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低 NOx 燃烧系统
进行了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低 NOx 燃烧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获得了 以煤的气化气作为再燃燃料进行煤粉低 NOx 燃烧的关键技术,进行 130 吨气化煤 制气再燃低 NOx 燃烧系统工艺设计,开发研制了煤粉部分气化煤制气再燃实验系 统,煤粉燃烧脱硝效率达到 70%左右。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2 项,上海市科学技术 发明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KCL吸收CO 2 制K 2 CO 3 技术
本项目利用有机胺、CO 2使氯化钾盐转化成碱,价值增加,同时转化过程中利用了CO 2,有利于CO 2 减排,有机胺可循环使用,使整个过程成本大大降低。 该工艺采用有机胺直接将KCL转化成K 2 CO 3,与传统氨法制碱工艺相比,即先通过吸氨,然后碳化、结晶工艺相比,原料有机胺可以循环利用,使成本大大降低,反应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简单易行,易于工业化生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EPT-90电熔拉伸剥离试样制样机
产品详细介绍EPT-90电熔拉伸剥离试样制样机关键词:拉伸剥离,电熔管,GB/T 19808一.用途:本机用于从整根电熔管材取样,采用双刀一次性切好我们想要的拉伸剥离样条,切片尺寸可调、快速、表面光滑,满足氧化诱导实验要求,目前是各大管材厂家和特检所的必备设备。二.原理:从整根电熔管材上取样,采用双刀一次性切好我们想要的拉伸剥离样条的取样。把管子放到工加位上,通过手摇手柄调节夹紧电熔管子,调好位置,再调节双锯的高度,《但一次不能切太多,电机负载太大会烧电机》。按双刀开关起动后,再按前进开关,观察切的速度,会不会夹刀,如有夹刀调节双锯高度。切到位后升高双锯,按后退开关,等双锯回到原位,再重复前面的动做,直到完全切开我们想要的试样。在切下一个样品时按点动转圈开关,调节好电熔管件位置。三.依据标准:本机满足于GB/T 19808-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 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规定的电熔承插焊接接头拉伸剥离试样制备要求四.技术性能指标1、切割管径范围:不小于90mm~630mm。2、夹持管长范围:不小于300mm~1000mm。3、两平行切刀间距:不小于150mm~800mm,可调。5、切割试样宽度范围:不小于25mm~100mm,可调。6、切割试样宽度最大偏差:不超过0~5mm。7、试样规格:通过双切刀模式,试样一次切割形成,符合GB/T 19808-2005要求,两侧面相互平行且与圆弧中轴面对称。8、X轴行程:0mm~1000 mm。9、Z轴行程:0mm~1200 mm。10、切割宽度:任意可调。12、切割长度:任意可调。13、外观材质:由型材和A3板烤漆而成。14、由二个切割刀,多个传动系统组成,使用步电机、丝杆等。
北京圆通科技地学仪器研究所 2021-08-23
宏途教育智能走班制选排课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 走班排课软件的产品详述   建设背景   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 目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差异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历和兴趣,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度不同。普通学考科目分为等级考和合格考2个层次,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不一样,相应的对学校排课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校开放课程供学生选择,也需要一个稳定流畅的选排课系统来支撑。 应用场景 学校为了解决管理上的问题,通过多方引导,让学生在固定的几种组合内进行选择(比如原来是“物化生,政史地”,后面增加“物化地,物化史,政史生……”),这样学校的教学管理是方便了,但学生的选择权没有了。   现在宏途教育走班排课系统功能中“学生选课系统”支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自定义开设选课组合套餐,供学生选择;选课同时根据学生成绩得出学生的优势学科顺序,为学生选科提供指导。 新高考环境下益于教学管理的功能及应用界面展示   1、学业成绩分析 学生学业分析集考试管理、考场管理、成绩分析跟踪、学生评价为一体,方便学校安排考试,方便老师跟踪学生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多层面分析,教务管理员、老师、学生可一键获取所需成绩报表,展现形式多样。 2、考务管理 实现考号设置、考场安排等功能,改变了传统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3、综合素质评价 采集师生日常校园生活学习的信息动态,自定义符合校况的评价标准,为学校提供真实可靠的可视化评价数据,构建多维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 更多功能模块为您定制
广州宏途教育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的通知
现将《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修)定相关管理政策,报部备案。
交通运输部 2022-05-30
面向工程实际的复杂机械装备全数字化设计及工程装备开 发
虚拟设计与仿真、信息技术与机械工程的结合,是 21 世纪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与战略制高点。机械工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是机型的自主开发、设计与制造能力。 实际工程应用对仿真环境提出的挑战,虚拟设计和仿真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十分苛刻。 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的装配有成千上万个零件装配,一个机械性能的仿真更需要进行几 十个工况每次若干小时的大量计算和接近实时的渲染。通过产品结构动态特性等全方位 的分析仿真,可实现面向实际产品原理、结构和性能的设计、分析、模拟和评测。运用 新技术,配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完成了重大机械设备和施工装备的开发。如节段施工 架桥机;900t 运梁车、提梁机机电液一体化整机开发;大型开闭式屋顶建筑机械及控制 成套技术等。 技术指标 帮助提高创新产品研发的研发能力。提供大型机电液一体化机械装备全套技 术或开发 
同济大学 2021-04-13
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纠缠分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李朝晖教授,中山大学余思远教授等合作,首次实现公里级三维轨道角动量的纠缠分发。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Optica上。量子纠缠作为量子通讯、量子精密测量和量子计算等量子信息过程的重要资源,其长距离分发对于量子技术的实用化及量子物理基本问题的检验至关重要。高维系统拥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强的抗窃听能力以及更有效的量子计算能力。光子的轨道角动量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高维系统,在维度扩展性方面极具优势。然而轨道角动量纠缠易受大气湍流或光纤中模式串扰及模式色散的影响,在此之前仅能传输几米的距离,并且局限于二维纠缠的分发。针对高维轨道角动量纠缠分发中面临的问题,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与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研究组合作,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光子空分复用的少模光纤,设计了轨道角动量模式色散预补偿装置,首次在1公里光纤中实现了三维轨道角动量纠缠光子对的分发。分发后的量子态通过广义贝尔不等式(CGLMP不等式)的验证,得到3个标准偏差的不等式违背,验证了量子态的高维非局域性。针对在光纤中的模式色散退相干特性,研究组还提出了进一步扩展其维度和传输距离的实现方案。该工作为未来利用空间模式复用技术实现长距离的高维量子信息任务提供了可能性。论文链接:https://www.osapublishing.org/optica/abstract.cfm?uri=optica-7-3-232详细阅读:http://news.ustc.edu.cn/2020/0314/c15884a414606/page.ht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0
