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26005贮气装置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流水作用演示装置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升旗试验装置
该装置可满足《技术与设计2》教材中关于设计过程的试验要求,既可由老师演示、分析,也可由学生自行试验,体验设计过程;能分别播放内置歌曲;旗杆可以伸缩固定以便调节高度;能通过不同直径皮带轮的组合,实现升旗的多级皮带变速试验,实现升旗速度变化;可实现升旗时手动或自动启动所选乐曲播放;可手动或自动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升旗速度变化;能通过限位传感器实现升、降旗的自动停止;在自动升降旗过程中可实现手动辅助控制旗帜长升降;装置组成:底座、旗杆、线绳及国旗、变速轮、限位传感器、电源、小电机及皮带、连接线等。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水塔试验装置
该装置可满足《技术与设计2》教材中关于闭环控制内容的试验要求;能让学生动手组装、了解水塔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双水泵可以各自独立控制;装置既能手动控制供水也能自动控制供水,还可定时延时控制供水;可以模拟水箱水位自动控制过程,具备单传感器、双传感器等多种自动控制方案;装置组成:底座、上水箱及托盘支柱、下水箱及托盘支柱、水泵、控制器、水位传感器、电源、输水管、止水夹。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风门气动控制装置
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17
生物显微演示装置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新冠病毒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
近日,南科大“人流大数据和AI驱动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传播建模预测和模拟推演平台”内测版本正式推出(下简称“推演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在城市尺度上,基于人流移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情况的细粒度预测和模拟,为有关部门制定不同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特定城市区域或道路)提供参考。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传播与人流移动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现阶段的多数研究只停留在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基于全国地图的数据可视化阶段,缺乏在城市尺度上、针对人流移动的细粒度深度分析,更缺乏基于人流移动的传播模拟推演模型以及潜在感染源和风险区域的挖掘模型。随着复工潮的来临,战“疫”面临新的挑战。南方科技大学科研部、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下简称“计算机系”)和南方科技大学-东京大学超智慧城市联合研究中心紧急组织科研力量,成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建模预测项目组”,由计算机系副教授宋轩担任负责人,迅速启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感染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推演平台”研发工作。该平台是一个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平台(如图1),其中预测和模拟推演模型完全由数据驱动,需要使用人流大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数据拥有单位只要将人流大数据输入平台,平台即可以自动完成模型迭代训练,并输出相关的预测和模拟推演的可视化结果。其预测和模拟推演的精度由模型训练数据的质量、精细度和覆盖度决定。平台后续期待更多单位(如GPS轨迹数据、CDR数据等人流大数据拥有单位)参与进来,共同完善该平台。推演平台通过整合、处理和分析各类多模态人流移动和出行大数据,结合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感染人群细粒度建模,从而实现在城市区域内细粒度预测、模拟和动态推演传播感染情况。平台可实现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和人流移动的映射模型,包括传染概率确定/潜伏期分析/传染代数分析等;二是分析隐藏病患,由于疾病传播为链式,可以根据缺失轨迹链反推出尚未确诊的疑似病患;三是分析风险人群,可根据病患轨迹寻找可能有接触的风险人群,提前预警;四是挖掘潜在病原地,分析病人间的轨迹交叉点确认潜在的未知病原地(如图3)。在以上功能基础上,平台可以实现设定不同的公共防疫政策(如封闭城市内的高风险感染区域),在城市尺度上,动态推演和模拟在这些政策下的城市传播感染情况,从而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更为高效的隔离和公共防疫政策(如图4)。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动力电池模热管理性能模拟
