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甜米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已有样品/n新型甜米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成果简介:该成果明确了甜米酒中小分子糖类组成、有机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分析了甜米酒的滋味特征和气味特征,分离并鉴定了传统孝感酒曲中的优势发酵菌株米根霉和根霉。采用杂粮和糯米复配开发了富含花青素的杂粮甜米酒及其清汁饮料、甜米酒果冻系列产品以及即食酒醪糟羹产品,实现了孝感米酒产品的延伸。该项成果为甜米酒优质原料品种筛选和安全高效、专业、标准化生产。  应用前景:该成果科可用于优质糯稻无公害生产和糯米深加工。年产甜米酒液态产品0.5万吨/年,甜米酒固体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基于IPv6的物联网云接入与信息服务技术
已有样品/n该项目从生活出发,通过用户思维、体验思维、平台思维和创新思维,给用户提供在家居空间的智能生活,重构出一种新形态的绿色生活方式。特色:1) 绿色,采用“光”的形式将家居设备连入互联网,不存在射频对人体的影响等问题;2)隐私性,“光”不能穿透墙壁,保证了智慧家居数据的安全性; 2)强壮的接入能力, 采用IPv6 技术,允许为每个接入的设备或传感器分配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可在互联网上直接访问具体的家居设备。该项目有如下成果:1)开发了IPv6 路由器端通信连接器,IPv6路由器完成和云服务的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DC-DC变换器的建模、分析与先进控制技术
因其广阔的工业应用范围和越来越高的精度、效率要求,DC-DC变换器系统已经引起电气工程师和控制工程师的广泛研究和关注。DC-DC变换器系统本身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已经使得传统线性控制方案,如PID控制等,无法取得满意控制效果。此外DC-DC变换器系统负载的突变、输入电压的波动、半导体器件的电磁干扰和参数变化等各种因素都严重破坏DC-DC变换器的精度要求。面向DC-DC变换器系统,我们已经拥有一整套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案。利用干扰观测器技术对有负载突变、输入电压波动和模型误差引起的干扰进行实时精确估计,从而进行精确补偿,消除干扰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与滑模控制和其他先进的非线性控制算法结合,实现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非线性抗干扰技术。我们提出了从建模、分析、先进控制方法设计到具体实现参数、规律总结凝炼等一整套的DC-DC变换器系统先进控制解决方案,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工业设备。一方面可以通过软件算法设计保证和提升DC-DC变换器系统的精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实现系统对于负载突变、输入波动、电磁干扰的有效抑制,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能。目前成果已有多篇SCI高水平论文发表,申请授权多项发明专利,技术成熟,解决方案尤其适合多元干扰严重、模型偏差和精度要求高的应用场合。
东南大学 2021-04-13
乘用汽车与轻型汽车底盘动态仿真技术
该项技术针对乘用车或轻型汽车整车底盘,结合ADAMS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精确的整车或半车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仿真,以全面完整的获取整车在行驶、转向、刹车以及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整车性能参数,对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给出准确的评价,对底盘悬架系统刚度,阻尼的匹配及发动机悬置刚度等参数进行优化。 项目优势:(1)以理论分析和仿真代替经验设计,结果更具可靠性,适用范围更广。(2)研发周期短,研发经费少。(3)满足车辆操纵稳定性,平顺性要求的前提下,提升可靠性。项目研究阶段:技术成熟  投资规模及设备需求: 20-60万人民币。项目研究阶段:技术成熟  项目效益分析:(1)与南汽合作,对于依维柯4010轻型客车减震器和板簧刚度进行优化匹配,产生效益数十亿元。(2)与南汽合作,对依维柯NJ2046军用越野车的动力系统悬置进行优化。预期效益巨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模式与适宜技术体系
【项目简介】本项目在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导下,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深加工过程产生的不同类型废弃物及副产物等开展基础性工作与再生利用研究,先后开展了银杏、黄蜀葵、芡、丹参、菊、当归、苦豆子、桑等20余种药材的非药用部位;丹参、甘草、黄芪、银杏叶、五味子、黄精、牛膝等10余个大宗品种的配方颗粒废弃药渣;黄葵胶囊、生脉注射液、桂枝茯苓胶囊、热毒宁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生产过程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究与实践。 【创新要点】项目率先提出并构建了非药用部位多途径多层次利用、固体废弃物有效处置和转化利用以及液体废弃物精细利用等三类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策略与模式;围绕药材生产过程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中药制药等药材深加工过程产生的巨量固液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创建了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物理转化等适宜的方法技术体系;有效地进行了创新性实践和推广应用,形成了一批循环利用成果,包括医药中间体原料和标准物、中兽药及生物农药原料、发酵转化生物肥和饲料添加剂、多类型生物炭、复合纤维素酶、纤维板等复合板材等,有效挖掘和提升了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有力促进和提升了资源产业化深加工过程中资源性产品的品质及其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标准等。 