在运营中断下进行城市轨道乘客出行诱导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运营中断下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诱导系统及应用,属于交通运输领域,该系统是:安装有相应应用程序的移动客户端、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信息发布终端,应急处置部门决策支持终端,数据传输网络,以及用于大规模路径搜索计算的中央级服务器。该方法是:中央级服务器利用开发的应用程序快速计算出运营中断下乘客可达出行路径集、运营中断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通过数据传输网路传送给应急处置部门决策支持终端,并将出行路径信息通过数据传输网络传送至相应的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信息发布终端和移动客户端。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集成轨道角动量模式发射器
本发明属于集成光电子学和光通信领域,涉及一种集成轨道角 动量模式发射器。该集成轨道角动量模式发射器是由衬底、反射镜结 构、有源区、横向光场和电场限制层和产生角向螺旋相位分布的相位 板集成生长而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集成器件。产生角向螺旋相位分布的 相位板可以采用螺旋连续相位板结构、螺旋阶梯相位板结构、叉形衍 射光栅相位板结构以及超表面相位板结构等可以提供沿角向呈螺旋相 位分布的结构化相位板。本发明实现了轨道角动量模式发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交通类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74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建设,综合办学实力稳步增强,人才培养水平逐年提升,现在是全国交通类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院校、自治区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自治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师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被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是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职业技能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基本办学情况 学院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实训设施和后勤保障设施,现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18个设施完备的教学实训中心和50多个实训实验室,在全国各地建有59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实践教学、校内仿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拥有一支结构优化、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在专、兼职教师62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6%,研究生学历教师占18%,“双师型”教师占72%,培养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4人,多人分别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自治区草原英才”、“全区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赤峰市玉龙人才及人才培带人”,在全国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优异成绩30余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育人能力突出。学院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全区高等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全区各大技能竞赛中先后获奖达60余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特色专业建设凸显品牌竞争力 学院围绕“大交通”——道路、水运、航空、轨道拓展专业,围绕“新交通”——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调整专业,逐步形成融合区域经济、对接交通运输、彰显品牌特色、结构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主要开设汽车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等八大类33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示范专业1个、自治区品牌专业4个,学院专业建设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院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 课程体系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积极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健全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持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开发,坚持实施精品课程战略,以专业群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目前共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改革立项12项,校本教材15本,建成微课视频40余节,启动示范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7个,课程体系持续优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学院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陆续组建了“中德合作汽车机电项目实验班”、“博世汽车工程师班”、“一汽大众工程师班”、“奇瑞公司物流班”等订单式项目班;开展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一汽大众、奇瑞汽车、庞大集团、中铁集团、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等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与赤峰市人民政府、各行业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四方联席会”,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职业教育四方联席制度。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合作方式、多元主体的办学机制与格局,与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合作共建“内蒙古民航特种车辆培训学院”,与大连明洋船员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船员培训基地”,与金融物流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现代金融物流职业学院”,与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合作共建“地勘实训中心”,与市交通运输局、河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内蒙古交科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与赤峰市邮政管理局合作共建“快递业培训中心”等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岗位能力标准、职业素质要求和学院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上的经验,搭建起一体化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平台,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积极拓展和践行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 学院积极发挥职教资源平台优势,面向社会开展交通、电监、建筑、邮政、消防、内河船员、职业核心能力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年均培训达15000人次以上;学院现阶段正全面实施交通运输综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承担大型车驾驶人职业教育、桥隧公路试验、工程及农业机械实训等任务,将成为自治区东部集教学、试验、科研、驾驶人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 ...
  • 90 9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