轴的剖面,以示视网膜成像。 3、晶状体系有机玻璃制成,二张拉紧的透明橡胶薄膜,里面充满液体。 4、曲率通过改变波纹管的容积来改变薄膜的曲率。 5、光源:220V,15W-40W烛形灯泡作为光源,离眼睛恰好为明视距离。 6、校正镜片由不低于400度的近、远视镜片组成。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超精萘高端试剂的研制及应用
目前精萘的工业生产法,一般采用箱式分步结晶、似精馏原理的区域熔融结晶方法,工 艺包括工业萘的溶解、冷却、发汗、结晶等重复性的五级或七级分步结晶。在“萘”的结晶 过程中,由于杂质硫茚与萘会形成共熔体,也会在结晶中析出,降低纯化能力。为达到所需 的纯度,需多次重复这样的结晶操作。但受分离推动力的限制,获得的产品精萘仍含有硫茚 0.2~0.5%,甚至0.9%,它是影响“萘”制四氢化萘、十氢化萘 (萘满) 催化剂寿命以及碳纤维 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项目通过加入化学添加剂增加分离推动力,研制的无硫超精萘、,其结晶点、灰分、不 挥发物、比色等达到高端化学试剂的程度,可有效应用于萘加氢产品四氢化萘、十氢化萘及碳 纤维等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关于在超强超快物理领域的研究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快超强激光可以在飞秒的时间尺度(1飞秒=10-15 秒)内作用于电子使电子产生约0.1纳米(1纳米=10-9米)量级的空间位移。利用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人们将可以实现分子尺度下的电子位置的超快及超高精度的位置控制。然而现有的探测技术,却无法实现对电子如此微小位移的精确测量。隧道扫描显微镜(STM)利用的电子量子隧穿信号能以0.1纳米的横向和0.01纳米的纵向分辨率对静止的原子进行成像,却无法对运动中的电子进行成像。光电子显微镜(PEEM)成像系统虽然可以测量运动电子的位置,但是其最好的分辨率仅能达到约3纳米,无法在0.1纳米的尺度进行位移测量。日前,该团队利用强场电离中的时间双缝干涉图样,提出对电子在激光脉冲下的微小位移进行了测量的新方案,该方案的分辨率可达0.01纳米。为了测量电子在超短脉冲作用下的位移,他们把导致电子位移的超短脉冲置于两束较长反向旋转的圆偏振光之间。两束反旋向的圆偏振光先后分别电离电子,构成时间上的电子波包双缝干涉,这在电子动量谱中产生涡旋结构。在没有中间的超短脉冲时,该涡旋结构角向是均匀分布的。当中间加入了一束任意的被测超短脉冲,它将作用于前一圆偏光电离的电子使之产生微小位移,这个微小位移使得电子波包获得一个额外相位,从而导致先后两个电子波包的干涉结构在角方向产生了非均匀性。他们提出通过测量这个非均匀的角向分布,可以准确地提取出电子在超短脉冲作用下产生的亚纳米量级的微小位移。他们的方案对激光的焦斑效应以及两束圆偏振光的相位抖动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左图:新方案示意图;右图:测量方案给出的理论预测结果。 理论提出并在实验上实现了对椭圆偏振强激光椭偏率的原位测量新方案。他们利用两束其它参数相同而旋向相反的椭偏光来电离惰性气体氙(Xe)原子,强场电离得到的电子阈上电离谱和单电离离子总产率谱敏感地依赖于两束光脉冲之间的延时。这些能谱和产率随延时的周期性调制,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光学周期之中椭圆偏振光的电场强度的最小和最大值间的比值,因此可以用来准确提取每一束椭偏光的椭偏率。研究表明,这一椭偏率测量方案在很大的激光参数范围内普遍适用,这一工作在准确表征超快强激光场的性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将对强场物理研究中精细操控原子分子内的超快过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 2021-04-11
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高效磨削技术
针对钛合金、高温合金、树脂基/陶瓷基/金属基复合材料等航天装备用难加工材料及其复杂构件磨削加工效率低、质量稳定性差、工具寿命短、加工成本高的技术瓶颈难题,长期开展了单层钎焊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CBN)超硬磨料砂轮高效磨削技术研究。 创新成果 单层钎焊金刚石与CBN超硬磨料砂轮通过钎焊方法实现砂轮对超硬磨料的牢固把持,具有磨粒把持强度高、有序排布、锋利度高、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势,突破了常规超硬磨料砂轮主要通过电镀、烧结等机械界面作用把持磨粒、强度低,导致重负荷工况下磨粒易脱落、砂轮寿命短、锋利度差。通过开发钎焊砂轮与磨削工艺的匹配技术,实现了航天装备难加工材料及构件的高效高品质加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 ...
  • 97 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