【获奖情况】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推广应用前景】创新成果在20余家药材生产加工及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企业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并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以及社会呼吁等途径,有利推动了行业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升及适宜方法技术的转化应用和辐射效应,引起了全社会和行业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产生了积极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我国中药农业、中药工业生产过程推行资源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逐步推进和实现中药资源循环经济及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进展情况】已获发明专利10余项,建立企业技术标准20余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生物发酵低浓度乙醇与轻汽油醚化关键技术
FCC轻汽油醚化技术可在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同时,提高汽油的氧含量和辛烷值,并降低汽油的蒸汽压,有利于减少燃烧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发动机的破坏。现行醚化工艺一般采用甲醇或乙醇对FCC轻汽油进行醚化,而甲醇毒性大,乙醇生产成本高。若采用生物燃料乙醇醚化则需进行萃取精馏、共沸精馏等分离过程。 鉴于FCC轻汽油中含有大量的C4~C6活性烯烃,这些活性烯烃可进行水合醚化反应,生成低蒸汽压和高辛烷值的含氧醇醚类化合物的特点,本项目提出了用生物发酵低浓度乙醇对FCC轻汽油进行反应精馏水合醚化的工艺。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大型桥隧结构灾后快速检测评估技术与装备研发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公示结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吴智深教授牵头获得“大型桥隧结构灾后快速检测评估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资助,项目执行期4年,总经费为3633万元。
东南大学 2021-04-11
精轧负荷分配优化设计与模型自适应技术研究
小试阶段/n项目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技术创新点:1.提出了精轧变形抗力模型新型“九宫格”自适应学习方法,在“轧制温度*变形速率”参数空间上布置多个特征点,对参数空间上与当前轧制工况位置相邻的 9 个特征点进行加权插值,获得空间任意均连续的自学习参数,它是位置坐标的函数,打破了原来的“自学习系数与层别一一对应”的关系,使自学习系数精确到工作点坐标,解决了 原有的不同层别的自学习参数相互不关联、跳跃大、不连续等问题。新方法上线后,应用效果非常明显,每月带钢因厚度超差导致的预封锁量从投用前的 45 块/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轧机过程控制数学模型与轧制稳定性技术
小试阶段/n轧机过程控制数学模型与轧制稳定性技术直接影响带钢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结合生产工艺与设备控制技术的基础上,综合现代控制理论、数学建模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完整的轧线关键模型与轧制稳定性控制技术,已在宝钢、梅钢、涟钢等国内多条大型热连轧生产线上成功在线应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授权、受理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关键技术:1)高精度轧制设定模型与尺寸控制。高精度带钢厚度控制技术:包括高精度轧制力能模型、全线一体化分布式温度模型、辊缝模型,保证高精度的头部设定;高精度AG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智能功率驱动芯片设计及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创新点: 1.创新1-高低压兼容工艺技术:世界首个P-sub/P-Epi高低压兼容浮置沉底工艺平台 2.创新2-抗瞬时电冲击电路技术:国际最高品质因子600V等级浮栅控制芯片 3.创新3-低损耗功率器件技术:超低开关损耗阶梯栅氧600V超结功率器件 4.创新4-高功率密度互联技术:国内首款微型智能功率驱动芯片及600V单片智能功率驱动芯片。 二、产出情况: 被Amazon、Philips、Samsung、美的等100多家国内外公司采用,项目新增销售27.2亿元,新增利润4.9亿元,新增创汇3115.5万美元,解决了我国智能功率驱动芯片的“卡脖子”问题。 1.智能生活家电领域累计销售超16亿颗,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超过40%) 2.首次实现国产智能功率驱动芯片应用于高铁空调控制器 3.唯一一款应用于智能电表的国产功率芯片,解决了我国智能电表系统的战略安全问题 4.在新能源交通工具领域出货量超30亿颗 成功应用于亚马逊无人仓储机器人,首批供货超过1万套。
东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6 107 108
  • ...
  • 934 93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