电动汽车采用动力电池包提供能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率以及极端条件下的使用性能。项目开发了高精度的模型并数值模拟了动力电池包在不同充、放电,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电池温升及电池包内温度分布,与试验数据对比表面模拟精确,可替代试验。
厦门大学 2021-04-11
注入式声信号多目标动态模拟器
多目标模拟器主要用于麦克风阵列、声纳、雷达等探测设备的目标回 波电连接模拟。该设备主要完成目标信号生成、阵元时延叠加以及信号 同步产生等任务。可产生多个主动和被动目标的回波,回波波形包括连 续波、线性调频波、脉冲调制波以及自定义波形,可叠加背景噪声、混 响、目标辐射噪声等信号,同时各通道相位、幅度、信噪比可根据需要 进行设置。本设备具有很高的同步输出时延精度,连续可变的信噪比, 极高的输出电压分辨率和输出电压精度,同时系统还具有实时数据处理 能力,满足半实物仿真需求。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高级液晶彩显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XM/CPR690S高级液晶彩显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8寸液晶彩显/无线版)   执行标准:美国心脏学会(AHA)2015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 XM/CPR690S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和显示器通过wifi进行无线连接,采用全液晶屏显示,突出CPR训练操作的辅助功能,以及可自行设定各项数值,更加符合临床和教学练习CPR操作要求。   一、功能特点: ■ 可进行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人工呼吸。 ■ 模拟生命体征: · 初始状态时,模拟人瞳孔散大,颈动脉无搏动。 · 按压过程中,模拟人颈动脉被动搏动,搏动频率与按压频率一致。 · 抢救成功后,模拟人瞳孔恢复正常,颈动脉自主搏动。 ■ 三种操作方式:可进行CPR训练、模拟考核和实战考核。 · 方式一:CPR训练,可进行按压和吹气。 · 方式二:模式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2015国际心肺复苏标准,按压和吹气30:2的比例,完成5个循环操作。 · 方式三:实战考核,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2015国际心肺复苏标准,完成前期设定考核算标准。老师可自行设定操作时间范围、循环次数、按压和吹气的比例。 ■ 加强学生急救操作流程的意识,在急救程序中增加了5个模拟事件操作,包括意识判断,急救呼叫,脉搏检查,检查呼吸和清除口腔异物。模拟整个急救操作流程。   二、显示屏功能: ■ 显示屏实时显示模拟人操作数据,包括气道开放状态,按压和吹气的操作正确与错误次数,按压部位的正确与错误;吹气量和按压深度是否在正确范围。 ■ 语音提示:训练和考核中全程中文语音提示,可开启和关闭语音,调节音量。 ■ 系统播放100-120次/分的节拍提示音,帮助训练学员掌握时间及按压频率。 ■ 条形码显示按压深度,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 按压深度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 按压深度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 按压深度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条形码显示吹气量:500ml/600ml-1000ml · 吹气量过少时,条形码为黄色。 · 吹气量合适时,条形码为绿色。 · 吹气量过大时,条形码为红色。 ■ 当提示音为:“吹气进入胃部”,表明吹气量过大或者吹气过快过猛。 ■ 可设定操作时间,以秒为单位。作时间最长可设置为9:59。 ■ CPR参数设置:直接在控制器上进行设置,包含:CPR循环次数、需完成的吹气总数、需完成的按压总数、允许的最短操作时间、允许的最长操作时间、需完成的急救操作、节拍音的启闭。 ■ 操作频率:100-120次/分。 ■ 电源状态:采用220V电源输入,通过内置锂电池稳压输出,达到边充边用的效果,适合户外无电源的情况下培训使用。   三、打印机功能: ■ 可选择操作时打印操作数据。 ■ 可选择操作结束后打印操作过程。 ■ 成绩单内容涵盖操作方式、意识判断、急救呼吸、脉搏检查、检查呼吸、清除异物、每个循环操作中按压和吹气的次数、按压正确/错误次数、按压错误的原因和次数、吹气正确/错误的原因和次数、吹气错误的原因、设定时间、操作时间和考核评定。   四、RF遥控器功能: ■ 急救事件:包括意识判别、急救呼叫、按脉检测、感测呼吸、清除异物5个按键,代表急救过程中相应事件的输入,在学员操作过程中,可表示学员进行此项操作。 ■ 操作按键:为功能控制按键,例如:开始按键、返回、打印,同模拟人控制器面板上相应按键功能一样,控制模拟人各项急救操作。 ■ 模拟人控制:可在任何时间控制模拟人的状态,Eye控制模拟人瞳孔显示状态,在正常与放大间互相切换,Hand控制模拟人脉搏状态,在脉搏有无间切换。   五、标准配置: ■ 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1台 ■ 液晶显示器:1台 ■ RF遥控器:1个 ■ 豪华手拉推式人体硬塑箱:1只 ■ 复苏操作垫:1条 ■ 呼吸面膜(50张/盒):1盒 ■ 可换肺囊装置:4套 ■ 可换面皮:1只 ■ 热敏打印纸:2卷 ■ 心肺复苏操作指南光盘:1张 ■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使用手册:1本 ■ 电源适配器:1个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0 61 62
  • ...
  • 451 45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